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13: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元堯
研究生(外文):Li,Yuan-Yao
論文名稱: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ports Centers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指導教授:陳鴻雁陳鴻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HUNG-YAN
口試委員:楊志顯葉公鼎
口試委員(外文):YANG,JHIH-SIANYE,GONG-DING
口試日期:2014-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工作績效組織凝聚力離職意願
外文關鍵詞:work efficiencyorganization cohesivenessturnov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本研究針對社團法人中國青年救國團所承包之運動中心員工進行問卷調查,以研究者自編製「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及離職傾向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出230份問卷,回收問卷210份,剔除無效問卷12份,總計有效問卷19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86.0%。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試者以「男性」、年齡「21-30歲」、服務年資「1-3年」、月收入「30,001-40,000元」、工作職稱「運動指導人員」及教育程度「大專」為最多;工作滿意度以「同儕」構面得分最高;組織承諾以「規範性承諾」構面得分最高;離職傾向以「工作投入」構面得分最高。
二、不同工作職稱、月收入員工在工作滿意度認同達顯著差異;不同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員工在組織承諾認同上達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月收入員工在離職傾向認同上達顯著差異。
三、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呈現高度正相關;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呈現中度負相關;運動中心員工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呈現高度負相關。
四、對離職傾向有最佳之預測效果的變項為工作滿意度中的「同儕」、「成就感」,共可以解釋依變項38%的變異量;組織承諾中的「情感性承諾」、「持續性承諾」、「規範性承諾」等三個構面,共可以解釋依變項63%的變異量。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the employees at the sports center, which was contracted by the corporation aggregate of China Youth Corps.. This study used the researcher-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Employee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Questionnaire" as the research tool, and the employees were the subjects to take the survey. There were 230 questionnaires issued to staffs and professors. As 210 questionnaires were recycled and 12 in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eliminated., there were 198 valid questionnaires in total, accounting for 86.0% effective rate.The results were :
1. Most of the surveyed employees were male, aged 21-30 years old, with 1-3 years service seniority, 30001-40000 NTD monthly income, job titled “movement instructor” and with an education degree of junior college, and they scored the highest restrictively at dimension "peer" in job satisfaction, dimension "normative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dimension “sense of satisfaction and achievement” in turnover intention.
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job satisfaction due to different job titles and different monthly income groups. Different age, education level and monthly income of employees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lso,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inturnover intention recogni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marital status, age, education level, years of service and monthly income.
3.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center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ports center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showed a moderate negative correlation to the turnover intention.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ts center employee’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4. The variables of the best prediction effect on turnover intention were the dimensions "peer" and "achievement" in job satisfaction, could explain 38%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amount of variation. Three dimensions of "affective commitment", "continuous commitment"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were able to explain 63%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amount of variation.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謝誌v
表次ix
圖次x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假設6
第五節 研究範圍6
第六節 研究限制7
第七節 名詞釋義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臺北市民運動中心之運作現況與相關研究11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之意涵與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組織承諾之意涵與相關研究41
第四節 離職傾向之意涵與相關研究48
第五節 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關係53
第六節 本章總結5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8
第二節 研究流程59
第三節 研究對象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62
第五節 實施過程76
第六節 資料處理7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運動中心員工背景變項、工作滿意度、組織與離職傾向之現況79
第二節 運動中心員工背景變項對工作滿意度之差異分析91
第三節 運動中心員工背景變項對組織承諾之差異分析99
第四節 運動中心員工背景變項對離職傾向之差異分析106
第五節 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相關分析114
第六節 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相關分析116
第七節 運動中心員工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相關分析117
第八節 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迴歸分析11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2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29
二、英文部分144
三、網路部分150

附錄一 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研究調查預試問卷151
附錄二 運動中心員工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研究調查正式問卷157

