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19: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春玉
研究生(外文):Chen Chun Yu
論文名稱:《山海經》蛇類之寓意與象徵的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han Hai Chin (mountain sea scripture),A Research on The Implication And Symbol of Snakes
指導教授:浦忠成浦忠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語言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40
中文關鍵詞:山海經神話圖騰民俗巫術
外文關鍵詞:Shan Hai Chinsnakemythologytotemfolklorewitchcraf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30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本篇論文主要內容,在探討古籍《山海經》中所提及的蛇類與蛇族,在生態學、文字學、宗教學、巫術學、民俗學的深層寓意,以及「蛇」於原始社會與上古文化中被賦予的象徵內涵。
  論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範疇、方法,以及「寓意」與「象徵」二詞的定義。
  第二章將《山海經》中所記載的蛇類,整理歸納為七類,並作淺略的分析。
  第三章則進入主題之一「寓意」的探究。因為研究範圍與篇幅的關係,將<《山海經》中蛇類的寓意研究>分為(上)、(下)兩章。第三章內容著重於蛇之生態、蛇之形、音、義,與上古氏族社會中,蛇氏族的霸權與衰微。
  第四章則探討蛇在古代的宗教觀念、巫術世界、民俗信仰中的深層寓意與文化內涵。
  第五章為本文研究的第二主題--「蛇的象徵內涵」。本章以吉凶禍福、天神形體、原祖圖騰、生死輪迴等四種象徵義涵,作為論述的標的。
  第六章<結論>,旨在對本文所論及所探討的六種寓意與四種象徵,作一個總結與歸納。一來希望於探討中,除了豐富自己與提供研究者對「蛇」有更深的體認外,同時也期待「蛇」原本尊榮的文化舞臺,能再一次燦爛,進而擺脫「龍」的陰影,回到人類文化最初、最原始、最真實、最純樸的面貌。    

The content of the thesis is mainly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s of snakes mentioned in the ancient Chinese book, Shan Hai Chin, and to find out the various symbols given to snakes in ecology, linguistics, religion, witchcraft and folklore originated from the prehistoric culture in primitive Chinese societie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An Introduction, is aimed to reveal the researcher’s motivation, purpose, range of research scope and methodology, and to define the terms of “implication” and “symbol”.
The second chapter categorizes the snakes recorded in Shan Hai Chin into seven groups and analyzes them in a superficial way.
The third chapter covers one of the main topics,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 Due to the range and length of the research, the exploring of implication of Shan Hai Chin snakes is split into chapters three and four. Chapter three centers on the ecology of snakes, the form, sound and meaning of the word “snak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snake tribes once thriving in ancient tribal societies.
Chapter four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of snakes found in ancient religious concepts, world of witchcrafts, and folkloric beliefs, in an attempt to shed light on the magical implications of snakes from the previous civilizations by applying the most novel, far-fetched point of views.
Chapter five discusses the second main topic of the research, the symbolic image of snakes. This chapter targets on the four symbolic meanings of luck and woe, forms of gods, totems of forefathers and incarnation.
