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1 06: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憶菁
研究生(外文):CHEN,I-CHING
論文名稱:民眾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people behavior inten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ecotourism
指導教授:李義昭李義昭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洪振虔 李義昭 王蒂玲
口試日期:2016-05-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高苑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生態旅遊行為意向計畫行為理論
外文關鍵詞:EcotourismBehavioral Intention(BI)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生態休閒旅遊已成為全球觀光旅遊發展的趨勢,因此如何運用創新的旅遊概念,善待環境,生態與觀光並重,使資源永續利用,是旅遊業者所需關切的重點。
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TPB)來探討民眾參與生態旅遊之行為意向,透過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共發放380份問卷,得到有效樣本350份,有效回收率92.1%,以spss22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一、「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構面對民眾參與生態旅遊之行為意向皆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二、「態度」對行為意向的影響力為最大,其次是「主觀規範」,影響最小的是「知覺行為控制」。三、在「態度」構面中,持正向態度比例最高的是「可以體驗不同的旅遊方式」。四、由差異分析發現,受訪者的基本屬性中,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個人月所得等,對模式內各潛在變項有不同的顯著差異情形。
本研究建議業者未來在生態旅遊的推展上,應強化宣傳生態旅遊的正面評價,將自然、人文資源融入旅遊中,讓遊客體驗不同的旅遊方式,發現台灣寶島特有的自然生態與人文之美,提升民眾參與生態旅遊之行為意向,以利發展永續的生態旅遊。


關鍵字:生態旅遊、行為意向、計畫行為理論

Ecotourism has been considered a tread of tourism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travelling industry should focus on adopting this new concept of tourism to benefit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to make profit.
This studying discusse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people by questionnaire. 380 surveys were sent, and 350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92.1%, and surveys were analyzed through SPSS22.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four results. 1. Factors like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ve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ill of attending ecotourism. 2. Behavioral Intention affected by Attitude the most.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has the smallest effect on Behavioral Intention among the three factors.3.For the factor of Attitude, the option of “Could experience a different kind of travelling” has the highest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he surveys.4.The basic information, such as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marriage status and monthly income has different effective level on varieties of the model under ANOVA analysi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industry should promote ecotourism through positive reputation. Natural and cultural issues should be blended into travelling which offer unique travel experience of Taiwan’s natural and cultural beauty. Therefore,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visitors could be enhanced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developing of ecotourism.


Key words: Ecotourism, Behavioral Intention(BI),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目錄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3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研究流程 4
第二章文獻探討 6
第一節生態旅遊 6
第二節生態旅遊國內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計畫行為理論 21
第三章研究架構與設計 33
第一節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研究假設 34
第三節各項變數之操作性定義與衡量 34
第四節問卷設計 36
第五節問卷發放與回收 44
第六節資料分析方法 44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 46
第一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46
第二節民眾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研究模式分析 48
第三節各信念結構之敘述統計分析 56
第四節外在變項差異分析 6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70
第一節研究結論 70
第二節研究建議 73
參考文獻 76
附錄1:預試問卷 84
附錄2:正式問卷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菊霞(2003)。台北市高中生參與服務性休閒活動意圖之研究---以師大附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王雯華(2012)。國中生尋求網路諮商之行為意圖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方偉達(2010)。生態旅遊。台北市:五南。
朱芝緯(2000)。永續性生態旅遊遊客守則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朱英濠(2013)。生態旅遊。台北:華立。
江依芳(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台中。
江欣茹(2014)。影響社群媒體持續使用意圖之研究:理性行為理論觀點(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台中。
江慧卿(2005)。綠島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價值評估(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
何鯉(2009)。國中生選擇升學高職整合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縣國中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余采蘭(2010)。民眾參與自行車休閒活動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初版)。台北:五南。
吳旻憓(2004)。大學教師參與產學合作之行為意向模式─以計畫行為理論為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吳統雄(1985)。雜誌編輯電腦化初期電腦使用者的研究:以<熱訊>雜誌為個案(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
