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07: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于倩
研究生(外文):Yu-Chien Lin
論文名稱:公益通報法制之研究-以受僱者權益保障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about the rights of employee
指導教授:李玉春李玉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Chun Li
口試委員:邱駿彥葉雲卿
口試日期:2016-01-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公益通報公益通報保護公益通報法制受僱人權益
外文關鍵詞:WhistleblowingWhistleblower Protection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the rights of employe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事業單位不法事件在世界各地仍不斷地發生,顯見,完善的防弊制度與公益通報之推動,越發重要。美國、英國及日本等國早已推動公益通報法制,提供受僱者通報事業單位不法的管道、調查機制、保護及救濟等必要之協助。反觀我國,尚處於社會共識形成及草案研擬階段,且法院面對類似的訴訟案件,囿於無完整且統一之法規範可供準據,只能適用既有法規之單一規定,對於受僱者權益保障的完整性與保護性似有不足。
對於事業單位而言,公益通報可作為促進其發展與自淨功能之一種手段,因通報或揭發弊端之人多為受僱員工,受僱者對於事業單位內部之資訊與瞭解亦較健全。但受僱者於揭露事業單位弊端或不法的同時,往往遭遇到調職、降薪、終止勞動契約等不利益的對待,或有違反忠誠義務之虞,而被雇主解僱。
職是,本文以受僱者保障為中心,從受僱者對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或外部通報弊端或不法,其可能面臨之相關課題,包括對於權益保障,及保密義務與公司治理之公私益衝突及其權衡方式加以探討與研究,並參考與我國國情相近之日本,其推動經驗及啟示,同時蒐集我國及日本各8案的司法實例,並於檢討我國草案後,作出整體歸納,給予立法政策、制度建立與行政機關應有作為之建議。
Abstract
The issue of unlaw or unethical behaviors in public or private organizations has draw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t is evident that a complet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system can reduce the occurance of corruption and misbehavior in the orgazatio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United States, England and Japan, have enacted 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to provide a protection for whistlblowers. The Act establishes a mechanism to provide employees a channel to report illegal incidents, government agencies to initiate an official Investigation, and allegers or reprorters the judicial support against retatiliation acts.
At present, these is no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aw in Taiwan. Although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begun to draft the Taiwanes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aw with different perspectitive, the Act will likely take long time to pass. Before the passage of the Act, only limited laws can deal with whistle blower cases in current Taiwanese legal system and none of them can provide sufficient support or protection for whistleblowers. Threre are two major goals to establish a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system. From the perpective of instiution, it will be helpful to correct internal miscounducts in the organization. From the perpective of whistleblower, the sytem can avoid disclosers, who are normally employed by the orgainzaton and aware of scandels and unethical deals of the insiders, from retaliation actions by orgatination.
This research is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how to provide better and sufficient protection for whistleblowing employees in the framework of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 It will explore the issues of duty of loyalty and confidencialty. Futher, it will discuss how to balance two interests when whistleblower faced the duty to keep in confidence for corporate matter and the duty to disclose corporate misconducts for public interest. The research also will conduct a comparative case law analysis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By analyzing eight cases in each country, it could be helpful to provide possible ways or approaches to build a sound Taiwanes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System.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6
