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 (2009a) 《失能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照顧服務計畫》。
內政部 (2009b)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白皮書》。
內政部 (2010) 〈最新消息:失能的身心障礙者有福了!內政部通過長期照顧與身心障礙的雙軌評估方式〉,引用日期2010年12月25日,http://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n=4854&;type_code=&;pages=2
內政部統計處 (2011) 〈一OO年第四十週內政統計通報,100年6月底我國老人生活照顧服務統計〉,引用日期2012年12月25日,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內政部 (2012) 《失能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照顧服務計畫(修正規定)》。
王文智 (2012.09.09) 〈明年試辦鐘點外勞服務,避開長照問題〉。《自立晚報》。
王仕圖、吳慧敏 (2005) 〈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齊力、林本炫(編),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王育瑜 (2004) 〈障礙者與社區照顧:議題與觀點〉。《社區發展季刊》,106,230-236。王育瑜 (2005) 〈身心障礙者「個人協助」的定位探討:以「視力協助員」服務為例〉。《台大社工學刊》,12,89-138。
王育瑜 (2010) 〈從台灣本土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經驗談起〉。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第二屆「國際接軌‧權利躍進」國際研討會─身心障礙者女性權利與自立生活大會手冊。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2010) 〈自立生活,Yes, We Can!-媽媽別擔心,我可以照顧自己。〉宣導單張。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 (2011) 〈自立生活,Yes, We Can!-小小零錢,力挺身心障礙者前進自立生活〉宣導單張。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2012)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年度居家服務實施計畫》。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2010a) 《台灣自立生活運動暨協會營運》。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2010b) 〈台灣推動自立生活之挑戰與困境〉。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主辦「台日韓障礙者自立生活研討會」會議資料,台北,2010.11.20-21。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2010c) 〈個人助理服務費用相關事項〉。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2010d) 〈個人助理基本規則〉。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2010e) 〈個人助理工作日誌表格〉。
朱芳瑤 (2012.09.10) 〈外勞鐘點式服務,最快明年上路〉。《中國時報》。
朱芳瑤 (2012.09.10) 〈試辦鐘點外籍看護,民間團體反應兩極〉。《中國時報》。
朱芳瑤 (2012.10.15) 〈不當靠爸族,身障者爭取生活助理〉。《中國時報》。
行政院 (2007) 《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鑑計畫》。
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3) 新聞稿:101年11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695萬6千人,本月平均薪資為40,043元。引用日期:2013年1月26日,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3163&;ctNode=562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a) 〈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統計¬─按產業分〉。引用日期:2012年11月10日,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220&;ym=8000&;ymt=10109&;kind=21&;type=1&;funid=q13016&;cycle=41&;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1&;fldspc=0,10,&;rdm=racep5aK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b) 〈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按行業及國籍分-行業標準分類第八次修訂(99年以後) 〉。引用日期:2012年11月10日,http://statdb.cla.gov.tw/statis/stmain.jsp?sys=220&;ym=10101&;ymt=10109&;kind=21&;type=1&;funid=q13017&;cycle=41&;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fld0=1&;fld29=1&;codspc0=0,7,&;rdm=ocB0bjiK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2c) 〈家庭外籍看護工政策及申請資格之Q&;A〉。引用日期:2012年11月10日,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f951cdd:2cca&;them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2009) 〈外國人預定工作內容說明書〉。引用日期:2012年11月12日,http://labsop.evta.gov.tw:8080/ffnw/pdf/30_E.pdf
李元昌 (2008) 《「外籍看護工申審機制與國內照顧服務體系接軌」之實施現況與成效初探─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月清 (2000) 《英國社區照顧:源起與爭議》。台北:五南。
周月清 (2004) 〈障礙者獨立生活運動緣起與意涵─美加英文獻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331-343。周月清 (2005a) 〈北歐智障者搬出「教養院」到社區居住與生活改革進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4(1),131-168。周月清 (2005b) 〈台灣智障者居住服務探討─型態、規模、對象與變遷〉。《台灣社會工作學刊》,4,33-75。
周月清 (2005c) 〈發展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美英兩國探討比較。〉《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139-196。周月清 (2006) 〈現行居住政策檢視─以推動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5,155-189。邱紹雯、陳慧萍 (2012.10.15) 〈個人助理補助時數,身障者促取消上限〉。《自由時報》。
高嘉和、謝文華 (2012.09.10) 〈鐘點看護外勞,擬明年試辦上路〉。《自由時報》。
