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牛津線上辭典(Oxford Dictionaries)(2014)。資源。取自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resource?q=resources
牛津線上辭典(Oxford Dictionaries)(2014)。整合。取自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integrate?q=integrate
王文君(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及其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縣。王如哲(2006)。大學學術排名的國際現狀和未來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1-20。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
王忠銘(2004)。連江縣國民中小學教育資源整併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縣。王敏麗(2007)。中外合作辦學中優質教育資源之內涵。江蘇高教,5,128-129。
王連進(2007)。桃園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行政資源整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王瑞宏(2004)。職業訓練機構辦理中高齡失業者再就業訓練方案規劃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王榮才(1979)。教師行為、學生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台南師專學報,12,111-131。
王麗雲(2014)。基本能力的雙峰現象及因應建議。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31(1),1-4。石中英(2006)。哲學視野中的學習成就。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0。
石芳瑜(2014)。人與書相遇的空間—臺北永樂座書店。文訊,343,110–111。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江玥蘋(2009)。探討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新竹市。余玫香(2017)。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利亞蒨(2012)。網路輔助教學在國小數學學習領域學習成效、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吳和堂(2016)。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五版) 台北市:高等教育。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吳柏燊(2017)。領導風格與專案品質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溝通為調節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吳若己(2006)。檔案評量對成人英語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吳清山(2017)。教育名詞:校長專業標準。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9期。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臺北:師大書苑。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吳雅慧(2001)。國小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童學習動機之研究--以仁仁國小四年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市。吳嘉中(2009)。嘉義縣國小教師對零體罰之認同度、認知與在零體罰入法後之教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吳夢竹(2004)。台中市國小音樂教師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態度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吳碧霞(2009)。南投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及其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李文清、陳麗珍(2009)。探討網路專題式學習之學習成效影響因素,48-56。藝術學報,83,37-57。
李明達(2004)。國民小學體育授課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台南市。李明達(2004)。國民小學體育授課教師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體育研究所,台南市。
李國賢(2005)。屏東縣受整併學校教育人員對整併後教育資源運用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知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李雅妮(2008)。國小教師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學態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屏東市。沈詒成(2001)。談教育資源利用率及提高途徑。教育與現代化,61,12-15。
周育本(2006)。國小學童知覺自然科教師態度、學習自然科態度與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林文正(2001)。高雄縣偏遠地區學校教育資源整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高雄市。林姵伶(2011)。校長服務領導行為、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林盈吟(2011)。組織變革、學校領導風格與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師大書苑。
林惠敏(2002)。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台北市。林碧芳(2004)。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式之檢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邱和仁(2005)。高雄縣國小鄉土語言教師教學態度、社會支持與教師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邱垂勛(2017)。國小學童覺知教師領導風格和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LISREL∕SIMPLIS原理與應用(二版)。台北市:雙葉書廊。
邱錦昌(2008)。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高雄:復文。
姜怡秀(2001)。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網路教學資源中心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姜麗娟(1992)。中小學學校設施共享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洪明洲(1999)。管理。台北:華彩。
韋氏線上辭典和詞庫(Merriam-Webster Online: Dictionary and Thesaurus)(2014)。資源。取自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dictionary /Resource
孫志麟(2000)。教育資源的規劃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6,69-74。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追求卓越。臺北市:學富。
徐國樹(2008)。公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變革與校長變革領導對學校經營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涂金堂(2015)。SPSS與量化研究(第二版)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2013)。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五南。
翁卓偉(2016)。以ERG理論探究國小教師知識分享態度與創意教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高毓婷(2000)。台北都會區青少年消費文化初探--以兩所不同社會階級學區的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文遙(2012)。臺北市國小特教班教師對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態度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現。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 東華。
張家慶(2006)。高雄市國小成人教育教師多元文化教育態度和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張婷婷(2008)。國民中學教師配課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張新仁(2014)。分組合作學習-改變課堂教學生態的希望工程。師友月刊,559,36-43。張鈿富(1998)。跨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資源分配策略。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張潤書(2001)。行政學(二版)。臺北:三民書局。
教育部線上重編國語辭典(2014)。資源。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8%EA%B7%BD&pieceLen=50&fld=1&cat=&ukey=-1971797157&serial=1&recNo=12&op=f&imgFont=1
梁永昌(2015)。青少年身體意象、學業成就對參與休閒活動之影響-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梁佳玲(2002)。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屏東縣。莊鴻專(2011)。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態度之關係研究-以南投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新竹市。莊麗珠、黃淑嫆(2008)。幼兒教師對創意教學態度之研究。幼教研究彙刊,2(1),155–166。許淑婷、許純碩、王盈文(2008)。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關係探討。立德學報,5(2),62-77。
許惠子(1994)。教學態度與師生互動–國小四年級一個班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大學初等教育研究所,台中市。許雅婷(2017)。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遊客參訪觀光工廠之行為意圖(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南華大學,嘉義縣。許錫珍(1978)。教師教學態度對學生成就動機、學業成就及行為表現的影響。測驗與輔導,30,477-479。
陳文宗(2004)。內部行銷與領導風格對工作滿意度及顧客導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消防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市。陳世聰(2004)。金門縣國民小學教育資源整合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臺北市。陳行如(2017)。高雄市國小學童家庭社會資本與家長才藝教育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陳佳佑(2016)。新北市偏遠地區小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氣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宜蘭縣。陳青眉(2015)。國中生休閒參與對課業壓力與學業成就影響之探討-以台中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陳昭男(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國家認同觀及其國家認同議題教學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陳美秀(2017)。國小高年級家長休閒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以桃園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陳博政(1983)。國中能力分班、教師期望與教師教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陳惠萍(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閩南語教學態度與教師自我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陳華樹(2004)。國小校長遴選制度實施後領導風格與學組織氣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陳慶瑞(1995)。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之分析與擴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2006)。從公平性邁向適足性:我國國民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的現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9(4)。鄂雪妹(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重大議題融入教學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屏東市。黃玉利(2004)。高雄縣國民中學應用策略聯盟開拓教育資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昆輝(1991)。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書局。
