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部份:
1. Cooper, Donald R. & Emory, C. William,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Richard D, Irwin, Inc. 1995。
2. Duane Nickull, “eBusiness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Adobe system incorporated ; 2004 (簡報)。
3. Larsen,T.S.,Third party logistics from an interorganizational point of view,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
4. Coyle,B. & Langley,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 Logistics, Sixth edition,1996。
5. Killing, J.P., “Understanding Alliances: The Role of Task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In F.J. Contractor & P. Lorange(Ed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1988。
6. Lamber, D.M., et 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ssue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9, No.2, 1998。
7. Michael A. Hitt, R. Duane Ireland, & Robert E. Hoskisson., “Strategic Management(2nd)”, 1996。
8. Muller, E. J., “The top guns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arch, 1993。
9. Miller, K. D., “Industry and Country Effects on Mangager’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 Uncertain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pp.693~714., 1993。
10. Porter M.E. & Fuller M.B.,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1986.
11. Porter, M.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Free Press: New York, 1985。
12. Prahald, C. 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68, No.3, pp.71-91., 1989。
13. Sierra, C.M., “Managing Global Alliance-Key steps for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New York: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4. Tompkins, James A. and Dale A. Harmelink(1994),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Handbook, Mc-Craw Hill。
15. Ali Arsanjani, Service-oriented modeling and architecture, IBM,2004。
16. Endrei M., Pattern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Web Services ,(SG24-6303-00,IBM,2004)。
17. D. Mark and O. David, “Systems Design Framework for Extended Enterprise,”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10(1): 3-18, 1999。
18. Olaf Zimmermann ,Pal Krogdahl, Clive Gee ,Elements of Service-Oriented Analysis and Design,IBM,2004。
19. ARC Consulting: “Collaborative Commerce,” eBusiness Executive Report(20), Apr. 2001。
20. Goldman Sachs,MatrixOne, Inc.-Technology:B2B e-Commerce, Goldman Sachs,2000。
21. Chiang, J.(2003), Zachman Framework, Presentation slides for UN/CEFACT TMG Intri-Meeting, December, 2003。
中文部份:
1.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電子資料交換(EDI)應用推廣計畫,1999。
2. 王信博,專業物流在企業全球運籌管理之定位與影響之探討,大業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2003年2月。3. 陳曉屏,企業電子化協同作業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6月。4. 黃如舜,影響台灣地區產業選擇第三者國際儲運服務因素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5. 周政雄,從通路分析物流公司之策略定位,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6月。6. 司徒賢達,「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996年第二卷第三期。
7. 吳青松,「本國產業策略聯盟結構與績效評估」,1991年產業科技發展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8. 吳青松,「策略聯盟之國際發展趨勢」,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996年第二卷第三期。9. 耿均、林佩芬(1997),策略聯盟之初探及實例說明,勤益學報第13期,p193-213。
10. 歐秀卿,國際物流服務業策略聯盟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11. 張有恆,物流管理,華泰文化公司,民國87年9月。
12. 陳思喬,應用EIQ分析法提升物流中心效率,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民國90年6月。13. 譚天,策略聯盟-聯盟將使全球商務改頭換面,台北:智庫文化,2000年。
14. 尤克熙,國際策略聯盟實行條件相關因素之實證與探討-以高科技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15. 姜國輝,協同商務—企業電子化的下一步,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2004年。
16. 張宏源,解構媒體環境變遷與報業發展趨勢,台北:亞太圖書出版,1999年。
17. 方念德,我國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經營管理所,2005年。18. 江憲坤、陳孟廷,以Web Service 為核心之電子化企業協同合作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所,2004年。
19. 簡西村,運用服務導向於企業應用架構設計,微軟,2005年
20. 簡西村,產業協同合作齊力煉金,資訊與電腦,2000年。
21. 黃惠卿,資訊科技在共同行銷應用之研究~以銀行與保險業務為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所,2004年。網站部分:
1. Accenture, http://www.accenture.com, 搜尋日期:2006年3月12日
2. Andersen Consulting Alliance Survey, http://www.strategic-alliances.org, 搜尋日期:2005年10月8日
3. CLM, 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USA, http://www.clm1.org/website/aboutCLM/Definitions/definitions.asp,搜尋日期:2005年12月15日
4. Descartes,http://www.descartes.com, 搜尋日期:2005年3月12日
5. Holland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Council, http://www.hidc.nl, 搜尋日期:2006年2月13日
6. Supply Chain Council, http://www.supply-chain.org/public/faq.asp, 搜尋日期:2005年8月9日
7. UPS,http://www.ups.com, 搜尋日期:2006年1月8日
8.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網站,http://www.talm.org.tw/default.asp,搜尋日期:2006年3月10日。
9. 中國大物流網網站,http://www.all56.com/,搜尋日期:2006年3月5日。
10.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網站,http://www.glct.org.tw/07-Page01.asp,搜尋日期:2005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