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王永濬(2016),旅遊動機、旅遊意象、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以高雄觀光旅遊為例,高苑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3.白佩蕾(2004),以節慶活動做為地方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4.交通部觀光局(2010),中華民國九十九年觀光年報。
5.吳淑女(1993),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交通建設,42(9),2-6。6.李佳凌(2009),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沈進成、葉語瑄(2010),節慶活動利益相關者之效益評估模式,運動與遊憩研究第四卷第三期,161-178。
8.車成緯(2009),地方依附、社區意識與節慶活動認同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為例,輔仁大
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9.阮亞純,( 2004 ),以節慶活動振興地方產業之研究以屏東縣黑賄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屏東科
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
10.卓素絹,( 2005 ),探討節慶活動促進地方行銷之資源整合模式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為
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1.周妙玲(2010),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乳牛的家休閒牧場為例,亞州大
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2.周歧玉(2011),四重溪溫泉區經營策略指標建構與分析,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
士論文。
13.林玉雯(2008),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探討-以關子嶺風景區為例,亞洲大學
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4.林吉童(2014),糖業鐵道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烏樹林糖廠觀光五分車
為例,嘉南藥理大學休閒保健管理研究所。
15.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林玟君(2016),溫泉民宿旅遊意象、顧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的研究-以宜蘭礁溪奇立丹溫泉民
宿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系休閒產業碩士論文。
17.林儀婷(2011),體驗溫泉與美食-以四重溪溫泉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
18.林燕明(2004 ),民眾參與地方行銷之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19.姜莉蓉(2003 ),地方觀光行銷與品牌策略一以屏東縣為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碩
士論文。
20.屏東縣政府(2015),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成果報告書。
21.屏東縣政府(2015),屏東縣政府觀光網頁,http://www.pthg.gov.tw。
22.洪麗珠(2004),地方行銷對供需法則影響之研究-以預測模式探討黑鮪魚文化觀光季,觀光研
究學報第十卷第三期,57-65。
23.范渝萍(2011),國內宅配業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國立
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4.高志凱(2013),消費者溫泉文化資產活動認知對溫泉休閒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影響之研
究-以受測者年齡為干擾變數,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莊雅雯(2011),溫泉旅遊宇地區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新北投溫泉區為例,台北大學公共
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26.許秀卿(2015),探究節慶的行銷策略與地方文化薪傳-火燈夜巡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7.許博堯(2010),政府單位補助地區行銷活動遊客認知之研究 : 以四重溪溫泉美食嘉年華為
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28.陳水源(1989),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
究所碩士論文。
29.陳永森(2010),地方政府產業節慶行銷模式與經驗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鄉
村旅遊研究第四卷第二期,19-28 。
30.陳志樅(2016),慶典活動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嘉義縣嘉藝賞燈趣為例,南
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系休閒產業碩士論文。
31.陳沛悌、陳甫鼎、裴蕾(2014)。節慶活動對地方行銷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9(3),23-38。
32.陳怡君(2015),兒童博物館遊客的體驗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斗六官邸兒童
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論文。
33.陳信安(2011),「休閒溫泉學」,台灣溫泉文化與觀光,第185-205頁,台北市;華都文化。
34.陳冠曲(2007),遊客遊憩體驗、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
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35.陳冠宏(2004),遊客對龍門露營區遊憩活動體驗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36.陳柏淳(2015),「臺灣的溫泉分布與產業發展第」,臺灣鑛業,第67卷,第1期,第1-10頁。37.陳墀吉(2004),遊客對埔里重建區災後旅遊服務與設施滿意度之探討,南瀛觀光休憩產業發展
暨永續經營研討會,129-146。
38.曾詩馨(2010),於古蹟旅遊遊客體驗、旅客動機、目的地意象、滿意度與旅後行為意圖之關係
研究-台南市赤崁樓旅客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39.游瑛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ㄧ屆民藝華會為
例。台中:靜宜大學觀光系(台灣省交通旅遊局委託研究)。
40.黃蓓馨(2011),地方節慶活動行銷之策略研究─以苗栗桐花祭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
士班學位論文。
41.楊小玲( 2005 ),當地居民對節慶活動衝擊之直覺與態度研究─平溪鄉與鹽水鎮之比較,大葉
大學休開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42.楊景裕(2001),旅遊動機、渡假生活型態、滿意度對重遊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澎湖地區旅遊為
例,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
43.楊琬棋(2009),在自行車活動休閒滿意度衡量模式之建立與驗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RAL, 2(1), 57-71。
44.葉俊麟(2013),運動觀光吸引力、自行車道形象、休閒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日月
潭自行車道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5.葉瑞其(2015),舉辦地方文化活動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清境火把節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
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6.葉碧華(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之評估─以台北燈會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
所碩士論文。
47.劉志鈺;張志青(2009),不同節慶活動與地方行銷策略之探討,明道通識論叢 7期,91-108。48.劉國戰(2013),旅遊動機、體驗及滿意度之研究以越南三島國家公園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
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劉照金、呂銀益(2008),台灣民眾對地方節慶活動體驗行銷感受及涉入程度之研究,真理大學
運動知識學報第五期,353-369。
50.鄭硯青(2010),遊客特性.景點意象與遊憩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自
行車道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碩士專班論文。
51.蕭莨錡(2012),觀光工廠之觀光吸引力、體驗行銷、服務品質、重遊意願研究-以休閒涉入為
干擾變項,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論文。
52.蕭鈺林(2008),地方品牌對城市意象與觀光客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
關係學系碩士論文。
53.駱焜祺(2001),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中山大學
公共管理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54.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
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5.謝博任(2014),自行車騎乘者遊憩體驗、滿意度極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安平自行車道為
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
56.鍾政偉、陳瀅如(2015),以遊客觀點建構節慶活動參與行為之研究,休憩管理研究2(2),43-56。
57.蘇佳鈴(2003),觀光節慶活動遊客意象、滿意度、忠誠度關聯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
季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1.Ashworth, G. J. and H. Voogd, (1990) Selling the City: Marketing Approaches
in Public Sector Urban Planning, Belhaven Press.
2.Baker, p. and Crompton, G. N.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d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3.Crompton, J. L. (1979). 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
destination and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upon that imag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7(4), 18-23.
4.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a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5.Fornell (1992), C.,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5, 1-21.
6.Gunn, C. (1988). Vacationscapes: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7.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NY: Van
Nostrand Reinhold.
8.Iso-Ahola, S. E. and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141-149.
9.Jago, L. & Shaw R. (1998).Special event: A conceptual & definitional
framework.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5, 21-32.
10.Kolter, P., Haider, D. H., & Rein, 1. (1993).Marketing Places-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 sm to cities, Stales and nations.
11.Kozak, M. (2001). Comparativeanalysis of tourist motivations by nationality
anddestin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2 (1), 391-401.
12.Manning, R. E. (1985). Motivations for Recreation: A Behavioral Approach
Studies in Outdoor Recreation Search and Research for Satisfation
Mineographed,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Oregon.
13.Mcintosh, R., C. Goeldner, and J. Ritchie (1995).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4.Pritchard, M. P. (2003). The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destination performance. Tourism analysis. 8(1). 61-73.
15.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s News, Aug,
169-172
16.Weitz, B. A., & Wensley, R. (1984). Strategic Marketing: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Boston, Mass: Kent 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