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黃榮堯,「建築拆除污染及廢棄物產生現況與調查架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灣營建研究院執行,6月(1998)。
2.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砂石短缺應用對策」(1998)。
3.陳明良(林慶元教授指導),「建築產業廢棄物再利用之研究─台北 都會區建築廢棄物數量與種類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1996)。4.陳文卿,「建築廢棄物之再利用技術開發─廢棄混凝土再利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期中報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執行,(2000)。
5.陳逸偵,「台灣礦業」,第五十卷,第一期,PP.157,(1998)。
6.沈得縣,「混凝土配比設計與品質管制」,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
心工程品質管制講習班講義,(1993)。
7.張世健(顏聰教授指導),「再生混凝土之製造及性質研究」,國立中興
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8.Hansen , T.C. , and Narud , H. ,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Made from Crushed Concrete Coarse Aggregate” ,
Concrete International-Design and Constructure , 5 , No.1 ,
PP.79-83(1983)。
9. 黃國發(沈得縣教授指導),「紅磚含量對再生混凝土工程性質影響
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
(2001)。
10. 林維明、黃兆龍,「再生骨材混凝土在鋪面工程上應用之可行性研究」,第三屆鋪面材料再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 110-121頁,(1998)。
11. 陳紹昀(黃榮堯教授指導),「營建拆除廢棄物於公共工程再利用之可行性初步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0)。12. 顏聰,「營建資源再利用於公共工程之研究(期中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TRR-89002,(2000)。
13. 陳英姿,「建築廢棄物擬再生利用」,聯合報,1999/12/29。
14. 周耀鑾、黃依典編著,「土木材料學」,科教圖書出社印行第187~192頁,(1988)。
15. 宋佩瑄、黃馨編著,「土木工程材」,大中國圖書公司印行,PP202~204,(1989)。
16. F.C.Rust, R.M.Vos, "Properties of Polymer and Fiber-Midified Porous Asphalt Mixes", Asphalt Riview Vol.13 No.4 December (1994)。
17. Asphalt Review, "World Trends in Asphalt" ,Vol.12 No.1 ,March (1993)。
18. FHWA,Background of Superpave Asphalt Mixture Design and Analysis,Publication No. FHWA-SA-95-003。
19. 張明華(劉明仁教授指導),「添加纖維對石膠泥瀝青混凝土性質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碩論文,(2000)。20. 邱垂德,“鋪面工程概論”,瀝青混凝土學講義第一章,民國八十九年。
21. 林志棟,“瀝青混凝土配比設計及其原理”,瀝青混凝土拌合場生產管制研習班教材,(1985)。
22. Heavy Duty Surfaces: The Arguments for SMA ,European Asphalt Pavement Association , P.O.Box 175,3620 AD Breukelen, The Netherlands,1998。
23. 劉守益、林志棟、藍義隆、陳世晃,“多孔性瀝青混凝土成效之評估”,第九屆鋪面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八十六年八月,pp.113-119。
24. 中華鋪面工程學會。中華民國90.6.「SMA石膠泥瀝青混凝土特輯」蕭志銘,方楷逸。
25. J.P.J.Van der Heide,“Asphalt Concrete Materials and Mix Design Practice in Europe,”AAPT,1992,pp.584-pp.611。
26. 沈得縣,「石膠泥瀝青混凝土之配合設計與品質管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24期,(2001)
27. Horst Erdlen.,石膠泥瀝青混凝土之特性及施工技術。“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系研究所及台灣區瀝青同業公會主辦專題演講資料”,民國86年12月10日。
28. E.R.Brown,J.E.Haddock,R.B.Mallick,andJ.Bukowski ,
Performance of Stone Mastic Asphalt.(SMA) in the
u.e.,AAPT.vol.66.1997。
29. 陳式毅、邱垂德,「新進道路工程材料」,道路新進技術發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第163-189頁,(1999)。
30. 沈得縣,「瀝青混凝土材料品質管制」,道路工程材料品質管制研討會論文集,第197-264頁,(1985)。
31. Ottman.W.Schutz,Asphalt conctete pavem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s in Europe, AAPT. pp.612~pp.613,1992 。
32. 余政儒,邱奕遷,劉守益等「添加石灰對再生瀝青混凝土抗剝脫特性之探討」,第二屆鋪面材料再生學術研討會專輯論文,(1996)。
33. The Asphalt Instiute ,”Superpave Level 1 Mix Design, ”Superpave Series ,NO.2,(SP-2),1995。
34. Cominsky , Ronald , et,al.”Technical Summary:Level 1 Mix Design ,”Report NO.SHRP-A-407 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Washington,Dc.1994。
35. 蔡攀鰲、陳建旭、陳虹潔、楊翔詠,「孔隙大小分佈對瀝青混凝土滲透性之影響」,第十屆鋪面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 305-312頁,(1999)。36. 陳俊曄(蕭志銘教授指導),「SHRP瀝青混凝土配合設計之應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5)。37. Asphalt Institute ,” Mix Design Method for Asphalt Concrete and Other Hot-Mix Type ”, MS-2,(1991)。
38. 第十屆鋪面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舊版馬歇爾與SHRP設計方法之比較」,王劍能、吳學禮,(1999)。
39. 蕭良豪(林志棟教授指導),「石膠泥瀝青混凝土力學特性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4)。40. 蔡攀熬,「公路工程」,成大土木系,(1970)。
41. 余仲憲(沈得縣教授指導),「建築拆除廢料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上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2001)。42. 鄭福欽(沈得縣教授指導),「營建廢棄物拌製瀝青混凝土可行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1999)。43. 劉如濡(沈得縣教授指導),「廢混凝土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上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2000)。44. 陳虹潔(蔡攀鰲、陳建旭教授指導),「骨材粒料組構及型態對瀝青混凝土抗變形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0)。
45. 葉榮晟、林志棟、姜榮彬「瀝青混凝土材料抗破裂性質之研究」,第五屆路面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1~223頁,(1991)。
46. Little D.N.,and B.L. Richey,”A Mixture Design Procedure Based on the Failure Envelope Concept”,APPT,Vol. 52,PP37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