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19: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清盛
研究生(外文):JHANG,CING-CHENG
論文名稱:儲蓄互助合作社治理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Governance of Saving Credit Union Cooperatives
指導教授:廖坤榮廖坤榮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謝敏捷于躍門廖坤榮
口試日期:2012-10-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儲蓄互助合作社治理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先由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及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臺南區會為主
要範疇;再由學生實際參與臺南市新營儲蓄互助社的創社和經營個案,探討儲
蓄互助社發展過程與現況,分析其治理和社會企業責任實踐的過程與主要內
涵。
儲蓄互助社自民國53年2月,由于斌樞機主教、總統府資政李石曾博士及中
國合作事業協會理事長谷正綱先生,正式向國人介紹世界性的儲蓄互助社運動
以來,已歷經四十九載,儲蓄互助社之所以能發展至今,實仰賴全體幹部無給職
的無私奉獻和貸款和人壽互助基金保險(LP/LS),唯這兩維持儲蓄互助社之支柱,
因社員年紀逐年增長造成貸款和人壽互助基金保險(LP/LS)高理賠率、又遇銀行
利率自由化、放款寬貸,降低社員加入意願,減少社方業務收入,增加互助基
金支出負擔,近年景氣蕭條,逾期放款比率過高,獲利能力降低和發展前景不
佳,造成年輕幹部吸收不易、人才難覓,實乃目前儲蓄互助社所面臨和探討的
問題。
本研究主要發現:
(1)專職人員良莠不齊:各社每年結餘逐年減少,逾期放款比率增加,嚴重侵
蝕營業收入,無法以較優厚薪資聘請具備較佳能力之專職人員,且流動
性高造成業務銜接落差。
(2)一般理監事幹部均為無給職,沒有誘因吸引社會上菁英參與,一般均由
教會牧師、長老等具教會重要神職人員擔任,一般對金融常識欠缺,無
法專業經營社務。
(3)目前儲蓄互助社除新樓社、玉井社等規模較大之社有能力多聘任二位以
上專職人員,如新樓社有十四位專職人員,業務很難上軌道,更遑論擴
展開拓新業務。
(4)各社的電腦設備無法一致採購,均靠政府補助採購,金額不同造成各社設
備無法齊全,如通訊網路、事務印表機,無法齊全,加上專職人員對電
腦的使用能力不足。
(5)社放款降低及儲蓄趨緩,年度總投保金額不但沒有成長,反呈微幅衰退
狀態 。由於營業區域限制,新入社社員增加有限,營業區域內飽額成
長空間小。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問題………………………………………………………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5
第二章 儲蓄合作社組織功能與發展……………………………………6
第一節 台灣合作社歷史演進…………………………………………6
第二節 儲蓄合作社社會角色…………………………………………7
第三章 儲蓄合作社治理問題……………………………………………14
第一節 組織治理理論探討……………………………………………14
第二節 儲蓄互助社與社會企業之治理………………………………16
第三節 儲蓄互助社的內部治理影響因素……………………………17
第四章 現行儲蓄互助社的金融治理……………………………………38
第一節 本國儲蓄互助社運動之發展階段……………………………39
第二節 儲蓄互助社之經營治理的困境………………………………41
第五章 儲蓄互助社之組織與營運………………………………………58
第一節 儲蓄互助社之組織結構………………………………………58
第二節 儲蓄互助社之營運模式………………………………………60
第六章 儲蓄互助社之法制化與研修……………………………………67
第七章 儲蓄互助社組織轉型……………………………………………77
第八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83
第一節 研究發現………………………………………………………83
第二節 建議……………………………………………………………86
參考文件和資料收集………………………………………………………90
附錄一:1983年~2011年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各項統計表統計性
資料列表………………………………………………………95
附錄二: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法 ……………………………………124
附錄三:儲蓄互助社法第3次修法說帖………………………………131
(一)期刊
1997,(「臺灣儲蓄互助社未來發展方向」座談會紀實)。《合作經濟》53:1,20。
1997,<儲蓄互助社法)。《合作經濟》53:頁53,56。
Heaton,GaryG.、Dunhamn,Constance R著、黃博怡譯,1987,《美國儲蓄互助社日益增強的競爭力>。《基層金融》15:175,196。