第一項 研究範圍............................6
第二項 研究架構............................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7
第一項 研究方法............................7
第二項 研究限制............................8
第二章 公益通報之目的及其課題.......................9
第一節 公益通報之發展目的......................9
第二節 公益通報與雇主保護義務...................13
第三節 公益通報與受僱者忠誠義務.................16
第四節 公益通報與公司治理.....................19
第五節 小結...................................22
第三章 我國公益通報之司法實務分析..................25
第一節 現況.....................................25
第二節 司法實務案例討論及分析...................28
第一項 公益通報司法實例介紹.................28
第二項 公益通報司法實例分析.................48
第三節 小結.....................................58
第四章 日本公益通報制度之探討......................63
第一節 緣起.....................................63
第二節 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概要.....................65
第三節 從司法實例看公益通報制度.................76
第一項 公益通報司法實例概要..................77
第二項 公益通報司法實例分析..................80
第四節 小結.....................................89
第五章 我國公益通報法制之建構-以受僱者權益保障為中心...93
第一節 日本制度之啟示..........................93
第二節 我國草案之評析..........................104
第三節 小結....................................113
第六章 結論.......................................115
第一節 立法建議................................115
第二節 政策建議-行政機關應有之作為.............119
第三節 結語.................................. 126
參考文獻..........................................129
附錄..............................................141
一、我國公益揭露人保護法草案與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對照表… 141
二、我國公益揭露人保護法草案建議條文表.............147
三、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166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
黃越欽(2012),《勞動法新論》四版,台北:翰蘆。
(二)專書論文
王松柏(2005),〈勞動契約在法律上的地位〉,《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頁47-65,台北:新學林。
林佳和(2010),〈勞動關係的公益與私益衝突?從德國勞工忠誠義務的演進軌跡談起〉,《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公益揭發(揭弊)保護學術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69-108,高雄:巨流。
林良榮(2010),〈論企業内部告發(掲弊)之勞工保護--以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爲中心〉,《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111-135,高雄:巨流。
林良榮(2013),〈犧牲勞工私益「喚回」社會公益(義)?我國勞工內部告發行為之勞資爭議與法律保護〉,《公義社會與廉能政府-公益揭發保護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319-362,高雄:巨流。
林更盛(2005),〈解僱法上的一般原則〉,《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頁239-257,台北:新學林。
李淑如(2010),〈公司治理原則之內部組織控制與不法資訊揭露之法制發展〉,《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3-65,高雄:巨流。
徐念慈、楊戊龍(2010),〈揭弊vs.洩密:以國家太空中心個案為例〉,《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85-313,高雄:巨流。
張清浩(2010),〈從國內勞動法案例看公益揭發保護實務〉,《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327-333,高雄:巨流。
陳建文(2005),〈企業懲戒〉,《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頁351-362,台北:新學林。
楊戊龍、賴恆盈、簡玉聰、謝開平、李淑如(2013),〈公益揭發法草案芻議〉,《公義社會與廉能政府-公益揭發保護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407-413,高雄:巨流。