吳毓珍(2005)。 以計畫行為理論觀點分析消費者索取統一發票行為-以中部六縣市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雲林。
吳運全(2002)。環境態度與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綠島生態旅遊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
呂昆蓉(2015)。台灣民眾參與生態旅遊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休閒產業碩士班,嘉義。
呂適仲(2000)。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發展生態旅遊之遊憩資源效益評估(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台中。
宋瑞與薛怡珍編(2007)。生態旅遊的理論與實務:永續發展的旅遊。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玉如(2014)。國小教師購買股票型共同基金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李偉伶(2009)。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來遊新竹十七公里海岸遊客之行為意圖(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杜慧音(2003)。生態旅遊遊程設計之研究─以金瓜石地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台北市。
汪小琪(2014)。民眾住宿民宿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邢逸玲(2002)。預測與解釋國立東華大學學生從事跑步、唱KTV、上網咖三種休閒行為--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花蓮。
邢雅嵐(2012), 以理性行為理論探討學生對知識分享行為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資訊經營研究所,台北市。
林佳璇(2012)。探討參與生態旅遊的遊客之行為決策結構:發展計畫行為理論之延伸模式-以墾丁社頂生態旅遊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怡吟(2011)。女性消費者參加自助旅行行為意向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秉毅(2007)。從計畫行為觀點探討網路購物顧客忠誠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開南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桃園。
林金枝(2015)。大學生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意圖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台北市。
林金韻(2008)。生態旅遊地遊客體驗與價值之探索(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林婉莉(2011)。屏東縣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屏東。
林愷茵(2012)。計劃行為理論探討遊客對於生態旅遊之行為意圖-以台江國家公園黑面琵鷺保護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林錦郎(2005)。多元社會之衝突管理-判斷分析之觀點(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天佑(2010)。運用擴展的計劃行為理論探討生態旅遊行為之決定因素(未出版的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
邱月娥(2007)。台灣生態旅遊白皮書的制訂、推動與問題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台北市。
邱家範(2000)。高雄市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施志勳(2006)。消費者認知對綠色休閒營運績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
洪振超(2002)。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柴山自然公園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洪詩雅(2011)。遊客參與墾丁社頂部落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屏東。
范莉雯(2002)。大學生參與生態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東海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涂哲豪(2007)。生態旅遊觀點剖析台東舊鐵道路廊使用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台南市。
康世鑫(2012)。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溫泉區遊客生態旅遊行為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台南市。
張玉明(2005)。遊客生態旅遊認知與生態旅遊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動物保護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張志堅(2014)。民眾現金捐贈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張宜君(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安排子女參加英語補習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究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張淑珍(2009)。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的認知及以生態旅遊方式進行戶外教學意願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張雅敏(2012)。家長安排子女就讀私立小學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梁詩珮(2010)。國內生態旅遊研究趨勢之分析(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台南市。
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21 世紀旅遊新主張。台北市:揚智文化。
郭明珠(2008)。生態觀光客旅遊動機、解說服務需求及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官田水雉復育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農學研究所,嘉義。
陳世賢(2009)。遊客個人碳足跡與低碳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坪林鄉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台中。
陳佳惠(2007)。我國推展電子化政府的顧客關係管理之行為意圖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
陳明川(2003)。社區居民對生態旅遊衝擊認知與發展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山美村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台中。
陳武全(2007)。小琉球遊客遊憩偏好、動機與生態旅遊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屏東。
陳亮佑(2012)。美食節慶活動遊客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內門辦桌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陳炳輝(2003)。遊客環境態度對生態旅遊影響之研究--以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
陳素琴(2007)。生態旅遊者環境行為模式之探討~以洲仔濕地公園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彭碧珍(2014)。影響消費者品牌認知及購買行為的因素-以三家食品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游皓瑋(2006)。原住民參與職業訓練與就業輔導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宗榮(2009)。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青少年早期成癮物質濫用行為傾向(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台中。
黃毅斌(2010)。園藝業者對虛擬商店建構意願之研究-以TRA與TAM理論觀點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市。
