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20: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夢婷
研究生(外文):Meng-Tin Lai
論文名稱:擁抱自己—一段自我內在的朝聖之旅
論文名稱(外文):Embracing Myself :A Journey of Searching for Inner Self
指導教授:陶蕃瀛陶蕃瀛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an-Ying T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自我療癒自我敘說生命故事
外文關鍵詞:self-healingself-narrativelife st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這是一段重新「探求」、「理解」與「接納」的「自我敘說」之旅。整個文本主要是書寫我的「生命故事」,分為三個軸線進行:
一為「家庭溯源」-回觀我的成長歷程,家人的樣貌及與我的互動,帶給我的影響。原來,我的身上承接了眾多家人的特質,因而造就現在多樣貌的自己。
二為「向外追尋」-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中,歷經數個社團的體驗,發掘自我潛能,提升自我肯定,而教學工作的洗鍊,更讓我接納自己能力上的限制,「迷糊」也可以是一位好老師!
三為「向內探求」-「禪修」為「自我療癒」之始,參與「敘說」相關團體及薩堤爾工作坊,則讓我對自己與家庭有更多的「看見」、「理解」、「接納」,甚至是「欣賞」!
擁抱自己、接納自己是一段急不得的旅程,完成論文後,我有一種深刻的感覺,我的內在朝聖之旅才真正要開始-我想靠”自己”的力量走下去,減少”向外追尋”所獲得的滋養,我想將追尋”能量”、”平靜”的力量回歸到自身!
This is a self-narrative journey of re-exploring, re-understanding and re-accepting.
This text is mainly about my life story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family origin”:retracing my pathway of growth, my family members and our inter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the above have brought upon me. As it turns out, I have inherited many of my family members’ characteristics, making me grow up to be this diversified-dimension version of who I am.
The second part is “to pursue the outer-world”:during my journey of self-exploration, I had several experiences in student associations where I discovered self-potential and enhanced self-affirmation. Moreover, my experience in teaching taught me to accept the fact that my ability is limited, and “being confused” can also be a good teacher !
The third part is “to seek within”—“meditation” is the beginning of “self -healing”. By taking part in narrative related groups and Satir Studio, I began to “see”, “understand” and “accept” my family even more, even learned to “appreciate”!
Embracing and accepting myself is a phase in life that cannot be rushed. After completing this thesis, I am filled with a deep perception: my journey of searching for inner self has only just begin—a journey I want to trust and depend on my own capability and power to walk through, lessening the nourishment obtained from “pursuing outward”; I want to bring this power of pursuing “capacity” and “peace” back to myself !
摘要
導讀Ⅰ- 由寓言故事「失落的一角」談起
導讀Ⅱ- 給讀者的話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意識與緣起 …………………………………………………… 1
第二節 「敘說」是什麼? ………………………………………………… 2
第三節 我的自我敘說旅程 ………………………………………………… 5
第二章 家?枷?痂? …………………………………………………………………… 6
第一節 我的家庭圖像 ……………………………………………………… 6
第二節 父親-對他的情感很矛盾 ………………………………………… 8
第三節 母親-既溫馨又沉重的負荷 ……………………………………… 11
第四節 長姐如母-關係緊密又疏離 ……………………………………… 21
第五節 四姐-血濃於水的親情 …………………………………………… 26
第六節 小結-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 ……………………………………… 29
第三章 生命故事,點滴在心 ……………………………………………………………31
第一節 美麗回憶社團行 …………………………………………………… 31
第二節 烏雲朵朵看不清 …………………………………………………… 37
第三節 正念之鈴聲聲響 …………………………………………………… 43
第四章 雲開霧散,心愈明 ………………………………………………………………49
