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10: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桂榮
研究生(外文):Kuei-jung Chen
論文名稱:志願服務參與之研究-以雲林縣生命線協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Voluntary Service Participation--Cases Study of Yunlin Lifeline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呂朝賢呂朝賢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o-hsien Le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協談志工自我成長助人技巧參與動機
外文關鍵詞:Self-growthHelping skillsParticipation motivationCounseling volunte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目的在探討生命線協談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志願服務對個人的影響及(不)持續參與志願服務之原因及其關聯性。
 
  研究發現:
1.生命線志工得知志工招募訊息:以從報紙新聞得知者最多,朋友介紹次之。
2.生命線志工之動機:以追求心靈自我成長、幫助他人、學習助人技巧為主;交
朋友、自我實現及提升生活品質為輔。
3.生命線志工在服務期間之收獲與成長:在助人的同時,成長比付出的多。
4.生命線志工在服務期間最大的貢獻:以協助個案走出困境、度過低潮為主、其
次為配合協會正常值班,盡量不脫班;最大挑戰:則以接案能力的加強及自殺
個案的處理,仍需持續學習。
5.生命線志工未來繼續參參與的理由:以助人成長與增強助人動機為主;不斷學
習及為社會繼續貢獻為輔。在未來不繼續參與理由:以身體狀況不佳為主;本
身能力不足次之。
6生命線志工在協談專業上需要精進的地方:各種心理諮商及輔導技巧。
7.生命線志工在服務期間感到滿意的主要有:夥伴相處融洽、交到更多的朋友。
不滿意的則為:機構的變動及不確定性將內部弄得一團亂。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各項建議供生命線協談志工、生命線協會以及政府部門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objective of this qualitativ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volunteer service motivations of counseling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Association, the influence of volunteer service on individuals, the reasons for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non-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service 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m.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How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learned of the information on volunteer recruitment: most of them learned of it through newspapers, followed by friends.
2.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their primary motivation was to pursue spiritual self-growth, help others and learn helping skills. Their secondary motivation was to make friends,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self-realizatio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3. Achievement and growth of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during their service period: what they gained during helping others was more than what they contributed to.
4. Greatest contributions of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during their service period: they mainly helped cases overcome predicaments and get rid of slumps, followed by cooperating with the association to attend the shifts normally and trying not to escape from duty. Their greatest challenge was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take the cases and to handle suicide cases. They still had to continue learning such skills.
5. Reasons for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to continue future volunteer participation: the primary reasons are to help people grow through adversity and to strengthen the motivation of helping others. The secondary reasons are to continue learning skills and continue contributing to the society. The reasons for the future non-particip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 was poor health status, followed by lack of capacity.
6.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had to improve their counseling profession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counseling skills.
7. The satisfaction perceived by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during their service period mainly included: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partners and making more friends. Their dissatisfaction included: changes and uncertainties of organization, which led to the internal chaos.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for counseling volunteers of Life Lin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s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studies by Life Line Association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志願服務的意涵1
第二節研究問題3
第三節章節安排4
 
第二章文獻探討5
第一節志願服務參與的動機5
第二節參與志願服務對個人的影響14
第三節持續志願服務參與的理由16
第四節小結17
 
第三章研究方法18
第一節質性研究18
第二節樣本選樣與描述21
第三節生命線簡介23
 
第四章研究分析32
第一節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32
第二節參與志願服務對個人的影響36
第三節(不)持續參與的原因39
第四節小結4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46
第一節主要研究發現46
第二節研究意涵及後續研究建議47
 
參考書目49
 
附錄一志願服務法52
附錄二訪談大綱58
附錄三雲林縣生命線協會志工服務管理辦法59
 
表目錄
表1如何得知生命線招募志工訊息32
表2參與動機33
表3生命線志工年資及是否有其他志工經驗34
表4擔任志工之心得、收獲、成長與困惑36
表5擔任志工期間最大的貢獻及最大挑戰38
表6未來繼續參與及不參與的理由40
表7協談專業上需要精進之處42
表8滿意與不滿意的事44
MacduffN.(原著)、魏希聖(譯)(2001),志工招募實戰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McCurley,S.&Lynch,R.( 原著)、李淑珺(譯)(2003),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
 
