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10: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文婷
研究生(外文):CHANG ,WEN-TING
論文名稱:林紓翻譯西方言情小說的接受與影響 ~以《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為研究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 eception of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W estern R om ance N ovelsand its Legacy in C hina:the C ases ofLa dam e aux cam élias and Joan H aste
指導教授:侯迺慧侯迺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U, NAI-HUEI
口試委員:蔡芳定許珮馨侯迺慧
口試日期:2012-07-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8
中文關鍵詞:林紓翻譯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
外文關鍵詞:Lin Shu,Translation of W estern R om ance N ovels,La dam e aux cam élias ,Joan H as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8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將採用「文本分析法」、「比較法」、「主題歸納」、「接受理論」分析晚清林譯翻譯言情小說對
當時的接受及影響。林紓以古典譯筆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在晚清憂國憂民的背景
下,言情小說的譯成何其特殊,這兩部作品的產生與時代思維背離卻大受歡迎,迥異的文化背景對
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衝擊,西方的愛情觀、社交空間的開放等不同的社會情狀,以及浪漫主義、資本
主義等西方思想在中國被認識,這些西方因子如何影響中國傳統封建思想?譯者在轉譯的過程中特
意的增刪又反應出何種文化意涵?再者《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哀感頑豔的敘事風格,在
融合中國文化內涵後,民初小說在在作品內容或寫作手法有何承襲?本文試以〈玉梨魂〉、〈孽冤鏡〉、
〈斷鴻零雁記〉、〈碎簪記〉等作品作對照,探討西風東漸後,是否對後續作品書寫題材上有所影響,
出現了哪些特有的主題,而在語言使用上又為何在晚清至五四應是白話文逐步形成的年代,《巴黎茶
花女遺事》、《迦茵小傳》以文言文譯成而且帶動鴛鴦蝴蝶派作家的文言文創作風潮,皆是本論文所
預備處理要點。本論文共六大部分,分別為「緒論」、「晚清譯界概況」、「西方言情翻譯小說異軍突
起」、「原著與譯作差異性所反映的文化內涵」、「《巴黎茶花女遺事》、《迦茵小傳》譯本對晚清言情小
說的影響」、「結論」。末段整合上述省思中國言情小說的整體發展脈絡及西方譯作對中國言情視野的
開創,並檢核研究成果及展望。
In this thesis,w e w ill ues textual analysis,com parative approach, and acceptance theory
to find out the recep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Lin Shu’s Translation of W estern R om ance
N ovels.A t lates Q ing dynasty,the thought at that m om ent w as focus on conerning about
country and people,the rom ance novels w as a special topic.Lin Shu translated La dam e aux
cam élias and Joan H aste in traditional C hinese w hich w as popular in the society. The
different elem ents from w estern m ust have culture crush on the origenal view to C hinese
people on the view of love ,sociality space,and noticing about R om anticism and C apitalism
.There w ere tw o topics w hich w ere w orthed discussing about .First,H ow did those factors
m ake influence to traditionalfeudal thoughts? W hat kind of culture m eaning did translators
have added and deleted som e of the content?Second,w hich part of the content or w riting
stratagy had adopied from La dam e aux cam élias and Joan H aste w hich had show n a kind
of sorrow style?In this thesis, w e w ill try to com pare La dam e aux cam élias and Joan H aste
w ith”Y u Li H un”,” N ie Y uan Jing”,and” M em ories of a D rifting Life”and,in
order to know that w hile w estern culture com ing through,did those article lead any kind or
topics or ideas?
In the latest Q ing dynasty to the M ay 4th M ovem ent of 1919,the m odern C hinese is
getting m ore hapi m ore popular,butLin Shu translated La dam e aux cam élias and Joan
H aste in traditional C hinese.A fterLin Shu, w e could see that a lot of authors had chosen
traditional C hinese as w riting language.
