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財政部關稅總局(2019)。進出口貿易值及年增率。107年12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
天下雜誌(2017)。2018年兩千大調查智慧生活爭霸戰。天下雜誌647期。
王之杰、林易萱(2011)。缺很大。商業周刊1171期。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志盟(2017)。工具機磨床業導入精實管理之效益研究-以P公司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王淳民(2010)。台灣工具機產業之決定性競爭優勢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2018)。Gardner World Machine Tool Survey 全球經濟。MA工具機與零組件雜誌,2018.6,封面故事。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2019)。2018 年1-12 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速報。MA工具機與零組件雜誌,2019.1-2,NO.107,38-39。
台灣經濟研究所(2018) 。工具機產業。中華民國機械工業年鑑,2018年,第三章機械產業。
行政院(2016)。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行政院第3507次會議。
吳翊維(2014)。台灣工具機產業供應鏈應用精實與敏捷觀點之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呂國禎(2011)。大肚山下的黃金縱谷-影響全世界的60公里。商業周刊 第1226期,封面故事。
李啟瑞(2016)。我國工具機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林家安(2011)。電子元件材料短缺下之採購行為-以電源供應器產業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林振春,1992,「德惠法」,民意月刊,第169 期,頁82-101。
許書翰(2016)。精實機械加工模式的實踐過程之研究-以台灣工具機產業機械加工廠為例。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淑卿、郭信霖、許忠治、黃聿弘(2015)。運用AHP 探討新產品開發決策評估分析-以金屬製造業為例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2015 年第4 卷特刊,125-135。
陳坤德(2006)。德懷術在研究上之應用。國立彰化師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忠平(2018)。智慧製造全面啟動 2017年天下雜誌2000大企業調查。MA工具機與零組件雜誌,2018.6,NO.101,98。
陳勁甫、徐強、徐桂溶(2009)。層級分析法成對比較基礎標度系統之研究。管理與系統,16(2),201-218。
陳修懷(2014)。工具機關鍵性零組件存貨決策之研究-以某工具機廠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楊建家(2008)。台灣工具機模組廠的類型、特質與供應鏈管理。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德華(2006)。台灣工具機產業的回顧與展望。機械資訊592期。
經濟部工業局(2018)。「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主題式研發計畫-智慧機械-產業聚落供應鏈數位串流暨AI應用。經濟部工業局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計畫專案辦公室。
經濟部工業局(2018)。智機產業化推動計畫-智慧機上盒SMB輔導計畫。經濟部工業局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2018)。國產工具機發展藍圖。
劉仁傑(1999)。分工網路-剖析台灣工具機產業競爭力的奧秘。台北:聯經出版社
劉仁傑、巫茂熾(2012)。工具機產業的精實變革。台中:中衛發展中心。
劉仁傑、謝章志(1999)。台灣工具機產業分工網路及特質之探討。管理學報,第16卷第3期,427-450。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 中國統計學報,第27 卷,6,7 期,頁5-22。
鍾榮峰(2017)。MLCC 缺貨到明年底,三大原因曝光。中央通訊社。
魏旭萍(2016)。工業4.0時代下大中華地區精密機械產業通用零組件廠商競爭力提升之策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與管理決策組碩士論文。原文部份
Delbecq, A. L., Van de Ven, A. H., & Gustafson, D. H. (1975). Group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
Gardner Publication, Inc.( 2018)。 2018 World Machine Tool Survey。
Linston, W.H., M. Turoff, (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Addison-Wesley.
Rowe G., Wright G. & Bolger F. (1991) Delphi: a re-evaluation ofresearch and theory. Technical Forecasting Social Change 39,23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