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23: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彥均
研究生(外文):Yen-chun Cheng
論文名稱: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進用聽覺機能障礙者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非義務定額僱用機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Why Do Non-mandatory Employers Willing to Hire the Hearing Impaired?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in Taipei
指導教授:鄭讚源鄭讚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n-yuang C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身心障礙者就業聽覺機能障礙者非義務定額進用
外文關鍵詞:hearing impaireddisabilitiesemploymentnon-obligation to emplo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2
  • 點閱點閱:6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就業問題對社會中的所有人都很重要,其中當然也包含身心障礙者,但社會的競爭環境中,常常會因為身心障礙者身體上的損傷而拒絕他們,這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是不夠公平的;而研究者長期與聽障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也發現這樣的問題,尤其在多數企業都認為聽障朋友溝通是有困難的情況下,為什麼有單位不是法令規範下,須強制定額雇用的機構,卻願意排除歧見僱用聽障呢?這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
 
  所以本研究以台北市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進用聽覺機能障礙者之雇主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為瞭解台北市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進用聽覺機能障礙者的僱用情形、僱用意願之相關因素、僱用所面臨的困難、解決方式與期望,以及希望透過研究,讓社會了解聽覺機能障礙者,也希望聽障朋友能更了解競爭社會中,企業主對於聽障者工作的期待,相信知己知彼,能更有利聽覺機能障礙者在就業職場中持續的成長。
 
  而為了達到研究的目的,本文採用質化研究方法,透過訪談與文獻檢索蒐集研究所需資料,再透過次級資料分析方法與內容分析法,分別加以探討,而研究結果如下:
 
一、對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願意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之因素部分
 
  就訪談的資料分析結果發現,非義務定額僱用機關願意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的因素有雇主個人特質、社會考量、企業經營考量、安全與環境的限制及特殊考量等,但基本上是受雇主個人特質的影響,因中小型企業任用決定權,多還是掌握在雇主,雇主的意願影響最大。
 
二、對非義務定額僱用機構在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所面臨的困難、解決方式部分
 
  對雇主訪談的調查中發現,雇主認為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時,有面臨到認知觀念落差、溝通不良、工作態度不夠積極、小團體(同儕影響)及同事間相處不佳的情形。而在問題解決上,認知觀念落差上靠溝通;溝通問題上若無法以口語時,靠筆談、網際網路或公佈欄方式做改善;工作態度的問題,除了持續溝通外,會建議採契約化方式解決;小團體的問題則靠事前溝通、事後預防,或團體責任制加以解決;同事相處問題,便靠提高了解、增加共同參與感、強化溝通管道等方式,予以改善。
 
  最後,研究者依研究分析結果與相關資料,對於在職場中或欲求職的聽覺機能障礙者、政府與雇主提出下列建議:
 
一、聽覺機能障礙者部分
(一)工作心態及生活心態的調整
(二)持續學習、增加競爭力
(三)建立生涯規劃的概念
(四)適時投資自己、建立理財觀念
 
二、政府方面的建議
(一)提升大眾的認知-正面宣導身心障礙議題及有關政策
(二)建立資源及資訊提供的管道
(三)改善聽障者教育體制,增加外界學習手語管道,創造無形無障礙空間
(四)提高身心障礙者就業保障
(五)輔具發展與協助
(六)建議政府補助審核流程應加快或簡化,以質代量
(七)對雇主提高獎勵,強調社會責任,以鼓勵替代處罰
 
三、雇主方面的建議
(一)提高接納度
(二)了解代替同情,給予正面的觀念,減少同情
(三)協助溝通,適時擔任聽障員工與職場其他員工的橋樑
(四)建立諮詢管道,尋找與聽覺機能障礙員工間的溝通管道
(五)職務再設計,發掘適合聽障者新工作
(六)成功經驗分享
  Being able to be employed is important to most peo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t is not only unequal to exclude the disabled from the labor market just because of their disadvantages i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s, on the one hand, but also uneconomical to the society as a whole since their human resources cannot be appropriately utilized. In this thesis certain aspects concerning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hearing impaired are investigated and explored. Since hiring the disabled is not mandated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hy do some enterprises employ the hearing impaired? Do employers hire the hearing impaired because of charitable causes, or do they think it is more economic to do so? These are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thesis.
 