III
W e have six chapter in this thesis.It has been davited into “introduction”,”The
conditon of latest Q ing dynasty”,”The boom ing of w estern translation rom ance
novel”,”The difference betw een original conent and translation one ”,and” the
recep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Lin Shu’s Translation ”and “conclution”.The last part
of the article w ill think of the developm ent of C hinese rom ance novel and the new ideas
com e from w estern story.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文獻探討………………………………………………………………………….……………………..……4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11
第二章言情小說的前行結構………………………………………………….15
第一節清末以前言情小說形成的公共期域……………………………………………...15
第二節清末以前由國言情小說結構模式……………………………..…........…….........…….23
第三章晚清譯界概況……………………………..…………………………………..51
第一節翻譯小說興起之背景………………………………………………………….....………………51
第二節翻譯家及其理論……………………………………………………….............……...........…54
一、梁啟超.......................................................................................................54
二、嚴復.............................................................................................................56
三、周桂笙.........................................................................................................57
四、徐念慈.........................................................................................................59
第三節林紓翻譯言情小說的異軍突起............................................…….............…...62
第四章林紓翻譯西方言情小說的接受.......................................71
第一節林紓譯筆接受情形........................................................................................75
一、轉化與化合.................................................................................................80
二、變譯...............…….................................................................................80
(一) 內容改譯凸顯各人思維...................................................................86
(二)情境的縮譯.........................................................................................96
V
第二節作者接受............................................................................................117
一、疾病淚水的糾纒.......................................................................117
二、奇詭的情節的承傳與改變...........................................................................125
三、女性形象描寫...............................................................................................135
四、婦女社交空間轉換.......................................................................................146
第三節讀者接受...................................................................................151
一、民眾對言情翻譯小說的接受情形...........................................…...................151
二、從歷史評價看晚清言情小說的接受.......................................…................…154
第五章林紓翻譯西方言情小說的影響......................…….................159
第一節思想層面的衝擊………………………………………………………………………....159
一、愛情觀............................................................................………………....159
二、封建體制的省思……………………………………………..............................……........163
第二節文學層面的影響……………………………………………………………………………………….165
一、西方元素在地化.........................................................................................165
二、角色形象及情節的開拓............................................................................168
三、以古典情節包裝自由思想........................................................................170
四、文言文風潮再現..........................................................................................172
第六章結論...............................................................................175
第一節研究成果..................................................................................................175
第二節研究展望………………………………………………………………………………………...……..178
參考書目...............................................................................................181
參考書目
(一)原典:
林紓(冷紅生),《巴黎茶花女遺事》,北京:商務印書館,1918 年。
林紓、魏易《迦茵小傳》,北京:商務印書館,1918 年。
蟠溪子,《迦因小傳》,上海:文明書局,光緒29 年。
徐忱亞,《玉梨魂》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2 年。
吳雙熱,《孽冤鏡》,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發行,新華經銷,1993 年。
蘇曼殊,《斷鴻零雁記》,臺北市:廣文書局,1980 年。
束忱、張宏生,《新譯唐傳奇選》,臺北:三民出版,1998 年。
Dame aux camélias (Novel). (English)New York : The Modern Library, c1925。
(二)後人專著
王德威著,宋偉傑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城
邦文化發行,2003 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三聯書店,1998 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New
Perspectives on 19th and 20th Century Chinese Fiction)》,臺北:麥田出版,城邦
文化發行,1998 年。
王宏志編,《翻譯與創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王璦玲、胡曉眞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

