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王選發(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學習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吳德邦、馬秀蘭、朱芳謀、簡秀儀(1997)。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解四邊
形面積問題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5,165-181。
周武男(1988)。國中生實測概念之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7-0111-S017-01A。
林原宏(1994)。國小高年級學生解決乘除文字題之研究─以列式策略與試題分析為
探討基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育柔(2002)。試題選項特徵曲線分析法-在「國小中年級面積概念」
應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中市。
施玉麗(1985)。認知發展能力不足的國小兒童學習「面積保留」與「面積測量」概念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童測驗概念發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
等教育研究,第一期,183-219。
高敬文、黃金鐘(1992)。我國國小學童測驗概念發展研究。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總結報告。
陳鉪逸(1996)。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平面圖形面積概念的研究。85 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鉪逸(1997)。我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平面圖形面積概念的研究。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
陳鉪逸(1998)。我國國小高年級教師面積教材知識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第一卷,91-126。
陳建誠(1998)。面積表徵的轉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莊維展(2001)。國小學童估量能力之分析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嵐婷(2003)。國小五年級面積概念之教學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嘉皇(2004)。國小學童面積概念轉化文本之設計及其教學效果之實驗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春美(1982)。台東縣山地兒童面積保留與面積測量概念的發展。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政吉(2001)。國小四年級學童長度與面積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譚寧君(1995a)。面積概念探討。國民教育,35(7&8),14-19。譚寧君(1995b)。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載於甯自強編: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27-36。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 院。
譚寧君(1998a)。高年級面積教材分析。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214-229。
譚寧君(1998b)。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一期,573-602。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二期,407-436。
貳、英文部份
Baturo, A., & Nason, R. (1996). Student teachers’ subject matter knowledge within thedomain of area measurement.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1(3), 235-268
Hart, K. M. (1981). Measurement. In Hart, K. M., Kerslake, D., Brown, M. L., Ruddock, G.,Kuchemann, D. E., & McCarthney, M. (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Mathematics: 11-16. London: John Murray.
Hiebert(1981). Units of measure: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rom National Asscessment. Arithematic Teacher, 28(6),38-43.
Hildreth, D. (1983). The Use of Strategies in Estimating Measurements. Arithmetic Teacher,30(5), 50-54
Lynne N. O. & Michael C. M. (2000). Young Children,s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Rectangular Area Measure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1c(2), 144-167.
Nunes, T., Light, P., Mason, J., & Allerton, M. (1994). The Role of Symbols In Structuring Reasoning: Studies About The Concept of Area. Proceedings of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Lisbon, 3, 255-262.
Outhred, L. & Mitchelmore, M. (1996). Children’s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Area Measur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Valencia (Spain), 4, 91-98.
Outhred, L.N.; & Mitchelmore, M.C. (2000).Young Children’s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Rectangular Area Measure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31(2),144-167.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Taloumis, T. (1975). The Relationship of Area Conservation to Area Measurement as Affected by Sequence of Presentation of Piagetian Area Tasks to Boys and Girls in Grades One through Thre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6(4), 232-242.
Wagman, H. G. (1968). A study of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Area Measure. Doctoral Dissertations. p.185. ERIC: ED053912
参、日文部份
佐藤隆博(1982):S-P表の活用。東京:明治圖書出版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