第一節 啟動自我療癒的按鈕 ……………………………………………… 49
第二節 轉變中的家庭圖像 ………………………………………………… 64
第三節  再次與積極的自己相遇 …………………………………………… 71
第五章 論文終章~ 敘說旅程的中站 ……………………………………………………… 82
第一節 現階段的我 ……………………………………………………… 82
第二節 敘說旅程上所見、所感與所得 ……………………………………… 90
第三節 踏上「擁抱自己」的旅程 ………………………………………… 92
後記 - 敘說旅程記實 ……………………………………………………………………96
參考書目 ………………………………………………………………………113
表目次
 表1.1 我的自我敘說旅程 …………………………………………………… 5
表4.1 家庭規條轉化練習 …………………………………………………… 54
表4.2 自身特質之轉化練習 ………………………………………………… 56
表5.1 接觸敘說後的轉變 …………………………………………………… 92
圖目次
 圖2.1我的家庭圖Ⅰ ………………………………………………………… 7
圖4.1我的家庭圖Ⅱ ………………………………………………………… 53
圖4.2影響輪 ………………………………………………………………… 55
圖5.1轉動中的摩天輪 ……………………………………………………… 89
附錄 …………………………………………………………………………………… 115
一、生命大事記 ……………………………………………………………… 115
二、溝通型態 ………………………………………………………………… 118
三、敘說發表會籌備相關構想 ……………………………………………… 119
四、呆呆夢生命變奏曲 ……………………………………………………… 121
書籍
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著。敘說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芝儀(譯)(2008)。Amia Lieblich,Rivka Tuval-Mashiach,Tamar Zilber著。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嘉義市,濤石文化。
汪芸(譯)(2007)。Daja Meston,Clare Ansberry著。嬉皮與喇嘛的孩子。臺北市:遠流。
宋馨蓉(譯) (2009)。Joe Vitale, Ihaleakale Hew Len著。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台北市:方智。
林良(譯)(1998)。謝爾.希爾弗斯坦著。失落的一角。台北市:自立晚報社。
林雨蒨(譯)(2008)。Erin Gruwell著。自由寫手的故事。台北市:天下雜誌。
陳敬旻(譯)(2007)。Claude Anshin Thomas著。正念戰役:從軍人到禪師的療癒之旅。臺北市:法鼓文化。
張定綺(譯)(1995)。Susanna Kaysen著。遺失心靈地圖的女孩。台北市:皇冠。
許添盛口述、李佳穎執筆(2006)。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臺北市:遠流。
黃春華(譯)(2004)。Louise L. Hay著。創造生命的奇蹟。台北市:天鏡文化。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D. Jean Clandinin,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市,心理。
韓良憶(譯)(2002)。Natalie Goldberg著。心靈寫作。台北市:心靈工坊。

期刊
成虹飛(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0,5-13.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夏林清(2004)。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
賴誠斌、丁興祥(2002)。歷史及社會文化脈絡中個人主體性之建構:以沈從文的堅持為例。應用心理研究,16,173-214。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盧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論文
王惠娟(2007)。一個自我追尋的生命敘說-走出灰姑娘的童話故事。靜宜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芳(2008)。辯、辨、變:個體化歷程之敘說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培元(2008)。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馨儀(2010)。當豬遇見會計:敘說一位會計系學生轉化的歷程。東海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頁
林垂立、彭莉作詞/曲,彭莉唱。感謝你的愛。檢索日期:2007年11月20日。
(http://www.100tw.com/ktv/ghs.asp?id=21181)
Bluemystery(2008)。甲狀腺機能低下症。檢索日期:2009年3月10 日。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060206193)
漂流社工網頁。檢索日期:2010年3月20 日。
(http://www.replacing.org/about.htm)
啞歌作詞/曲,林佳蓉、許淑絹唱。媽媽的眼睛。檢索日期:2010年7月5 日。 (http://lonelyfox.pixnet.net/blog/post/17505430)
講義、課堂筆記、對話
成蒂(2009)。「家庭溯源與人際溝通」Stair工作坊講義。2009年2月6日至8日。
成虹飛等(2008、2010)。論文團體對話。2008年10月25日、2009年4月18日、2009年5月2日、2009年11月7日、2010年3月6日、2010年3月20日。
陶蕃瀛(2008)。mail回覆。2008年4月15日、2008年10月27日。
陶蕃瀛(2009)。論文團體對話。2009年1月14日、2009年3月23日
陶蕃瀛(2009)。meeting對話。2009年2月10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