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3 22: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韶純
研究生(外文):CHANG, SHAOCHUN
論文名稱:從無形文化遺產角度探析傳統音樂文化的保存與發展 –以湖北土家族長陽南曲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 case study of Tujia's Changyang Nanqu in Hubei Province
指導教授:蔡宗德蔡宗德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土家族長陽南曲無形文化遺產傳統音樂音樂文化資產保護
外文關鍵詞:TujiaChangyang Nanqu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musicMusic culture Asset Prote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1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歷史悠久的中國少數民族—「土家族」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其中長陽南曲與山歌、撒葉ㄦ嗬被譽為「土家三寶」,特別是長陽南曲,展現出不同於土家族豪放民族性的藝術性格—「雅」,但在流行文化當道的現代社會中,這樣的藝術特性反倒為它的生存帶來危機。
正因如此,在湖北省長陽縣資丘鎮前文化站站長田玉成的理念下,在資丘鎮首創了「文化生態保護區」,以「原生態」的概念保護傳統音樂的生存,因為取得一定成就,甚至被稱為「長陽模式」,作為中國其他地區保護當地「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的典範。再者,中國幅員遼闊而族群文化多元,其政府將國內無形文化遺產登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視為國家的重點作業,目前已登錄代表作名錄的遺產數量名列世界前茅。不過十幾年的保護下來,長陽南曲依舊存在生存危機,這些看似樂觀的保護行動以及典範政策,當中仍存在些許問題與困境,筆者將從親自至資丘鎮田野調查的一手資料中加以深入探討。
本文希望藉由教科文組織對於無形文化遺產保護之精神與做法,從無形文化遺產的角度探析長陽南曲這樣的傳統音樂如何在現代這種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下,以不失去傳統文化精神之前提繼續生存下去。

"Tujia" is a minority group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many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mong which Changyang Nanqu, folk songs and Sayerhuo are known as " Tujia's three treasure". In particular Changyang Nanqu, showing the character is different from the Tujia—" elegant". But such artistic features to bring the crisis to its survival in pop culture-oriented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 was pioneered by the Cultural Center former supervisor Tian,Yu-Cheng in Ziqiuzhen town of Changyang county, Hubei Province. It uses the concept of "original ecology" to protect the survival of traditional music. It is known as the "Changyang mode", being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other regions of China to protect the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reover,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vast territory and a melting pot of Chinese ethnic cultures. The government regard logging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as the national key objective. The project has been completed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 After more than a decade of effort, Changyang Nanqu still faces the challenges of survival. These protective actions and policies may seem optimistic, of which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and discuss it from the first-hand data.
In this paper, hoping for taking the spirit and practice of the UNESCO as a
standard, investigating Changyang Nanqu how to survive under the premise of retain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nstantaneously variable modern society.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章節目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譜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理論 17
第二章 土家族傳統生活環境與長陽南曲的形成 23
第一節 土家族的歷史及其社會文化環境 23
第二節 長陽縣資丘鎮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背景 31
第三節 資丘鎮土家族的音樂類型 36
第三章 長陽南曲藝術特色及其社會文化內涵 47
第一節 長陽南曲的音樂與演唱特性 47
第二節 長陽南曲歌詞內容之文學性 65
第三節 新南曲的創作與社會文化變遷之關聯 69
第四章 長陽南曲的推廣與實踐 74
第一節 長陽縣對於資丘鎮長陽南曲的保護政策與做法 75
第二節 無形文化傳承人保護長陽南曲之實踐層面 85
第三節 長陽南曲進課堂之發展與現況 87
第五章 無形文化遺產政策下的長陽南曲發展與困境 92
第一節 湖北省境內對縣級至省級無形文化遺產的政策與做法 92
第二節 長陽南曲列入無形文化遺產名錄的過程 102
第三節 無形文化遺產名錄保護下的長陽南曲發展的困難與問題 105
第六章 結論 117
參考書目 121
附錄 133

中文書目

人民出版社編輯委員會 編
1981 中國少數民族。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峽大學文學院、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局編
2008 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長陽:清江彩印有限責任公司。

