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8 04: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淑如
研究生(外文):Liu, Su-Ju
論文名稱:銀髮族繪畫作品特質與其創作自主意識之多重個案研究:以新北市土城社區銀髮族繪畫班學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Multiple Case Study of Senior Citizen Painting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Self-Awareness:Based on New Taipei City Tu-Chen Area Senior’s Painting Class
指導教授:蘇振明蘇振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u, Jen-ming
口試日期:2015-6-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生命之樹圖象測驗銀髮族美術自主性學習終身學習
外文關鍵詞:Life Tree DrawingOld adults ArtAutonomous LearningLifelong Lear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關鍵字:生命之樹圖象測驗、銀髮族美術、自主性學習、終身學習

蘇振明教授說:「藝術教師,只是協助藝術學習者自我實踐的『助產士』,藝術教師,不再是以教師本位為教學的權威者」。放眼目前的銀髮族藝術教學,普遍都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忽略了銀髮族學習者的創作特質,造成銀髮族成就感低落;本研究以建立學生為本位的教學方式,讓銀髮族藝術學習者可以快樂參與學習,以因應現在高齡化社會藝術學習的需求。

本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土城區銀髮族畫畫班,一男三女年長者學生,設定三種創作題目,進行一對一引導創作。本研究目的有三:(1)探討知識型與非知識型銀髮族繪畫作品之特質。(2)分析銀髮族繪畫學習者自主意識的形成歷程。(3)透過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提出可供銀髮族美術教師與學習者之相關參考。

透過文獻探討、訪談調查、創作引導,及專家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1)創作者可概分為寫實型、樸素型,教學者應依其創作態度、想法不同,因材施教引導創作。
(2)銀髮族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應持續向專家學習、參考相關文獻,並反省教學,以有效幫助每位創作者排除學習障礙,進而養成其自主創作能力。
(3)銀髮族教學目的,應是讓銀髮族美術學習者了解自我,並在學習之後,提升自我心靈涵養。

Abstract
Keywords: Life Tree Drawing, Old adults Art, Autonomous L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As Professor Su Jen-Ming says, "An art teacher should be considered a support worker who assists art learners in self-fulfillment, instead of a dictator who clings to teacher-centeredteachingmethods."Indeed,the widely used teacher-centeredapproaches ofart programs for seniors, ignoring seniors' creativity, have led to a lack of self-achievement of senior learners. This study aims to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senior leaners indulged into art programs and address art-learning requirements of such an aging society.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1 male senior and 3 female seniors of a painting class in Tucheng District, who were guided into one-to-one programs on three topi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ree-fold: (1) to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intings by intellectual and non-intellectual senior learners; (2) to analyze the procedure for formingsenior learners' self-awareness of; (3) to propose references, through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for senior learners and their teachers.

Regarding literature, field study, guide to creation, and expert analysis, three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1) As types of creators could b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realism and naive art, teachers should teach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various attitudes and thoughts of creation.
(2) Teachers of senior learners should keep learning from professionals, reviewing related articles, and reflecting o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effectively help each student remove obstacles of learning and cultivate the self-creation ability.
(3) The teaching objective for senior learners should improve them self-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their spiritual values after the teaching program.




博碩士論文上網授權書 iii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 v
誌謝 vii
中文摘要 ix
英文摘要 xi
目次 xiii
表次 xvii
圖次 xx

1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2
1.2.研究目的 4
1.3.研究問題 5
1.4.名詞解釋 5

2.文獻探討 9
2.1.銀髮族身心發展與終身學習 9
2.1.1.銀髮族人口結構、社會問題 9
2.1.2.銀髮族身心發展 11
2.1.3.銀髮族終身教育、學習相關研究 16
2.2. 樸素繪畫之相關研究 23
2.2.1.樸素藝術 24
2.2.2.從Pokorato關聯年表探討東西方樸素藝術的起源發展 31
2.3. 銀髮族美術教育相關研究 32
2.3.1.銀髮族美術教育 32
2.3.2.銀髮族美術教學者的省思 35
2.3.3.終身教育與社會藝術教育 37