  From a theoretical point-of-view the purposes of this thesis are two-fold. Firstly, how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hiring the hearing impaired among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econdly,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employers’ decisions in employing the hearing impair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can also be applied to managerial and policy contexts.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the thesis used a sample of enterprises in Taipei City to test the proposed model. Interviews and Content analysis are then applied to the collected data.
 
Findings from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Factors leading to hiring the hearing impaired for non-mandatory employment in S&M enterprises:
 
(1)employer''s characteristics, society-oriented kindness, cost consideration, security and restri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2)employer''s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influencial predictors.
 
2.Obstacles in employing the hearing impaire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hearing impaired and the other workers , work attitudes among the hearing impaired, social interaction skills.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1. To the hearing impaired:
(1)a change in attitudes towards work ethics
(2)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labor market
(3)career planning and human resource investment
 
2. To the government:
(1)promotion for disability employment
(2)provide necessary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3)promote sign language among the public
(4)increase employers’ incentives
(5)develop 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3. To employers:
(1)consider charitable and economic causes simultaneously
(2)invest in assistive devices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productivities
(3)Job redesign
(4)Sharing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章節安排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身心障礙與聽覺機能障礙之定義…………………………8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之內涵與變革…………………………19
第三節 國內身心障礙者就業相關法規彙整………………………22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就業相關文獻…………………………………26
第五節 雇主僱用身心障礙者意願與態度之相關研究……………47
第六節 國外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就業保障…………………………53
第七節 國內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就業情形…………………………75
第八節 本章小結……………………………………………………8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8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92
第六節 研究流程 ……………………………………………………93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第一節 雇主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動機與態度 ……………………95
第二節 雇主僱用聽覺機能障礙者之僱用經驗 ……………………99
第三節 雇主對於政府政策、欲僱用聽障之企業及聽障求職者的建議…113
第四節 研究發現整理與分析………………………………………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6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132
 
參考書目………………………………………………………………134
附錄……………………………………………………………………140
一、中文書目:
刁美惠(1992)。影響民間企業僱用殘障者僱用表現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為例。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第二屆殘障福論文發表會論文。
 
內政部社會司(2003)。先進國家身心障礙者福利政策簡介 : 澳洲、紐西蘭、英國、德國、日本、 美國。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2004)。有愛無礙 : 人間有愛.跨越障礙 :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手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閩地區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印(1995)。我國殘障福利服務之檢討與展望。台北:內政部。
 
內政部編譯(2003)。聯合國經濟與社會委員會亞太地區身心障礙者未來十年計畫(2003-2012)。台北:內政部。
 
王 方(2002)。身心障礙者勞工之福利與就業問題。社區發展季刊,97,218-226。
 
王金永等譯(2000);Deborah K. Padgett著。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王國羽(1991)。美國1990年傷殘法就業政策理念基礎之分析。福利社會雙月刊,26,1-5。
 
王國羽(2004)。從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探討其就業現況。就業安全,3:1,4-9。
 
王增勇(2004)。2004年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市:中國人權協會。
 
王增勇(2005)。2005年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市:中國人權協會。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0)。台北市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研究報告書。台北:台北市政府。
 
江俊明(2003)。促進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策略。就業安全,12,94-100。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企業雇用管理調查報告-僱用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專案調查。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2004)。九十三年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2005)。九十四年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2)。九十一年度身心障礙者就業開拓研討會成效評估報告。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何瑾瑜(2001)。淺談雇主心目中的好員工。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會訊—育成,45。
 
吳武典、陳榮華、張訓誥、許澤銘、蔡崇建、張正芬(1980a)。我國殘障福利法執行成效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吳武典、蔡崇建、黃淑芬、王華沛、廖永堃(1994)。台北市民間工商企業機構僱用殘障者意願調查。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75-101。
 
