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8 16: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展華
研究生(外文):Chang,Chan-Hua
論文名稱:高屏地區年降雨量及一日最大降雨量特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rainfall and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in Kao-Ping Area
指導教授:李錦育李錦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Chin-Y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水土保持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水土保持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頻率分析一日最大降雨量年降雨量
外文關鍵詞:Frequency analysisMaximum one day rainfallAnnual rainfal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7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89年12月出版之專用氣象觀測站基本資料(第五版),結合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之氣候資料年報中高屏地區測站(共188個測站)之水文氣象資料作為分析對象,取一日最大降雨量及年降雨量做頻率分析,採用常態分佈、對數常態分佈、極端值第一型分佈、皮爾遜第三型分佈及對數皮爾遜第三型分佈等五種機率分佈法作為頻率分析之方法。
由研究結果得知:以年降雨量而言,高雄市地區建議採用皮爾遜第三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高雄縣地區及屏東縣地區建議採用對數皮爾遜第三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而高屏地區全區則建議採用對數皮爾遜第三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以一日最大降雨量而言,高雄市地區建議採用對數常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高雄縣地區及屏東縣地區建議採用對數皮爾遜第三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而高屏地區全區則建議採用對數皮爾遜第三型分佈作為頻率分析之推估。
依據適合性理論分佈統計結果,尋找出各測站之最適合性理論分佈,再依水文頻率分析之通式計算求出各測站迴歸週期5年、10年、20年、25年、50年及100年之水文量,並分別繪製等雨量線圖,可依不同之需求作為參考。而等雨量線圖中顯示雨量隨海拔高度之增加而有增加之趨勢,然難定論其增加率。
另以各鄉、鎮、市、區為區域單位,計算出各區域之頻率迴歸方程式、判定係數及估計標準誤差,可快速提供工程人員求得水文量,以作為工程設施(結構物)計畫之設計依據。
在降雨量與測站高程關係方面,由研究結果得知,各測站之紀錄年數愈大,則年平均降雨量及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間之相關性有愈密切之趨勢,故水文資料紀錄年數愈大,對於水文頻率分析之可靠度亦愈密切;另無論是年平均降雨量或年一日最大降雨量均呈現隨著測站高程增加而增加之現象,惟並無特定增加之趨勢。而各測站之不同垂直分佈之年平均降雨量及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間之相關性並不明顯,尤其以年一日最大降雨量之相關性更差。
Five frequency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and annual from the data issued by Central Weather Bureau(CWB) of weather observation station in December, 2000(5th edition) and data in annual book about 188 weather observation stations of CWB in Kaohsiung and Pingtung.
As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shown, it is suggested to use Pearson type Ⅲ method for predicting frequency analysis of annual rainfall in Kaohsiung City, Kaohsiung County, Pingtung County, and the whole region of Kaohsiung and Pingtung; for the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Log Natural Distribution for predicting frequency analysis is suggested to use in Kaohsiung City, Log Pearson type Ⅲ method in Kaohsiung County, Pingtung County, and the whole region of Kaohsiung and Pingtung.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s from applicable theories, the most applicable theory for each station was found. Then, use the hydrological frequency analysis to estimate th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of 5-yr, 20-yr, 25-yr, 50-yr and 100-yr, and draw the rainfall contour map accordingly for the reference for different requirements. The rainfall contour map shows that the rainfall increases as the elevation increases, but it is hard to estimate the increase rate.
By taking each village, town, city and district as the regional units, the frequency regression equations, R squares and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obtained, which can provide the relevant engineers an easy way to obtain the hydrological parameters for the reference of construction design.
As for the relationship of rainfalls and elevations of station, 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at the more the year number of record, the clos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the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Therefore, as the year number of record increas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ydrological frequency analysis increases. However,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the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increase as the elevation of the stations increases, but there is no fixed increase trend.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and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have no conspicu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vations of the stations.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maximum one day rainfall and the elevation is worse.