陳正芬 (2011) 〈我國長期照顧政策規劃與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3,192-203。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妍華 (2007) 《使用居家服務的成人身心障礙者對照顧服務員服務品質之研究》。花蓮: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珍 (2009) 〈我國居家服務政策發展與醒思〉。《社區發展季刊》,127,287-303。陳亮汝 (2002) 《社區居家身心功能障礙者居家支持服務使用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貞如 (2009) 〈日本對外籍看護需求之研究〉。Journal of Commercial Modernization, 5(2), 176-185。陳淑君、莊秀美 (2008) 〈台北市居家服務實施現況與相關議題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2,183-199。陳雅芃、鄭宏斌 (2012.10.11) 〈抗議「助理」補貼少,周日身障大遊行〉。《聯合報》。
陳惠姿等 (2009) 《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提供及服務人力之評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徐思媺 (2006) 《影響居家服務使用情形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畢恆達 (2010) 《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2010全見版》。台北:小畢空間出版社。
張恆豪 (2012) 夏威夷自立生活運動研究:Mark Obatake訪談稿。刊登於身心障礙e能
網,http://www.enable.org.tw/iss/detail.php?id=222
許秩維 (2012.09.09) 〈勞委會研擬,明年試辦鐘點外勞〉。《中央社》。
曾淑欣 (2011) 《會所模式下精障者邁向獨立生活的歷程─以伊甸活泉之家為例》。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麗璇 (2000) 〈台灣地區外籍勞工政策之何去何從?〉。《經社法制論叢》,25,189-201。傅慧芝 (2012) 〈外籍家庭看護工訓練與管理〉,簡報資料。引用日期:2012年11月10日,http://www.doh.gov.tw/ufile/doc/14_%E8%AD%B0%E9%A1%8C%E5%9B%9B_1010808%E5%A4%96%E7%B1%8D%E5%AE%B6%E5%BA%AD%E7%9C%8B%E8%AD%B7%E5%B7%A5%E8%A8%93%E7%B7%B4%E8%88%87%E7%AE%A1%E7%90%86.pdf
新竹縣政府 (2008) 《新竹縣政府辦理失能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照顧服務計畫》。
楊馥璟 (2008) 《獨立生活服務模式的理念與實踐—社區居住的服務提供者之觀點》。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齊 力 (2005) 〈質性研究方法概論〉。《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齊力、林本炫(編),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管婺媛 (2012.01.20) 〈外勞工作年限,由9年延為12年〉。《中國時報》。
劉增榮 (2011) 《增進自閉症者獨立生活可行性方案之行動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謝佳珍 (2012.10.15) 〈身障者上街頭,高喊要自立生活〉。《中央社》。
二、英文文獻
Brisenden, S. (1986). Independent Living and the Medical Model of Disability. Disability, Handicap &; Society, 1(2), 173-178.
CPAS (n.d). Guide for using personal assistance services, Retrieved December 23, 2010, from http://www.pascenter.org/pas_users/q_and_a.php?url=home1.php
Dejong, G., Batavia, A.I., &; McKnew, L. B. (1992). The independent living model of personal assistance in national long-term-care policy. Generations, 16(1), 89-95.
Di Santo, P., &; Ceruzzi, F. (2010). Migrant care workers in Italy- A case study. INTERLINKS, fund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under the Seventh Framework Programme.
Hayashi, R., &; Okuhira, M. (2001). The 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 in Japa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Disability &; Society, 16(6), 855- 869.
Hayashi, R., &; Okuhira, M. (2008). The independent living movement in Asia: solidarity from Japan. Disability &; Society, 23(5), 417-429.
Liang, L. F. (2011). The making of an “ideal” live-in migrant care worker: recruiting, training, matching and disciplining.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4(11), 1815-1834.
Litvak, S. (1987). Attending to America: personal assistance for independent living. The National Survey of Attendant Services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rkeley, CA: World Institute on Disability.
McDonald, G., &; Oxford, M. (1995). History of Independent Living. Retrieved November 13, 2010, from http://www.ilru.org/html/projects/ilnet_manuals.htm
Mendelsohn, S., Morris, M., &; Myhill, W. (2010). State Household and Dependent Care Tax Credits to Support Personal Assistant Services. New York: The Burton Blatt Institute, Syracuse University.
Morris, J. (1993). Independent lives? Community care and disabled people. Basingstoke: Macmillan.
Morris, J. (2004). Independent living and community care:a disempowerment framework. Disability &; Society, 19(5), 427-442.
Patrick, R. K. (2010). 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運動:美國經驗。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第二屆「國際接軌‧權利躍進」國際研討會─身心障礙者女性權利與自立生活大會手冊,台北,2010.12.13。
Prideaux, S., Roulstone, A., Harris, J., &; Barnes, C. (2009). Disabled people and self-directed support schemes: reconceptualising work and welfare in the 21st century. Disability &; Society, 24(5), 557-569.