一、中文部分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方心怡(2011)。高雄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投入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士倫(2010)。臺北市南港市民運動中心人力資源規劃與運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王妍蓁(2007)。工作壓力源與壓力後果之關係:以華人工作價值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王昱琪(2007)。市民運動中心與私人健身俱樂部顧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比較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王桂英、周傳姜、黃瑞蘭(2010)。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與離職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1,22-34。
王啟州(2005)。內部行銷知覺、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結構間關係之研究-以壽險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王聖文(2010)。國中體育組長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9,117-126。
王榮春(2001)。部屬對主管領導行為知覺、相關情境因素兩者與部屬對主管反應及工作行為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任曙(2007)。場館營運管理的經驗分享-中山運動中心。臺北體育,4,49-53。
位明先(1993)。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彰化市。
余泳樟(2005)。臺北市北投區市民運動中心使用者服務品質認知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佳玲(2007)。國民小學內部行銷作為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宛儒(2009)。顧客導向公共服務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臺中縣戶政事務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市。
吳岱蓁(2012)。影響高雄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社會支持和工作滿意為中介雙項的路徑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公司。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臺北:五南。
吳秉恩(2002)。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翰蘆圖書。
吳建鋒(2009)。組織變革態度、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吳慧君(2004)。主管領導型態、行政人員自我效能、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某私立醫學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金河(2005)。多變量分析。初版,臺中:滄海書局。
呂惠玲(2013)。臺北市運動中心多功能球場使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校年(2012)。高中職體育組長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學報,15,323-335。
李玟璉(2008)。企業運動場館使用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華碩電腦陶然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2)。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文化。
李茂能(2006)。結構方程模式軟體Amos之簡介及其在測驗編製上之應用。臺北市:心理。
李纘德(2007)。臺北市北投運動中心經營現況及經營策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杜佩蘭(1999)。組織承諾、角色衝突與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主計處外派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杜佩蘭(2006)。醫師的雙重專業衝突-本質、前因及後果。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沈娟娟(2011)。國民中學校長授能領導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進成、楊婉琪、郭振生(2006)。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6(1),47。
周玉佩(2010)。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特性、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人格特質與組織氣候的干擾效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必寬(2007)。領導風格與內部行銷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某連鎖式便利商店嘉南區門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林秉毅(2005)。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秉毅、黃任閔、劉田修(2004)。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概念於運動中心經營之重要性。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44-54。
林冠君(2006)。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臺北市。
林淑惠(2012)。國小總務主任之工作特信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林智偉(2009)。臺北市中正運動中心游泳館之營運模式-以系統思考思考觀點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慧敏(2013)。臺東縣國中小教師自我效能感知研究-背景變項透過中介變項對自我項能感知影響。學校行政,87,98-122。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鴻森(2009)。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馨儀(199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邵小娟(2000)。旅館業、旅行業及航空業員工社會化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姜定宇(2000)。效忠主管、組織承諾及員工效能:五種模式的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柯惠玲(1989)。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柯惠玲(1994)。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初任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春吉(1997)。資訊業、鋼鐵業、紡織業之領導型態與企業文化之比較。管理學報,14(3)。
洪雲霖(2001)。公共體育場委託民間經營法治之檢視與檢討。立法院院開,29 (1),38-48。
洪裕琨(2004)。企業內部稽核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唐美玲(2008)。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文化、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徐承毅、李文雄、許志賢(2007)。人事人員個人背景對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通識研究集刊,11,217–250。
徐嘉琪(2012)。組織氣候認知、組織承諾與創新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運動中心及健身俱樂部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秦夢群(2005)。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高韋樺(2012)。偏遠地區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張永隆(2006)。公務人員陞遷公平認知、升遷政治知覺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高雄國稅局稅務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家豪(2012)。工作滿意度的決定因素-大學生與技職生之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許士軍(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
許士軍(1994)。管理學,第10 版,臺北:華泰。
許樹錚(2012)。臺北市運動中心消費者服務品質、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雅玲(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內部行銷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一香(2010)。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應用。臺北市:雙葉。
