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5: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梁思玉
研究生(外文):Szu-Yu Liang
論文名稱: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執行績效管理機制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Project
指導教授:曾梓峰曾梓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e-Fong Ts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7
中文關鍵詞:都市社區新風貌計畫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城鄉風貌計畫績效管理績效評估
外文關鍵詞:Performance ManagementCommunity Landscape ProgramTownscape Renaissance ProjectPerformance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7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台灣城鄉風貌計畫自民國八十八年開始實施以來,在整體政策的執行與規劃上,皆被賦予創新與示範的意涵,希望能為台灣未來的城鄉與景觀發展扮演「價值引導」的重要任務。在計畫目前的執行績效管理方面則透過研考會、部會列管以及城鄉風貌專管中心三方共構進行監督與考核,希望透過績效管理的過程,針對績效目標將機關的施政計畫、策略目標及單位目標,作有效轉化及連結。本研究的主旨在於探討城鄉風貌計畫過去執行績效管理機制以及年底執行率不佳背後的問題,同時也檢視95年城鄉風貌專管中心年終執行績效評鑑的轉變,瞭解此轉變是否回應過去的執行績效問題,以及縣市政府對於執行績效評鑑機制之執行方式、流程與指標的認同程度。
經本研究彙整過去城鄉風貌專管中心報告顯示,城鄉風貌計畫的執行績效問題主要是由於與計畫相關的組織之間並沒有建構持續而良好的配合關係,但是透過以往研考會管考與部會列管僅強調預算執行績效並沒有辦法解決此一問題。而環顧國際間先進國家對於地方政府執行績效的評估重點,則都強調了地方政府與計畫相關單位之間的共構情形,並且也讓地方政府能夠透過自我績效評鑑機制重新審視績效問題所在,同時透過公開的方式讓全民都能檢視地方政府的績效表現。
95年城鄉風貌專管中心年終執行績效評鑑就是針對與計畫相關的組織之間共構情形與縣市自主管考情形所設計的機制,透過研究的分析顯示績效評鑑的成績與計畫年底執行率呈現正相關,營建署對於評鑑的成果也表示認同,而縣市政府亦對於延續執行績效評鑑的作法表示認同。然而,透過研究的調查顯示此一機制仍有以下問題:執行期程過於倉促、縣市整體自我績效評鑑的成績評分偏高且都市社區新風貌的指標項目仍須修正以及績效評鑑獎勵制度並未實施。本研究也探討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提出解決的方式與建議,希冀能促使執行績效評鑑的機制更臻完善。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in 1999, the Townscape Renaissance Project has been given a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monstration in public polic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value oriented project” in Taiwan’s future townscape and landscape. The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 of this project is monitored by (1)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ommission of the Executive Yuan (“RDEC”); (2) Ministries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s; and (3) Guiding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processes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levant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will be transformed effectively and linked with one another in their administrative policies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past outcome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Projec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and why it is not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t the year end. In the meantime, it is intended the study will review the changes made by the Guiding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at the 2006 year-end performance rating, so as to learn whether these changes correlate to those problems in past years and how the county and city governments’ acceptance of the mechanics, processes and indicator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Study of past reports from Guiding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shows that the main problem with performance is that there is no consistent and effec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organizations working on the projects. This problem could not be resolved by simply focusing on budget performance as monitored by RDEC and ministries in charge of projects. In advanced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emph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n local governments has been placed on the correl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organizations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 Local governments are also allowed to review their performance issues through self evaluation. These countries also involve all citizens in evaluati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through public agenda.