吳武典等(1980b)。推展我國殘障者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委會。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台北:濤石。
 
吳劍雄(2002)。身心障礙者就業對策之探討。勞工之友雜誌,597,17-23。
 
呂偉白、林志堅、任麗華、邱滿英譯(2002),Carlson,Hannah.,Carlson,Dale Bick.著。六個朋友 : 認識六大身心障礙類別。台北:洪葉。
 
呂朝賢、王國羽(2003)。身心障礙者障礙類別與福利配套規劃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李台紅譯(1985)。英國殘障者就業輔導制度。就業與訓練,3:4,38-53。
 
李台紅譯(1986)。美國殘障者的就業輔導。就業與訓練,5:1,87-91。
 
李基甸(2002)。開拓身心障礙者就業市場實務手冊。台北:伊甸基金會。
 
李淑容,賴兩陽(2001)。地方政府身心障礙福利業務績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內政部。
 
李慧文(2004)。影響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相關因素探討。就業安全,3:1,25-32。
 
周文賢、吳金潮(1996)。碩士論文撰寫方法。台北:華泰。
 
周月清(2001)。障礙福利與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林千惠、徐良亨、張勝成、林宏熾(1996)。台灣地區身心障礙者就業能力與意願之研究調查。南投:省政府勞工處。
 
林恕安(2005)。我國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政策之探討:以支持性就業服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林賢文(2000)。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政策執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林寶貴(1994)。聽覺障礙教育與復健。台北:五南。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8-16。
 
邱滿艷(1998)。科技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應用-談職務再設計。社區發展季刊,84,197-203。
 
邱滿艷譯(1993)。支持性就業-殘障者工作的大好機會。就業與訓練,11:1,7-14。
 
邱曉嘉(2001)。地方政府對於中小企業輔導之現況與瓶頸--專訪台北市副市長兼中小企業輔導服務中心主任歐晉德。國家政策論壇,1:7,63-70。
 
紀佳芬(2003)。身心障礙者職務再設計與工作改善。台北:五南。
 
紀佳芬、林毓堂、劉子歆(1999)。應用職業分析資料篩選身心障礙者適任之職業類別。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7,44-59。
 
張可翰(2005)。各國身心障礙者之就業現況。勞工之友,610,17-20。
 
張幼慈(2003)。我國身心障礙者就業保障之研究-以定額進用制度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張進輔、馮維等(2002)。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張斌(1990)。以醫療觀點談聽障、語障者福利問題。社區發展季刊,48,16-17。
 
張煜輝(1990)。西德重殘者工作、職業、社會安置保障法概述。社區發展季刊,48,24-27。
 
許益得(1998)。身心障礙勞工就業之需要與對策。社會福利,138,27-38。
 
郭振昌(2000)。加拿大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業務簡介。中國勞工,28-31。
 
郭靜晃等(1993)。心理學。台北:揚智。
 
陳文順(1995)。身心障礙者之雇用問題。就業與訓練,13:3,76-81。
 
陳育俊(1993)。德國殘障者職業訓練的理念與作法。就業與訓練,11:1,53-58。
 
陳美杏(1993)。定額進用殘障者就業保障措施推展狀況。就業與訓練,11:1,3-6。
 
陳榮華、許永德、毛連塭、林美和(1983)。台灣地區殘障福利措施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陳靜江(1998)。當前身心障礙教育問題與對策。國內身心障礙者的職業教育與轉銜之現況與問題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暨教育部,60-68。
 
陳麗鐘(2002)。雇用身心障礙者之動機與行為。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程挽華(1997)。我國殘障就業制度及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馮素蓮(1995)。台灣省定額進用殘障者狀況調查報告分析。社會福利,121,39-48。
 
黃同圳著;鍾國雄、郭致平譯(2003)。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麥格羅•希爾。
 
黃志成、王麗美(2000)。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服務-本土化的福利服務。台北:亞太。
 