丁秋芳,1989,<儲蓄互助社之經濟與社會功能的研究),《合作經濟》20:42,50。
于躍門,1997,<有關儲互社立法之研議;,《儲蓄互助社雜誌》42:11,13。
于躍門,1998,<法制化後儲蓄互助社面臨的問題》。《儲蓄互助社 雜誌》51:25。
于躍門、陳靜夫,2000, (2000年國際儲蓄互助社論壇的省思)《儲蓄互助社雜誌》58:2,7。
于躍門、陳靜夫,2000,<修法後儲蓄互助社發展的展望),《儲蓄互助社雜誌》57:8,12。
于躍門、陳靜夫,2001,<原住民小孩便當錢的省思),《儲蓄互助社雜誌》60:12,13。
于躍門。2002,<儲蓄互助社與社會資本),《儲蓄互助社雜誌》 63:2,9。
于躍門。2003,<徵信、社區發展與社區發展儲蓄互助社),《儲蓄互助社雜誌》66:6,12。
方天人。1990,<儲蓄互助社 (CreditUnion)的電腦化>。《基層金融》20:183,189。
王永昌,2001,<臺灣儲蓄互助社規模經濟之研究)。《合作經濟》 70:5,16。 王永昌、何丈榮,2002,<臺灣儲蓄互助社營運效率之評估>。《企業管理學報》55:25,46,
王光華、郭迪賢。2004,,《合作經濟》82:13,26,,
王光華、郭迪賢,2004,(.PEARLS監控系統在臺滔合作金融組織之實證分析東部地區儲蓄互助社之個案研究,<下>。《合作經濟》83:,49,54。
何文榮。1998,(儲蓄互助社營運危機預警模式之研究;,《合作經濟》57:38,58。
何文榮。2002,(.臺滔儲蓄互助社經營開鍵構面之研究j,《亞太社會科技學報》2:(1):165,188。
何文榮、王永昌,2004,<臺灣儲蓄互助社網際網路應用對經營頌導影響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55(1) :59,79。
吳秋霖,1969,<儲蓄互助社對臺灣經濟建設的貢獻>,《鐸聲(屏東師院》8(2):36,37。
吳明普。1992,<儲蓄互助社與一般金融機構之比較分析>。《逢甲合經系刊》24:36,40。
李立璿、池祥麟,2005,<儲蓄互助社在各國發展程度差異之比較分析研究-上->,《合作經濟》87:26,37,
李立璿、池祥麟。2006,<儲蓄互助社在各國發展程度差異之比較研究-下->。《合作經濟》88:47,56。
汪浩,1990,<國際儲蓄互助組織的晚貧策略>。《合作經濟》90:20,31。
林煌喬譯,1990,<加拿大儲蓄互助制度j。《信用合作》23:78,79。
紀聰信,1994,<儲蓄互助社經營原則之探討;。《基層金融》28:231,255,
孫鴻行,1985,<論教育、宣導與組訓對合作經營之功能;儲蓄互助社之經驗)。《合作經濟》7:52,55。
孫鴻沂,1986,<美國儲蓄互助社發展新趨勢),《基層金融》12:57,64。
孫鴻沂、林盈銘,<:儲蓄互助社在臺灣發展初探>,1993,《基層金融》27:229,257。
孫炳焱,1990,<籲請政府儘速賦予儲蓄互助社法律地位>,《合作經濟》:27。
孫炳焱,2001,<臺灣儲蓄互助社發展史-----獻給終身奉獻儲蓄互助社運動的老友孫前秘書長鴻沂先生>,《合作經濟》69:1,17。
孫炳焱,1982,<關於『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之論旨及含義----解題與導讀>,《公元二千年約合作社》頁7,15。
孫炳焱,1988,<認清自已扮演的角色,把握未來發展的方向>《合作經濟》18:23,26。
孫炳焱,1996,<國際合作聯盟關於合作本質的聲明>(譯),《儲蓄互助社雜誌》36:2,3。
孫炳焱,1996,<對儲蓄互助協會「提撥穩定基金」的一些意見>,《儲蓄互助社雜誌》37:2,4。
孫炳焱,1996,《運用合作組織俸護消費大眾的生活),《儲蓄互助社雜誌》38:2,3。
張雷,1972,<儲蓄互助社與社區發展),《社區發展月利》1(4)=6,7。
張燕玉,1981,<儲蓄互助社與臺灣農村經濟),《國民金融》2(5):41,44。
曾和汾,2003,《合作運動在山地推動紀》,《合作經濟》78:20,76。
梁玲菁,1997,《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之規模與財務之關孫------民國八十五年儲互社參觀訪問後記》,《合作經濟》53:45,52。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上->,《合作經濟》89:1,17。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中->,《合作經濟》90:50,56。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下->,《合作經濟》91:40,49,
郭迪賢,1997,<:合作金融生產面函數之估計、選擇與應用-----臺灣儲蓄互助社之個案>。《基曆金融》34:@229,261,
郭迪賢,1997,<臺灣儲蓄互助社運動簡史>。《逢甲合經系利》29:63,66,
陳瑞慧,1998,(臺灣儲蓄互助社之組織及業務問題探討>,《信用合作》56:25,34。
湯明輝。1984,《美國儲蓄互助社的發展新趨向),《基層金融》9:91,102。
湯登朝,1986,<儲蓄互助社在臺灣的發展,上,)。《合作經濟》
8:31,41。
湯登朝,1986,<儲蓄互助社在臺灣的發展,下,),《合作經濟》
9:70,86。
黃永仁、黃博怡,1986,<儲蓄互助社發展與管理問題之研究),《基層金融》13:165,205。