Chapter six, The Conclusion, intends to draw a conclusion and classification from the six implications and four symbols of the snakes discussed in the thesis. For one thing, the researcher hopes that through the exploring she not only enriches her own knowledge about snakes, but also provides other interested researchers with a deeper insight on the world of snakes. For another, she expects snakes to make a glorious return to the stage of culture, to shine once more, so they can go further to break free from under the dark shadow of “dragon”, and resume their original, truest, simplest image back then when human culture first appeared.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一 物像意蘊的思考與移情 ………………………… 5
二 生物個體與上古初民的靈秘關係 ……………… 7
三 藉助《山海經》透視上古初民對「蛇」的認知與崇拜思維 ……………………………………… 9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1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1
一 文獻探討 ………………………………………… 11
二 歸納分析 ………………………………………… 14
三 經緯交織 ………………………………………… 14
四 古今對照 ………………………………………… 14
五 中外比較 ………………………………………… 15
第四節 寓意與象徵的內涵釋義 ………………………… 16
一 寓意的定義 ……………………………………… 18
二 象徵的定義 ……………………………………… 21
第二章 《山海經》蛇族的分類與分析 ………………… 25
第一節 純生態描摩 ……………………………………… 25
第二節 混雜形體 ………………………………………… 32
第三節 眾神形貌 ………………………………………… 34
第四節 護衛使役 ………………………………………… 38
一 護衛 ……………………………………………… 39
(一)寶藏守護者 ……………………………… 39
  (二)陵墓守護者 ……………………………… 42
二 使役 ……………………………………………… 43
第五節 裝飾操耍 ………………………………………… 45
第六節 醫學藥膳 ………………………………………… 49
第七節 名詞.形容詞 …………………………………… 55
第三章 《山海經》蛇類的寓意研究(上篇)………… 61
第一節 騰飛悠遊天地間 ………………………………… 62
一 古今謎宗 ………………………………………… 62
二 《山海經》中蛇族的自然生態分類 ……………… 66
(一)飛天之蛇 …………………………………… 68
(二)大地之蛇 …………………………………… 71
(三)潛永之蛇 …………………………………… 78
第二節 蛇姿百態、音義深美 …………………………… 85
一 形的寓意 ………………………………………… 88
二 音的轉化 ………………………………………… 97
三 義的內涵 ………………………………………… 105
第三節 蛇族的霸權與衰微 ……………………………… 113
一 部族圖騰 ………………………………………… 115
118
(二)蛇圖騰印記 ………………………………… 122
二 同族內鬥 ………………………………………… 125
三 異族相伐 ………………………………………… 132
四 部族融合 ………………………………………… 146
第四章 《山海經》蛇類的寓意研究(下篇)………… 153
第一節 宗教崇拜與信仰觀念 …………………………… 153
一 神職 ……………………………………………… 160
(一)山神 ………………………………………… 161
(二)山神兼水神 ………………………………… 162
二 區域性 …………………………………………… 163
(一)稌 ………………………………………… 164
(二)祭儀 ………………………………………… 165
三 價值觀 …………………………………………… 168
(一)玉類祭品 …………………………………… 169
(二)毛類牲物 …………………………………… 171
四 圖騰的變合 ……………………………………… 173
第二節 靈秘的巫術面紗 ………………………………… 180
一 《山海經》的「巫書」性質 ……………………… 180
二 「巫」的釋意 ……………………………………… 183
三 巫術的起源 ……………………………………… 187
四 蛇與巫師的神秘繫聯 …………………………… 189
(一)祭祀 ………………………………………… 193
(二)祈雨 ………………………………………… 195
(三)醫藥 ………………………………………… 202
(四)占卜 ………………………………………… 208
(五)樂舞 ………………………………………… 210
五 蛇與巫術的靈秘關係 …………………………… 215
第三節 民間俗信與南北風習 …………………………… 224
一 蛇神崇拜 ………………………………………… 226
(一)中原蛇文化 ………………………………… 229
(二)荒北傳說 …………………………………… 232
(三)巴蜀蛇神話 ………………………………… 237
(四)苗疆蛇神 …………………………………… 247
(五)閩越蛇崇拜 ………………………………… 251
二 古聞遺風 ………………………………………… 264
(一)「」蛇神 ……………………………… 264
(二)祈犬祭蛇神 ………………………………… 267
(三)食蛇民族 …………………………………… 268
三 「不火食」之禁忌 ……………………………… 272
四 異名別稱 ………………………………………… 274
五 生肖傳說與名人豪傑 …………………………… 280
第五章 《山海經》蛇類的象徵內涵 …………………… 285
第一節 吉凶禍福的象徵 ………………………………… 287
一 水災 ……………………………………………… 292
二 旱災 ……………………………………………… 294
三 禦凶 ……………………………………………… 299
四 吉兆 ……………………………………………… 300
第二節 天神形體的象徵 ………………………………… 304
一 創世神 …………………………………………… 310
(一)燭龍 ………………………………………… 311
(二)女媧 ………………………………………… 313
二 自然神 …………………………………………… 318
