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王如哲,2010。比較與國際教育初探-比較教育,第46期,第67-82頁。王冠程,2010。補習班教師教學型態、學生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王政彥,1999。自我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第73-115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朱敬先,1991。教學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編印,2000。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吳仕芸,2007。美容沙龍之顧客忠誠度分析,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縣。吳宗立,2008。國民中小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內涵分析與實踐,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教師專業發展,電子報,第4期,102.8.18取自
(http://www1.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88.)。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岡出版社。
吳清山,1984。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清山,黃旭鈞,2006。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月刊,第77期,第18-31頁。吳登坤,2008。嘉義縣市九年級學生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學習態度、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吳銘達,鄭宇珊,2010。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效之影響:階層線性模式分析,中等教育,第61卷第3期,第32-51頁。
吳學偉,2013。國際教育對高中生英語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立虎尾高中海外遊學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論文,台中市。
李宜玲,2011。教師教學風格、班級氣氛對學童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基隆市公立國小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
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俊儀,2003。後期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對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李建銘,2007。美容服務產業研究與事業經營策略分析,國立中央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桃園縣。李清榮,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李淑芬,2013。以行動科技結合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瑞彬,2008。基隆市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林本源,2002。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未出版論文,台北市。
林淑真,2002。國中學生班級氣氛知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國文科為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林維真,2007。學生學習風格、教師教學風格與英語科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林震岩,2012。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
邵瑞珍,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邱貴發,1992。電腦輔助教學成效探討,視聽教育,第33卷第5期,第11-18頁。
邱誌明,2012。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游泳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侯駿廉,2006。國小學童學習態度、頓悟思考能力及其對教師教學風格感知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洪有順,2004。高中教師知識管理行為與教學行為的相關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洪寶蓮,1990。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之修訂及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紀文祥,1965。大學及高中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本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范綱憲,2008。技專院校學生參與校外實習之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論文,彰化市。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第19卷,第95-139頁。徐明廷,2002。在校生專案技能檢定對商職會計教學影響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桃園縣。徐榮聰,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對運動涉入及學習成就之影響,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心理研究,第15卷,第172-229頁。
張介南,2004。台灣中學地理教學風格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市。張秀雯,2010。國小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美玲,200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張偉豪,2010。SEM論文寫作不求人,高雄市:鼎茂圖書出版股分有限公司。
張偉豪,2013。三星統計網路試閱版-學術論文中介與干擾效果完全攻略 103.3.31,取自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oyppPSAiY)。
張淳惠,2005。遊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未出版論文,台中市。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市:滄海書局。
張瑞村,1980。企業訓練之課程發展模式,就業與訓練,第8卷第5期,第67-72頁,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張瓊文,2011。高中生知覺英語教師教學風格、學習自主、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教育部,1998。國語辭典國語辭典,2013.9.8,取自國語辭典(http://140.111.34.46/dict/)。
梅可望,1997。企業訓練與經濟發展,就業與訓練,第15卷第3期,第6-7頁,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產業發展套案計畫說明資料,2006。台北市:行政院經建委員會。
莊婉鈴,2003。思考風格對大學生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態度與學習成就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市。莊耀隆,1999。高雄市國小教師管教權力類型與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許淑華,2002。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郭生玉,1979。談師生關係,中國論壇,第8卷,第9期,第16-20頁。郭重吉,1987。評介學習風格之有關研究,資優教育月刊,第23卷,第7-16頁。陳心美,2010。組織創新氣候、工作滿意度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以國內美容服務業為例,中國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碩士班未出版學位論文,新竹縣。
陳年興、謝盛文,2006。成人學習者與網路學習科目之適配性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第75期,第86-102頁。陳佳韻,2004。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市。陳奎憙,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益民,2007。美容休閒業,工作大贏家,11月,第25-29頁,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陳茜如,1995。班級氣氛與兒童生活適應和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楫榆,2012。基層鋼琴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
陳錦華,2009。美容美體產業競爭優勢之研究-以國內美容美體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花蓮縣。陳麗曲,2011。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知覺教師教學風格、學習動機與課業投入之相關研究—以英語科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
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管理學報,第23卷,第1期,第77-98頁。曾俊明,2006。台灣專業美容業西進中國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學位論文,南投縣。曾淑玢,2012。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思考與教學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書局。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市。黃楦容,2010。美感教學中教師教學風格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黃綺君,2006。新竹市國民小學新移民子女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楊致慧,2012。科技大學英文教師教學風格、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楊桂鳳,2001。台灣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基本電腦能力、遠距學習態度與遠距學習行為意向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曼歆,2009。金門縣國小學童知覺教師教學風格、班級創意氛圍及其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裕隆,2007。國立台灣大學修習足球課程學生學習成效、教學評估與足球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第8期,第141-150頁。葉金裕,2001。國民小學教師有效教學行為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管所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
葛樹人,1989。心理測驗學(下),台北:桂冠圖書股分有限公司。
詹仕鑫,1989。我國國民中學科學教師教學風格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詹美瑩,2013。基隆市新移民子女的家庭資源、課外閱讀行為、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詹欽惠,2012。國小學童校外教學風格、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以老樹根觀光工廠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靳洪剛,1985。語言發展心理學,台北:五南。