陳文俊(1994)。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市民營公車駕駛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永純(2010)。公立學前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為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玉鳳(2004)。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臺灣通訊產業上市上櫃公司研發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真理大學,新北市。
陳宏光(2002)。員工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相關因素之探討-以面對組織變革臺鐵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忠謙(1995)。企業主管領導型態與員工溝通滿足及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臺灣石化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玫良、李隆盛(2011)。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409-434。
陳勇全(200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氣氛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姝瑾(2011)。主管領導風格與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之關係-以桃園縣某區域醫院為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陳盈幸(2011)。體育行政人員知覺工作特性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0,60-72。
陳淑芬(2002)。高科技研發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意圖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陳淑芬(2003)。資訊電子業之組織學習、領導行為與權力基礎關係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鴻雁(2002)。運動產業之根基-競技運動。國民體育季刊,135(4),8-12。
曾嬿儒(2012)。國民中學學校混沌現象、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游旻羲(2003)。國際觀光旅館內部行銷作為與員工工作滿足及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方信淵、洪嘉文、廖俊儒、謝一睿(2002)。運動管理學導論。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
黃金印(2011)。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思明(1977)。組織氣候、工作滿足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美珠、陳美燕(2008)。從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探討公立體育場之服務競爭優勢。大專體育,99,128-135。
黃庭鍾(2009)。非營利組織成員之參與動機、組織氣候與承諾動組織效能影響-以我國義勇消防隊為例。明星學報,35(2),61-77。
黃開義(1984)。個人特質、工作特性、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對離職意願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黃筱棻(2012)。高齡者在臺北市運動中心休閒運動參與及設施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蜀雯、葉德豐、謝宗佑(2012)。病歷室人員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對離職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以數家行政院衛生署醫院為例。病歷資訊管理,11,42-64。
黃藍琪、賴志峰(2013)。國民中學教師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87,30-51。
楊智荃(2003)。民間機構參與臺北市運動中心營運可行性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楊智荃、陳鴻雁(2004)。市民運動中心營運之風險管理。大專體育,72,136-143。
溫文正(2007)。高雄縣國小資訊教師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溫雪蓉(2008)。半導體業員工之工作動機、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葉公鼎(2005)。提升臺灣公共運動設施營運人專業知能的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4(2),24-30。
葉世明(2003)。內部行銷、工作滿足與顧客導向關係之研究-以玉山商業銀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葉世明(2003)。內部行銷、工作滿足與顧客導向關係之研究-以玉山商業銀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葉進財(1991)。公民營加油站員工在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上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詹麗珊(2004)。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志工組織承諾與參與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4,37-55。
廖文怡(2011)。臺南市國小普通班級任教師對ADHD兒童之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廖述賢、胡大謙、鐘慧瑩(2008)。國際觀光旅館主管與部屬關係、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1-23。
趙婉青(2007)。護理工作環境認知與離職傾向之關係-以臺北縣區域教學醫院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醫,臺北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淑如、鄭靜瑜(2002)。高屏地區護理人員組織承諾之探討。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56-65。
樊景立(1978)。紡織廠女作業員離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潘瑞隆、李昌德、蔡欣曄(2006)。角色壓力、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市學校會計人員為例。2006 創新整合與應用研討會。
蔡坤宏(2000)。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圖的關係:Meta 分析。中華管理評論。
蔡坤宏(2000)。勞工退休金條例的施行對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轉職意願間之關聯性探討-以中鋼集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蔡淑敏(2013)。銀行業員工薪酬公平知覺與離職傾向關聯性研究-以工作滿足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寬信(1993)。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教師內外控信念、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文正(2013)。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鄭志富、蔡秀華(2005)。臺灣地區公立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師大學報,50 (2),227-244。
謝月香(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謝孟珊(2010)。花蓮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服務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謝慶順(2005)。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賦權增能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臺北市。
藍偉峯(2002)。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以技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魏彤亘(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應嘉、邱翼松(2005)。運動中心的策略性規劃-以臺北市北投區運動中心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342 -353。
關治銘(2009)。主管領導行為、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v保全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belson, M. A. (1986).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urnover: A model of the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or.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71.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36.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Free Press.
