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國揚(2002)。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6月6日查詢,網址:http://www.who.int/zh/。
行政院衛生署,2012年6月6日查詢,網址:http://www.doh.gov.tw/。
呂育誠(2007)。今日地方政府採行治理的問題與展望。研習論壇-理論與實務,74,頁15-27。李選等(2009)。護理人員教考用制度之探討。國家菁英,5,頁57-72。
彼得‧杜拉克(2007)。杜拉克創新管理篇。台北市:天下遠見。
彼得.聖吉(2000)。第五項修練。台北市:天下。
林娟(2002)。找出員工離職背後的真相。管理雜誌,332,頁22-24。台北市:管理雜誌社。林穎芬、祝道松、洪晨桓(2002)。經濟附加價值與高階主管離職之研究。管理會計,62,頁1-18。林俊彥、郭宗賢、郭彥谷(2007)。全面品管之人力資源管理在組織發展各階段目標策略之探討。研習論壇精選(第一輯)地方治理的藍海策略,頁15-48。南投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林世華(2006)。人盡其才?連江縣政府台籍員工離職率偏高之研究。未出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周玉珮(2010)。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教保人員工作特性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 人格特質與組織氣候的干擾效應。未出版,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吳宗益(2004)。人格特質與離職率之相關性研究--以兩岸管理階層為例。未出版,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吳定(1988)。公務人員離職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吳定、鄭勝分、李盈盈等(2005)。組織發展應用技術。臺北市:智勝。
施蕙華、曾麗娟(2003)。工作壓力感受、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研究--以職業軍官為例。復興崗學報,79。
保羅‧諾恩斯、提姆‧布林(2011)。Reinvent Your Business Before Its Too Late-再創成長曲線。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53,頁40-49。
麥克.波特(2001)。競爭論,頁2-22。台北市:天下遠見。
麥克.波特(1997)。國家競爭優勢,頁3-45。台北市:天下文化。
黃金山(2009)。展覽區位、促銷方式對消費者知覺利益及廠商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頁395-410。台北市:華泰文化。
黃佳琳(2009)。台北縣政府升格為直轄市對公務人員離職傾向之影響。未出版,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秋蓉(1994)。組織結構與組織績效-企業附設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之探討。未出版,大葉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陳姝瑾(2011)。主管領導風格與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之關係-以桃園縣某區域醫院為
個案研究。未出版,元智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孫倩玉(2006)。陞遷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頁78-92。臺北市:揚智。張緯良(2003)。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雙葉。
張潤書(2009)。行政學,頁491-492。臺北市:三民。
莊采華(2008)。主管領導風格對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台灣地區保險業為例。未出版,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莊鴻專(2010)。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態度之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研所碩士論文,新竹。許震雄(2009)。海巡署查緝隊海巡特考任用之查緝員離職原因。未出版,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許士軍(1995)。管理學。台北市:東華。
楊添火(2003)。淺談醫事人員人事條例待修正之處和建議。公務人員月刊,2003年十月,頁8-11。新北市政府衛生局,2012年6月6日查詢,網址:http://www.health.ntpc.gov.tw。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 11(1),頁115-143。潘龍瑞、李昌德、蔡欣曄(2006)。角色壓力、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市學校會計人員為例。創新、整合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89-101。蔡麗華(2004)。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 ---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未出版,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賴進祥(2000),醫事人員人事條例之立法背景與預期效益。公務人員月刊,2000年四月,頁4-15。謝聰豪(2007)。福利制度、工作滿意度、離職傾向相關性研究-以海軍志願役士官為例。未出版,義守大學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藍偉峰(2004)。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職技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未出版,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文州(2009)。由國防與外交高級官僚人事變遷模式的比較看官僚在民主政治中的角色與行為。發表於第四屆政治學系博士班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台北(2009年06月11日)。
關中(2010)。公務員是職業也是志業。遠見,294,頁.213。
Montgomery, Cynthia A. (2008). Putting Leadership Back into Strategy-領導人的策略必修課,哈佛商業評論,17,頁56-63。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Dessler, Gary (2006).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8e-現代人力資源管理 (方世榮),頁3-32。台北市:華泰文化。
Harles, W. L. H.& Jones, G. R. (2004). 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6e (黃營杉、楊景傅)。臺北:華泰文化。
Eyring, Mattew J., Johnson, Mark W.& Nair, Hari(2011). New Business Models in Emerging Markets-到新興市場當新企業,哈佛商業評論,53,頁72。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Kotler, Philip (2000). The Marketing of Nations-國家行銷 (鄒繼礎),頁5-38。台北市:遠流。
Rur & Byars(2002). Management:Skills and Application-管理學技術與運用 (賀力行、斐文、楊振隆等),頁44-62。台北縣。
Robbins, Stephen P. (200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組織行為學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頁4。台北市:華泰文化。
Lewis, T.G. (2000). The Friction Economy: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Wieed World-零阻力
經濟 (陳子豪、張駿營),頁3-43。台北市:天下遠見。
二、英文部分
Abelson,M.A.( 1986).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urnover:A model of the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or.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1, 61-71.
Creswell,J.W. (1998). Qual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CA:Sage.
Dessler,G.(2010). HumanResource.Management-12ed. New Jersey:Prentice-Hall.
Mobley,W.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2(2), 238.
Szilagyi,A.D.(1979). Keeping employee Turnover under Contro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