3. 研究方法 39
3.1.研究對象 40
3.2.研究方法 40
3.2.1.文獻分析法 40
3.2.2.個案研究法 41
3.2.3.訪談研究法 41
3.2.4.作品分析法 44
3.3.研究架構與流程 47
3.4.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 50
3.5.研究範圍與限制 50
3.6.三角檢驗法 52
3.7.相關研究疑難與因應 52

4.土城社區四位銀髮族創作者研究之引導歷程 53
4.1.初步引導認識自主性情感創作 53
4.1.1.車林金玉阿嬤創作之啟示 54
4.1.2.千歲阿嬤話畫之啟示 55
4.1.3.余國平老師引導自主性情感創作 56
4.2. 四位研究個案三張創作研究作品之引導歷程 57
4.2.1. 劉水木生活背景、作品介紹、研究創作前後結果探究 57
4.2.1.1.研究者對劉水木的認知 57
4.2.1.2.劉水木認知自主性情感創作前後作品介紹 62
4.2.1.3.劉水木三張作品引導研究 63
4.2.1.4.劉水木研究前後生命之樹比對結果 71
4.2.1.5.結語 72
4.2.2.余桃子生活背景、作品介紹、研究創作前後結果探究 74
4.2.2.1.研究者對余桃子的認知 74
4.2.2.2.引導余桃子自主性情感創作前後作品介紹 79
4.2.2.3.余桃子三張作品引導研 81
4.2.2.4.余桃子研究前後生命之樹比對結果 88
4.2.2.5.結語 90
4.2.3.徐秋玲生活背景、作品介紹、研究創作前後結果探究 92
4.2.3.1.研究者對徐秋玲的認知 92
4.2.3.2.引導徐秋玲自主性情感創作前後作品介紹 97
4.2.3.3.徐秋玲三張作品引導研究 99
4.2.3.4.徐秋玲研究前後生命之樹比對結果 107
4.2.3.5.結語 109
4.2.4.林麗莎生活背景、作品介紹、研究創作前後結果探究 111
4.2.4.1.研究者對林麗莎的認知 111
4.2.4.2.引導林麗莎自主性情感創作前後作品介紹 116
4.2.4.3.林麗莎三張作品引導研究 118
4.2.4.4.林麗莎研究前後生命之樹比對結果 126
4.2.4.5.結語 128
4.2.5.最後分享創作研究之作品 130
4.2.6.銀髮族自主性美術創作課程設計與指導要領 131

5.結論與建議 133
5.1.結論 133
5.1.1.研究目的方向 133
5.1.2.研究執行後的主要發現 137
5.1.3.研究執行過程省思 138
5.2.建議 139
5.3.後續研究建議 141
5.4.結論 142

參考文獻 144
附錄A:劉麗玉樸素畫創作心得演說 147
附錄B:余國平老師樸素畫教學心得演說 152
附錄C:Pokorato關聯年表東西方對照表 156
附錄D:臺灣樸素藝術重要活動記事表 160
附錄E:劉水木創作者之樸素表分析結果 162
附錄F:余桃子創作者之樸素表分析結果 163
附錄G:徐秋玲創作者之樸素表分析結果 164
附錄H:林麗莎創作者之樸素表分析結果 165
附錄I:蘇振明教授評圖分析‧劉水木創作者作品 166
附錄J:蘇振明教授評圖分析‧余桃子創作者作品 168
附錄K:蘇振明教授評圖分析‧徐秋玲創作者作品 170
附錄L:蘇振明教授評圖分析‧林麗莎創作者作品 172
附錄M:劉淑如研究者教學、經歷年表 174
附錄N:訪談與作品授權使用同意書內容樣本 175
附錄O:創作者訪談與作品授權使用同意書簽名單 176
附錄P:四位創作者的創作生活照片 177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心理學專書)
黃富順(2012)。《高齡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重新(201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公司

