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部分
1. ITU. (2016). ICT facts and Figures 2016,TU 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15. ITU 14th World Telecommunication / ICT Indicators Symposium(WTIS). Botswana: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 Jonas Lowgren, & Kjeldskov Jesper. (2015). The Encyclopedia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nd Ed. Denmark: THE INTERACTION DESIGN FOUNDATION.
3. The World Bank. (2014). 2013. World Developmnt Indicators. 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4. BoxE. P.George. (1987). Empirical Model-Building and Response Surfaces. Wiley, P669.
5. Dishman Paul. (2002年). SCIP.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SCIP). San Antonio, Texas: SCIP.
6. Kaiser B. Susan. (199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Symbolic Appearances in Context. New York: Macmillan Pub Co.
7. Kuhn S.Thoma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Unified Science, volume 2.
8. LiuSifeng. (1996).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 grey theory in. Novel Advance on Grey System, P 230.
9. LiuSifeng. (2007). The Current Developing Status on Grey System Theory. 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 2, P 7.
10. Shurong Hui, Fang Yang, Zhenzhen Li, Qiang Liu, & Jianguo Dong. (2009). APPLICATION OF GREY SYSTEM THEORY TO FORECAST THE GROWTH OF L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CIENCES, Volume 5(Number 3-4), P 522-527.
11. Warfield N.John. (1976). Societal System:Planning ,Policy, and Complexity. Wiley Interscience.
12. Yossine A. & Braha D. (2003). Complex Concurrent Engineering and the Design Structure Matrix Method. Concurrent Enginnering:Research and Application,11(3), P 165-176.
13. JL Deng, (1982). Control problem of Grey System.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P 94.
中文部分
1. Alvin C. BurnsF. BushRonald. (2007). Marketing research, 5th ed. (黃觀, 徐芳盈, & 周軒逸, 譯者) 臺北市: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
2. Burdek E.Bernhard, (1996). Design,工業設計 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及實務 (第 初 版). (胡佑宗, 譯者) 臺北市: 亞太圖書出版社.
3. Harry S. DentJr. (2014). 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 (陳儀、吳孟儒、劉道捷, 譯者) 臺北市: 商周出版社.
4. Hubel, V.; Lussow, D.;. (1994). Focus On Designing,基本設計概論. (張建成, 譯者) 臺北市: McGraw-Hill Inc.
5. MartinoPaul.Joseph. (2005).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 Making 3/e ,產業分析之技術預測方法與實例. (袁建中, 謝志宏, & 彭弼聲, 譯者) 臺北市: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分公司.
6. Nathan John. (2001). SONY:The private life, SONY新力王國 (第 一 版). (高煥麗, 譯者) 臺北市: 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7. SilverNate. (2013). The signal and the noise.精準預測. (蘇子堯, 譯者) 臺北市: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8. Vijay Mahajan, Kamini Banga. (2007). THE 86 PERCENT SOLUTION, 86%市場戰略. (金永紅, 譯者)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洪夏祥. (2003). Lee Kun Hee,李健熙的第一主義:三星競爭力的核心 (第 初 版). (黃蘭琇, 譯者) 臺北市: 大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0. 2015通訊產業年鑑. (2016). 2015通訊產業年鑑. (楊瑞臨, 王舒嬿, & 陳梅鈴, 編者) 新竹縣: 經濟部技術處.
11. TPCA臺灣電路板協會. (2015). 臺灣電路板產業市場調查報告2014(2015版). 桃園市: 臺灣電路板協會.
12. 于宗先. (1972). 經濟預測 (第 初 版, 第 現代經濟探討叢書 冊). 臺北市: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13. 王受之. (1997). 世界現代設計,Modern design 1864-1995. 臺北市: 藝術家出版.
14. 朱博湧. (2006). 藍海策略臺灣版:15個開創新市場的成功故事. 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15. 余桂霖. (2013). 時間序列分析.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林宏諭. (2014). Excel2013資料分析與市場調查. 新北市: 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7. 林崇安. (2009). 科學哲學總綱. 桃園市: 內觀教育基金會.
18. 林崇宏. (2001). 設計理論與價值_設計文化與新思維的探討. 臺北市: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 童振源,葉家興. (2013). 未來事件交易簿 : 集體智慧的新平臺與新典範 / 童振源, 葉家興著. 臺北市: 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 溫坤禮、趙忠賢、張宏志、陳曉瑩、溫惠筑. (2013). 灰色理論 (第 1 版).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社.
