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 C. CHAN, “An Overview of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Proceeding of The IEEE, vol.81, no.9, pp.1202-1213, 1993.
2. Michael J. Riezenman, “ELECTRIC VEHICLES,” IEEE Spectrum,
pp.18-21, 1992.
3. 賴祥文,「台灣地區機車工業的現況與發展」,產業經濟,第167期,第51~66頁,民國八十四年。
4. 羅仕明,「我國電動機車發展之回顧及展望」,機械工業,200,第178~184頁,民國八十八年。
5. 鄒應嶼,「電動車的技術發展」,電機月刊,第九卷,第一期,第234
∼247頁,民國八十八年。
6. 潘志聖、林炳明,「電動機車技術研究發展面面觀」,機械工業,128,第278~285頁,民國八十二年。
7. 鄭銘洲、蔡學憲、林炳明,「台灣電動機車發展概況」,機械工業雜誌,第220 ∼228頁,民國八十六年。
8. 許丙丁,「電動車輛產業發展與推廣出國研修報告」,民國八十六年
。
9. H. A. James, T. Alfred, W. J. Barry, “A Battery State-of-
Charge Indicator for Electric Wheelchai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39, no.5, pp.398-
409, 1992.
10.許丙丁,「發展電動機車行動計畫」,民國八十七年。
11.蘇奕豪,高性能電池充電與殘電器之研製,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12.陳仕原,「電動機車驅動控制器設計」,新電子科技,154,第209∼215頁,民國八十八年。
13.徐秋田,動態引擎測試台之初步建立與駕駛模擬,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14. D. P. AN, K. NEZU, and T. AKUTO, “Design of Longitudinal
Control System for Brushless Motor Electric Vehicle Using
VSTC Control Motor”, 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 Series C,
Vol.38, No.4, 1995, pp.756-764.
15.童元鍼,電動機車整體性能分析與能源最佳化設計,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6.游恭豪,電動機車動力系統之電腦模擬與參數設計,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7.劉宗棋,電動機車之建模分析與控制器設計,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8.蕭瑛星、羅慶璋、黃仲宏、王景文,「電動機車動態測試平台的設計
及製作」,第二十一屆電力工程研討會,第978∼983頁。
19.Real-Time Interface to Simulink RT1102 User’s Guide,
dSPACE GmbH, 1999.
20.Simulink User’s Guide Version 3, The Math Works Inc., 1999.
21.Real-Time Workshop User’s Guide, The MathWorks Inc., 1999.
22.ControlDesk Experiment Guide, dSPACE GmbH,1999.
23.Servo-brake, Control Unit, LUCAS-N LLE GmbH, 1999.
24.許正道,控制用電動機技術活用手冊,第254∼257頁,台北,文笙書
局,民國八十六年。
25.蕭子健、儲昭偉、王智昱譯,LabVIEW基礎篇,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
司,民國八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