(一)山神 ………………………………………… 319
(二)水神 ………………………………………… 320
(三)澤神 ………………………………………… 324
(四)風神 ………………………………………… 325
(五)海神 ………………………………………… 327
三 方位神 …………………………………………… 330
四 氏族神 …………………………………………… 335
五 巫神 ……………………………………………… 342
六 尸神 ……………………………………………… 344
七 部族神 …………………………………………… 349
第三節 原祖圖騰的象徵 ………………………………… 352
一 化生型原祖 ……………………………………… 357
二 感生形原祖 ……………………………………… 365
三 人生型原祖 ……………………………………… 368
第四節 生死輪迴的象徵 ………………………………… 373
一 生殖女神 ………………………………………… 374
二 生殖圖騰 ………………………………………… 379
三 幽冥傳說 ………………………………………… 387
四 不死與再生 ……………………………………… 396
第六章 結論 ……………………………………………… 409
附錄 …………………………………………………………… 413
參考書目 ……………………………………………………… 427

(一)叢書 
山海經 (清)畢沅注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經訓堂叢書原刻景印 1971年6月
山海經 (晉)郭璞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一0四二冊 子部三四八 小說家類
山海經廣注 (清)吳任臣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第一0四二冊 子部三四八小說家類
(二)古籍
山海經地理今釋 (清)吳承志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19年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
國語 (春秋)左丘明撰、(吳)韋昭注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呂氏春秋 (秦)呂不韋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風俗通義 (漢)應劭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 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珍倣宋版印)1966年3月臺一版
爾雅 (晉)郭璞 注 臺北 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春秋左氏傳杜氏集解 (晉)杜預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後漢書 (宋)范瞱撰、(唐)章懷太子賢注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玉篇 (梁) 顧野王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爾雅注疏 (宋)邢昺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山海經箋疏 (清)郝懿行 臺北 臺灣中華書局 1966年3月臺一版
淮南子注釋 (漢)高誘注釋 臺北 華聯出版社 1973年9月
戰國策 (漢)高誘注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74年1月三版 
楚辭章句 (漢)王逸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74年4月再版
呂氏春秋 (漢)高誘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年1月
全唐詩 (清)聖祖御製 臺北 宏業書局 1982年9月再版
嶺南雜記 (清)吳震方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6月
書經集註 (宋)蔡沉 臺北 新陸書局 1986年12月
禮記鄭注 (漢)鄭玄 臺北 新興書局 1989年8月
名原 (清)孫詒讓 北京 北京出版社 四庫未收書輯刊 拾輯、貳冊 1997年12月
文選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98年12月初版十三刷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99年9月七版二刷
(三)現代專著
古史考述 趙鐵寒 臺北 正中書局 1967年5月臺初版
中國神話傳說的研究 出石誠彥 臺北 進學書局 1969年5月
中國古代神話研究 安森太郎著 王孝廉譯 臺北 地平線出版社 1974年1月
從比較神話到文學 陳慧華、古添洪編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77年2月
新鄭銅器 譚旦冏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77年6月
龍在故宮 李霖燦主編 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8年8月
巫術、科學與宗教 馬凌諾斯基著 朱岑樓譯 臺北 協志工業叢書 1978年9月 
新校本隋書附索引二 楊家駱主編 臺北 鼎文書局 
1979年2月再版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四 楊家駱主編 臺北 鼎文書局 1979年2月再版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王孝廉 臺灣 聯經出版公司 1980年9月 四版
詩經新譯與人生哲學之研究 甯榮璋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1981年7月
國立北京大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 臺北 東方文化 1981年月不詳
世界民俗學 林懷卿 臺南 莊家出版社 1982年6月
荀子新釋 葉玉麟 臺南 大夏出版社 1982年7月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方詩銘、王修齡 臺北 華世出版社 1983年2月