The 2006 year-e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he Guiding and Counseling Center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is a system designed by focusing on (1) Correlation of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2) Self evaluation by local county and city administrators. Study and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sul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tches the year-end budget performance. The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Di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Interior agrees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County and city officers also show their acceptance to the extended period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this new system still has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Implementation time is too short; self-evaluation scores by local governments seem to be rather high; the indicators of townscape renaissance still need to be modified; the awarding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yet to be implemented. This study tried to deal with the causes of these challenges and present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them with the hope that the system of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uld be improved.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內容與研究限制……………………………………1-4
第三節 研究流程、方法與架構…………………………………………1-6
第二章 政府績效管理理論與制度回顧…………………………………2-1
第一節 政府績效管理與評估制度之回顧………………………………2-1
2.1.1績效管理的定義…………………………………………2-1
2.1.2政府績效管理意涵及目的………………………………2-5
2.1.3政府績效管理的步驟、特性與原則……………………2-6
2.1.4政府績效評估的指標訂定原則與方法…………………2-11
第二節 國內行政機關績效管理與評估制度之發展……………………2-12
2.2.1國內行政機關推行考成制度之歷程……………………2-12
2.2.2國內施政計畫管制考核制度……………………………2-16
2.2.3現行考成制度作業方式與步驟…………………………2-21
第三節 先進國家的地方政府績效評鑑制度……………………………2-26
2.3.1英國最佳價值評鑑系統…………………………………2-27
2.3.2美國雪城大學政府績效專案……………………………2-30
2.3.3德國史拜爾品質競爭獎評鑑系統………………………2-34
第三章 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執行績效評鑑機制………………………3-1
第一節 台灣城鄉風貌計畫之推動時勢與執行績效管理與評估機制…3-1
3.1.1推動時勢與歷程…………………………………………3-1
3.1.2執行績效管理與評估機制………………………………3-9
第二節 88-93年度城鄉風貌專管中心年終績效評鑑…………………3-17
3.2.1績效評估流程與方式……………………………………3-17
3.2.2歷年執行績效問題分析…………………………………3-26
第三節 95年度城鄉風貌專管中心年終執行績效評鑑…………………3-37
3.3.1背景說明…………………………………………………3-37
3.3.2績效評鑑流程與執行方式………………………………3-39
3.3.3績效指標發展策略與說明………………………………3-45
3.3.4績效評鑑配分權重與計算方式…………………………3-51
第四節 績效評鑑機制議題探討…………………………………………3-53
第四章 台灣城鄉風貌計畫95年終執行績效評鑑機制分析………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調查方法……………………………………………4-1
4.1.1研究設計…………………………………………………4-1
4.1.2研究分析方法……………………………………………4-2
4.1.3問卷對象…………………………………………………4-2
4.1.4問卷內容與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分析…………………………………………………………4-5
4.2.1評鑑機制設計與過去執行績效問題之回應性比對……4-5
4.2.2評鑑結果交叉分析………………………………………4-7
4.2.3研究問卷分析……………………………………………4-16
4.2.4小結………………………………………………………4-34
第三節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4-37
4.3.1績效評鑑架構與指標……………………………………4-37
4.3.2績效評鑑流程與執行方式………………………………4-4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5-1
第二節 研究建議…………………………………………………………5-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5-12
參考文獻………………………………………………………………………參-i
【附錄一】縣市整體自我執行績效評鑑表指標說明…………………………附1-i
【附錄二】95年度執行績效評鑑結果說明……………………………………附2-i
【附錄三】「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執行績效管理機制之研究」問卷調查表
(縣市政府承辦人員)……………………………………………附3-i
【附錄四】「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執行績效管理機制之研究」問卷調查表
(營建署主管單位)………………………………………………附4-i
<中文論文>
1.王秀雨 (2007)。《公部門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研究-以宜蘭縣政府為例花蓮》,碩士論文。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
2.吳進財 (2003)。《從公務人力資源的觀點論行政機關績效管理制度之強化---以考績及待遇為例》,碩士論文。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3.李振鴻 (2003)。《社區規劃師制度執行成效評估因素之建立-以公部門角度探討》,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4.林佳容 (2001)。《從永續城鄉觀點論地方公共支出與需求期望差異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5.林怡君 (2004)。《城鄉環境改造運動策略績效評估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南: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研究所。
