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 參考書目
1.王宏仁、李盈慧、林開忠、陳佩修、龔宜君、李美賢與嚴智宏,2008,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 ( 第1版 ) ,台北:五南出版社。
2.王宏仁與郭佩宜,2009,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 ( 第1版 ) ,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3.台灣智庫編輯群,2013,〈鑑往知來-南向政策的成敗得失〉,台灣思想坦克,3月號,頁20-24。
4.沈中華、李建然,2000,事件研究法:財務與會計實證研究必備 ( 第1版 ) ,台北:華泰出版社。
5.宋鎮照,2006,建構台灣與東南亞新世紀關係:南向發展之政經社場域策略分析 ( 第1版 ) ,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6.張毅、黃興敖與朱建明譯,2004,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 ( 原著第二版 ) ,台北:五南出版社。
7.彭玉樹、楊國斌與欒錦榮編譯, 2014,國際企業:當代理論與實務 ( 第三版 ) ,台北:華泰出版社。
8.蕭新煌、王宏仁與龔宜君,2002,台商在東南亞:網路、認同與全球化 ( 第1版 ) ,台北:中央研究院。
9.顧長永,2007年,越南:巨變的二十年 ( 第1版 )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44。
中文部分 - 參考期刊
1.吳貞和與劉怡媛,2011年,〈台灣銀行業宣告國外分行設立對其股票報酬之影響〉,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3期;69-90。
2.周賓凰與蔡坤芳,1997年,〈台灣股市日資料特性與事件研究法〉,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9卷第2期;1-27。
3.陳鴻瑜,1998年,〈從南向政策論台灣與東南亞之關係〉,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1期,頁1-19。4.陳佩修,2003年,〈南向政策的重新評估:兩岸關係停滯下台灣的對外新策略〉,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頁67-82。5.黃東煬,2008年,〈我國南向政成效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12期,頁41-60。6.劉大年和顧瑩華,2000年,〈越南經貿發展情勢與台商投資概況〉,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10期,頁1-14。
7.顧瑩華,2000年,〈東南亞及中國大陸投資環境之比較〉,東南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8期,頁1-11。中文部分 - 參考論文
1.王秀菊,1994年,《台灣企業國際合資宣告對股東財富影響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杜玉全,2003年,《越南與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環境與政策之比較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3.杜文長,2011年,《越南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4.余宗翰,2003年,《國際化與多角化對績效影響之研究 – 以國內食品廠商為例》,台北: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5.李璨勳,1995年,《上市公司赴東南亞投資財富效果之研究》,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明龍 Van Duy Nguyen,2015年,《外人直接投資在越南重點經濟區域之決定因素》,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林澄源,2008年《概念股宣告對股價異常報酬之研究》,桃園: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8.林純羽,2011年,《海外直接投資之外溢效果 – 以東協為例》,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9.林肅惠,2013年,《多國籍企業供應鏈佈局之風險管理策略分析 – 以硬碟製造業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0.林義唐,2015年,《紅色供應鏈對台灣電子產業之衝擊》,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11.卓世傑,2004年,《台灣股市選舉行情之實證研究 1989 ~ 2004 年》,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2.吳清豐,1993年,《國際直接投資案宣告對股價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業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3.吳政義,2004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過度自信的投資行為與股價關聯性之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4.吳珮如,2006年,《台灣上市公司於亞洲地區進行海外投資之長短期財富效果影響性的探討》,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吳佳蓉,2012年,《對外直接投資對台灣紡織業與電子業出口貿易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經濟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6.徐慧芸,2009年,《專利權保護與自由貿易協定對台商外人直接投資之影響》,台中,逢甲大學國際貿易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7.張光裕,2004年,《互賴理論與台灣的大陸經貿政策之比較研究》,台北: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8.張鈺惠,2015年,《台商赴印尼投資之政經因素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陳正峯,2008年,《區域整合下台灣的南向政策:以台灣對越南互動關係為例》,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陳俐利,2009年,《台商對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替代互補關係 – 引力模型的驗證》,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經濟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1.陳宛琦,2011年,《從國際多角化衡量國際化的價值:以比較法的觀點》,台北:天主教輔仁大學金融與國際企業學系金融碩士班碩士論文。22.陳亭因,2014年,《台灣對越南直接投資與越南的經濟成長》,台北: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3.陳柏旭,2015年,《台資企業在越南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4.黃楚淵,1996年,《台灣上市公司宣告海外直接投資訊息對股東財富之影響--異質條件變異數分析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5.游可欣,2008年,《台灣製造業赴越南與東協五國投資之區位選擇因素》,台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6.曹玉明,2004年,《「投資東南亞政策」與台商投資的關係》,台北: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7.楊雅晴,2002年,《企業赴大陸投資對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黎文秀,2011年,《台商赴越南投資影響因素之研究》,台中: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29.