中國古代文化 白川靜著 加地伸行.范月嬌譯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3年5月
修辭學 黃慶萱 臺北 三民書局 1983年10月四版
文學概論 張建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3年11月
易經解釋 李一匡  臺北 世界書局 1984年2月 三版
四書白話句解 王天恨 臺南 大夏出版社 1984年3月
中國的神話與傳說 御手洗 勝著 王孝廉譯 臺灣 聯經出版公司 1984年4月初版第九刷
中國民間論集 王秋桂編 臺北 聯經出版社 1984年9月 第二次印行
中國上古史新探 潘英 臺北 明文書局 1985年3月
莊子集釋 郭慶藩 臺北 華正書局 1985年8月
中國聲韻學通論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 臺北 黎明文化公司 1985年10月四版
花與花神 王孝廉 臺灣 洪範書店 1986年11月
春秋左傳今註今釋 李宗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7年4月七版 
中國的神話世界 王孝廉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1987年6月
諸神的起源 何新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7年6月
神與神話 御手洗 勝著 王孝廉譯 臺灣 聯經出版公司 
1988年3月
漢代的巫者 林富士 臺北縣 稻香出版社 1988年4月
臺灣爬行動物 呂光洋 臺中縣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1989年4月
中國文化的精英 蕭兵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9年5月
龍:神話與真相 何新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0年6月 第二次印刷
《山海經》中的鬼神世界 伊藤清司 北京 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990年8月
史記會注考證 瀧川龜太郎 臺北 宏業書局 1990年10月再版
訓詁學概要 林尹編著 臺北 正中書局 1990年10月初版第十五次印行
金枝(上) 弗雷澤著 汪培基譯 臺北 久大文化、桂冠圖書公司 1991年2月
黑馬 蕭兵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1年3月
山海經探原 徐顯之 武漢市 武漢出版社 1991年3月
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 張振犁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5月
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1年9月再版
生殖崇拜論 趙國華 北京 中國社繪科學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二次印刷
中國古代崇祖敬天思想 王祥齡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92年2月
古神話選釋 袁珂 臺北 長安出版社 1992年3月
神話話神 王小盾 臺北 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2年5月
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 上海 三聯書店 1992年6月
水與水神 王孝廉 臺北 三民書局 1992年9月
中國民間禁忌 任騁 臺北 漢欣文化公司 1993年2月
中國神話通論 袁珂 四川 巴蜀書社 1993年4月
宗教學通論 呂大吉 臺北 博遠出版公司 1993年4月
十二生肖 楊平世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93年7月
神話與詩 聞一多 臺北 里仁書局 1993年9月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潛明茲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10月
信仰的動力 保羅、田立克 著 魯燕萍 譯 臺北 桂冠圖書公司 1994年8月
山海經校注 袁珂 臺北 里仁書局 1995年4月初版三刷
中國民俗與民俗學 張紫晨 臺北 南天書局 1995年8月 初版一刷
神話考古 陸思賢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5年12月
神話信仰與儀式 王秋桂主編 臺北縣 稻香出版社 
1996年7月
蛇 翁寧娜主編 臺北 金楓出版社 1996年12月
漢語語音史 王力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年4月第3次印刷
神話解讀 陳建實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5月
古中國的x檔案 丁振宗 臺北 知書房出版社 1997年7月
宗教與神話論集 李亦園 臺北 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1998年1月
神話的故鄉--山海經 李豐懋 臺北 時報文化出版社 1998年8月四版一刷
先秦神話思想史論  趙沛霖 臺北 五南圖書公司 1998年6月 初版一刷
上帝的指紋(上)(下)葛瑞姆‧漢卡克 李永平譯 臺北 臺灣先智出版社 1998年7月 第一版第六刷
山海經譯注(上)(下) 袁珂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8年11月二版一刷
中國古代巫術 胡新生 山東 人民出社 1998年12月
寰宇奇景 陳龍根主編 香港 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 1998年出版月不詳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炳昶 臺北 里仁書局 1999年
1月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旭生 臺北 里仁書局 1999年
1月
創世紀的守護神 葛瑞姆‧漢卡克、羅伯特‧鮑爾威合著 石尚儀譯 臺北 臺灣先智出版社 1999年2月 第一版     
