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類
流瀲紫,《后宮甄嬛傳》(台北市:希代多媒體,2009年6月)。
黃光國,《華人本土心理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6年3月)。
方組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0月)。
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普羅普,《故事形態學》,賈放譯(中華書局,2007年1月)。
李建勇,《看甄嬛傳學職場生存術》,(華品工作坊,2013年)。
夕顏,《后宮甄嬛傳教我的八十件事》,(高寶出版社,2013年)。
王小嫻,《從菜鳥到終極CEO:甄嬛傳裡的職場啟示錄》,(達觀出版社,2013年)。
勁飛、高焱,《職場及後宮:甄嬛傳教會我的辦公室賤招》,(雅各文創出版社,2013年)。
羅毅,《甄嬛教會我的36則職場生存術:職場中「周全自己」,也「周全所有人」 的厚黑攻略》,(智言館出版社,2013年)。
螺螄拜恩,《《甄嬛傳》華妃早知道該多好的道理:這些職場地雷千萬不要踩》,(高寶出版社,2013年)。
羅霖,《你沒看懂的後宮甄嬛傳》,(人類智庫出版社,2013年)。
紀連海,《紀連海說甄嬛》,(大地出版社,2012年)。
時晴,《看甄嬛學詩詞:六十六首詩詞出戲入戲》,(啟動文化出版社,2013年)。
劉登翰主編,《香港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陸貴山,《中國當代文藝思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湯哲聲,《中國當代通俗小說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
蘇建新,《中國才子佳人小說演變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王邦雄,《韓非子的哲學》,(台北:東大,1991年)。
陳啟天編,《韓非子校釋》,(昆明:中華書局發行所,民29年3月)。
華濁水,《中國帝王后宮之謎》,(台北市: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
馬玉山,《中國古代人口買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7年)。
杜婉言,《中國宦官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顧蓉、葛金芳,《霧橫帷牆─古代宦官文化的群體考察》(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張世祥、彭治榮,《帝后與太監》(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1994年)。
錢宗範,《周代宗法制度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7月)。
李白,《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卷4(樂府詩,妾薄命)。
寒心,《嫉妒心理學》(高雄市:宏文館圖書出版,2003年)。
吳禮權,《中國言情小說史》,(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金‧元好問撰,趙永源校注,《遺山樂府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宋詞精選會注評箋》,(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68年5月)。
二、學位論文類
何珮甄,《《后宮甄嬛傳》的對比性敘事結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杜甚彥,《女性主義視角下的后宮劇研究》,(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陳曉光,《宮鬥題材電視劇熱播現象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宋超,《中國后宮題材電視劇研究》,(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邢月梅,《當代港台言情小說的女性主義敘事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劉佳,《消閒娛樂:論鴛鴦蝴蝶派創作理論的形成及其內涵》,(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杜若松,《論當下港台言情小說的大眾文化生產體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于曉輝,《我國網絡原創文學的出版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齊麗霞,《網絡文學中的女性寫作敘事研究》,(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史曉蘭,《多元視角下的網絡文學研究簡論》,(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姚常齡,《網絡文學改編電視劇研究》,(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關雲波,《論讀者介入對網絡文學創作的影響》,(雲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王思齊,《清宮劇文化現象的女性主義解讀》,(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辛秀蘭,《當下國內宮廷劇熱潮研究》,(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王利君,《歷史影像的現代重塑──論清宮劇的創作研究》,(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潘清清,《中國網絡文學與讀者關係之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胡青青,《女性的「他者」藩籬突圍──網絡言情小說改編電視劇的女性敘事探析》,(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謝佳育,《組織成員權力生命週期之演化以《後宮甄嬛傳》為例》,(輔仁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3年)。李奇碩,《口是心非: 攻擊性諷刺意圖及使用之研究—以現代小說《後宮甄嬛傳》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暨英語專業溝通與教學科技碩士班,2015年)。劉思潔,《論海派男性作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1912-1949》,(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三、雜誌與專書論文類
秦曉帆,〈網絡時代的詩性歷史建構──流瀲紫與后宮甄嬛傳〉,(湖州師範學院,名作欣賞Masterpieces Review,2012年06期)。
吳華,段慧如,〈文學網站的現狀和走勢──基於五家著名文學網站的實證考察〉,(湘潭大學學報第36卷第6期2012年11月)。
王可,〈淺析甄嬛體的流行〉,(江蘇師範大學語文學院,語文學刊2012年第10期)。
阿麗,(職業雜誌,occupation,2012年19期)。
陳紅梅,〈宮闈中的「看」與「被看」─ ─解讀《甄嬛傳》中的女性群像〉,(新聞知識)。
謝雨爽,〈從《甄嬛傳》看封建制度下的「女性滅亡」〉,(青春歲月,2013年)。
蔣語萱,〈《甄嬛傳》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青春歲月,2013年)。
徐慕榮,〈解讀甄嬛性格的成長歷程〉,(金田,2013年)。
尹寶玉,〈《甄嬛傳》的宮闈透視〉,(現代語文,2014年)。
董恕,〈《后宮甄嬛傳》中浣碧的悲劇命運解讀〉,(現代語文,2014年)。
崔源琳,〈從《后宮甄嬛傳》簡析依戀類型對親密關係的影響〉,(青年文學家,2014
年)。
牛培麗,〈甄嬛的「自我」追尋之路〉,(河南農業,2014年)。
杜蕾,〈在虛實之間品味《后宮甄嬛傳》〉,(現代婦女下旬,2013年)。
張雲峰,〈論《甄嬛傳》的功能人物〉,(新聞研究導刊,2014年)。
石靜,〈宮鬥題材小說的藝術特色〉,(昆明學院人文學院‧文學教育,2013年)。
汪曉琳,〈埃及艷后般的女人──《甄嬛傳》中主要人物淺析〉,(語文學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