黃建森、頰秀靜,1995,《臺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經營成效及問題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利》46(2):183,210。
黃泉興。1992,《臺灣儲蓄互助社發展之研究)。《基層金融》25:293,322。
黃泉興,1996,<臺灣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法制化之研究合法化與單獨立法)。《基層金融》37:313,378。
楊翔雯,1999,<都會地區小型金融組織經營之探討>----(臺中市西屯儲蓄互助社個案研究),《合作發展》734:16,24。
葉靜芬等"2000,<儲蓄互助社之發展因素> 彰化縣合興儲蓄互助社之個案研究),《逢甲合作經濟》32:60,77。
1985<美國儲蓄互助社的成長與發展一一遠見、理想與彈造了輝煌業績),《基層金融》11:9,13。
1997,(香港儲蓄互助社業務概況》。《產業金融季利》85,107。
1989,(儲蓄互助社:美國金融業中的穩健競爭者),《合濟》20:31,33。
1997,<臺灣儲蓄互助組織現況之探討),《信用合作》24,35。
1984,<臺灣地區儲蓄互助社問題剖析與解決之道),《臺行季利》35(4):178,204。
(二)專書
Alexander F.Laidlaw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譯,1985,《公元二千年約合作社》,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Charles Gide著、吳克剛譯,1990,《英國合作運動史》。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David Tenenbaum著、湯登朝、郭玉娥譯,1995,《志願服務與儲蓄互助社》,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Dennis Schroeder著、湯登朝譯,1995,《如何增加社員》,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Dennis Schroeder著、湯登朝譯,1997,《如何增加存款》,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EmoryS.Bogardus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譯,1989。《合作原則》,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Friedrich Wilihelm Raiffeisen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譯,《信用合作一雷發巽的儲蓄互助社》,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運動展史》, 胡至佳、陳介英編著 台中: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楊翔雯,1999,<都會地區小型金融組織經營之探討>----(臺中市西屯儲蓄互助社個案研究),《合作發展》734:16,24。
2. 黃泉興。1992,《臺灣儲蓄互助社發展之研究)。《基層金融》25:293,322。
3. 黃泉興,1996,<臺灣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法制化之研究合法化與單獨立法)。《基層金融》37:313,378。
4. 湯登朝,1986,<儲蓄互助社在臺灣的發展,下,),《合作經濟》
5. 黃永仁、黃博怡,1986,<儲蓄互助社發展與管理問題之研究),《基層金融》13:165,205。
6. 湯明輝。1984,《美國儲蓄互助社的發展新趨向),《基層金融》9:91,102。
7. 湯登朝,1986,<儲蓄互助社在臺灣的發展,上,)。《合作經濟》
8. 陳瑞慧,1998,(臺灣儲蓄互助社之組織及業務問題探討>,《信用合作》56:25,34。
9. 郭迪賢,1997,<臺灣儲蓄互助社運動簡史>。《逢甲合經系利》29:63,66,
10.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下->,《合作經濟》91:40,49,
11.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中->,《合作經濟》90:50,56。
12. 郭迪賢,1997,<:合作金融生產面函數之估計、選擇與應用-----臺灣儲蓄互助社之個案>。《基曆金融》34:@229,261,
13. 梁玲菁,1997,《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之規模與財務之關孫------民國八十五年儲互社參觀訪問後記》,《合作經濟》53:45,52。
14. 梁玲菁,2006,<微型金融與社區營造-----韓國儲蓄互助社發展與支援性服務經營,-上->,《合作經濟》89:1,17。
15. 張燕玉,1981,<儲蓄互助社與臺灣農村經濟),《國民金融》2(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