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閩浙督撫職權極大,彼等影響清廷對台政策的制定及施行之成 效甚鉅,因而對 彼等治台措施之研究,應有助於吾等更為理解清廷治台政 策之成敗.不過由於其面相極 廣,因而筆者乃以清代治台初期康雍乾三朝 之原住民為研究主體,擬以此課題為例來探 究彼等之處理措施及其施行 成效間之落差,藉以觀察彼等處理臺灣原住民事務之面貌. 本文主要 資料來源為此時期閩浙督撫向清庭上奏之有關臺灣原住民事務之相關奏 摺,從此些奏疏中爬梳出彼等之處理措施及其施行成效,另再參考目前學界 與本文論題 相關之研究成果,擬藉學界之力使本文更趨完備.而本文之主 題雖著重於康雍乾三朝閩 浙督撫處理臺灣原住民事務之研究,但也述及 閩浙督撫之設置沿革,以作為個人在切入 本論文主題前之背景.另再將臺 灣原住民事務分為若干議題,以記事本末體的形式來探 討此期閩浙督撫 之處理措施及其成效. 閩浙督撫對臺灣原住民之觀感,隨不同時期之 進展而有所改變;而督撫之羈縻措施 除象徵性事例外,亦有體恤措施,不 過卻大多未能碰觸到當時原住民貧困之真正核心. 在隘屯措施方面,督撫 雖是基於治安上之考量,但亦造成原住民極大之負擔.在原住民生 活空間 方面,督撫對熟"番"是排徊在開放與圍堵之間,結果使其生活空間日蹙,而 對於生"番"則以圍堵為主.另一方面,督撫對於理"番"同知的任用雖極重 視,但卻因其結構上及同知素質上的局限性,而使功效不彰.在原住民騷動 方面,無論生.熟"番",督撫皆採"以殺止殺"之法,只是在各時期有不同之勦 懲程度.綜觀閩浙督撫處理臺灣原住民事務之各項措施及成效,從其成效不 彰的問題以及臺地官員之隱暪諸事例來看,除臺地局勢使然外,對此種無法 親臨臺地處理並監督承辦屬官,以及消息來源管道不夠直接的情形而言,以 凸顯出此職官"隔海遙制"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