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部份
大紀元(2006)‧長壽源於信仰 百歲人瑞如是說‧2006年08月1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8/14/n1420141.htm。
文建會年報(2003)‧82年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軌跡‧2010年08月10日取自:http://47go.org.tw/article/2003。
王素蘭(2004)‧家庭教育者對銀髮族生活安養的工作面向‧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四,2010年09月10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3/index.htm。
文榮光 ( 2011 ) ‧金齡啟示:人生隨時是起站與台灣精神醫學之父林宗義教授共事心得 林宗義教授紀念集‧2010年10月10日取自:http://share.wen-clinic.com.tw/?cat=27。
內政部年報(2003)‧82年「宗教簡介」‧2010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laijohn.com/Links/religion%20in%20taiwan.htm。
內政部社會司年報(2003)‧82年老人福利與政策‧2010年10月10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04/01.htm。
內政部‧慶祝建國100年建立「宗教百年 祝福年年」活動專屬網站‧2011年1月1日取自:http://love100.moi.gov.tw。
內政部戶政司年報(2011)‧100年8月戶口統計資料分析‧2011年9月1日取自:http://www.moi.gov.tw/chi/chi_news/news_detail.aspx?sn=5502&ty pe_code=01。
立法院年報( 2008)‧97年勞基法‧2010年5月1日取自:http://career.1111.com.tw/focus1_forout.asp?sNo=798。
行政院年報(2000)‧99年公務人員退休法‧2010年5月1日取自: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yehmin2008042511534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1)‧100年台灣人口老化趨勢‧2011年8月10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98年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2010年9月2日取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Them.aspx?No=200802210001。
古育臣(2010)宗教活動與宗教信仰對老年憂鬱情緒與幸福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
吳貞緣(2004)‧宗教信仰與參與度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之影響‧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李美遠(2011)‧成人健康量表之編製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資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森珪(2001)‧生命盡頭的駐足回首-從社會建構過程探討台灣當代老年之生命意義,高齡者自我健康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 碩士論文。周義娟 (2011)‧休閒運動公園之銀髮族體能設施評價模式-以臺北市文山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金玲蓉(2011)‧準銀髮族自覺健康與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以身體意象中介變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林杰志(2008年)‧台灣老人宗教信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倚帆(2009)‧宗教性、寬恕與靈性安適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櫻純 (2008 )‧ 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陳貞夙(2010)‧高齡者自我健康管理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碩士論文劉淑娟(1999)‧九歲到十八歲正常體位男性心率變異度之變化‧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碩士論文。簡春安、鄒平儀 ( 1998 ) ‧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質性研究理論、方法,p159-170。台北:巨流。
沈碩彬 (2010)‧ 淺談靈性健康之意涵及其相關研究之探析主題: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幼兒教育,27(4)。
南投縣埔里鎮公所(2009)‧大埔城誌 宗教巡禮‧2009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puli.gov.tw/341tempo.htm。
埔里鎮醒靈寺(2009)‧98年建寺六十週年慶,群真大會特刊。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研究報告(200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00) 馬斯洛的人類動機理論需求層次理論1943年,載於心理評論,50,370-396.
江林月嬌(2004) ,大部分中國人樂於行善及信仰宗教的目的是期望獲得回報,《飛揚雜誌》雙月刊,40(1),10-12。
秦毛漁、 邱啟潤、蕭正光、盧德發(2003)‧ 社區獨居老人自覺健康狀況及醫療服務使用相關性之探討,慈濟護理雜誌中華民國92年6月 42(2)。張家麟( 2005 )‧95年內政部宗教論述專輯第八輯‧ 2006.09 (宗教團體人力資源的社會心理基礎)。
張家銘(2009)‧81年嘉義市老年人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心流體驗、生活滿意、憂鬱程度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42(3),81-97。張春興(200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陳正芬、莊坤洋、曾淑芬、葉乃禎、吳淑瓊(2004)‧給付標準的設定會引導民眾對社區式服務的利用嗎?—以居家服務為例‧台灣衛誌期刊論文,23(3),221-234。劉慧俐(2009 )‧95年台灣地區老人自殺之流行病學分析:1985-2006 台灣衛誌期刊論文,28(2),50-55。蕭雅竹、黃松元、陳美燕( 2007 )‧ 在宗教與靈性健康、健康促進行為之相關性研究‧ 2007/12/01,實證護理,3(4),60-69。李承忠(2011) 中華生物能氣功健身運動十七法。
星雲法師(1999),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遠見,24-28。
(2)英文部分
Association of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Everyday Living .(http://www.whatispublichealth.org/impact/index.html) Retrieved 2010-06-24
Documents,Forty-fifth edition,Supplement,October 2006Likert, Rensis,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Archives of Psychology. 1932, 140: pp. 1-55
Merriam- webster. Dictionnary -Health (http://www. 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health.),(http://www.merriam-webster.com/) accessed 21 April 20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6.Constitution of the Wrold Health Orgaization(http://www.who.int/governance/eb/who/_constitution_en.pdf)-Basic
(3) 日文部分
小田 史郎、竺田 直里、曾田 美佳、木津 鷹、 鈴木 貴史 (2006)
脚筋力姿勢のバランスで太極拳の効果は、中年や高齢者の睡眠を。生涯学習の研究ガイドの要約の浅井学園大学の学部 第6號。(平成18年3月March ,2006)。
谷本 芳美、渡邊 美齡 、河野 令 、広田 千賀 、高崎 恭輔(2010)
高齢化の量の日本の筋肉の分解特性老化に関する医学雑誌 45 (2) , 213-219 , 2008。
高橋多喜子(2004) 音樂療法概說。日本では医学雑誌の代わりに仕上げました第1卷第1號 。 (2004年2月: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