6.范淑敏 (2003)。《台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
7.張世傑 (2006)。《社區風貌營造計畫執行機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8.陳垣滈 (2003)。《模糊層級加權法在計畫評估之應用-以台南市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為例》,博士論文。台中:中興大學經濟學系。
9.陳淑芬 (2005)《「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對地方基層建設影響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碩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10.黃偉晉 (1999)。《台灣「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執行過程評估研究》,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11.黃德生 (2004)《台南縣下營鄉廟前大街執行「創造城鄉新風貌計劃」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
12.劉居立 (2004)《台灣城鄉風貌空間改造運動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碩士論文。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
13.謝麗秋 (2001 )。《美國聯邦政府政府績效與成果法之研究分析》,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中文期刊與研討會資料>
1.王惠君 (1999)。<城鄉景觀風貌的變遷與展望>。《看守臺灣》,期1:4,頁24-27。
2.王毓仁 (2000)。<公部門績效指標的設計與運用>。《人力發展月刊》,期82,頁35-45。
3.王維周 (1999)。<城鄉新風貌--法國篇:法國經驗VS臺灣經驗>。《空間》,期117/118,頁44-46。
4.王鑫、黃世孟(1999)。<發現臺灣內在美?!從襲產保育觀點省思城鄉景觀改造行動>。《空間》,期122,頁65-80。
5.朱武獻 (2003)。<公務人力績效管理制度>。《T&D飛訊》,期15。
6.吳安妮 (1996)。<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中)>。《會計研究月刊》,期135。
7.呂苔瑋 (2005)。<知識經濟時代政府部門的策略管理—平衡計分卡在公部門的應用>。《考銓季刊》,期43,頁211-223。
8.呂育誠(2002)。〈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 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第72 期,頁83-108。
9.宋玉珍、謝敏文(2000)。<日本城鄉風貌改造制度與實務之探討>。《人與地》,期194,頁41-64。
10.李允傑 (2000)。<公共部門之績效評估>。《人事月刊》,期170,台北:人事行政局。
11.李永展 (2003)。<在地經營,全球接軌--永續發展式的城鄉風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340,頁106-108。
12.李永展 (2004)。<城鄉風貌改造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344,頁116-119。
13.李永展、范淑敏 (2004)。<臺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調節理論觀點的檢視>。《建築與規劃學報》,期5:2,頁132-148。
14.李永展、林柏勳、范淑敏 (2001)。<921重建區永續性指標系統及鄉鎮市類型之初探>。《中華民國區域科學會研討會》,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設計學院。
15.李永展、張曉婷 (2001)。<城鄉改造與鄉鎮空間發展之型塑>。《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設計學院。
16.李永展、藍逸之、莊翰華 (2005)。<全球經濟變遷、發展型國家與台灣城鄉規劃之重探>。《地理學報》,期40,頁69-97。
17.李威儀 (1999)。<城鄉新風貌日本篇--城鄉景觀風貌改造的日本經驗>。《空間》,期117/118,頁34-36。
18.林怡君 (2004)。<城鄉環境改造運動策略績效評估之研究>。《地區活化與閒置空間再利用》,台南:地區發展學會研討會。
19.林欽榮 (2001)。<運用城鄉風貌公共投資以活化舊城復興策略>。《空間》,期137,頁39-45。
20.林嘉誠 (2002)。<計畫管理的回顧與前瞻>。《研考雙月刊》,期230,頁4-11。
21.林嘉誠 (2003)。<行政機關績效評估制度的推動與展望>。《研考雙月刊》,期237,頁5-19。
22.林嘉誠 (2004)。<公部門績效評估技術與指標建立>。《國家政策季刊》,期3:2,頁1-20。
23.施能傑 (2000)。<建構行政生產力衡量方式之芻議>。《「新世紀的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暨張潤書教授榮退紀念論文及發表會》,台北: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
24.柯鄉黨 (2002)。<推動城鄉景觀風貌改造之回顧與展望>。《造園季刊》,期44/45,頁17-24。
25.夏正鐘 (1998)。<創造城鄉新風貌>。《研考報導》,期41,頁38-43。
26.孫本初 (2001)。<績效管理的意涵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台北市政府績效管理與組織競爭力研討會》,頁25-30。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中心。
27.徐佳譯 (2004)。<Gary Cokins 解讀策略地圖與平衡計分卡>。《會計研究月刊》,期224,頁83-91。
28.張桂林 (1999)。<城鄉新風貌臺灣篇--政府推動城鄉發展計畫概況>。《空間》,期117/118,頁30-33。
29.郭瑞坤 (1999)。<城鄉新風貌 美國篇--以美國鄉村環境規劃為例>。《空間》,期117/118,頁37-39。
30.陳光雄 (2006)。<打造城鄉風貌 加速景觀法立法>。《營建知訊》,期280,頁47-55。
31.陳其澎 (2000)。<色彩美學與城鄉景觀關係之研究--以城鄉聚落中的色彩經驗為例>。《中原設計學報》,期3:1,頁1-20。
32.陳海雄、吳美雲、余敏雄 (2004)。<政府部門施政計畫績效管理實務>。
33.陳慶安 (2000)。<績效評估發展趨勢>。《人力發展月刊》,期82,頁21-25。
34.傅朝卿 (1999)。<城鄉新風貌 英國篇--從英國城鎮的可居性反思臺灣城鄉新風貌運動>。《空間》,期117/118,頁47-48。
35.曾梓峰 (1998)。<擴大內需--創造城鄉新風貌政策的課題與挑戰>。《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286,頁48-50。
36.曾梓峰 (1999)。<城鄉新風貌德國篇--城鄉景觀風貌改造德國經驗>。《空間》,期117/118,頁40-43。
37.黃世孟 (2003)。<台灣城鄉新風貌之營造與期許-精緻文化小而美的景觀風貌>。《建築師》,期29,頁104-107。
38.黃南淵 (1999)。<城鄉改造走透透-內政部營建署營建政策座談會>。《空間雜誌》,期114,頁97-110。
39.楊秀娟 (2001)。<我國施政績效評估制度之變革與發展>。《研考雙月刊》,期224。
40.劉坤億(2003)。〈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行政暨政策學報》,期34,頁57-83。
41.潘峙良、黃世孟 (2003)。<臺灣城鄉新風貌之營造與期許--精緻文化小而美的景觀風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339,頁104-107。