劉敏禎,2002年,《企業赴海外直接投資之訊息宣告對股票報酬影響研究 – 以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投資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30.賴宜廷,2011年,《台灣對外投資之決定因素 – 引力模型與網絡分析之應用》,台北,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1.蕭惠玫,1997年,《南向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32.謝宛貞,2009年,《員工分紅入股費用化對公司股價之影響-以上市櫃電子產業為例》,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3.藍雅慧,2005年,《台商海外投資據點佈局對經營績效之影響 – 以台灣電機電子產業為例》,台北: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4.羅美煒,1992年,《上市公司赴大陸投資消息宣告對股東財富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5.羅獻文,2009年,《租稅獎勵對台商赴越南投資意願之研究-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實證對象》,台北:國立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6.簡聖紋,2000年,《海外投資宣告對股東財富影響之研究--「西進」與「南向」之比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7.蘇金寶,2004年,《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兩岸政經互動模式之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中文部分 - 參考研究計畫
1.宋鎮照,2000年,《從東南亞金融風暴看我國南向政策之發展: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觀點(計畫編號:NSC88-2414-H006-004)》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頁1-114。
2.黃旭輝,2002年,《投資區域與成長機會對海外投資宣告影響之研究(計畫編號:NSC89-2416-H-324-010)》台中: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頁103-119。
英文部分 - 參考文獻
1.Banker, R. D., Das, S., & Dater, S. M. (1993). Complementary of pri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case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68(1), 28-47.
2.Brown, S. J., & Warner, J. B. (1985). Using Daily Stock Returns – The Case of Event Studi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 K pp. 3-31.
3.Buckley, P. J., & Casson, M. C. 1976. The futur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London: Macmillan.
4.Campbell, C. J., & Wasley, C. E. (1993). Measruing Security Price Performance Using Daily NASDAQ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
5.Chen, H., Michael Y. Hu and Joseph C. P. Shieh (1991). The Wealth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The Case of U.S. Investment in China, Financial Management, Winter, pp 31-41.
6.Denis, D. J., & Sarin, A. (1994).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dividend changes: Cash flow signaling, overinvestment, and dividends clientele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9(4), 567-587.
7.Doukas, J., and Nickolaos, G. T. (1988).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Multinationalism Shareholder’s Wealth: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Finance, December, pp. 1101-1175.
8.Dunning, J. H. (1980). Towards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1 (1), 9–31.
9.Dunning, J. H. (1988).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1), 1-31.
10.Dunning, J. H. (1995). Reappraising the Eclectic Paradigm in an Age of Alliance Capitalis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3(1): 1-28.
11.Fama, E. F., Fisher, L., Jensen, M., & Roll, R. (1969). The adjustment of stock prices to new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0(1), 1-21.
12.Fatemi, A. M. (1984). Shareholder Benefits from Corporate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December, pp 1325-1343.
13.Hymer, S. H. (1960):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PhD Dissertation. Published posthumously. The MIT Press, 1976. Cambridge, Mass.
14.Jensen, M. C. (1986).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5.King, B. F. (1966). Market and industry factors in stock price behavior. Journal of Business, 39(1), 139-190.
16.Mathur, I., & Washeed, A. (1998). Overseas Expansion And Shareholders’ Wealth,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Vol. 7 No. 4, pp 48-55.
17.McNichols, M., & David, A. (1990). Stock dividends, stock splits and signaling. Journal of Finance, 45(3), 857-879.
18.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Free Press.
19.Porter, M. E. (1990).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Y: The Free Express.
20.Ramaswami, V. K. (1968). International factor movement and the national advantage, Economica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