王嵩山
2009 2005-2008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臺中:文建會文化資
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王壽來
2009 守護‧傳承2009 台灣無形文化資產特展。臺中:文建會文化
資產總管理處籌。
田世高
2002 土家族音樂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田玉成
2003 巴土文化叢書–長陽南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朱祥貴 等著
2014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創新實證研究—以宜昌長陽土家族自治
縣為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編著
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解讀。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宋仕平
2005 土家族傳統制度與文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李永剛主編
1994 音樂名詞。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延壽(唐)
2007 南史 八十卷。西安市 : 陜西人民。

李紹明
1993 川東酉水土家。成都:成都出版社。

何偉軍
2011 土家族資丘村調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沈陽 選注
2003 土家族地區竹枝詞三百首。北京:民族大學出版社。

余詠宇
2002 土家族哭嫁歌之音樂特征與社會涵義。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民工委、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法治辦公室、長陽土家
族自治縣文化體育局編。
2013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長陽:清江彩印
有限責任公司。

段超
2000 土家族文化史。北京:民族出版社。

范曄(宋);魏連科注譯
2013 後漢書。臺北市:三民書局。

徐松(清)
1976 宋會要輯稿。臺北 : 新文豐。

陳洪 整理(湖北省宜昌行署文化局、長陽縣文化局編)
1981 長陽南曲資料集。長陽:新華印刷。

陳洪
1999 長陽南曲。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

黃貞燕
2011 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宜蘭: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
籌備處。

許慎(漢)撰;段玉裁(清)注
2005 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

常璩(晉)
1985 華陽國志。臺北巿 :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

張良皋
2001 武陵土家。上海:三聯書店。

張穎輝
2010 淺談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湖北省首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資
丘論壇論文集。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湖北省民間文藝
家協會、湖北省民族協會主辦,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民族文化館承
辦。頁78。
曹毅
2002 土家族民間文化散論。北京:民族大學出版社。

湖北省群眾藝術館
1986 湖北說唱音樂集成。湖北:湖北省群眾藝術館。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局
1988 中國歌謠集成湖北卷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歌謠分冊。湖北:湖北省長
陽土家族自治縣文化局。

彭萬廷、馮萬林
2003 巴楚文化源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陽銘
2002 土家族與古代巴人。重慶:重慶出版社。

楊宏婧
2010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土家族。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楊家駱 主編
1979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臺北:鼎文書局。

楊蔭瀏
1999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海:人民音樂出版社。

劉柏平
2007 中國土家族民歌調查及其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應劭(漢)
1985 漢官儀。北京:中華。

羅安源、田心桃、田荊貴、廖喬菁
2001 土家人和土家語。北京:民族出版社。

譚志國
2013 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
公司。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
2005〔1991〕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趙旭
東、方文譯,臺北:左岸。

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
2013〔1982〕 社會學批判的導論(Sociology A brief but Critical
Introduction)。郭忠華譯。上海:上海世紀。

希爾斯(Edward Shils)
1992〔1981〕 論傳統(Tradition),傅鏗、呂樂譯。臺北:桂冠。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2006〔1999〕 想像中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吳叡人譯。
臺北:時報文化。

謝冰瑩、應裕康等編著
2012 對楚王問。新譯古文觀止(增訂五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西文書目

Kroeber, A. L. , Kluckhohn, Clyde, Untereiner,Wayne
1952 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New York:Vintage
Books.

Hobsbawm , Eric, Ranger ,Terence
2002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pez, Jean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Linda Blake)
2002 Tell me about:World Heritage. Paris:UNESCO.

Harrison, Rodney
2013 Heritage:Critical Approaches. London:Routledge.

Burnett ,Tylor Edward
1881 Anthrop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man and civilization.
London:Macmillan and co.