<中文書籍與政府報告書>
1.丁志達 (2003)。《績效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2.內政部營建署 (1996)。《營建政策白皮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編印。
3.內政部營建署 (2004)。《教戰手冊-創造台灣城鄉風貌計畫》。台北:內政部營建署編印。
4.內政部營建署 (2004)。《關鍵報告-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參考案例》。台北:內政部營建署編印。
5.內政部營建署 (2005)。《2005城鎮地貌改造-競爭型提案彙編》。台北:內政部營建署編印。
6.內政部營建署 (2005)。《城鎮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第二期計畫 94-97年度)》。台北:內政部營建署編印。
7.朱景鵬(2004)。《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評估模式之建構》。台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
8.行政院人事局 (2005)。《行政院暨地方各級行政機關九十四年實施績效獎金作業手冊》。台北:行政院人事局編印。
9.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1993)。《行政績效評估專論選輯(一)》。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10.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4)。《政府績效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11.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2006)。《行政院所屬各機關施政計畫管制作業要點》。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編印。
12.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97)。《創造城鄉新風貌行動方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02)。《「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全體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印。
14.李允傑、邱昌泰 (2003)。《政府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15.李永展 (2002)。《世界先進國家城鄉風貌改造執行機制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研究。
16.李長貴 (1997)。《績效管理與績效評估》。台北:華泰文化。
17.李隆盛、黃同圳 (2000)。《人力資源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18.邱昌泰 (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文化。
19.孫本初 (2000)。《行政機關考成指標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研究。
20.高翠霜譯 (2000)。《績效評估》。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21.郭瓊瑩 (2001)。《創造台灣城鄉風貌操作手冊》。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22.陳錦賜 (2004)。《九十二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執行成效評鑑及輔導總結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23.陳錦賜 (2004)。《九十三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區域學習輔導中心計畫(第一區)成果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24.陳錦賜 (2004)。《九十三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區域學習輔導中心計畫(第一區)期末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25.曾梓峰 (2007)。《九十三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學習輔導暨專案管理中心計畫95年終執行績效評鑑成果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地區發展學會。
26.馮正民 (2003)。《九十一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評鑑顧問團成果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27.黃世孟 (1999)。《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28.黃世孟 (1999)。《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期中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29.黃世孟 (2000)。《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成果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30.黃世孟 (2000)。《擴大國內需求方案-創造城鄉新風貌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期中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31.黃世孟 (2001)。《九十年度創造城鄉新風貌建設計畫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期中報告書》。台北市: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32.黃世孟 (2001)。《九十年度創造城鄉新風貌建設計畫督導顧問團工作計畫期末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33.黃世孟 (2004)。《九十三年度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區域學習輔導中心計畫(第二區)總結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內政部營建署,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
34.張效通 (2000)。《國土與城鄉計畫法計畫功能體系與內容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委託,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研究。
35.戴肇洋 (2007)。《建置中央計畫型補助資訊公開與整合型管理機制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

<英文文獻與網路資料>
1.Bovaird, T. & Löffler, E.(2002),” Moving from Excellence Models of Local Service Delivery to Benchmarking Good Local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Vol.68., No.1., pp.9- 24.