(教育專書)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2013)。《終身學習行動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1995)。《有效的成人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發行
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1999)。《社區終身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發行
林振春(2011)。《社會教育專論》臺北市:師大書苑發行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為藩(2003)。《成人學習》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富順(2000)。《成人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楊國賜(1994)。《成人教育》臺北市:臺灣書店
鄧運林(1995)。《成人教學與自我導向學習》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老人學專書)
彭駕騂‧彭懷真(2011)。《老年學概論》新北市:威仕曼出版公司

(藝術專書)
王德育(2014)。《王德育的觀想藝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進勇(1999)。《樸實之美─基隆樸素藝術家特展》基隆:基隆文化中心
林曼麗(1997)。《臺灣樸素藝術》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印行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洪米真(2000)。《原生藝術故事》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胡寶林(1986)。《繪畫與視覺想像力》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陳靜璇、吳宜澄(2011)。《人文藝術研究法》臺北:陳靜璇、吳宜澄工作室
陳篤正(2000)。《臺灣樸素藝術薪傳展》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0)。《臺灣樸素畫家》臺北:臺灣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蘇振明(1990)。《臺灣樸素藝術導論》臺北:中華色研出版社
蘇振明(2014)。《蘇振明40年美育園丁筆記》臺北: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系

二、期刊論文
王婉如(2011)。《高齡學習者學習風格、學習結果與學習遷移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高齡教育機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衍疇(1995)。《長於正向憫懷的樸素藝術》:雄獅美術,p.11-17
車志凱(2012)。《樸素藝術應用於銀髮族終身學習之研究:以車林金玉阿嬤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邱正偉(2011)。《楊國賜成人教育思想及影響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論文
邱悅慈(2011)。《藝享終身-高齡者休閒繪畫持續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論文
洪秀儀(2008)。《以樸素藝術特質探討洪丁發繪本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論文
徐安晴(2013)。《「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國小學童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秦鉦(2007)。《基隆市社區ETC季刊》:大錏創意行銷有限公司,期3p.6
徐敏雄(2014)。《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探討國民美術的理念與實踐策略:以劉秀美為例》:藝術教育研究
黃光男(1993)。《藝術教育與發展》:期506,p.42
彭淑優(2007)。《生命之樹圖象測驗與兒童性格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楊寶欽(1999)。《臺灣樸素藝術的本土風格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鄭至均(2012)。《社區高齡者參與懷舊課程對寂寞感及生活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論文

三、網路資料:
王鍊登。(審美學)。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vip--af000027898/products/0010577235。(2014/11/20)。
臺灣老人對生活需求照護模式以社區為基礎之探討。
http://public.hcu.edu.tw/ezcatfiles/c008/img/img/。(2014/12/6)。
自信心-健康wiki-有健康。http://www.uuuwell.com。(2014/8/26)。
陳茂祥。(朝陽科技大學朝陽學報第六期)。http://www.cyut.edu.tw/~cmc/w14.htm。(2014/11/28)。
黃郁婷。(談老人的人格發展)。http://mental.health.gov.tw/。(2014/8/26)。
黃郁婷。(資訊網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cw.nou.edu.tw。(2014/8/29)。
黃富順。(老人心理與行為模式)。http://moe.senioredu.moe.gov.tw。(2014/8/26)。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http://med.csmu.edu.tw/ezcatfiles/med/img/img/161/11.pdf
。(2014/8/24)。
新臺灣新聞週刊。http://www.newtaiwan.com.tw/。(2014/8/30)。
歷史博物館杜布菲回顧。http ://webtitle.nmh.gov.t87。(2014/10/15)。

四、國外書籍:
中村政人(2013)《福祉#westeur024#表現#westeur024#美術#westeur024#魂》:東京:3331 Arts C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