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共分七章,主要之研究目的在於檢視勞動領域之性別問題,說明性別與勞動之關聯性。從女性主義法學的立場出發─勾勒出上述關聯性在法律上的意義,並就法律作為改革工具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加以評估。 本論文各章重點說明如下: 第一章:導論。本章共分四小節,依序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對象與研究範圍;並就性別、勞動與女性主義法學為一概說,承續概說所為背景介紹導引出本論文所採取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 第二章:無償性勞動之法律研究。本章共分二小節,分述父權社會中主要由女性所從事─無償的「家務勞動」與「家庭照顧」以及無薪的「家族企業勞動」。這些勞動由於被高度「倫常化」、「私領域化」的緣故,其生產力被界定為「零」。本論文認為上述多由女性擔任的無償勞動,從* 多方面而言,都對女性不利,因此提出應從法制上「公共化」、「有償化」上述無償勞動的建議,作為解決之道。 第三章:爭議性勞動之法律研究。本章共分二小節,分述「色情行業」及「代理孕母」此二種爭議性極高的勞動方式。在多方了上開勞動方式中的各方利益,尤其是憲法上「工作權」(職業選擇自由)與「言論自由」等各項基本權利之後,本論文提出「區分理論」以評價並決定爭議性勞動之法律效果。 第四章:勞動領域中之平等權議題。平等權是一個極具深度與廣度的法學概念,女性主義法學的諸多闡釋使其更為鋒利,因之「平等」才得以脫逸出父權的錯誤想像。本章分為三小節,討論「女性保護」、「母性保護」與男女平等概念的關係;論弱勢身份,如同性戀,與勞動及勞動法之關聯;並就工作場所性騷擾與性別歧視進行美國法上與台灣現況的剖析。 第五章:工作機會之非自願性喪女性所面臨的失業問題往往有其異於男性勞工之原因。本章藉由─單身條款,禁孕條款;二、台北市廢娼問題;三關廠風潮中的失業女工,探討上開失業的法律上、政治上……因應之道。 第六章:租稅、性別與勞動。本章旨在指出現行稅制上對女性及女性就業的歧視性待遇。針對於此,本章提出改革稅制之諸建議,期使「負擔公平原則」得以落實,俾利女性就業。 第七章: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