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9 年。
王宏志,《重釋信、達、雅﹕20 世紀中國翻譯研究》,北京:清華大學,2007 年
方漢文,《東西方比較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5 年。
方正耀《晚清小說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1 年。
任淑坤,《五四時期外國文學翻譯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年。
向燕南、匡長福,《鴛鴦蝴蝶派言情小說集粹》,
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1993 年。
呂健忠譯,艾文思(Ifor Evans)原著《英國文學史略》,
臺北市:書林出版,2006 年。
呂俊、侯向群,《翻譯批評學引論》,上海:上海外語語教育出版社,2009。
餘國藩,《紅樓夢》裡的情欲與虛構─重讀石頭記》,
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 年。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硏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8。
李建軍,《文化翻譯論》,上海:復旦大學,2009 年。
汪介之、唐建清,《跨文化語境中的比較文學國際比較文學學朮硏討會論文選》
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年。
吳禮權,《中國言情小說史》,臺北: 臺灣商務1995 年。
吳錫德主編,《跨文化與比較文學》,臺北: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 年。
吳達元編著,《法國文學史》,上海市:上海書店1992 年。
芮和師等編,《鴛鴦蝴蝶派文學資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 年。
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香港遠流出版社,1986 年。
張俊才,《林紓評傳》,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 年。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硏究著》,臺北:文史哲,1998 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城
邦文化發行,2003 年。
胡曉真,《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
所,2002 年。
胡亞敏,《敘事學》,華中師範大學,2004 年。
胡翠娥,《文學翻譯與文化參與:晚清小說翻譯的文化研究》,上海:外語教育出
版社,2007 年。
胡纓,《翻譯的傳說﹕中國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江蘇:江蘇人民出版
社,2009 年。
荒林主編,《中國女性主義》Feminism in China eng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7
年。
袁進,《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年。
許鈞,《中華翻譯文化研究.20 世紀法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湖北:教育
出版社,2000 年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年。
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硏究》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 年。
馬祖毅,《中國翻譯通史》,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年。
徐揚尚、鄭州,《中國比較文學源流》,中州古籍出版,1998 年。
徐霞村,《法國文學史》,上海:北新書局出版,1930 年。
唐沅,《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年。
柳鳴九、鄭克魯、張英倫,《法國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1979 年。

許鈞、穆雷,《翻譯學概論》,譯林,2009
高華麗,《中外翻譯簡史》,浙江:浙江大學,2009
奚永吉《文學翻譯比較美學》,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出版社,1990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第一卷(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年。陳國慶,《晚清社會與文化》主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5 年。
陳振堯,《法國文學史》,臺北:天肯文化出版發行,臺北:貿騰出版社,2003
年。
賈植芳,《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中國現代文學總書目翻譯文學卷作出版
社》,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年。
黃錦珠,《晚清小說中的新女性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5 年。
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 年。
黃中廉,《翻譯方法論》,北京:社會中國社科學出版社,2009 年。
黃燕尤,《在比較文學視野裡中外文學研究與闡釋》銀川市:寧夏人民出版社
出社,2005 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嘉義縣大林鎮:南華管理學院出版,1998 年。
楊義、陳聖生,《中國比較文學批評史綱》臺北:業強出版社,1998 年。
歐陽健,《晚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年。
樽本照雄編,《新編增補清末民初小說目錄》,濟南:齊魯書社,2002 年。
羅書華,《中國敘事之學結構、歷史與比較的維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8
年。

韓一宇,《清末民初漢譯法國文學研究:1897-191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年.
薜綏、張才良《中國文學史資料全編現代卷:林紓研究資料》,知識產權出版社,
2007 年。
郭延禮,《中華翻譯研究叢書.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修訂本),湖北:湖北教
育出版社,2005 年。
郭漢民,《晚清社會思潮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鄭敏宇,《敘事類型視角下的小說翻譯研究》,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0 年。
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編,《晚清改革與社會變遷》,北京市:社會科學文
獻會出版,2009 年。
魏紹昌,《鴛鴦蝴蝶派硏究資料編》,香港:三聯書店,1980 年。
魏紹昌,《我看鴛鴦蝴蝶派》,香港九龍:中華書局,1990 年。
趙孝萱,《鴛鴦蝴蝶派新論》,宜蘭縣礁溪鄉: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0 年。
蘇昌美,《愛的哲學》,臺北市:東大出版,1983 年。
樂黛雲,《比較文學原理新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曹順慶等,《比較文學論》,臺北市:揚智文化出版社,2003 年。
荷內.巴里巴著,胡其德譯(Renee Balibar),《法國文學史》,臺北:麥田出版,城
邦文化發行,2002 年。
蔡文顯等譯,《英國文學史》蘇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編;北京: 人民
文學出版社出版,1986 年。
莫逖(William Vaughn Moody),勒樊脫(Robert Movss Lovett) 柳無忌,曹鴻昭譯,《英
國文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年。
韓洪舉,《林譯小說研究─兼論林紓自撰小說與傳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2005 年。
姜秋霞,《文學翻譯與社會文化的相互作用關係研究》,華夏英才基金學術文庫外
語教研,2009 年。
金兵,《文學翻譯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現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張旭,《跨越邊界:從比較文學到翻譯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孫志祥,《文本意識形態批評分析及其翻譯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9
年.