黃英忠、陳儀蓉(2002)。身心障礙福利政策在教育、就業及醫療層面之執行現況及未來改進之策略。社區發展季刊,97,168-177。
 
黃惇勝(1997)。日本殘障者雇用促進對策。就業與訓練,15:5,43-57。
 
黃淑芬(1983)。殘障者的職業復健。台北:行政院。
 
黃慕義(2005)。私立機構超額進用身心障礙者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
 
楊全斌譯(1996)。1990年美國殘障國民法。月旦法學雜誌,17~21,1-5。
 
葉至誠、葉立誠(200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葉昭伶(2001)。身心障礙者就業之政府、雇主、機構與家庭的媒合程度-以唐氏症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
 
葉琇姍譯(2001)。身心障礙者重返勞動市場-歐陸各國政策的比較。台北:洪葉。
 
廖俊松(1997)。身心障礙勞工福利規劃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9,223-234。
 
廖靜芝譯(1990)。澳洲之殘障計劃。社區發展季刊,48,59-63。
 
劉梅君(2004)。2004台灣勞動人權指標調查報告。台北市:中國人權協會。
 
潘明宏譯(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
 
蕭金土、許天威、李乙明、方韻珠(1999)。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現況與業界需求之調查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311-330。
 
賴兩陽譯(1990)。美國聯邦政府對殘障者的協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48,68-75。
 
儲全滋(1993)。抽樣方法。台北:三民。
 
韓培爾編著(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Q&A。臺北:風雲論壇。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魏仕哲(2001)。我國身心障礙者就業政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魏伶如(1999)。身心障礙者就業情形與機關(構)進用身心障礙者狀況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
 
蘇玉如(2003)。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資源手冊。屏東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高雄區就業服務中心。
 
 
二、英文書目
Barnes, C.(1992). Disability and employment. Personal Review, 21(6), 55-73.
 
Bordieri,J.E. & Comninel,M,E.(1987).Competitive employment for workers with disabilities: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51~57.
 
Clark, G. M., & Kolstoe, O. P.(1990).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Boston:Ally & Bacon.
 
Cornes,P.(1991). Impairment,disability,handicap & new technology. In M. Oliver (Ed.), Social work:Disabled people & disabling environments. London: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98~114.
 
Cosper, M.W.(1993). Seasons of change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Implement in the work place. Journal Rehabilitates Admin,17.
 
Coudroglor, A. and D. L. Poole.(1984).Disability, Work, and Social Policy- Models for Social Welfare.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 
 
Gajar,A.,Goodman,L.,& MacAfee,J.(1993).Secondary schools & beyond:Transition of individual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strategies. New York:Merrill.
 
Joel M. Levy , Dorothy Jones Jessop , Arie Rimmerman , Fred Francis ,and Philip H. Levy.(1993). Determinants of Attitudes of New York State Employers Towards the Employment of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January/ February/ March, 49-54.
 
Johnson, V.A., Greenwood, R., & Shriner, K.F.(1988). Work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ity:Employer concerns about workers with disables.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32(1), 50-57.
 
Kay shriner. (2001).A Disability studies Perspective on Employment Issue and policies for Disabled People:An International view. Chapter28, 642-663.Handbook of Disability studies , edit by Gary L. Albrecht , Katherine D. Seelman, and Michael Bury. USA:Sage.
 
Kregel, J., & Tomiyasu, Y.(1994). Employer''s attitudes toward workers with disabilities-Effect of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Journal of Vocation Rehabilitation, July, 165-173.
 
Levy.J.M.,Jrssop,D.J.,Rimmerman,A.,&Levy,P.H.(1993).Attitudes of executives in fortune 500 corporations toward the employability of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Industrial & service corpo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24(2),19~31.
 
Maslow,A.H.(1943).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370~396.
 
Oliver,M.(1990).The Politics of Disablement:A Sociological Approach. London:Macmillan.
 
Oliver,Mike.(1993). Re-defining disability : A Challenge to Research, In John Swain, Vic Finkelstein, Sally French & Mike Oliver, Disabling barriers-enabling environments. London:Sage Pub.Ltd,61~67.
 