Priestley, M. (2003). Disability-A life course approach.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Ratzka, A. (1989). Personal assistance: The key to Independent Living. Internet publication on Independent Living Institute URL: www.independentliving.org/docs2/enilpakeytoil.html
Ratzka, A. (1992a). Towards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 of Personal Assistance. Internet publication on Independent Living Institute URL: www.independentliving.org/toolsforpower/tools15.html
Ratzka, A. (2003). Independent Living in Sweden. Internet publication on Independent Living Institute URL: www.independentliving.org/docs6/ratzka200302b.html
Ratzka, A. (2007). Independent Living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from patient to citizen and customer. Presented at Convergencia Conference, Barcelona, October 22, 2007. Retrieved December 22, 2010, from http://www.independentliving.org/docs7/ratzka20071022.html
Theobald, H. (2010). Migrant family carers in Austria and Germany: Policy fields,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heir interplay. Presented at ESPAnet conference “ Transnational Care Markets: European Care Regimes in the Age of Migration”, Budapest, September 2-4, 2010. Retrieved September 25, 2012, from http://www.espanet2010.net/en/327.file/p_H.Theobald_Migrant%20family%20carers.pdf
Ungerson, C. (2004). Whose empowerment and independence?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 on ‘cash for care’ schemes. Aging &; Society, 24, 189-212.
United Nations (1993). The Standard Rule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2007).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Westberg, K. (2010). Personal Assistance in Sweden. Stockholm: Independent Living Institute.
Yamaki, C. K., &; Yamazaki, Y. (2004). ‘Instrument’, ‘employees’, ‘companions’, ‘social assets’ :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assistants in Japan. Disability &; Society, 19(1), 31-46.
三、日文文獻
SSK (2012) 全国障害者介護制度情報,http://www.kaigoseido.net/topF.htm,引用日期2012年10月30日。
Ratzka, A. (1992b).〈スウェーデンにおける自立生活運動-当事者による自己決定のみが個人的.政治的力をもたらす〉。《ノーマライゼーションの現在-当事者決定の論理》,東京:現代書館,95-119,斎藤明子 通訳。
名川 勝 (1993) 〈日本における自立生活運動の動向〉。《筑波大学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研究》,2(1),65-68。
伊藤 智佳子 (2007) 〈障害者自立支援法が障害者の「自立」生活に及ぼす影響〉。《愛知江南短期大学紀要》,36,1-13。
尾上 浩二 (2005) 〈障害者自立支援法-私たちの生活はどうなる?〉。《DPI-われら自身の声》,21(1),SSK通巻,2505,4-23。
長谷川 唯 (2010) 〈自立困難な進行性難病者の自立生活-独居ALS患者の介助体制構築支援を通して〉。《Core Ethics》,6,349-359。
厚生勞働省 (2006) 〈日比経済連携協定に基づく看護師・介護福祉士候補者の受入れについて〉,http://www.mhlw.go.jp/bunya/koyou/other07/07-2.html,引用日期2013年1月05 日。
高畑 隆 (2001) 〈自立生活とエンパワメント〉。《埼玉県立大学紀要》,3,117-123。
梶 晴美 (2007) 〈重度身体障害者の自立生活と介助サービス〉。《人間福祉研究Human Welfare Studies》,10,29-40。
梶 晴美 (2009) 〈重度身体障害者の介助サービスと自立生活-社会参加と生活の満足感の視点から〉。《北方圏学術情報センター年報》,2,121-128。
橋本 真奈美(2007a) 〈自立障害者と介助者の関係性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創成期から現在までの、求められる役割とその本質〉。《社会関係研究》,12(2),29-55。
橋本 真奈美(2007b) 〈自立生活障害者の地域生活を支えるヘルパーに求められる障害者観―ヘルパーがもつ可能性と困難・「社会モデル」と「医学モデル」〉。《社会関係研究》,13(1),43-79。
四、相關網站
CIL (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 Inc),http://www.cilberkeley.org
ENIL(the European Network on Independent Living),http://www.enil.eu
Human Care協會網站, http://www.humancare1986.jp
JIL (Japan Councils on Independent Living Centers, 全国自立生活センター協議会),http://www.j-il.jp
ILI (Independent Living Institute),http://www.independentliving.org
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 網頁,http://www.vitality.org.tw/html/index.php
身心障礙e能網,http://www.enable.org.tw
統一超商老鄰居文教基金會網站,http://www.goodneighbor.com.tw/events/handicap.asp
新竹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網站,http://longcare.hcshb.gov.tw/longcare/apply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