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 浦忠成 臺北 臺原出版社 1999年6月 第一版
遙遠的故鄉 王桂蘭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9年10月 
華夏諸神--水神卷 王孝廉 臺北 雲龍出版社 2000年2月
新訂本草綱目(下) 明‧李時珍 臺南 世一文化事業公司 
2000年2月
三星堆文化探秘及《山海經》斷想 劉少匆 北京 昆侖出版社 2001年2月
上一次文明 雷升 臺北 臺灣先智出版社 2001年4月 第一版第一刷
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 楊義 臺北縣 業強出版社 2001年5月初版二刷
中國青銅器時代(二)張光直 臺北 聯經出版社 2001年5月 初版第四刷
神話之源:《山海經》與中國文化 高有鵬、孟芳 河南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1年8月
臺灣的原住民─排灣族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北 臺原出版社 2002年1月
臺灣的原住民─魯凱族 達西烏拉彎‧畢馬 臺北 臺原出版社 2002年3月
古代風神崇拜 魏慈德 台灣古籍出版公司 2002年4月
 
(四)類書
廣博物志 (明)董斯張 臺北 新興書局 1972年2月
太平御覽 (宋)李昉 臺北 大化書局 1977年5月
初學記 (唐)徐堅 日本京都 中文出版社 1978年9月
太平廣記 (宋)李昉等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6月
類篇 (宋)司馬光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國古代工具書叢編(6) 1998年8月
 
(五)辭語典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 臧勵龢等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0年6月臺一版
金石大字典 張謇 臺北 五洲出版社 1969年7月
古籀篇 高田忠周 臺北 宏業書局 1975年5月
金文詁林 周法高主編 香港 中文大學 1975年月不詳
增訂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1年3月 四版
中外地名大辭典 段干木主編 臺中市 人文出版社 1981年6月
甲骨文字釋林 于省吾 臺北 大通書局 1981年 10月
中文大辭典 林尹、高明主編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85年5月七版
中國上古國名地名辭彙及索引 潘英 臺北 明文書局 1986年7月
甲骨文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3月第3次印刷
新編甲骨文字典 劉興隆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1月
甲骨文字典 徐仲舒主編 四川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3年9月第三次印刷
金文大字典 戴家祥主編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95年1月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增訂本 高樹藩編纂 臺北 正中書局 1995年11月臺二版第十次印行
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辭典 北京 學苑出版社 1993年6月
中國名山事典 文偶初主編 北京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7年7月
 
(六)博碩士論文
   
博士論文
 
傣族史詩研究 鹿憶鹿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4月
碩士論文                              
山海經神話研究 李仁澤 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1986年5月
山海經自然神話分類及原始神話思維初探 羅相珍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3年6
中國古代神話中之靈異動物 張美卿 國立政治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1993年6月
中國上古神話與民間信仰 金洪謙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 1995年5月
山海經的歷史地理區域重塑 蔡學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 1998年6月
臺灣地區蛇郎君故事研究 簡齊儒 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0年7月
《山海經》中之原始信仰研究 陳逸根 國立中興大學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 2002年7月
(七)期刊                                    
  
《山海經》篇目考 小川琢治著 蔣徑三譯 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百期紀念號 1929年10月
中國文字的起源 董作賓 大陸雜志 第五卷第十期 1952年11月
楚繒畫之摹本及圖像 饒宗頤 故宮季刊 1968年 10月 第三卷第二期
甲骨文中的“”字與後世神話中的伏羲女媧 劉臨淵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第四十一本 第四分 1969年12月
龍門大陣 夏元瑜 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學叢書180 1970年3月
《山海經》中蛇底傳說 葉德均 中山大學民俗周刊復刻本 第十八冊第一一六七八期合刊 1970年冬季
《山海經》中動植物表 韓一鷹 中山大學民俗周刊復刻本 第十八冊第一一六七八期合刊 1970年冬季
中外傳奇:蛇是太陽的化身 王柳敏 自立晚報第二版 民國66年2月17日
蛇與中國文化 袁德興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十卷第二期 