2.Drucker, P. F. (1966) . “The Effective Executive”Reissue edi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3.Edmund R. Gray,Larry R. Smeltzer (1993) . “Management : the competitive edge”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4.Liddle, D.“Best Value—the Impact on Libraries: Practical Steps in Demonstrating Best Value”, Library Management, Vol. 20, No.4: pp.206-214.
5.Leach, Steve and David Wilson(2002).“Rethinking Local Political leadership”,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80, No. 4:pp.665-689.
6.Martin, Steve“The Modernization of UK Local Government: Markets, Managers, Monitors and Mixed Fortunes”,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Vol. 4, Issue 3: pp.291-307.
7.McADAM, R., and O'Neill, L., Evaluating best value through clustered benchmarking in UK local government: building control serv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Vol. 15, Issue 6, pp 438-457.
8.OECD (1997) . “In Search of Result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actices”,Paris.
9.Raymond A. Noe, John R. Hollenbeck, Barry Gerhart, and Patrick M. Wright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Gain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3rd ed”McGraw-Hill, Inc.
10.Szilagyi (1984) .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2nd”New Jersey, Scott Foresman and Co.
11.Walsh, K(1995) . “Public Services and Market Mechanisms—Competition, Contracting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London,Macmillan Press.
12.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站:http://www.rdec.gov.tw
13.英國全面性績效評鑑網站:
http://www.audit-commission.gov.uk/cpa/index.asp?page=index.asp&area=hpcpa
14.雪城大學麥斯威爾公共事務學院「政府績效專案」網站: http://www.maxwell.syr.edu/gpp/
15.營建署城鄉風貌網站:http://cpamicitytown.cpami.gov.tw/
16.專管中心城鄉風貌網站:http://townscape.dboem.com/index.ph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1. 李永展 (2003)。<在地經營,全球接軌--永續發展式的城鄉風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340,頁106-108。
2. 10. 李允傑 (2000)。<公共部門之績效評估>。《人事月刊》,期170,台北:人事行政局。
3. 9. 宋玉珍、謝敏文(2000)。<日本城鄉風貌改造制度與實務之探討>。《人與地》,期194,頁41-64。
4. 8. 呂育誠(2002)。〈台灣地方政府組織革新的變與不變:歷史制度. 主義的觀點〉。《中國行政》,第72 期,頁83-108。
5. 7. 呂苔瑋 (2005)。<知識經濟時代政府部門的策略管理—平衡計分卡在公部門的應用>。《考銓季刊》,期43,頁211-223。
6. 6. 吳安妮 (1996)。<平衡計分卡轉換策略為行動(中)>。《會計研究月刊》,期135。
7. 3. 王維周 (1999)。<城鄉新風貌--法國篇:法國經驗VS臺灣經驗>。《空間》,期117/118,頁44-46。
8. 2. 王毓仁 (2000)。<公部門績效指標的設計與運用>。《人力發展月刊》,期82,頁35-45。
9. 1. 王惠君 (1999)。<城鄉景觀風貌的變遷與展望>。《看守臺灣》,期1:4,頁24-27。
10. 12. 李永展 (2004)。<城鄉風貌改造之回顧與前瞻>。《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期344,頁116-119。
11. 13. 李永展、范淑敏 (2004)。<臺灣城鄉風貌改造運動之研究--調節理論觀點的檢視>。《建築與規劃學報》,期5:2,頁132-148。
12. 17. 李威儀 (1999)。<城鄉新風貌日本篇--城鄉景觀風貌改造的日本經驗>。《空間》,期117/118,頁34-36。
13. 20. 林嘉誠 (2002)。<計畫管理的回顧與前瞻>。《研考雙月刊》,期230,頁4-11。
14. 21. 林嘉誠 (2003)。<行政機關績效評估制度的推動與展望>。《研考雙月刊》,期237,頁5-19。
15. 22. 林嘉誠 (2004)。<公部門績效評估技術與指標建立>。《國家政策季刊》,期3:2,頁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