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07: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衍智
研究生(外文):Yan-Jr Wang
論文名稱:合作學習應用於數位繪圖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Learning Effects of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in Digital Painting Courses
指導教授:陳鴻仁陳鴻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ng-Re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應用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7
中文關鍵詞:數位學習合作學習電腦繪圖
外文關鍵詞:e-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computer graph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現今越來越多人使用電腦來完成工作及收發資訊,而繪畫創作與教學也有許多相關應用軟體產生,並推陳出新。以往繪畫無論是在創作還是在教學上,都受到限制,例如環境、材料與時間等,許多作品在草創期間就已經消耗大量的資源。而在教學上,許多的工具及媒材需要事先準備,進而影響了教學進度。透過電腦上的應用,將實物或媒材影像數位化,在電腦上預備練習與教學,降低材料的耗損並增進學習的效率。
本研究目的在於使用線上繪圖技術於合作學習教學之應用,分析合作學習教學之學習成效優於傳統教學,並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習者對於線上繪圖合作學習環境之接受程度。研究結果發現,學習者參與線上繪圖後,其學習成效有顯著的提升,而學習者對於認知易用性可以正向預測認知有用性,且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也都能正向預測線上繪圖系統環境的使用意向。其中學習者個別因素如性別、資訊能力與過去使用繪圖工具的經驗,在系統環境的使用意向上,均未能有顯著的差異。此系統分析結果表示著線上繪圖合作學習系統環境,可以廣泛被任何個人特質的學習者所接受,更利於線上繪圖合作學習概念的推廣與應用。
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use computers to finish their work and exchange information. On top of that, with many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 painting and education, new software comes out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past, painting is subject to restrictions such as environment, materials and time, etc. Many works have consumed lots of resources in the initial study. With preparing many tools and materials, the teaching schedule is affected. With computer applications, physical materials and images are digitizing. Through practicing and teaching on computer, the material consuming can be reduced and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can be promoted.

The study aims to use online painting technology into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we confirm that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Furthermore, we discuss learners’ acceptance about online paint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by TA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Our results shows that learner’s learning performance upgrades significantly after he participated in online drawing. Moreover, PEU (Perceived Ease of Use)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PE (Perceived Usefulness). Also, PEU and PE both can predict their behavior intention for online painting environment. In learner’s individual factors such as gender,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experience of using painting tools do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This means that the online paint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system environment can be accepted by any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ers, and this favors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數位學習 7
第二節 合作學習 14
第三節 TAM科技接受模式 20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實驗流程與步驟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2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1
第六節 實驗處理與分析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41
第二節 測驗結果分析 41
第三節 迴歸分析 44
第四節 受測者問卷建議 5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研究結果 53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建議 54
參考文獻 57
附錄一 實驗教學設計 61
附錄二 學習問卷 65
中文文獻
王淑如、王裕德(2001)。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建構。資訊與教育雜誌,104,104-110。
王鼎銘(1998)。師範院校電腦繪圖課程規劃及教學策略 北市師八十七年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余淳銘(2007)。網路繪圖留言版應用於國小電腦繪圖之教學策略研究-以Oekaki網路繪圖留言版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92-106。
吳清山、林天佑(2001)。教育名詞解釋:電子學習、網路學習。教育研究月刊,91,119-120。
呂滋益(2008)。電腦繪圖課程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學習成效研究。CNTE2008 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運用研討會,150
李怡慧(2000)。網路教學環境上群組合作學習分組方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堅萍(2004)。運用電腦影像處理科技模擬美術繪畫教學模式之實驗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8,437-464。
李堅萍(2005)。應用數位影像處理科技之影像模擬功能於視覺藝術教學與設計實務。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5),26-31。
吳文琴(2003)。國立空中大學網路學習社群電腦資訊素養析論。隔空教育論叢,15,59-77。
吳聲毅(2008)。數位學習 : 觀念與實作。臺北市:學貫行銷。