Miles, Matthew B.&A.Michael, Huberman (原著),張芬芬(譯)(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雙葉書廊,台北市。
 
Neuman , W.Lawrence(原著),朱柔弱(譯) (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編(1996)。《志願服務論文選集》。台北市: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中華民國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網站(2008)<http:// www.vol.org.tw/>。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2001)。《社區發展季刊社論》。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2012) 。《志願服務資訊網》。<http://vol.moi.gov.tw/Rule.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12)。《內政部統計年報》。﹤內政部統計資訊網﹥。http://www.moi.gov.tw/。
 
王士峰(1999)。《管理學》。台北:文享。
 
王明鳳、黃誌坤(2010)。《社會工作管理》。台北:華都。
 
王篤強、蘇文彬(2001)。﹤志願部門如何維繫可欲之社會償值:一項初步的理解﹥。《社區發展季刊》,93,頁34-41。
 
台灣省社會處(1998)。《工作手冊》。台灣省社會處編印。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智勝。
 
李增祿 (1992)。《社會工作概論》。台北:三民。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台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41。
 
林勝義(2001)。﹤國內志願服務教育訓練之評鑑﹥。《社區發展季刊》,93,頁211-215。
 
林勝義(1997)。﹤志願服務的教育訓練﹥。《社區發展季刊》,78,頁14-18。
 
吳演塘(2008)。《志工管理:以內政部中區老人之家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傑(2004)。《醫院志願服務督導管理之研究:以馬偕紀念醫院贊助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性因素》。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武雄(2001)。《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
 
陳定銘(1999)。﹤非營利組織志工招募與甄選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5,128-141。
 
陳政智(1999)。﹤非營利組織中志願工作者之管理:從人力資源管理觀點﹥。《社區發展季刊》,85,117-127。
 
葉良琪(1999)。《醫院志願服務管理內在動態系統之研究》。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所碩士論文。
 
許士軍(1982)。《管理學》。台北:東華。
 
張緯良(2003)。《管理學》。台北:雙葉。
 
張英陣(1997)。﹤激勵措施與志願服務的持續﹥。《社區發展季刊》,78:105 54-56。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曾華源、鄭讚源、陳政智(1998)。《志願服務工作發展趨向一以祥和計畫志願服務之推動為基礎》。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曾華源(1997)。﹤人群服務組織志願工作者人力運用規劃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8,28-34。
 
曾華源(2001)。﹤對我國擴大參與志願服務途徑與設立志工中心的建議﹥。《社區發展季刊》,93,頁59-75。
 
黃源協(2005)。《社會工作管理》。台北:揚智。
 
黃惠惠(2002)。《助人歷程與技巧》。台北:張老師文化。
 
曾騰光(1997)。﹤志願工作者的組織承諾與機構人力資源管理策略﹥。《社區發展季刊》,78,頁35-45。
 
劉香梅(1997)。﹤推展志願服務的困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8,73-77。
 
潘淑滿(2008)。《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漢賢主編(2000)。《社會工作辭典》。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Graff, Linda L.(1995). Policies for volunteer progams.in Connors ,Tracy Daniel(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iley Nonprofit Series
 
Macduff, Nancy (1995). Episodic volunteering.in Connors ,Tracy Daniel(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iley Nonprofit Series
 
Peach, E. Brian(1995). Reward and recognition systems for volunteers .in Connors ,Tracy Daniel(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iley Nonprofit Series
 
Til,Jon Van (1995). Metaphors and visions for the voluntary sector.in Connors ,Tracy Daniel(eds.). The volunteer management handbook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iley Nonprofit Serie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