21. 詹偉雄. (2005). 美學的經濟 (第 出版 版). (詹偉雄, 編者) 臺北市: 巨思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2. 鄧聚龍. (1999). 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 新北市: 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23. 龔明鑫. (2015). 臺灣各產業景氣趨勢調查報告.2015 (第 初 版). (陳秋雲,許芬鈴, 編者) 臺北市: 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24. 王鳳奎. (2016年8月). 產業環境分析. 產業雜誌(8月號).
25. 柯耀宗. (2009年11月). 最佳化新產品設計開發流程規劃方法之研究. 東海學報, 48, 頁 49-61.26. 劉常勇. (2000). 後PC時代典範轉移對於台灣IT產業的衝擊. 總裁學苑電子報, 科技商戰第49講.
27. GSA 2012 第十七屆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暨第四屆感性工學聯合研討會. (2012). 宜蘭縣: 中華民國灰色系統學會.
28. GSA 2012 第十六屆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 (2013).高雄市 義守大學: 中華民國灰色系統學會.
29. 第十五屆 灰色系統理論與應用研討會. (2010). 彰化縣 建國科技大學: 中華民國灰色系統學會.
30. 王俊仁. (1993). 新產品發展過程中應用同步工程與循序工程之比較. 國立中興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臺中市: 國立中興大學.
31. 吳建南. (2007). TRIZ與模組化之設計結構矩陣在產品開發之研究. 東海大學, 工業設計系. 臺中市: 東海大學.
32. 杜墨瑋. (2001). 以策略三構面探討美商戴爾電腦的營運模式.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臺北市: 國立政治大學.33. 張貴森. (2012). 來台旅客住宿需求預測之研究--灰色預測方法之應用. 朝陽科技大學, 旅館經營產業碩士專班. 臺中市: 朝陽科技大學.34. 陳逸原. (2005). 意象圖片應用於產品造型發想之研究-以運動意象圖片為例. 國立交通大學, 應用藝術研究所. 新竹市: 國立交通大學.
35. 楊志平. (2002). 灰預測、指數平滑法與預測組合之應用─以台灣地區鮮食鳳梨產地價格為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農企業管理系. 屏東縣: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36. 資光華. (2008). 灰色系統理論於台灣地區資訊通路產業市場營業額預測之研究. 佛光大學, 經濟學系. 宜蘭縣: 佛光大學.
37. 趙嬙. (2003). 灰色預測理論應用於汽車產業預測之研究-以台灣、大陸市場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臺中市: 朝陽科技大學.
網路部分
1. 黃宜豊、溫坤禮、張文亮、陳靜冠. (2002). GM(1,1) Model V1.0. 臺中市: Grey System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Lab ( GSISL ).
2. Countrymeters. (2016年12月08日). World population. 2016年12月08日 擷取自 countrymeters: http://countrymeters.info/
3. Gartner. (2016年01月20日). Worldwide Device Shipments to Grow 1.9 Percent in 2016, While End-User Spending to Decline for the First Time. 2016年01月20日 擷取自 http://www.gartner.com/newsroom/id/3187134
4. Google Our mobile Planet, & KakiharaMasao. (2015年10月23日). 從數字看行動浪潮在亞洲引爆的變革. 2016年12月08日 擷取自 Think with Google: http://apac.thinkwithgoogle.com/intl/zh-TW_ALL/articles/measuring-asias-mobile-transformation.html
5. Journal of Grey System (J GREY SYST-UK). (無日期). 2016年12月8日 擷取自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journal/0957-3720_Journal_of_Grey_System
6. Statista. (2016). Laptop, PC, tablet sales statistics 2010-2020. 2016年12月10日 擷取自 The Statistics Portal: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2595/global-shipments-forecast-for-tablets-laptops-and-desktop-pcs/
7. 科技產業資訊室-Kyle. (2015年8月3日). 市場報導. 2016年12月12日 擷取自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http://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1417
8. 資策會. (2016年08月31日). 資策會FIND在2015年的調查. (施佳音, 編者) 2016年12月08日 擷取自 資策會FIND: http://www.find.org.tw/market_info.aspx?n_ID=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