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郁(2012)。休閒在身心靈整合中的功能。身心靈整合的處遇之身體健康-
以中、西方經典為據論痛苦及其應對研討會。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學術
研討會。
李宗芹(1999)。與心共舞-舞蹈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林大豐、劉美珠(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台東大學
體育學報,創刊號,249-272。
林香君(2004)。教育中的敘事探究─開啟經驗學習的多層意義論述空間。另類
與創新─台灣本土教育經驗再出發。台北市:政治大學學術論壇。
林振春(2008)。社區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懷民(2010)。高處眼亮林懷民舞蹈歲月告白。台北市:遠流。
吳沛瀅(2011)。返璞者的鄉野路―移居者之經驗學習與風格移轉。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思薇(2010)。我行我舞─深感時空變,舞祭天地人。人籟論辯月刊,73,14-19。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J.A.Maxwell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
取向的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富順(2001)。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朝曦(2010)。成人樂活的經驗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
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南投縣。
蔡艾如(2007)。療癒性舞蹈課程對參與者之身心與生活的影響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台北市。
蔡適任(2009)。性感舞孃或生殖女神?淺談肚皮舞在台灣的流行現象。婦研縱
橫,90,4–14。
潘正德、魏主榮(2006)。全人教育的意涵與研究變相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1(9),163-196。
潘正德、魏主榮與潘惠銘(2007)。軍訓教官對全人教育理念的認知與體驗–以
中原大學軍訓室教官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4(2),119-146。
吳立保、謝安邦(2008)。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學教育改革。現代大學教育,1,69-74。
吳沛瀅(2011)。返璞者的鄉野路─移居者之經驗學習與風格移轉。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泰榕(2008)。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台東漁村社區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
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侯佳惠(2002)。成人學習者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轉化學習歷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胡夢鯨(1991)。從教育合理性的詮釋與批判論教育的合理轉化。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馬健昕、張猛萌、楊潔(2008)。舞蹈鑒賞。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徐潔華(2010)。從情緒經驗探究禪修學習者轉化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南投縣。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真(1999)。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昭成(2011)。參與肚皮舞融入式課程身體經驗之研究–以台北市萬華社區大
學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
投縣。
游明麟(2006)。心理劇對情緒失落成人轉化學習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歐美惠(2005)。高雄市成人學習國際標準舞現況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學
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莉莉(2012)。第1型糖尿病患家人生命意義之轉化學習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新北市。
劉一民(2000)。運動哲學研究。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劉美珠(2003)。身體覺察(Body awareness)。大專體育,68,141-147。劉美珠(2010)。身與心的對話-身心教育(Somatic Education)在台灣。學校體育,120。
劉欽發(2009)。羽化成彩蝶的詩意敘說:四位台北蘭陽舞蹈團團員的習舞歷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謝安邦、張東海(2011)。全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謝安琪(2009)。慈濟高齡環保志工經驗學習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Blair, F(1986).Isador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woman. New York: William Morrow.
Mahmoudi, S (2012).Holistic Education: An Approach for 21Century.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5(2),178.doi:10.5539.
Boud, D. & Miller, N.(1996).Working with experience: Animating learning .London:Routledge.
Bound, D. Cohen, R& Walker, D .(1993). Using experience for learning. Bristol , PA:Open University Press.
Cranton, P. (1996).了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者指南(李素卿譯).臺北市:五南。(原作出版於1994年)
Freiler. T. J (2008). Learning through the body .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119,37-47. doi: 10.1002.
Flake (1993).Holistic Education: Principles,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A Book of Readings Based on "Education 2000: A Holistic Perspective.". Brandon, Manitoba.
Green, D. (1995). Embodying holism: A somatic perspective on communication.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Hanna, T. (1977). The somatic healers and the somatic educators. Somatics, 1(3). Retrieved from http://somatics.org/library/htl-wis1.html.
Hanna, T. (1983). The body of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Hanna, T. (1983). Dictionary definition of the word somatics. Somatics, 6(2): 1-2.
Jarvis, P (1987) Adult learning in the social context. London: Croom Helm.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 J.:Prentice-Hell.
Linden, P. (1994). Somatic literacy: Bringing somatic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Joperd, 65(7).
Miller. J. P. (1996).The Holistic Curriculum: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Toronto, Canada.
Miller, R. (2006).Educating the child’s “Inner Power” Retrieved from http://pathsoflearning.org
Sharan. B. M, Rosemary S. C (2004).終身學習全書(楊惠君譯).台北市:商周。(原作出版於2004年)
Taylor, E. W. (1997).Build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debate: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studies of Mezirow’s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48(1),34-59.
Taylor, E. W. (2000). Analyzing research o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 In J.Mezirow, and Associates(Eds.), Learning as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 theory inprogress.285-328.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Usher, R., Bryant, I and Johnson, R. (1997). Adult education and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learning beyond the limits. New York: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