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秀娥、陳正忠(2011)。中餐烹調實習。五南。
王小惠(2007)。初探部落格建構學習社群之知難行易。科技發展政策報導期刊第2期,35-48。王宗一、謝東成、陳慶龍、林群貿(2007)。可提供語意搜尋之部分知識建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石長平(2010)。大眾文化語境下美學課程教學方法探析。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5卷3期,99-103。
吳思華(2001)。知識資本在台灣。遠流出版社,台北市。
吳秀珍(2001)。使用者態度與使用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農產品行銷資訊系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李友錚等人(2009)。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系學生基本能力調查分析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10卷第3期,45-70。
李右婷(2007)。日本知識管理研究之新動向。東亞論壇季刊第458期,37-50。李金水等人(2003)。刀法實務教戰守策:最完整的刀法教戰守策-刀工、食雕、冰雕、考照盤杯飾。生活家出版。
李嵩賢(2004)。多元化的教學方法。T&D飛訊第28期,1-13。
佚名(2007)。美食名家。美食名家出版社。
林清東(2007)。知識管理(2007再版)。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
林均鞠(2008)。網路多媒體教學對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音素覺識能力與英語學業成就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林金池(2011)。商管學生對網路教學歷程檔案系統接受度之研究。2011 7th國際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研討會。
邱秀雲、古來文、周師傅(2010)。中餐烹調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必勝寶典(二版)。新文京。
吳明隆(2005)。科技於教育上的應用原則-知識建構非知識教學。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二期,311-336。柯承恩(2009)。個案教學與知識建構。商管科技季刊第十卷第二期,395-402。侯惠澤(2008)。線上合作解題討論教學之知識建構行為模式探究。2008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 2008/10/31, CNTE 2008, 新竹。
倪敏雄(2010)。以Wiki概念建構某碩士班知識分享平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徐典裕(2003)。統整式數位知識內容建構、管理與展現模式。第二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
張志明(2000)。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之運用:以花蓮縣國民中小學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1期,55-81。
張宗憲(1999)。職業學校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內涵建構與實徵調查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陳玉婷(2010)。教學策略影響學習成效之實證研究。臺南科大學報(人文管理),29期,191-211。
陳淑玲、鄭明長(2006)。創意教學運用於中餐烹飪課之行動研究。遠東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二期,413-424。陳思先(93)國政研究報告-高雄市舉辦2009年市運會研究報告。
陳嘉彌(1997)。網路互動式遠距教學策略之構想與其可行性(上)。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4期,42-46。網路互動式遠距教學策略之構想與其可行性(下)。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5期,47-54。陳俊錡(2007)。文化習慣對知識分享行為形塑之研究:以師生知識分享平台使用為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馮良榮(2011)。馮氏刀工技術教學。 http://km-mba1.meiho.edu.tw/teacher/jack/Pages/default.aspx。
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昭景(2005)。中華廚藝-理論與實務。華杏出版社。
楊昌珣(2004)。資訊科技融入運動技能教學可行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為例研。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楊君琦(2000)。技術移轉互動模式失靈及重塑之研究─以研究機構與中小企業技術合作為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熊毅晰(2003)。營造出彼得社拉客的知識生產力。E天下雜誌27期,70-75。
蒯光武、陳浚卿(2010)。影音部落格於網路教學應用之關鍵成功因素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94期,40-59。
劉宏文(1996)。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教育月刊,193 期,8-24。劉忠信(2007)。科技大學生在資訊社會下的網路素養之現況調查。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劉洲男(2010)。網路互動式多媒體教學平台建置並應用於高中數學-高中數學之教學平台。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劉常勇(1999)。http://cm.nsysu.edu.tw/~cyliu/。劉常勇管理學習知庫,台灣。
蔡佩芳(2008)。高雄市K12數位學校社會領域國小教師資訊素養、網路使用行為與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蔡志旺(2006)。視訊電話的技術發展與系統架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董永安(2006)。P2P-BT檔案分享在區域網路中快取服務之設計與實現。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鄭明新(2010)。電腦多媒體教學對運動學習動機與效果影響之研究--以自行車教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謝旭初(2000)。中餐烹飪實習I。東大圖書公司。
謝鐵免(2005)。籃球技術教學方法。諾亞森出版社。
顏春煌(2007)。漫談數位學習的理論。空大學訊第385期,91-96。
羅國峰、姚璿(2009)。淺析企業大學的知識管理功能。情報探索第3期(總137期),13-14。
蘇榮立、陳玉英(2010)。羽球握拍法的輔具應用與教學設計。中華體育季刊24卷2期,93 -102。
龍錦標(2006)。短跑教學與訓練。有願有限公司出版。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應扮演的角色。教育研究月刊131期,118-126。http://www.socialwork.com.hk/sport/basketball/世界籃球協會,籃球計分辦法。
tyvtc.gov.tw/en/taxonomy/term/95/all.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二、英文部分
Branson, R.(1989). Why the schools can’t improve:The upper limit hypothesis.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10(4),15-26.
Demarest, M. (1997).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Long Range Planning, 30(3), 374-384.
Gupta, A. K., & Govindarajan, V. (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s social dimension: Lessons from Nucor steel.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2(1), 71-80.
Housel, T., & A. H. Bell 著(2002),李書政譯(民91),知識管理:理論、評估、應用,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Liebowitz, J. (2000).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London: CRC Press.
Novak, J.D. & Gowin, D.B.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Dell, C., & Grayson, C. (1998).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er of internal Best Practic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154-174.
Pan, S.L. and Scarbrough, H.,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Practice: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11:3), 1999, pp.359-374.
Raub, S. and Von Wittich, D. (2004),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re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CKO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2(6), 714-724.
Sarvary, M. (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in the Consulting Industr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41, No.2, winter, pp.95-107.
Teece, D. (2000).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knowledge assets: the role of firm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context. Long Rang Planning, 33(1), 35-54.
Von Krogh, G.(1998), “Care in knowledge cre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40(3), pp.133-153.
Wiig, K. (1997), Knowledge Management: Where did It Come from and Where will It Go? 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 Pergamon Press/Elsevier, 14, F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