趙中景,2008。高雄縣文理補習班學生學習型態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劉宗明,2006。國中教師人格特質、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市。劉海鵬,2002。台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秋霞,2002。以多元智力為理論基礎的教學對高年級學生自然科學學習成就及推理能力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
鄭田,1995。交通部電信訓練所學員覺察之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鄭美蘭,2007。高中職數學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蕭文龍,2009。多變量分析第二版,最佳入門實用書SPSS+LISREL,臺北市:碁峰資訊股分有限公司。
蕭佳純、董旭英、饒夢霞,2009。家庭教育資源與學習成效,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五十四卷第二期,135-162頁。
蕭英勵,2000。建立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以一位有創意的教師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2卷,第59期。賴美娟,2004。協同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簡紅珠,1988。教師思考之研究與師範教育,國教世紀,第24卷第4期,第42-51頁。簡紅珠,1992。教學研究的主要派典及啟示之探析,高雄市:光復。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
魏嘉怡,2010。美容服務業之美容師服務行為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未出版學位論文,新竹縣。羅大涵,1988。企業辦理員工進修訓練的策略與途徑,就業與訓練,第6卷第3期,第89-94頁,台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羅寶鳳,2012。大學生學習風格及對教師教學風格偏好之研究:以一所國立大學為例,中正教育研究,第11卷,第1期,第117-151頁。
羅寶鳳、張德勝,2012。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第6期,第93-121頁。
二、英文文獻
Anderson, H. H., & Brewer, H. M. (1945), Studies of teachers’ classroom personalities. Applied Psychology Monographs, Stanford University.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16(1), 74-94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edworth, D. A., & Bedworth, A. E. (1978), Health education. A process for humam effectiveness. NEW YORK: Harper& Row, Publishers, Inc.
Bentler, P. M., & Bonett, D. G. (1980), Significance tests and goodness of fit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8, 588-606.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ew York: JohnWiley and Sons.
Brown, A. L., Campione, T. C., & Day, J. D. (1981), Learning to learn: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learn from texts. Educational Research, 10, 14-20.
Browne, M. W. & Cudeck, R. (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Bollen, K. A. & Long, J. S.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pp. 136–162. Beverly Hills, CA: Sage
Conti, G. J. (1989), Assessing Teaching Styl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43, 3-16.
Dick, W. (1997), “Better Instructional design heory: process improvement or reengineer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7(5), 47-50.
Dunn, R. S., & Dunn, K. L. (1979), Learning styles: Should they can they be matched? Education Leadership, 36(4), 238-244.
Eagly, A. 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San Diego, C. A.: Harcourt Brace.
Fischer, B. B., & Fischer, L. (1979), Sty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36(4), 245-254.
Fishbein, M., & Ajzen, I. (1972), Attitudes and Opini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3, 487-584.
Gagne, R. M. (1985), The condition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05-327.
Gefen, D. and D. Straub (2000)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erceived Ease-of-Use in IS Adoption: A Study of e-Commerce Adoption," JAIS (forthcoming).
Gerson, J. (1987), Milady’s Standard Textbook for Professional Estheticians.New York: Milady Publishing Co.
Hair, F., Andrson, R., Tatham, R., & Black, W. (1995),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air, J. F., Jr., R. E. Anderson, R. L. Tatham, and W. C. Black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with Readings, 5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argreaves, A. (1997), From reform to renewal: A new deal for a new age. In A. Hargreaves & R. Evans (Eds.), Beyond educational reform: Bring teachers back in.(pp.105-125). Bristol,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Hayduk, Leslie A. (198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LISREL: Essen¬tial and Ad¬vanc¬e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Press.
Heikkinen, M. W. (1978), The Teaching Q-Sort: A description uses inassessing teacher styl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51351)
Iso-Ahola, S.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Wm. C. Brown.
Jarvenpaa, S. L., Tractinsky, J., & Vitale, M. (2000) Consumer trust in an internet st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1(1&2), 45-71.
Joyce, B., & Weil, M. (1977), Model of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Hall, Inc.
Krech, D., & Crutchfieid, R. S. (1948), Theory and problems of social psychology. N.Y. : McGraw-Hill Book co.
MacKinnon, D. P. (2008). 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New York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anis, F. R. (1985). Acquisition of word identification skills in normal and disabled read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7, 78-90.
Mclagan, P. A., & Bedrick, D. (1983), 〝Models for excellence: The results of f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comperence study.〞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37(6), 10-12.
Myers, D. G. (1933),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 Mc Graw-Hill.
Nadler, L. (1983),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Perspective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Columbus, OH: The ERIC Clearinghouse on Adult, Career,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Nolan, A., (1978), Improving classroom communications through accurate percep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meeting of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rception and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Reed, W. M., & Oughton, J. M. (1997), Computer Experience and Interval-Based Hypermedia Navig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Fall, 30(1), 38-52.
Rodney, P. T. (1998),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less is mor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Roseberg, M. J., & Hovland, C. I. (1960), “Attitude-Behavior Consistency in Children’s Responses to Television Advertising,”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14.
Scott, W. A. (1969), Attitude Measurement.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2ed.) Lindzey, Aronson Addison Wesley, 2, 204-266.
Webster, J., & Hackley, P. (1997),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 -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6), 1282-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