中文期刊

王峰
2003 長陽南曲考論。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3,6:131-133。
世界遺產出版有限公司編輯部編著

2011 恕我巧奪天工﹣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使零落向東風。世界遺產
12:12–15。
田玉成
2013 長陽資丘鎮土家南曲藝人。文化月刊6:1-3。

田玉成
2008 文化「原生態」理論的提出與傳播。民族大家庭5:47-49。

田玉成
2010 關於「文化生態」與「原生態」。民族大家庭。2:39-41。

田青
2011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世界遺產12:24–31。

李宜萍
2013 天賜人間國寶,傳習珍貴技藝–102年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
產保存技術指定與授證專題報導。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3:55-70。
周青青
2003 中國民間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林承偉
2012 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文
化資產保存學刊20:69-88。
段超
2004 改土歸流後漢文化在土家族地區的傳播及其影響。中南民族大學學
報人文社會版。6:43–50。
施國隆
2011 台灣的理解與經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遺產12:16–23。
陳文祥
2009 淡泊寧靜的藝術 綻放鬱香的山花–關於南曲的定位思考。三峽文化
研究叢刊9:25-37。
黃柏權
1999 土家族族源研究綜論。貴州民族研究。78:83-94。

黃貞燕
2013 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成立與其護衛方法論。文化資產保
存學刊25:7-31。
張偉權
2004 土家族梯瑪研究。土家族研究3:55-60。

彭英明
1984 試論湘鄂西土家族“同源異支”—廩君蠻的起源及其發展述略。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2-21。

彭英明、段超
1990 略論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的關係。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47-52。

鄒潔、朱遠雁、沈鋼、 楊江科
2011 基於15個短串聯重複基因座分析湖北土家族與湖北漢族的群體遺傳
結構及系統發育關係。復旦學報(醫學版)38:204-210。

榮芳傑
2011 落實世界遺產管理維護制度:細看「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
世界遺產15 :58-65。
榮芳傑
2012 世界遺產四十週年:回顧?展望?還是困境?。世界遺產16:10-12。

熊曉輝
2013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69-75。

鄧瑩輝,朱祥貴
2009 長陽南曲曲牌的來源及其結構特點。三峽文化研究叢刊。9:13-18。

譚志滿
2007 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5:49-50。

羅淩
2009 從手抄本單張冊頁看長陽南曲曲詞的文獻校勘整理。三峽文化研究
叢刊9:1-19。

學位論文
王丹
2011 個人•家•社會—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儀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人
類學博士。

李翹宏
2008 土王的子民—中國土家族的歷史與文化研究。國立清華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寬倫
2009 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八哥洗澡》、《馬過橋》之分析與詮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袁軍
2010 長陽資丘鎮土家族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研究—以民族教育為視角。
湖北民族學院碩士論文。

黃楸喻
2011 土家族喪葬儀式音樂:以湖北省長陽縣資丘鎮為例。國立臺南藝術
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梅
2014 湖北長陽原生態民歌傳承保護研究。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碩士
論文。

張苑
2013 湘鄂西土家族白虎文化的多樣性與功能研究。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
碩士論文。

張國偉
2011 長陽南曲的傳承研究—以資丘傳承人群體為例。中南民族大學文學
與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論文。
張麗平
2004 哭嫁歌研究﹘以土家族歌謠為範圍。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

譚志國
2011 土家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
會學學院博士論文。

會議論文

王朝林
2008 淺論長陽南曲的民間性。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
會。

汪欣
2011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生態論。 發表於2011年中國藝術人類
學論壇暨國際學術會議—藝術活態傳承與文化共用。

吳學勇
2008 長陽南曲的感性修辭分析。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會。

李曉艷
2008 探究長陽南曲的演唱特色。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
會。

高衛華、黃迎新
2010 湖北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及傳播的現
狀—2010年“湖北民族文化傳播”暑期調研報告。發表於第二屆中
國少數民族地區資訊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叢。

陳紅、田沖
2008 土家族長陽南曲淵源新論。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
會。

項紅
2008 長陽南曲的傳承與文化內涵的演變。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
術研討會。
項紅
2008 長陽資丘鎮「長陽南曲進中小學課堂」現狀調查。發表於2008年首
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會。

趙軍
2008 民族教育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長陽南曲為
例。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會

楊華
2008 長陽南曲與牌子曲。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
會。

餘銳、趙靜
2008 對長陽南曲作為一種村落文化紐帶的思考。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
陽南曲學術研討會。

餘濤
2012 首都應該建設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發展中心。發表於
2012北京文化論壇—首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劉冰清
2008 略談長陽南曲的保護與發展。發表於2008年首屆長陽南曲學術研討
會。

劉承華
2008 “保存”與“生存”的雙重使命——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
特殊性。發表於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