黃品柔(2015)。教師教學態度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獨輪車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運動健康管理學系研究所,彰化縣。黃敏芬(2016)。國民中學技藝教育課程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楊英君(2008)。城鄉教育資源差異對學生學習成就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溫世頌(2003)。心理學。臺北:三民書局。
詹明娟(2009)。原住民部落學習團體帶領人的學習風格領導風格與領導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系,台北市。詹美瑩(2013)。基隆市新移民子女的家庭資源、 課外閱讀行為、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廖雙玉(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資源運用現況與資源整合可行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研究所,台中市。劉海鵬(2002)。臺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劉國英(2001)。影響高商學生會計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劉敏惠(2006)。國小教師創意教學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縣。潘冠霖(2009)。屏東地區高中職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高雄市。蔡本元(2007)。城鄉差異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蔡金田(2012)。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布情形初探。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雙月刊,29(3),25-41。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與實務。台北:麗文文化。
蔡清華(2009)。美國教育。載於李奉儒、楊深坑(合編),比較與國際教育,74-110。臺北市:高等教育。
蔡進雄(1999)。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蔡進雄(2005)。超越型領導:國民中小學校長新轉型領導影響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37-63。蔡瑞敏(2006)。組織變革知覺、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蔣奎雨(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老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鄭儒因(2007)。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態度與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臺南市。蕭錫錡(2010)。學校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等教育。
戴幼農(1983)。「訓練成效評核」—就業與訓練,12(4),55-59。戴秀滿(2005)。教育資源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以台中縣市公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逄甲大學經營管理所,台中市。戴淑媛(2001)。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謝文全(2002)。學校行政(8版)。台北市:五南。
謝向棠(2007)。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謝雅惠(2002)。教育資訊資源資源整合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鍾明芬(2009)。影響學生學習成效關鍵成功因素之彙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鍾清漢(1995)。教育與人及社會。台北:編譯館。
簡茂發(1994)。國小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師大心理學報,17,99-120。
羅曉莉(2014)。彰化縣國小教師正向自我知覺與教學態度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彰化縣。蘇怡如(2000)。台南市國小英語教師教學態度及教學策略取向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西文文獻
Avolio, B. J, Bass, B. M., & Jung, D I. (1999). Re-examining the component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using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2, 441-463.
Bass, B. M. &Avolio, B. J.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response to ritiques.In M. M. Chemers, & R. Ayman(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pp.49-80). NY: Academic Press.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Brophy, J.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motivating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5(2), 40-48.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Row.
Bushnell, D. S. (1990). Input, process, 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on training.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44(3), 41-43.
Cook, W. W., Leed, C. H., and Callis, R, 1951, The Minnesota teacher attitude inventory manual, New York: 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Csikszentmihalyi, M, & McCormack, J. (1995).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Phi Delta Kappan,67, 415-419.
Davis, G. A.& Thomas, M. A. (1989). 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s,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Domino, G.(1971). Interaction effect of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teaching styl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2(5),427-431.
Frey, P. W. (1973). “Student rating of teaching: Validity of several rating factor” Science, 182: 83-85.
Greenleaf, R. K. (1970). The servant as leader. Greenleaf Organization.
Hersey and Blanchard, (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Klein, A & McNeil, M. (2011). Obamamakes education a State of Unioncenterpiece.Retrieved.January25,2011.from http://blogs.edweek.org/edweek/campaign-k-12/2011/01/state_of_the_union_coverage.html
Hudspeth, D. (1997). Testing learner outcomes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In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pp.353-356). Englewood Cliff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Kirkpatrick, D. L. (1975).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Madison, Wisconsin: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Lindner, R.W. & Harris, R. R. (1993). Teach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vention of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5th New Orleans. Louisiana. Jan. 13-17.
McVatta, R (1981). Factors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u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3 962).
Peterson, D. A.(1980).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older learner. Educational.
Pigge, F. L. & Marso, R. N. (1997). Development of attitude towardteaching career in a longitudinal sample of teacher candidates progressingthrough preparation and five years of teaching.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Inc.
Scheetz, J. P. (1986). Some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of student ratings to evaluat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ofessions Education Research Notes,8(1), 4-6.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73 205).
Snyder, Raben, Farr(1980)Students’ motivational profiles and achievement.
Stogdill (1948).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5(1), 35-71.
Stufflebeam, D. L. & Shinkfield, A. J. (1985). Systematic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Super, D. E. (1983). Assessment in career guidance: Toward truly developmental counseling,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Journal, 61, 555-561.
Stufflebeam, D. L. (1983). 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 In G.F. Madaus, M. S. Scriven, & D. L. Stufflebeam (Eds.), 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ervices evaluation. Boston: Kluwer-Nijhoff Publishing.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3).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Washington.The author.
Yukl, G.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Nj: Prentice.
Zimmerman, Bonner, & Kovach (1996). Development Self-Regulated Learners. 林心茹譯,自律學習。台北市: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