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根迴紋針的傳奇」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7781)
線上檢索日期:2012 年01 月30 日。
Smart 智富文化編輯部(2006)。富小孩栽培手冊。臺北市:智富文化。
中央銀行全球網站(2012)。銀行簡介。網址:http://www.cbc.gov.tw/mp1.html。
線上檢索日期:2012 年01 月30 日。
中華民國財金智慧網(2006)。協會簡介。網址:http://www.finlea.org.tw。
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12 月3 日。
王萍霜(2000)。國民小學教科書消費者教育內涵分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田耐青(2011)。子計畫四:新興與重大議題課程實施方式研究。國家教育研究
院「新興及重大議題課程發展方向」委託研究。(計劃編號: NAER-97-05
-A-2-06-00-2-25),未出版,臺北。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5)。「金融知識普及三年(95-97)計畫」。
板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米雅(譯)。(2007)。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曉珺(2003)。創造財富智慧王。臺北市:時藝文化。
余瀾(2006)。爸爸給女兒的Email。香港:星島。
呂珮榮(2006)。聰明金融家Work Book。臺北縣:多元智慧科技文教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教育
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分析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13。
李彥芳(2003)。億萬富翁的13 堂課。臺北縣:文圓國際圖書。
李英華(譯)。(2002)。你猜猜小木偶皮諾喬的身價是多少?。臺北縣:稻田。
李莉秋(2007)。國小高年級理財教育情境教學模式實施之行動研究—基隆市國
小六年級的個案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
沈宗祐(譯)。(1997)。和錢做朋友。臺北市:金錢文化。
林世彪(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
林佑珊(譯)。(2006)。20 個影響孩子發展的價值觀。臺北市:三采。
林克蘭(譯)。(2007)。如何跟孩子談錢。臺北市:商周。
林滿秋(1996)。孩子一生的理財計畫。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麗婷、黃美筠 ( 2002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經濟教育專業能力之研究—
以高雄地區為例。公民訓育學報,12,187-222。
花旗銀行小小理財達人網站。銀行簡介。網址:
http://developer.edutowns.educities.edu.tw/ EduCities。線上檢索日
期:2011 年12 月3 日。
正宏(2001)。零用錢怎麼用?。臺北縣:泛亞國際文化。
金管會編輯群(2006)。孩子,我們把錢變大了。臺北:多元智慧科技文教事業。
金管會編輯群(2006)。聰明金融家課本、習作、教師手冊。臺北:多元智慧科
施禔盈、劉育菁(2005)。理財教育,決定下一代大未來。智富雜誌,85,56-60。
柯倩華(譯)。(1998)。媽媽的紅沙發。臺北縣:三之三文化。
洪寶山(2007 年8 月2 日)。理財教育要從小扎根。理財周刊,352, 10。
韋雪琴(1994)。教孩子用錢。臺北:時報文化。
夏韻芬(2005)。有錢是教出來的:夏韻芬親子理財祕笈。臺北市:麥田出版: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徐淑敏(2002)。兒童零用金消費行為與觀念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學生問卷調查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 期。頁235-250。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台灣東華。
張國儀(譯)。(2005)。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臺北市:方智文化。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臺北:教育部。
陳馨茹(譯)。(2006)。現在工作中。臺北市:小魯文化。
黃美筠、紀博棟、黃劍華(2009)。理財教育融入國小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以
臺北縣某國小高年級為例。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學報 4,143-164。
黃麗美(2006)。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金錢觀與消費型態之研究。台北市立教
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永靜(1996)。國民小學經濟教育。教師之友,37(1),32-45。趙美聲、朱則剛、洪敏琬、林偉文、田耐青、廖光遠(2007)。教學原理。臺北:
國立空中大學。
翰林編輯群(2011)。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課本、教師手冊(第二冊)。臺北。
鍾采芬(2006)。國小金融知識教育數位化教材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
研究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Berti,A.E.& Bombi,A.S.(1988). 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s.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