聲音資料

覃遠新、田漢山
2013 長陽南曲–漁家樂(未出版)。1月11日。長陽縣資丘鎮:資丘鎮文
化站。

覃遠新、田漢山
2013 長陽南曲–掃松(未出版)。1月11日。長陽縣資丘鎮:資丘鎮文化
站。
影音資料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中心
2014 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長陽南曲。長陽土家族自治
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中心(未出版)。6月23日。長陽縣資丘
鎮:資丘鎮文化站。

嘉勳實業
201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勳實業。20張DVD。

網路資源

土家族文化網
2015網路資源,
http://www.tujiazu.org.cn/contant.asp?channelid=5&classid=23&id=2919,
瀏覽日期﹕2015年5月26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4 網路資源,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dispatch.do?def=frontsite.index,瀏覽日期:2014年11月20日。

牛津線上英英字典
2014 網路資源,http://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 ,瀏覽日期:2014
年11月23日。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彭書躍〈民間故事講述且慢「舞臺化」〉
2015 網路資源,http://www.ihchina.cn/show/feiyiweb/html/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angzhan.BaoHuLunTan.detail.html?id=396d1eef-b115-4f34-a125-da8e50a322e7&classPath=com.tjopen.define.pojo.feiyiweb.baohuluntan.BaoHuLunTan,瀏覽日期﹕2015年5月24日。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據庫系統
2015 網路資源,http://fy.folkw.com/step2.asp?s_id=14&shi_id=270,瀏覽日期﹕
2015年5月23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山海經•海內經》
2015 網路資源,http://ctext.org/shan-hai-jing/hai-nei-jing/zh,瀏覽日期:2015
年4月9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水經注疏卷三十七》
2015 網路資源,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162969&searchu=%E6%98%94%E5%BB%A9%E5%90%9B,瀏覽日期:2015年4月11日。

中華百科全書
2014 網路資源,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index.asp,瀏覽日期:
2014年11月10日。

宜昌文化網
2015 網路資源,
http://www.ycswh.gov.cn/art/2015/4/14/art_12737_779047_1.html,瀏覽日
期﹕2015年6月3日。

宜昌市統計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
2011 網路資源
http://www.stats-yichang.gov.cn/art/2011/7/6/art_14819_315265.html。瀏覽
日期:2015年4月11日。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網站
2015網路資源
http://nccc.whu.edu.cn/Article.asp?cid=583&id=4602,瀏覽日期﹕2015年4
月21日。

國家教育研究院 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2014 網路資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867025/ ,瀏覽日期:2014
年11月2日。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015 網路資源,
h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fgkd/xfg/fl/201102/20110200334111.shtml,
瀏覽日期﹕2015年5月17日。

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015 網路資源,http://www.ihhubei.com:8067/Index.aspx,瀏覽日期:2015
年4月16日。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2015 網路資源,
http://www.ihhubei.com:8067/CascadeContents.aspx?ContentID=49,
瀏覽日期﹕2015年5月18日。

樂史(宋)《太平寰宇記》
2015 網路資料,http://ctext.org/wiki.pl?if=gb&res=637263,瀏覽日期﹕2015
年4月21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
2014 網路資源,http://whc.unesco.org/ ,瀏覽日期2014年10月30日。

“Text of 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網站)
2015 網路資源,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00022#art2,
瀏覽日期﹕2015年1月16日。

報紙專文

徐長清
2014 宜昌古鎮:資丘,一座人傑地靈的古鎮。三峽日報,2月24日。

陳徑舟、邊思瑋
2014 年輕人為湖北非遺傳承注入新鮮血液。中國文化報,11月19日:版2。

劉丹
2010 長陽清江再添一景 “巴人之謎”不再神秘。中國民族報,7月27日。

訪問紀錄

覃遠新
2014 訪問有關於長陽南曲發展的情況與困難。1月11日。長陽縣資丘鎮:
資丘鎮文化站。

資丘小學學習長陽南曲的學童
2014 訪問有關長陽南曲進校園與學習狀況。6月20日。長陽縣資丘鎮﹕資
丘小學。

蔡宗德
2015 訪問有關傳統文化與變遷之議題。6月4日。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
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辦公室。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