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卡托斯提出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其目的在證明科學知識是合理性地 增長。科學革命的替代過程不是如孔恩所謂人們心理上觀念的轉變﹐而是 有客觀的邏輯規則可循。拉氏修正波普否證方法論與歷史不符的缺點﹐保 留否證方法的邏輯形式﹐從歷史中分析歸納科學事業發展與變革的特性﹐ 提出一個兼顧歷史事實與理想化規則的方法論。他主張科學哲學家與科學 史家應該互相學習。他試圖扭轉邏輯實證論以來﹐科學哲學家忽視歷史事 實的說明方式﹐並駁斥孔恩所謂沒有發現的邏輯只有研究的心理學的主張 。 本文主要在於批評拉氏的主張:一﹑研究綱領方法論與科學家實際研 究活動妥協的結果是方法論規則越寬鬆﹐對理論越沒有評價的功能。二﹑ 科學史的理性重建是以拉氏的合理性理論即研究綱領方法論為重建標準﹐ 拉氏以其重建後的歷史作為評價競爭方法論的判準顯然犯了循環論證的謬 誤。因此拉氏不能主張研究綱領方法論優於其他方法論。三﹑拉氏以第三 世界的概念來說明科學知識的客觀增長﹐企圖擺脫心理學的說明。但科學 史案例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某些心理學假說﹐拉氏無法完整說明科學史。 四﹑拉氏無法解決研究綱領方法論的二元權威所形成的兩難。而且在評價 科學家行為判斷是否合理性方面﹐拉氏使用了雙重標準:方法論規則與心 理學判斷。最終的判準在於科學家的誠實性﹐而真正可行的卻是社會學的 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