Autry, C. W. & Daugherty, P. J. (2003). Warehouse operations employees: Link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 job satisfaction, and coping response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4, 171-197.
Bartol, K. M. (1983). Turnover among DP personnel: A causal and alysi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6, 807-811.
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6, 32-42.
Begley, T. M. & Czajka, J. M. (1993). Panel analysis of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mmitment on job satisfaction, intent to quit, and health follow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J. Appl. Psychol, 78(4), 552-556.
Brierley, J. A. & Turley, S. (1995). The organizational turnover intentions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A test of a causal model.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view, 2(1), 27-54.
Chatman, J. A. (1991). Matching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Selec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public accounting fir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459-484.
Cohen-Charash, Y. & Spector, P. E. (2001). The role of justice in organizations:A meta-analysi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86(2), 278-321.
Crockett, C. A. (1990). Managing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New York:Prentice-Hall, Inc. Distribution Report, 40, 55-60.
De Bustillo Llorente & Macias (2005). Job Satisfaction as an indicator of the quality of work, The Journal of Socio-Ecnomis, Vol.34, 654.
Deng, Z., Lu, Y., Wei, K. K. & Zhang, J. (2010). Understand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bile instant messages in China. Inter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0(4), 289-300.
Ferguson, G. H. (1986). Distinguishing Voluntary from Involuntary, commitment in selected Wisconsin elementary schoo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1(05), 514.
Fournet, L. E., Distefano, H. L., & Pryer, W. J. (1966). Organizational, Work, and Personal Factors in Employee Turnover and Absenteeism.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0(2), 151-176.
Gooley, T.B. (2001). How to keep good people.
Greenberg & Baron (1995).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N.J: Prentice-Hall Inc. 581.
Herzber, F., Mausner, Y. & Snyderman, R. (1959). Towards the ex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Leadership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power. Human relations, 13, 345-363.
Herzberg, F. (1959). Work and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ublishing Co., 72.
Herzberg, F. (1966). 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OH: World Press.
Hodgetts, R. J. (1982). A 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c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September , 321-38.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Hwang, I. S. & Kuo, J. H. (2006). Effect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alternativ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n turnover intention – An examination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xs.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8(2), 254-259.
Igharia, M. & Greenhaus, J. H. (1992). Determinants of MIS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s:A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Personal Management, 35(2), 34-49.
Kalleberg, A. L. (1977). Work value and job rewards a theory of job satisfac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 124-143.
Kanter, R. 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unit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3(4), 499-517.
Kendall, L. M., Smith, C. & Hul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Levy Garboua & Moontmarquette (2005). Job Satisfaction and Quits : Theory.
Levy, M. & Weitz, A. B. (2009). Retailing management. 7th Ed. McGraw-Hill, Irwin, New York.
Locke, E. A. (1968). Toward a Theory of Task Motivation and lncentiv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 157-189.
Locke, E.A. (1976).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Rand McNally.
Locke, A. (1961).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Logistics Management & Gratton, C. & Jones, I. (2004). Research methods for sports studies. New York : Taylor & Francis Group.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 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 61-89.
Mobely, W. H. (1982). Employee Turnover: Causes, Consequences and Control,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Mobley, Griffeth, Hand, & Meg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 53-59.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 238.
Mobley, W. H., Griffeth, R. W., Hand, H. H. & Meglion, B. M. (1979).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ro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518, 86.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86-113, 190-255.
Petrescu, W. & Simmons, E. (200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workers job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Special Issue: Subjective Well Being and the Labour Market, 29(7), 651-667.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74). etal.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Porter, L. W., Crampon, W. J. & Smith, F. J. (1976). Orangizational com Itment and managerial turnover: A longitudinal study, Organizationa 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5(1), 87-98.