周凡淇(2008)。網路輔助合作式專題導向學習以提升研究技巧及情意態度。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林立斌(2005)。國小電腦課程數位學習與學習風格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佩璇、黃政傑(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宜樺、陳沅、洪碧霞(2002)。網路專題學習環境中國小學生合作能力發展特徵之探討。國立台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網路專題學習與多元動態評量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林菁、鍾如雅、陳雅萍(2006)。網路教學中學生特質與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419-434。
林信志、湯凱雯、林信志(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大學生學習以網路教學系統製作數位教材之意圖和成效。數位學習科技期刊,2(1),60-78。
邱克豪、邵慧綺(2002)。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應用。台東特教,18,32-38。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211-234。
韋伊珊(2004)。國小兒童電腦繪圖學習與作品評量研究。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6。
倪再沁(2008)。藝術初體驗 P10~P24。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孫春在、林珊如(2007)。網路合作學習:數位時代的互動學習環境、教學與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全成(2005)。藝術教師對網路美術學習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看法調查研究。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7。
張金鐘(200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與學生採用數位化教材的態度。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梁佳玲(2002)。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梁雪萍(2006)。電腦影像處理科技輔助視覺藝術概論教學對學生學習自我效能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允聖(1999)。電腦繪圖美學初探。取自http://www.eplug-cg.com/4_idea/other_06.htm。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 = e-leraning。台北市 : 博碩
郭文毅(2004)。如何應用網路進行美術教學之策略初探,數位藝術教育網路期刊,6。
陳年興、王逸宏(2004)。網路學習重要觀念與小組同步合作學習模式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25,74-92。
曾健評(2003)。國小學童電腦繪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坪頂國小為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文俊(2001)。網路教學環境中群組互動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瓊儀、李堅萍(2003)。國小學生運用電腦滑鼠繪圖與美術畫筆繪圖之線條形式比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
楊玉麟(2006)。數位學習教學策略在學習成效上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惠合(200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鄒景平(2005)。數位學習新視界 : 上網教與學。臺北市:鼎茂圖書。
蔡幸伸(2006) 。國小六年級鄉土教材融入數位藝術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所扮演的腳色。教育研究月刊,131,119-126。


英文文獻
Bernadette S.(1996).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anagement Science Vol. 42, No.1, January .
Davis F.D. & Bagozzi, R.P. & Warshaw, P. R. (1989).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Management Science; Vol.35, No.8, 982; ABI/INFORM Globalpg.
Davis F.D. & Viswanath V. (1996).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measurement biases i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hree experiments. Int . J . Human – Computer Studies 45 , 19- 45
Davis F.D. & Viswanath V.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 2, 186; ABI/INFORM Globalpg.
Davis F.D. (1989). Perceived Use ful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IS Quarterly/September 318-340,.
Jeffrey E. B. & Nancy B. (1999). Arts Education in Saskatchewan: A Study in Cooper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Vol.100, No.3, 31-35
John R. B., Eric M., Jennifer R., and J.O.C. (1997). Paradigms for On-Line Learning: A Case Study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 (ALN) Course. Vol.1, Issue 2
Johnson, R.A. and Hignite, M.A., (2000),“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the WWW”,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s journal,Vol.3, No.2, 130-14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淑如、王裕德(2001)。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建構。資訊與教育雜誌,104,104-110。
2. 王淑如、王裕德(2001)。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之建構。資訊與教育雜誌,104,104-110。
3.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92-106。
4. 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0(2),92-106。
5. 李堅萍(2004)。運用電腦影像處理科技模擬美術繪畫教學模式之實驗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8,437-464。
6. 李堅萍(2004)。運用電腦影像處理科技模擬美術繪畫教學模式之實驗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8,437-464。
7. 吳文琴(2003)。國立空中大學網路學習社群電腦資訊素養析論。隔空教育論叢,15,59-77。
8. 吳文琴(2003)。國立空中大學網路學習社群電腦資訊素養析論。隔空教育論叢,15,59-77。
9. 林菁、鍾如雅、陳雅萍(2006)。網路教學中學生特質與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419-434。
10. 林菁、鍾如雅、陳雅萍(2006)。網路教學中學生特質與選課動機和學習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419-434。
11.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211-234。
12.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211-234。
13.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所扮演的腳色。教育研究月刊,131,119-126。
14. 顧大維(2005)。從數位教學平台使用的迷思:看教學設計在數位學習所扮演的腳色。教育研究月刊,131,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