簡玉聰(2010),〈日本行政與內部通報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以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為中心〉,《公益揭發-職場倫理新趨勢》,頁203-239,高雄:巨流。
簡玉聰(2013),〈公益揭發人保護法之立法構造分析〉,《公義社會與廉能政府-公益揭發保護法草案研討會論文集》,頁1-28,高雄:巨流。
劉士豪(2005),〈勞動契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頁92-139,台北:新學林。
藍科正(2014),〈從彈性安全之角度論我國勞動基準之政策選擇〉,《回顧與前瞻-勞動基準法施行30週年論文集》,頁45-69,台北:勞動部。
(三)期刊論文
王松柏(2010),〈英國法律對於勞工揭露工作所得資訊的規範〉,《玄奘法律學報》,第13 期,頁175-260。
王能君(2004),〈日本「解僱權濫用法理」與「整理解僱法理」〉,《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頁43-67。
向明恩(2012),〈違反附隨義務、契約目的不達與解除契約之連結關係--最高法院一○○年度臺上字第二號民事判決評析〉,《月旦法學》,第209期,頁269-277。
李玉春(2004),〈解僱保護程序規範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頁161-199。
邱駿彥(2000),〈日本員工申訴制度〉,《勞資關係月刊》,第11卷第11期,頁20-23。
邱駿彥(2005),〈勞動契約終止及預告之法律問題探討〉,《華岡法粹》,第34期,頁119-140。
邱駿彥(2010),〈內部告發行為與懲戒解雇/士林地院九八勞訴七九〉,《台灣法學雜誌》,第166期,頁214-216。
林佳和(2011),〈勞資會議決議與工會同意或追認--誰家的事?最高院99臺上1655〉,《臺灣法學雜誌》,第169期,頁185-188。
林峻立(1999.2),〈如何合法終止勞動契約-由資遣與解雇談起〉,《萬國法律》,第103期,頁11-21。
林振裕(2010),〈工會是保障權益,還是挑戰體制?工會角色功能與健全工會組織方向〉,《台灣勞工季刊》,第21期,頁88-97。
侯岳宏(2015),〈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之回顧與法規修訂展望〉,《臺灣法學雜誌》,第264期,頁49-68。
姚志明等(2000),〈誠信原則與附隨義務-民法研究會第二十三次學術研討會紀錄〉,《法學叢刊》,第184期,頁135-161。
郭大維(2013),〈沉默未必是金-吹哨者法制之建構與企業不法行為之防範〉,《台灣法學雜誌》,第216期,頁46-60。
高振凱(2002),〈從美國Enron弊案探討『公司治理』之真義〉,《台肥月刊》,第43卷第8期,頁28-35。
經濟部能源局(2002),〈崛起與殞落-由安隆公司談能源產業自由化後的事業體經營〉,《能源報導》,頁24-27。
張玉文(2002),〈公司治理不佳是美國經濟的內憂〉,《遠見雜誌》,第194期,頁42-47。
陳一銘、李智仁(2008),〈公司治理與公益通報保護機制〉,《萬國法律》,第158期,頁106-122。
陳一銘(2010),〈論企業內部通報機制〉,《萬國法律》,第170期,頁83-99。
陳文智(2007),〈試論吹哨者保護法制之引進〉,《全國律師》,第11卷第6期,頁81-96。
郭玲惠(2000),〈「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其認定界限〉,《勞工行政》,151期,頁23-28。
黃世芳(2002),〈論附隨義務之不履行與契約之解除〉,《寰瀛法訊》,第10期,頁86-90。
黃宏森(2005),〈弊端揭發者面臨的難題與抉擇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14期,頁39-78。
黃程貫(2009),〈終止事由之告知、勞工忠誠義務與不當勞動行為/台灣高等法院判決九七勞上四四〉,《台灣法學雜誌》,第127期,頁239-241。
葉雲卿(2014),〈新增訂公司營業秘密侵害之刑事責任-談公司預防機制與刑事免責〉,《科技法學論叢》,第9期,頁253-290。
楊士仁(2004),〈企業要有吹哨子的人〉,《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144期,頁42-44。
楊戊龍(2008),〈英國公益揭發法概述〉,《人事行政》,第164期,頁7-17。
楊戊龍、程挽華(2012),〈澳洲各州公益揭發保護立法比較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第55期,頁31-66。
蔡南芳(2009),〈吹哨人法制之研究-以沙氏法案關於吹哨人工作權保障之規定為核心〉,《東吳法研論集》,第5期,頁95-127。
劉士豪(2005),〈勞動契約的主要義務與附隨義務之研究〉,《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5期,頁57-115。
謝棋楠(2011),〈英美法國家對吹哨者合法爆料行為之認定:評最高法院98年臺上字第1042號判決〉,《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1期,頁35-76。
(四)學位論文
林意玟(2011),《我國公司治理與吹哨者保護》,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原(2011),《請別叫我「爪耙子」:臺灣吹哨者的故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一銘(2006),《內部人通報機制之建構與公司治理-以勞工通報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
陳勇安(2013),《勞工「公益揭發」之保護︰以日本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畹鈞(2015),《台灣內部人通報之勞工保護法制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冠均(2013),《弊端揭發者保護法制之研究-以勞工保護為核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五)研討會論文
林良榮(2014),〈吹哨者(內部告發人)之司法救濟:日本與台灣之民事救濟法理的發展比較〉,交通大學企業法律與財經刑法以公益通報者保護為中心之國際研討會。
(六)研究計畫
林志潔、林良榮、張天一、薛景文、陳俊元(2014),〈私部門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立法研究〉,法務部廉政署研究計畫。
邱駿彥(1993),〈日本企業內員工申訴處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研究計畫。
黃銘傑、王能君、莊永丞、李立如、林靜芳、蔡孟彥(2005),〈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計畫。
(七)網路文章