Price, J. L. (1972). The study of Turnover. Ame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rice, J. L. & Mueller, C. W. (1981). A Causal Model of Turnover of Nur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 543-565.
Reddin, W. J. (1970).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N.Y:McGraw-hill, 3.
Reichers, A. E. (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 465-476.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chneider, B. (1987). The People Make the Place. Personnel Psychology, 40, 437-453.
Schneider, B., Goldstein, H. W. & Smith, D. B. (1995). The ASA framework: An update. Personnel Psychology, 48, 747-773.
Scholl, R. W. (1981). Differentat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form expectancy as a motivating for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6, 589-599.
Seashore, P. & Taber, K. H. (1975). So you want to know your leadership styl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February, 141-147.
Siu, O. L. & Cooper, C. L. (1998). A study of occupational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quitting intention in Hong Kong firms: the role of locusof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Stress Medicine, 14:55-66.
Smith, P. C., Kendall, L. M. & Hulin, C. L. (1968).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 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o: Rand McNally, 79.
Sousa-Poza, A. & Henneberger, F. (2004). Analyzing Job Mobility with Job Turnover Intention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38(1), 113-137.
Staw, B. M. (1977). Commitment to a policy decision : A multi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3, 40-64.
Stevens, J. M., Beyer, J. M. & Trice, H. 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Journal, 21, 380-396.
Tett, R. P. & Meyer, J. P. (1993).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and Turnover. Path Analyses Based on Meta-AnalyticFindings, Personnel Psychology, 46, 259-280.
Thompson, F. L. (198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 and organizational, Nurse Turnover. Nursing Management, 17(12), 43-44.
Turner, A. N. & Lawrence, P. R. (1965). 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eiss, C. W. & Davis, J. R. (1967).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Work Attiudes and Bdhavior: A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March, 328-367.
Wernimont, T. O. (1972). Leadership and exchange in formal organization. Alexandria: Human Resource Research.
Wexley, R. (1977). Business systems in East Asia: Firms, markets and societies. London: Sage.
Whyte, W. (1956). The Organization Man, Doubledy Anchor Books, New York, NY.
Wiener, Y. (1983).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s: A normative view .
Wright, R. (2006). Public-Sector Work Motivation: A Review of the Cuient Literature and a Revised Conceptual Mode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y, 11(4), 599-586.
Yukl, G.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桂英、周傳姜、黃瑞蘭(2010)。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與離職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1,22-34。
2. 王桂英、周傳姜、黃瑞蘭(2010)。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與離職傾向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1,22-34。
3. 王聖文(2010)。國中體育組長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9,117-126。
4. 王聖文(2010)。國中體育組長工作生活品質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9,117-126。
5. 宋校年(2012)。高中職體育組長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學報,15,323-335。
6. 宋校年(2012)。高中職體育組長工作特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學報,15,323-335。
7. 林秉毅、黃任閔、劉田修(2004)。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概念於運動中心經營之重要性。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44-54。
8. 林秉毅、黃任閔、劉田修(2004)。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概念於運動中心經營之重要性。屏師運動科學學刊,1,44-54。
9. 徐承毅、李文雄、許志賢(2007)。人事人員個人背景對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通識研究集刊,11,217–250。
10. 徐承毅、李文雄、許志賢(2007)。人事人員個人背景對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T公司為例。通識研究集刊,11,217–250。
11. 陳玫良、李隆盛(2011)。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409-434。
12. 陳玫良、李隆盛(2011)。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課程領導、組織承諾和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9,409-434。
13. 陳盈幸(2011)。體育行政人員知覺工作特性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0,60-72。
14. 陳盈幸(2011)。體育行政人員知覺工作特性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0,60-72。
15. 陳鴻雁(2002)。運動產業之根基-競技運動。國民體育季刊,135(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