目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Ⅲ
誌 謝------------------------------------------------------Ⅴ
目 錄------------------------------------------------------Ⅵ
圖表索引------------------------------------------------------Ⅶ
附錄索引------------------------------------------------------Ⅹ
壹、前言-------------------------------------------------------1
貳、前人研究---------------------------------------------------2
一、水文資料庫之建立------------------------------------------2
二、降雨強度分析之研究----------------------------------------2
三、頻率分析之研究--------------------------------------------3
參、研究材料與方法---------------------------------------------7
一、研究材料--------------------------------------------------7
二、研究方法-------------------------------------------------15
肆、結果與討論------------------------------------------------26
一、理論機率分佈之適合度檢定結果-----------------------------26
二、不同迴歸週期水文量之計算分析-----------------------------42
三、等雨量線圖之繪製-----------------------------------------47
四、降雨量與測站高程關係之分析-------------------------------62
伍、結論------------------------------------------------------70
陸、參考文獻--------------------------------------------------72
附錄----------------------------------------------------------74
作者簡介-----------------------------------------------------193
圖表索引
圖3-1 高屏地區氣象觀測站位置示意圖-----------------------------8
圖4-1 高屏地區年平均降雨量之等雨量線圖------------------------48
圖4-2 高屏地區5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49
圖4-3 高屏地區10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0
圖4-4 高屏地區20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1
圖4-5 高屏地區25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2
圖4-6 高屏地區50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3
圖4-7 高屏地區100年頻率年之年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4
圖4-8 高屏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之等雨量線圖--------------------55
圖4-9 高屏地區5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6
圖4-10 高屏地區10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7
圖4-11 高屏地區20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8
圖4-12 高屏地區25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59
圖4-13 高屏地區50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60
圖4-14 高屏地區100年頻率年之年一日最大降雨量等雨量線圖--------61
表3-1 台灣地區各種投影座標系統比較表--------------------------13
表4-1 高雄地區年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27
表4-2 高雄地區年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28
表4-3 屏東地區年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29
表4-4 屏東地區年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30
表4-5 高屏地區年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31
表4-6 高屏地區年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32
表4-7高雄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33
表4-8 高雄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34
表4-9 屏東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35
表4-10 屏東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36
表4-11 高屏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卡方檢定成果分析表-------------37
表4-12 高屏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K-S檢定成果分析表--------------38
表4-13 高屏地區年降雨量最適合性理論分佈統計表-----------------40
表4-14 高屏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最適合性理論分佈統計表-------- 41
表4-15 高屏地區年降雨量頻率迴歸方程式-------------------------43
表4-16 高雄地區年一日最大降雨量頻率迴歸方程式-----------------45
表4-17 高雄地區不同紀錄年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2
表4-18 屏東地區不同紀錄年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2
表4-19 高屏地區不同紀錄年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3
表4-20 高雄地區不同紀錄年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3
表4-21 屏東地區不同紀錄年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4
表4-22 高屏地區不同紀錄年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4
表4-23 高雄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5
表4-24 屏東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6
表4-25 高屏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年平均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7
表4-26 高雄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7
表4-27 屏東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8
表4-28 高屏地區不同垂直分佈之一日最大降雨量與測站高程之關係---69
附錄索引
附表3-1 測站基本資料表----------------------------------------75
附表3-2 本研究測站之經、緯度座標及二度TM座標對照表------------88
附表4-1 年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1%顯著水準)-----95
附表4-2 年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5%顯著水準)----105
附表4-3 年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10%顯著水準-----115
附表4-4 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
(1%顯著水準)----------------------------------------125
附表4-5 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
(5%顯著水準------------------------------------------135
附表4-6 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資料卡方檢定及K-S檢定成果表
(10%顯著水準)---------------------------------------145
附表4-7 年降雨量資料統計分析成果及最適合理論分佈成果表-------155
附表4-8 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資料統計分析成果
及最適合理論分佈成果表-------------------------------165
附表4-9不同迴歸週期年降雨量資料頻率分析成果表----------------175
附表4-10 不同迴歸週期年一日最大降雨量資料頻率分析成果表------184
1.水利局(1982),台灣水文頻率分析機率分布之選擇研究,台灣省水利局叢刊第147號。
2.王如意(1972),台灣集水區暴雨與乾旱分析之研究,台灣水利,20(3):47-60,20(4):15-24。
3.王如意、易任(1990),應用水文學(下冊),茂昌圖書,PP.99-262。
4.邱金火、張振輝(1985),頻率點繪法對極端值第一型分布適用性之研究,第三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485-494。
5.李錦育(1990),台北市集水區機率雨量分析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23(3):27-38。
6.李錦育(1996),集水區經營,睿煜出版社,PP.26-46。
7.李錦育、張展華(2002),高屏地區水文頻率分析之研究,91年度中國農業工程研討會論文集,PP.49-54。
8.李錦育、張展華(2002),臺灣地區水文頻率分析之研究,第十三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B144-B149。
9.林國峰、陳儒賢、陳明杰(2000),台北市山坡地區之雨量站網分析,台灣水利,48(4):34-40。
10.陳世墀(1987),台灣地區最大日雨量及最大一小時雨量特性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PP.3-37。
11.張玉田(1974),降雨特性新計算法之研究,台灣水利,22(1):1-9。
12.張江福(1975),台灣雨量資料分析,台灣水利,23(1):63-74;23(2):39-61;23(3):35-58。
13.張啟濱(1972),台灣之時間雨量強度公式,水利,16:37-50。
14.張啟濱(1977),台灣各地之頻率暴雨量,暴雨對環境影響研討會論文集,PP.60-68。
15.陳清勁(1967),台灣各地不同平均迴歸期之超過機率最大日雨量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1(3):170-184。
16.黃介泉、胡文章(1979),水文資料計算機儲存與應用之先期研究,台灣水利,27(3):43-49。
17.黃光政(1977),不同延時暴雨之頻率研析與推算,暴雨對環境影響研討會論文集,PP.21-28。
18.虞國興(1990),台灣水文頻率分析之規範標準研究,農工學報,36(2):56-79。
19.虞國興、林慶杰 (1995) ,極端值I型分佈於相關性水文資料適用性之研究,台灣水利43(2):54-65。
20.蕭長庚、陳孟青、張鳳勤、魏慧娟(1990),台灣地區日降水量及風速重現週期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PP.1-82。
21.魏聰輝(1986),台灣地區日降雨強度特性之研究,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碩士論文,PP.1-30。
22.蘇明道(1994),氣象資料管理系統之建立,台灣水利,42(4):31-42。
23.Clarke, K.C.(1997)Getting start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24.Davis, C.J. (1996)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 Visual Apporach. SF:On Word Press.
25.Goovaerts, P.(2000)Geostatistical approaches for incorporating elevation into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rainfall, Journal of Hydrology 228:113—1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