陳家聲(2002),《安隆事件的反思》,載於Cheers快樂工作人電子雜誌網站:http://www.cheers.com.tw/ (最後瀏覽日:1/20/2015)。
唐正儀(2002),《企業誠信與企業彈性》,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財金(評)091-157號,載於http://old.npf.org.tw/,(最後瀏覽日:2/3/2015)。
黃靖珣(2014),《行政救濟制度擺著好看?論有效救濟制度》,載於世界民報全球資訊網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最後瀏覽日:2/3/2015)。
(八)網站資料
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
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網站︰http://news.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台灣勞工陣線︰https://sites.google.com/a/labor.ngo.tw/labor/。
青年日報︰http://news.gpwb.gov.tw/。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http://npl.ly.gov.tw/do/www/homePage。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http://www.aec.gov.tw/。
勞動部︰http://www.mol.gov.tw/。
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
華視新聞︰http://www.cts.com.tw/。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臺灣時報︰http://www.twtimes.com.tw/。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
山川隆一(2008),《雇用関係法(第四版)》,東京都:新世社。
大内伸哉、小島浩、男澤才樹、竹地潔、國武英生(2004),《コンプライアンスと内部告発》,東京都:日本労務研究会。
日本消費者廳消費制度課編(2013),《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に関する実態調査報告書》。
日本弁護士連合会消費者問題対策委員会編(2005),《通報者のための公益通報ハンドブック》,東京都:民事法研究会。
内閣府国民生活局企画課編(2006),《公益通報関係裁判例集―公益通報関係裁判例集の作成検討会報告書》,株式会社商事法務。
角田邦重、小西啓文編(2008),《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松本恒雄(2006),《Q&A公益通報者保護法解說》,東京:三省堂。
藤澤直明(2015),《パートタイム労働法Q&A》,東京:労働調査会。
(二)專書論文
中村雅人(2012),〈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改正に対する提言〉,《失敗例に学ぶ『内部告発』-公益通報制度を知り、守り、活かす》,東京弁護士會公益通報保護特別委員會彙編,頁163-172,東京:法律情報出版。
米田紀子(2012),〈証拠收集と外部告発の限界〉,《失敗例に学ぶ『内部告発』-公益通報制度を知り、守り、活かす》,東京弁護士會公益通報保護特別委員會彙編,頁129-143,東京:法律情報出版。
光前幸一(2012),〈公益通報(内部告発)の理念‧制度とその運用〉,《失敗例に学ぶ『内部告発』-公益通報制度を知り、守り、活かす》,東京弁護士會公益通報保護特別委員會彙編,頁11-21,東京:法律情報出版。
春田吉備彥(2008),〈內部告發を行つた労働者に対する不利益措置の適法性-トナミ運輸事件〉,《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角田邦重、小西啓文編,頁112-127,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香川幹雄(2012),〈通報(内部告発)を受けた事業者は以下に対応すべきか〉,《失敗例に学ぶ『内部告発』-公益通報制度を知り、守り、活かす》,東京弁護士會公益通報保護特別委員會彙編,頁33-54,東京:法律情報出版。
畑中祥子(2008),〈内部告発を目的とした顧客信用情報の取得とその正当性-宮崎金庫事件〉,《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角田邦重、小西啓文編,頁98-111,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柴田大佑、光前幸一(2012),〈通報者(内部告発者)の立場から-公益通報において知っておくべきこと〉,《失敗例に学ぶ『内部告発』-公益通報制度を知り、守り、活かす》,東京弁護士會公益通報保護特別委員會彙編,頁23-31,東京:法律情報出版。
(三)期刊論文
上村秀紀(2004),〈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ジュリスト》,第1274号,頁66-70。
土田道夫(2003),〈顧客信用情報の不正取得および第三者に対する開示を理由とする懲戒解雇の効力-宮崎信用銀庫事件〉,《判例時報》,第1834号,頁199-205。
山川隆一(2003),〈アメリカ合衆国における「内部告発(whistleblowing)」の法的保護〉,《労働法律旬報》,第1552号,頁52-65。
山田博(2005),〈苦節三十年 トナミ運輸に賠償判決,内部告発の正当性 と報復の違法性を認定〉,《労働法律旬報》,第1599号,頁4-10。
中川美紀子(2004),〈CSRが法律学に与える影響-CSRにおける法人税法および労働法〉,《法律時報》,第76卷12号,頁46-50。
內野経一郎(2003),〈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の意義と課題-宮崎信用金庫事件〉,《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61-77。
中村博(2005),〈「CSRにおける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意義と課題」〉,《季刊労働法》,第208号,頁61-76。
公益通報支援センター(2004),〈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骨子(案)についての問題点〉,《労働法律旬報》,第1572号,頁34-37。
公益通報支援センター(2004),〈生駒市衛生社事件,奈良地裁判決,に関するコメント〉,《労働法律旬報》,第1572号,頁38-39。
日本弁護士連合会(2004),〈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骨子(案)に対する意見書〉,《労働法律旬報》,第1572号,頁18-29。