赫魯伯(Robert C. Holu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1994
年。
姚斯(H.R.),霍拉勃(R.C.)著,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遼寧:
人民出版社,2009 年。
鍾慧玲,《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東海大學中文系審訂主編,臺北市:裡仁出版
社,1997 年。
壽靜心,《女性文學的革命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7 年。
(二)單篇論文
潘少瑜〈清末民初翻譯小說研究─以林紓周瘦鵑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年。
蔡祝青,〈譯本外的文本:清末民初中國閱讀視域下的《巴黎茶花女遺事》〉,輔
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論文,2009 年。
蔣健梅,〈林紓的愛情觀〉,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碩士論文,2003 年。

馮永玲,〈從巴黎到中國─林譯《茶花女》對中國現代言情小說的影響〉,蘭州師
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 年。
胡葆華,〈《巴黎茶花女遺事》與清末民初的中國小說〉,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
學院碩士論文,2008。
(三)期刊論文
李景堯〈茶花女的劇本改編〉,《學術經緯》,頁20-23
李弗不,〈鏈條式結構‧懸念式手法—小仲馬《茶花女》的結構藝術摭談〉,《閱
讀與寫作》,2006。
袁星,〈茶花女的原型─小仲馬與迪普萊西的一段戀情〉,《世界文化》,1996,頁
42-48。
宋改新,〈汙泥中開放的聖潔花─杜十娘、辛瑤琴和茶花女比較〉,《陽山學刊》,
1994,頁51-58
許海燕,〈論巴黎茶花女遺事對清末民初小說創作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
2001,第四期
馬曉冬,〈《茶花女》漢譯本的歷時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1998
徐姍娜,〈花開不同世界《茶花女》四種文體之比較〉,《文學理論批評》,2006
閻笑雨,〈茶花女的角本轉換〉,《閱讀與欣賞》,2000,頁36-38
趙彩雲,〈矛盾中的道德悲劇—從文學倫理學角度看《茶花女》〉,湖北:湖北廣
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 ,頁73-74。
郝嵐,〈被道德僭越的愛情─林譯言情小說《巴黎茶花女遺事》和《迦茵小傳》
的接受〉,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頁64-69。
張祝祥、劉傑輝〈由茶花女看林紓之譯筆〉戲劇文學2007 第3 期,《文藝廣角》,

頁101-103。
傅哈利,〈茶花女語用學分析〉,《文學賞析》,頁28-29。
蘇順強〈關於茶花女與杜十娘的愛情思考〉,文學教育,2008,頁76-77
強萍,〈婉約淒清的愛情命運—論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科技訊
息》,2007,頁123。
張莉,〈愛情與死亡的神話─談歌劇茶花女的戲劇性〉,《戲劇文學》,2006,頁
92-93。
蘇屹峰,〈論茶花女的悲劇成因〉,《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頁118-121。
周豔紅,〈茶花女悲劇的社會因素〉,科技資訊‧人文社科,頁143-146。
秦治全〈解讀《茶花女》中的悲劇形象瑪格麗特〉,《作家雜誌》,2009,頁118-121。
王珊〈杜十娘與茶花女悲劇命運之比較〉,《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
頁42-45。
唐冬梅,〈西方女性主義關照下的中國女性〉,《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頁39-41。
畢新偉,〈中國經驗與西方經驗的相遇—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研究〉,《外國
文學研究》,2004,頁161-165。
張祝祥、劉傑輝,〈茶花女的接受與傳播〉,《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7,頁189-191。
齊瑞成,〈茶花女對斷鴻零雁記的影響〉,《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
頁125-128。
盧文蕓,〈茶花女撼動中國的歲月〉,《文藝理論研究》1999,第一期。
羅列,〈在傳統與現代之間:論林譯《迦茵小傳》中女性形象的重構〉,《外國語言
文學》,2007,頁123-130。
189
韓洪舉,〈林譯《迦茵小傳》的文學價值及其影響〉,《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5,
頁70-74。
沈慶會,〈談《迦因小傳》譯本的刪節問題〉,《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2006,頁70-73。
張世濤,〈《迦茵小傳》和林紓的古文翻譯〉,頁16-20。
郭麗莎,〈現代西方俗文學的引介—論林紓翻譯的哈葛德小說〉,《雲南大學人文
社會‧思想戰線科學學報》,1999,頁73-77
齊瑞成,〈論《茶花女》對《斷鴻零雁記》創作的影響〉,浙江:杭州師範大學,
2008.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