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文書籍
Buber, Martin. I and Thou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1970).
Charles Guignon and Derk Pereboom, Existentialism: basic writings, (Canada: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Fiumara, Gemma Corradi. The Other Side of Language: A Philosophy of Listening.
New York: Routledge,1995.
Frost, Robert. “Desert Places,”in Complete Poems of Robert Frost(New York: Henry
Holt,1949).
Jung, Carl. Collected Works: The Practice of Psychotherapy, vol.ⅩⅥ, (New York: Pantheon,
Bollingen Series, 1966).
Kierkegaard, Søren. The essential Kierkegaard,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2000).
Raabe, Peter B.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Theory and Practice. Westport,Conn:Praeger,2001.
Schuster, Shlomit C. 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Westport,CT:Praeger,1999).
Yalom, I.D.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New York: Basic Books,1980).
Yalom, I.D. Staring at the Sun: overcoming the terror of death,(New York:
Jossey-Bass/Wiley,2008).
Yalom, I.D. The Gift of Therapy,(New York:Ha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2).
二、中文書籍
Bakewell, Sarah,《我們在存在主義咖啡館─那些關於自由、哲學家與存在主義的故事》,
台北市:商周出版,民106。
Barrett, William,彭鏡禧(譯),《非理性的人》(Irrational Man),台北:立緒,民102。
Corey, Gerald,《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2009。
Fromm, Erich,孟祥森 (譯),《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台北:志文出版社,民
68。
Josselson, Ruthellen,王學富、王學成(譯),《在生命最深處與人相遇─歐文亞隆思想傳記》,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Marinoff , Lou,吳四明(譯),《柏拉圖靈丹─日常問題的哲學指南》,台北:方智,2001。
Raabe, Peter B.,陳曉郁等(譯),《哲學諮商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圖書,2010。
Schuster, Shlomit C.,張紹乾(譯),《診學診治─諮商和心理治療的另類途徑》,台北:五
南圖書,2007。
Yalom, Irvin D.,易之新 (譯),《存在心理治療上》,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Yalom, Irvin D.,易之新 (譯),《存在心理治療下》,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Yalom, Irvin D.,易之新(譯),《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台北:心
靈工坊文化,2002。
Yalom, Irvin D.,張美惠 (譯),《媽媽和生命的意義》,台北:張老師,2012
Yalom, Irvin D.,廖婉如 (譯),《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台北:心靈工坊文化,2009。
何佳瑞(主編),〈台灣士林哲學─哲學諮商篇〉,《台灣士林哲學理論發展》,新北
市:輔大書坊,2015。
何長珠、林原賢,《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2013。
余安邦主編,《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民97。
李天命,《存在主義概論》,台北:臺灣學生,民65。
高宣揚,《存在主義》,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台灣東華,2007。
陳鼓應,《存在主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81。
勞思光,《存在主義哲學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
楊韶剛,《尋找存在的真諦─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
2001。
趙雅博,《存在主義論叢》,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70。
三、中文期刊論文
尤淑如,〈作為倫理實踐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7卷第一期,2010。潘小慧,〈哲學諮商的意義與價值:以「對話」為核心的探討〉,《哲學與文化月刊》哲學諮商專題,2004年一月,第三十一卷第一期(第356號)。
黎建球,〈C.I.S.A.理論的實踐與應用〉,《哲學與文化月刊》哲學諮商方法論專題,第392期,台北:五南圖書,2007。
黎建球,〈以意義與價值為內容的哲學諮商〉,《哲學與文化月刊》,第38卷第一期,2011。
黎建球,〈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哲學與文化月刊》哲學諮商專題,第三十一卷第一期(第356號),台北:五南圖書,2004。
四、碩博士論文
陳宏一,「作為價值引領的哲學諮商」,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湯舒倪,「靈魂研究對哲學諮商的重要性」,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劉淑敏,「存在主義與存在諮商─以傅朗克意義療法及亞隆的心理療法為主軸的
探究」,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