Schmelkin,L.P.,& Bell,D.E.(1989).Educators'' attitudes toward the Employ ability of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CDEI, Spring,40~47.
 
Schriner,D., Greenwood, R., & Johnson, V.A. (1989).Consoler perceptions of employer concerns about workers disabilities and employer-rehabilitation partnerships.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33(2),140-150.
 
Sink,D.W.(1986). The impact of applicant disability on personnel managers’ evaluative judgements.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Union of the Physically Impaired against Segregation (1976). Fundamental Principles. London: UPIAS.
 
Watson, S. (l989). Disabi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43,38-41.
 
  
三、網站資料
 
國內網站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http://www.moi.gov.tw/stat/。2006/5/30。
 
內政部網站。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2006/5/24。 
 
公共電視。肢障、聽障較其他障別好找工作薪資仍比一般人低。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151-200/news-188.htm。2005/7/14。
 
公共電視聽聽看。http://www.pts.org.tw/~seehear/news/151-200/news-188.htm。2005/7/14。
 
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http://ltsw.wingnet.com.tw/new5-2.htm。2005/4/21。
 
台北市政府。http://www.taipei.gov.tw/。2006/3/19。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頁。http://www.bosa.tcg.gov.tw/ main/main.asp。2006/5/17。
 
台北市勞工局。http://www.bola.taipei.gov.tw/。2006/5/24。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ly.gov.tw/。2006/3/11。
 
全國就業e網。http://www.ejob.gov.tw/。2006/4/21。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statdb.cla.gov.tw。2005/4/21。
 
身心障礙就業網(身心障礙開門網)。http://opendoor.evta.gov.tw。2006/3/7。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2005/4/21。
 
殘障聯盟網站。http://www.enable.org.tw/res/res-i-4-4.htm。2006/3/7。
 
職業訓練局。http://www2.evta.gov.tw/。2006/4/21。
 
 
國外網站
National Council on the Disability(NCD)。Toward independence。http://www.ncd.gov/index.html。2006/1/7。
 
The United Nations。The Standard Rules on the Equalization of Opportunitie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concerning Disabled Persons。http://www.un.org/。2006/1/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OMS)。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Impairments, Disabilities and Handicaps。http://www.who.int/zh/。2006/1/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美杏(1993)。定額進用殘障者就業保障措施推展狀況。就業與訓練,11:1,3-6。
2. 陳育俊(1993)。德國殘障者職業訓練的理念與作法。就業與訓練,11:1,53-58。
3. 陳文順(1995)。身心障礙者之雇用問題。就業與訓練,13:3,76-81。
4. 郭振昌(2000)。加拿大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業務簡介。中國勞工,28-31。
5. 張煜輝(1990)。西德重殘者工作、職業、社會安置保障法概述。社區發展季刊,48,24-27。
6. 張斌(1990)。以醫療觀點談聽障、語障者福利問題。社區發展季刊,48,16-17。
7. 張可翰(2005)。各國身心障礙者之就業現況。勞工之友,610,17-20。
8. 紀佳芬、林毓堂、劉子歆(1999)。應用職業分析資料篩選身心障礙者適任之職業類別。職能治療學會雜誌,17,44-59。
9. 花敬凱(1998)。自然支持:重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新趨勢。特殊教育季刊,69,8-16。
10. 李慧文(2004)。影響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相關因素探討。就業安全,3:1,25-32。
11. 吳劍雄(2002)。身心障礙者就業對策之探討。勞工之友雜誌,597,17-23。
12. 吳武典、蔡崇建、黃淑芬、王華沛、廖永堃(1994)。台北市民間工商企業機構僱用殘障者意願調查。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75-101。
13. 江俊明(2003)。促進聽覺機能障礙者就業策略。就業安全,12,94-100。
14. 王國羽(2004)。從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探討其就業現況。就業安全,3:1,4-9。
15. 馮素蓮(1995)。台灣省定額進用殘障者狀況調查報告分析。社會福利,121,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