日本労働弁護団(2004),〈公益通報者保護法案の骨子(案)に対する意見〉,《労働法律旬報》,第1572号,頁30-33。
畑中祥子(2006),〈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7)内部告発を目的とした顧客信用情報の取得とその正当性--宮崎信用金庫事件〉,《時の法令》第1772號,頁60-69。
宮本一子(2003),〈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をめぐる現状と課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6-12。
春田吉備彦(2006),〈内部告発と公益通報者保護法(8)内部告発を行った労働者に対する不利益措置の適法性--トナミ運輸事件(富山地判平成17.2.23) 〉,《時の法令》,第1774號,頁43-53。
柿崎環(2011),〈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見直しに向けて-資本市場規制かりのアプロ-チ〉,《法律時報》,第83卷12号,頁1-3。
荒木尚志(2006),〈労働法学の立場から (探究・労働法の現代的課題(第5回)内部告発・公益通報の法的保護--公益通報者保護法制定を契機として〉,《ジュリスト》,第1304號,頁148-154。
野川忍(2015),〈解雇法制をめぐる動向と課題〉,《法律時報》,第87卷2号,頁39-47。
盛誠吾(2006),〈最新判例批評(53)労働者が雇用された会社にヤミカルテルがある旨を新聞社に告発したことが正当であるとされ、右内部告発を理由とする雇用上の不利益取扱いが不法行為、債務不履行に当たるとされた事例--トナミ運輸事件(富山地判平成17.2.23) (判例評論(第569号)) 〉,《判例時報》,第1928號,頁182-187。
國武英生(2003),〈イギリスの公益情報開示法〉,《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20-27。
國武英生(2005),〈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法的問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599号,頁11-20。
國民生活審議會消費者政策部(2003),〈21世紀型の消費者政策の在り方についてー中間報告〉,《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39-45。
森下忠(1994),〈口笛を吹く人の保護〉,《判例時報》,第1499号,頁26-27。
豊川義明(2003),〈内部告発権の法理的検討と法制化に向けての課題〉,《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13-19。
增田義憲(2003),〈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の意義と課題-事例3:學校法人古澤學園事件〉,《労働法律旬報》,第1545号,頁36-38。
(四)網路文章
日本消費者廳(2014),《行政机関における公益通報者保護法の施行状況調査の結果について》,載於日本消費廳網站:http://www.caa.go.jp/ (最後瀏覽日:8/30/2015)。
日本消費者廳(2015),《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の概要》,載於日本消費廳網站:http://www.caa.go.jp/ (最後瀏覽日:6/30/2015)。
日本消費者保護廳(2015),《「公益通報者保護制度に関する意見聴取(ヒアリング)」の主な意見》,載於日本消費廳網站:http://www.caa.go.jp/ (最後瀏覽日:6/30/2015)。
庄村有治(2002),《雪印食品問題モノ造りの誇りを忘れた製造業に明日はない》,載於http://homepage1.nifty.com/okonomigaki/200203/index.html,(最後瀏覽日:1/20/2015)。
真田光昭(2005),《公益通報保護法施行に伴う新たなリスクとその対応策》,載於日本消費者廳網站:http://www.caa.go.jp/ (最後瀏覽日:6/30/2015)。
(五)網站資料
公益通報支援センター︰http://www006.upp.so-net.ne.jp/pisa/。
内閣府︰http://www.cao.go.jp/。
日本経済団体連合会:http://www.keidanren.or.jp/。
厚生労働省:http://www.mhlw.go.jp/。
消費者の窓︰http://www.consumer.go.jp/。
消費者庁︰http://www.caa.go.j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松柏(2010),〈英國法律對於勞工揭露工作所得資訊的規範〉,《玄奘法律學報》,第13 期,頁175-260。
2. 王能君(2004),〈日本「解僱權濫用法理」與「整理解僱法理」〉,《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頁43-67。
3. 李玉春(2004),〈解僱保護程序規範之研究〉,《臺灣勞動法學會學報》,第3期,頁161-199。
4. 邱駿彥(2000),〈日本員工申訴制度〉,《勞資關係月刊》,第11卷第11期,頁20-23。
5. 邱駿彥(2005),〈勞動契約終止及預告之法律問題探討〉,《華岡法粹》,第34期,頁119-140。
6. 林佳和(2011),〈勞資會議決議與工會同意或追認--誰家的事?最高院99臺上1655〉,《臺灣法學雜誌》,第169期,頁185-188。
7. 林峻立(1999.2),〈如何合法終止勞動契約-由資遣與解雇談起〉,《萬國法律》,第103期,頁11-21。
8. 侯岳宏(2015),〈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制度之回顧與法規修訂展望〉,《臺灣法學雜誌》,第264期,頁49-68。
9. 張玉文(2002),〈公司治理不佳是美國經濟的內憂〉,《遠見雜誌》,第194期,頁42-47。
10. 陳一銘、李智仁(2008),〈公司治理與公益通報保護機制〉,《萬國法律》,第158期,頁106-122。
11. 陳一銘(2010),〈論企業內部通報機制〉,《萬國法律》,第170期,頁83-99。
12. 陳文智(2007),〈試論吹哨者保護法制之引進〉,《全國律師》,第11卷第6期,頁81-96。
13. 郭玲惠(2000),〈「違反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情節重大者」其認定界限〉,《勞工行政》,151期,頁23-28。
14. 葉雲卿(2014),〈新增訂公司營業秘密侵害之刑事責任-談公司預防機制與刑事免責〉,《科技法學論叢》,第9期,頁253-290。
15. 楊戊龍(2008),〈英國公益揭發法概述〉,《人事行政》,第164期,頁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