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金田,「捷運軌道工程界面管理知識庫系統建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桃園(2009)。[2]簡哲宏,「臺北捷運淡水線「軌道工程界面」探討」,捷運技術,第十九期,第39-47頁(1998)。[3]公共工程委員會,「品質管理訓練班教材」,公共工程委員會,台北,第5.11-5.20頁(2009)。
[4]林宗銘,「捷運工程施工階段土機界面管理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3)。[5]鄭國雄,「台北捷運軌道技術」,台北捷運十周年工程技術研討會,(1997)。
[6]李政安,「介面管理及協調」,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教育訓練管理系統線上學習土建類課程,pp.225-249 頁,台北(2002)。
[7]陳建宏、張雅程、鍾世鳴,「捷運軌道之設計與施工管理—以臺北捷運新店線、中和線為例」,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3期,台北(2000)。[8]裴文正等、洪瀛章、林賢樑,捷運工程介面整合管理,捷運技術半年刊3期,台北(2000)。
[9]劉家安,「TRIZ方法中矛盾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研究所,台中(2009)。[10]劉棨庭,「使用萃思工具及價值工程於產品簡約設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新竹(2007)。[11]曾惠文、張介謙、李豐壽、張柏毅,「價值工程分析及TRIZ 方法應用在側線道岔基本軌磨耗改善之研究」,價值管理,第十五期,第37-49頁(2009)。
[12]廖文進,「萃思(TRIZ)方法之實務應用-以液晶螢幕翻轉裝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程碩士班,新竹(2006)。[13]溫敏智,「FMEA與TRIZ理論應用在動力手工具問題與決策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台北(2006)。[14]吳誌銘,「應用 TRIZ 分析模板工程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新竹(2007)。[15] Y. Mohamedand and S. AbouRizk,”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in Tunnel Construction”,Journal of Ournal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pp.1099-1108(2005).
[16]張瑞弘,「以TRIZ為基礎之節能創新設計方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台南(2008)。[17]劉志成,「TRIZ方法改良與綠色創新設計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台南(2003)。[18]葉繼豪,「創新研發與創新思維執行力」,品質學會,台北,第112-124頁(2009)。
[19] D.Mann, Hands-On Systematic Innovation,2008
[20]D.W.Clarke, TRIZ:Through the Eyes of An American TRIZ Specialist-A Stydy of Ideation International, Inc.(1997)。
[21]鄭紹材、劉雅芳,「營建管理文獻中管理問題案例應用TRIZ解決之初探」,現代營建,台北,第388期,第48-58頁(2012)。[22]D.Mann、E.Domb, 40 Inventive (Business)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http://www.triz-journal.com/archives/1999/09/a/index.htm。
[23]Bruno Ruchti、Pavel Livotov, TRIZ-based Innovation Principles and a Process for Problem Solving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European TRIZ Association, November 2001.
[24]D.Mann, Hands-On Systematic Innovation for Business &; Management,2007.
[25]張佩倫,「基於經驗學習之營建問題解決模式研究」,博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博士學位學程,新竹(2012)。[26]李魁士、呂守陞,「地下工程施工風險管控體系建置」,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10)。
[27]方永壽,陳福勝,「大地工程困難案例」,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10)。
[28]周世澧,「以RF-UP 工法縮短高層鋼構造建築營造工期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2011)。[29]顧文翔,「營造廠建立經驗學習資料庫之研究-以捷運車站工程介面管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台北(1999)。[30]林信宏, http://ilusonovar.net/SI/39para.html
[31]檀潤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科學出版社,北京(2004)。
[32]徐志成,「系統模板之技術發展策略」,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系,台北(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