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04: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文泰
研究生(外文):Wen-Tai Huang
論文名稱:台灣本土及外資投信共同基金績效之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between local and foreign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in Taiwan
指導教授:林為中林為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Zhu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龍華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一般商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共同基金資料包絡分析基金特徵Tobit迴歸模式績效評估
外文關鍵詞:Mutual Fund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Fund CharacteristicsTobit Regress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1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在愈來愈多樣化的台灣共同基金市場下,如何選擇一檔適合自己的共同基金,一直是投資人關切的問題。且隨著法令的放寛,外資公司陸續來台成立及併購投信公司,因此不同操作風格下與本土投信基金特徵之間是否有所關聯,將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
本文主要使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考量成本及風險下,針對 2004 至 2006 年間的 160 檔台灣投資國內之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來進行績效評估,接著比較外資投信基金與本土投信基金特徵值之差異性,其次探討基金效率值表現是否具有排名上之持續性,最後探討可能影響整體基金效率值的因素。
實證結果顯示 2004 至 2006 年間平均最有效率的基金為匯豐成功基金。差額變數分析中發現造成整體基金無效率的原因主要是浪費太多的資源在週轉率上以致交易費用相對提高。Mann- Whitney U 檢定中發現,外資投信與本土投信公司基金特徵上其效率值、交易費用率、管理費用率、規模大小、買進週轉率上皆有顯著的差異性存在。接著在 Spearman 等級相關檢定中發現,整體基金效率表現具有持續性,且外資投信基金較本土投信基金更具持續性。最後在 Tobit 迴歸分析中顯示,外資投信所屬之基金以及基金規模大小對基金效率值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基金經理人更換次數對基金效率值則為顯著的負向影響關係。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共同基金概述 7
2.1.1 共同基金之分類 7
2.1.2 國內投信產業發展概況 9
2.2 常用的基金績效評估指標 11
2.3 國內外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基金績效之實證 14
2.4 本土投信與外資投信之相關文獻 18
2.5 共同基金績效持續性之相關文獻 20
第三章 效率評估模型 23
3.1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理論基礎 23
3.1.1 CCR模式 25
3.1.2 BCC模式 27
3.1.3 差額變數分析 30
3.2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特性與限制 30
3.3 資料包絡分析法模式之選取 31
第四章 研究設計 34
4.1 研究對象與研究期間 34
4.2 資料來源與變數定義 34
4.2.1 資料來源 34
4.2.2 變數定義 35
4.3 研究假說 38
4.4 資料分析方法 41
第五章 實證結果 45
5.1 投入與產出變數之基本統計量 45
5.2 基金效率值之分析 46
5.3 差異性檢定 51
5.4 相關分析 55
5.5 影響基金效率值之因素 57
5.6 差額變數分析 6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3
6.1 研究發現及結論 63
6.2 研究建議 65
參考文獻 67
附錄 71
一、中文部分
1.林美珍 (2003),共同基金績效評估-資料包絡法,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林傑宸 (2006),基金管理:資產管理的入門寶典,再版,台北:智高文化。
3.林盟強 (2006),台灣開放型共同基金效率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玄奘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邱淑暖、許家豪 (2002),基金特徵與基金績效之關係,中華管理評論,Vol.5:4, pp.21-34。
5.范遠華 (2004),台灣股票型基金績效之衡量-資料包絡分析法(DEA)之應用,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高強、黃旭男、Toshiyuki Sueyoshi (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華泰文化,台北。
7.徐清俊、姜志堅 (2003),基金績效持續性與基金類型之相關性研究,遠東學報,第二十卷,第四期,頁785-798。
8.陳智賢 (1998),以因子模型探討台灣共同基金績效之持續性,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9.陳暐中 (1999),共同基金技術效率評估,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0.陳安琳、洪嘉苓、李文智 (2001),共同基金經理團隊屬性與基金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51期,頁1-27。
11.陶百川、王澤鑑、劉宗榮、葛克昌 (2006),最新綜合六法,台北,三民書局。
12.黃程献 (2003),台灣發行跨國投資共同基金效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黃聖棠、溫英幹、鄢欽瑞 (2003),共同基金之績效評比-台灣地區之實證研究 (1995-2002),華岡經濟論叢,第5卷,第2期,頁31-67。
14.黃台心 (2005),計量經濟學,初版,雙葉書廊:台北。
15.葉銀華、邱顯比、張銘煌 (1999),基金經理人更換、董事會組成與績效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第11卷,第1期,頁25-60。
16.廖含珮 (2002),台灣共同基金績效之分析-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文化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劉弘煌 (2004),社會統計學-理論與應用,雙葉書廊:台北。
18.謝碧芳 (2002),英華投信之策略發展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譚志忠 (1999),DEA 投資組合效率指數-應用於台灣地區股票型共同基金績效評估適用性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Admati, A.R. and S.A. Ross (1985),“Measuring Investment Performance in a Rational Expectations Equilibrium Model,”Journal of Business, Vol.58, pp.11-26.
2.Charnes, A., T. Clark, W.W. Cooper, and B. Golany (1985),“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Maintenance Units in the U.S Air Force,”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Vol.2, pp.95-112.
3.Charnes, A., W.W. Cooper, and E. Rhodes (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2, pp.429-444.
4.Deli D.N. (2002),“Mutual Fund Advisory Contrac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Vol. 57:1, pp.109-133.
5.Dybvig, P.H., and S.A. Ross (1985),“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a Security Market Line,”Journal of Finance Vol.40, pp.383-399.
6.Farrell, M.J. (1957),“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Vol.120:3, pp.253-281.
7.Jensen, M. (1968),“Th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 in the Period 1945-1964,”Journal of Finance, Vol.23, pp.389-416.
8.Lewin, A.Y., R.C. Morey, and T.J. Cook (1982),“Evaluating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Courts,”Omega, Vol.10: 4, pp.401-411.
9.Lewin, A.Y. and J.W. Minton (1986),“Determining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other Look, and an Agenda for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Vol.32:5, pp.514-538.
10.McMullen, P.R. and R.A. Strong (1998),“Selection of Mutual Fund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 Studies, Vol.4:1, pp.1-12.
11.Murthi, B.P.S., Y.k. Choi, and P. Desai (1997),“ Efficiency of Mutual Funds and Portfolio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98, pp.408-418.
12.Sharpe, W. (1966),“Mutual Fu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Business, Vol.34, pp.119-138.
13.Shephard, R. W. (1970), “The Theory of Cost and Production Function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4.Tarim, S.A. and M.B. Karan (2001),“Investment Fu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Weight-Restricte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Russian and East European Finance and trade, Vol.37, pp.64-84.
15.Treynor, J.L. (1965),“How to Rate Management Investment Fund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43, pp.63-75.
16.Volkman, D.A. and M.E. Wohar (1995),“Determinants of Persistence in Relative Performance of Mutual Funds,”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Vol.18, pp. 415-430.
三、相關網站
1.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工會,http://www.sitca.org.tw。
2.基智網,http://www.funddj.com.tw。
3.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http://www.tej.com.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