楊玉全(2012)。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對生態旅遊的認知、態度與新環境典範觀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屏東。
楊光盛(2009)。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整合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宏志(2002)。生態旅遊制度的建立。台灣林業,28(1),68-76。
楊東衡(2011)。計劃行為理論探討遊客對解說導覽服務之願付價格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高雄市。
楊芝青(2012)。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決策影響因素與旅遊意願對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之生態旅遊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秋雲(2014)。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彰化縣國中青少年學生生態旅遊行為意圖(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
楊秋霖(2011)。探索生態旅遊。台北市:華都文化。
楊國樞(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書局。
葉旭榮(1997)。志工參與行為意向模式的建構及其在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的應用-以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詹依靜(2010)。台灣人前往北海道旅遊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熊震宇(2014)。以理性行為理論、擴充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從眾行為 對 APP 遊戲使用行為之影響 以 Candy Crush 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市。
趙芝良(1996)。森林生態旅遊地選址評估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中。
趙冠樺(2012)。消費者購買房屋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潘英琴(2012)。遊客的旅遊動機、生態旅遊涉入、體驗及行為意向之關係-以小琉球風景特定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高雄市。
蔡振中(2009)。遊客對澎湖戰地遺址觀光其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澎湖。
鄭肇家(2005)。生態旅遊遊憩偏好、衝擊認知、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
盧祖授(2011)。消費者購買進口汽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賴宜汶(2011)。遊客對生態旅遊行為意圖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延伸(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台中。
謝孟足(2011)。女性教師參與休閒旅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二、英文部分
Ajzen I, et al.(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 &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Berger.
Ajzen, I. & Fishbein, M. (1975).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5), 888-918.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 11-39). Heidelberg : Springer.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jzen, I.,&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Engel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utler,R.W.(1990) Alternative tourism: Pious hope or trojanh orse ?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h,28(3): 40-45.
Ceballos-Lascurain, H. (1988).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 Mexico Journal, 17, 13-14.
Dunteman, G. H. (1994).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M. S. Lewis-Beck (Eds.), Factor analysi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pp.157-245). Sara Miller McCune, CA: Sage Publications,Inc.
Elliott, M. A., Armitage, C. J., & Baughan, C. J. (2003). Drivers' compliance with speedlimit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8, 964-972.
Fishbein, M. and Ajzen, I. (1975),“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Addison-Wesley, Reading, MA. Fried, C. “Privacy,”Yale Law Journal(77)1968, 477.
Ghiselli, E. E., Campbell, J. P., & Zedeck, S. (1981). Measurement theory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WH Freeman San Francisco.
Grenier, D., Kaae, B. C., Miller, M. L. and Mobley, R. W. (1993). Ecotourism,landscape arch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5:1-16.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Hetzer, W. (1965). Environment, tourism, culture. Links, 7, 1-3.
Martha, H.(1999).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o OwnsParadise?. ISLAND PRESS,USA.
Reingold, L. (1993), “Identifying the elusive ecotourist,” In Going Green, a Supplement to Tour and Travel News, Vol. 25, No. 1, pp. 36-39.
Richardson, J. (1993). Ecotourism and nature-based holidays. Sydney, Australia: Simon and Schuster.
Wall, G., 1994. Ecotourism: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Trends, 31(2):4-9.
Ziffer, K. A. (1989). Ecotourism: The uneasy alliance. Washington, DC: Conservational International.
三、參考網站
交通部觀光局(201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2015年12月20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2015)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政策白皮書,2016年1月15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wpage/chp1/1_1.1.htm(2016a)
交通部觀光局,2002,生態旅遊白皮書,2016年1月25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d/2002eco/eco.htm?no=119(2016b)
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生態旅遊白皮書(2005),2016年3月20日取自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29&Itemid=53
何偉真、郭俊開,2002,生態旅遊年與生態綠地,農政與農情,行政院農委會出版, 2016年3月19日取自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12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