1977年2月
從商周文字談龍 張光遠 龍在故宮 1978年8月
中國古代的巫醫與祭祀、歷史、樂舞及詩的關係 周策縱 清華學報 新12卷 1979年12月
幾何印紋陶與古越族的蛇圖騰崇拜 陳文華 考古與文物 1981年第2期
廣西侗族的蛇圖騰崇拜 陳維剛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1982年第4期
馬王堆出土文物簡介 故宮文物資料室 故宮文物月刊 第一卷第十期 1984年1月
《山海經》初探 袁行霈 中華文史論叢 1985年第3期
《山海經》的性質 孫致中 貴州文史論叢 1985年第
3期
超自然神秘力量的一個原始象徵 鄧啟耀 民間文藝季刊 1986年第3期
論原始巫及有關文藝 朱宜初 民間文學論壇 1986年第6

女媧考 楊 民間文學論壇 1986年第6期
女媧神話考 徐華龍 民間文藝季刊 1987年第4期
圖騰與“性不明確說” 郭精銳 民間文藝季刊 1987年第3期
江南漢族崇蛇習俗考察 繆亞奇 民間文學論壇 1987年第5期
中國巫術與中國社會 林翎 歷史月刊雜誌社 第五期 1988年6月
己巳年說蛇 宋龍飛 故宮文物月刊 第六卷第十一期 1989年2月
龍蛇百物的世界 高木森 故宮文物月刊 第六卷第十二期 
1989年3月
從中國古代藝術品看關於蛇的崇德與民俗(上) 民俗研究 
1989年第3期
從中國古代藝術品看關於蛇的崇德與民俗(下) 民俗研究 
1989年第4期
論《山海經》的巫覡思想 羅永麟 民間文藝季刊 1990年第3期
《山海經》是上古史書 王大有 新華文摘 1990年第4期
“丈八蛇矛”是何矛? 李祥林 貴州文史天地 1991年第1期
漢代陶井上的「神人操蛇制四方」圖騰 夏明 歷史文物 第五十九期 1992年12月
中國文化象徵論 劉錫誠 民間文學論壇 1992年第2期
壯族的蛇圖騰 丘振聲 民間文學論壇 1993年第2期
祖先崇拜起源論 梅新林 民俗研究 1994年第4期(總第32期)
試論中華象徵文化 范玉梅 民族研究 1994年第1期
巴族之“巴”字涵義 楊華 四川文物 1994年第2期 
鄂西巴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楊華 四川文物 1994年第3期
蛇崇拜 莫克 中國《蛇志》雜志 1994年12月 第六卷 第四期
試論印尼死體化生型穀物神話 張玉安 東南亞 1994年第2期
《山海經》研究進新階段 楊卓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4年第3期
《山海經》與中國奇幻思維 寧稼雨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3期 
《山海經》概說 靈華 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5年第2期
蛇圖騰與三月三歌節 蘇子 中國《蛇志》雜志 1995年3月第七卷第一期
神話中之變形 浦忠成 花蓮師範學院學報 1995年第5期
化生說中國傳統生命觀 趙雲鮮 自然科學史研究 1995年第14卷第4期
遠古時期巴族與三苗文化的關係 楊華 四川文物 1995年第4期
《山海經》史料比較研究 安京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6年第1期
《山海經》與原始社會研究 張箭 社會科學研究 1996年第2期
《山海經》考--論人類文明史的隔斷代 黃伯寧 化石 1996年第2期
女媧信仰起源於西北渭水流域得推測 楊利慧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總第138期)
釋“巴蛇食象” 楊華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4期
閩臺崇蛇習俗的歷史考察 郭志超 民俗研究 1996年第4期(總第36期)
蛇類奇景珍聞 丁志賢 中國《蛇志》雜志 1996年6月第八卷第2期
越族崇蛇習俗研究 吉成名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9年第6期
蛇的“成語”解釋 姜成玉 中國《蛇誌》雜志 1996年第8卷第3期
蛇崇拜與生殖文化初探 楊甫旺 貴州民族研究(季刊) 1997年第1期(總第69期)
中國神話的分類與《山海經》的文獻價值 趙沛霖 文藝研究 
1997年第1期
中國神話的分類與《山海經》的文獻價值 趙沛霖 《文藝研究》 1997年第1期
《山海經》考辨 程泱 《淮陰師專學報》 1997年第4期(總第77期)
《山海經》研究史初論 張步天 益陽師專學報 1998年第2期
太陽鳥與鳥蛇并繪 周怡 尋根 1998年第5期
高昌墓《伏羲女媧》的文化意義 王嶸 西域研究 1999年第1期 
閩北與臺灣的崇蛇文化 羅小平 臺灣源流 1999年9月
《山海經》:從單純考據到文化詮釋 葉舒憲 懷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2000年第2期
夸父神話和逐日巫術 張春生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7卷第4期 2000年8月
遊霧吐雲話靈蛇 李雄 歷史月刊 第156期 2001年
1月
蛇杖醫學標幟的起源 樊聖 臨床醫學 第47卷第5期 2001年5月
再論蛇杖醫學標幟的起源 樊聖 臨床醫學 第48卷第3期 2001年9月
嶺南食蛇習俗考 鄒衛東 嶺南文史 2000年第1期
蛇年話蛇 本生 陜西審計 2000年增刊
蛇年說蛇 岳樺林 當代審計 2000年第1期 
蛇年話蛇 成耆仁 歷史文物月刊 2001年第2期
蛇年敘說蛇文化 止敬 海內與海外 2001年第3期
蛇年說蛇 石柱國 海內與海外 2001年第2期
游霧吐雲話靈蛇 李雄、鐘國 前進論壇 2001年第2期
蛇在日耳曼文化中的形象 來炯 德語學習 2001年第1期 
高山族排灣人的蛇圖騰文化 劉軍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折學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6期第28卷(總第139期)
游霧吐雲話靈蛇 李雄、鍾國 前進論壇 2001年第2期
委維或交蛇:聖俗“合法性”的憑證 蕭兵 民族藝術 2002年第4期
女媧引繩為人之謎的文化破解 何根梅 民間文化 2002年第11∼12期
論《山海經》中的神靈復活機制 王貴生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年5月第39卷第3期
支那古代信仰中的星辰與蛇之關係 井上芳郎 民族 第貳卷第參號 昭和二年三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