|
參 考 文 獻
1. 王鶴松,賴金如,2007,“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之成因及影響",台灣經濟金融月刊,43卷,12期,頁1-16。 2. 王星、朱浩、范斌、陳林堅譯,1992,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譯自: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by John M. Keynes,時報文化。 3. 沈大白,彭敏瑜,2009,金融機構管理,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 李榮謙,2004,貨幣金融學概論,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 李永全,2001,現代投資學理論與實務,二版,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 李隆生、柯雷譯,2008,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譯自: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by George Soros,聯經出版。 7. 李郁怡、賀先蕙、單小懿,2008年10月13日,“歐洲大崩盤",商業周刊,第1090期,頁50-62。 8. 周翠如、齊思賢譯,2000,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金融危機的挽救行動,譯自:Irrational Exuberance, by Robert J. Shiller,時報文化。 9. 林泉,2007,財政學(含概要),正志光出版社。 10.徐喬,2007,總體經濟學講義,日祥出版社。 11.徐繼達,謝登隆,2007,總體經濟學理論、政策與個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 司。 12.高聲凱,2007,“美國次級房貸對經濟衝擊之探討",空大學訊,386期,頁60-70。 13.黃秋鳳譯,2005,圖解世界史,譯自:小松田直,易博士出版社。 14.富達證券研究部編著,2009,“美國本次衰退不同於1930年代大蕭條的五大理由",富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月。 15.楊衛隆,2008,當世界不再消費:經濟最壞面目,高寶書版。 16.楊少強,2008,“金融海嘯:雷曼兄弟破產啟示錄",商業周刊,第1087期,頁102-112。 17.齊思賢譯,1999,貪婪時代,譯自:Devil Take The Hindmost: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peculation, by Edward Chancellor,時報文化。 18.齊文輝,2009,“美國「經濟大蕭條」的借鏡",翰林社會天地,14期,頁2-4。 19.劉明德,2009,“當前美國財金政策對台灣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研)098-003號。 20.謝明瑞,2009,“金融海嘯的探討與對策",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財金(析)098-01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