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3 18:1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麗華
研究生(外文):
Li-Hua Chen
論文名稱:
大地工程技術於塑造公路新風貌之研究-以台11線濱海公路花蓮縣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Studies on the geotechnics applied to highway landscaping: focusing on Hualian section of Tai 11 Highway
指導教授:
陳俶季
指導教授(外文):
Shuh-gi Cher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
河海工程學系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河海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地工技術
、
台11線公路
、
公路新風貌
、
特性指標
外文關鍵詞:
geotechnics
、
Tai 11 Highway
、
new highway landscaping
、
characteristic indexe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
點閱:678
評分:
下載:73
書目收藏:0
摘要
「台11線東部濱海公路改善計畫」自民國80年推動,執行過程花蓮縣境路段引發諸多環境保育與景觀生態之議論。自然營力的衝擊與環境的變遷,屢屢造成公路維護的高度困難,而花東海岸美好的山景海色與瀕山臨海的地理特色,再再形成公路改善的莫大挑戰。本研究針對台11線公路興建歷程與改善計畫,透過親身參與建設的深入觀察以及數個代表性案例的分析,配合整體計畫的歸納分析與指標檢核方法,嘗試疏理景觀生態與環境保育等前題下公路維護與建設的相關議題,並尋求形塑「公路新風貌」永續發展的解決途徑。
本研究回顧台11線公路隧道、橋梁選線規劃以及邊坡穩定處理案例,自規劃或設計階段的地工技術觀點出發,納入工程推動過程各界有關環境保育、景觀維護與生態平衡等建議與指正,並經深入探討後予以彙整歸納,提出以生態保全、植生綠覆、均衡統一、原始特性、景觀美質及資源永續等6大指標與細項22因子建立之公路新風貌「特性指標與地工技術/觀念檢核表」;本研究並以台11線公路為例加以檢核,若有不符則研提改善構想方案。研究成果發現,地工技術於公路生命週期之應用,應自源頭之可行性評估、地質調查與規劃設計階段著手,透過對自然生態、環境特性系統充分認知與掌握後,地工技術加入美學、生態學等調和公路融入大地,方能塑造以永續與人本為體,服務與安全為用,兼顧生態、景觀、運輸與維護等需求的優質公路。
關鍵詞:地工技術、台11線公路、公路新風貌、特性指標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scaping issues have been disputed for years since the Tai 11 Highway, as known as the eastern coast highway; improving project had been set into action in 1990’s. The impaction of nature force and charges in environment cause many difficulties for highway maintenance. To renovate the road in the area with impressive nature scenery with hills and sea and both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approaching of mountains and bordering to the Pacific Ocean is also a real challeng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and improving projects of Tai 11 Highway. By taking part in the improving project some representative cases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induc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whole project and some indexes a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measurement applied in the project. The aims of this paper are to figure out the direction which keeps balance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ighway building and the way that settles safety transportation and well-maintenance of highway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landscaping.
The route selections of tunnels in a group and a bridge with pleasant outlook are reviewed, and some slope protection cases along the highway are also discussed. In views of viewpoint of geotechnics proposed du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stage, this paper canvasses relevant criticisms, comments and accusation of destruction 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doing violence to landscaping and ecological balance against the improving project. The check table comprehended 6 characteristic indexes related with geotechnics applied to highway landscaping is proposed accordingly. These indexes include ecological maintenance, vegetation cover, integration balance, original character, beautiful scenery and sustainable use with resources, and further 22 evaluating factors. The check table is applied to the improving projects and some modifications are recommended for those ill-fitting sections.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geotechnics applied to highway landscaping should take account of nature scenery and ecology, and they are better to start these considerations as early as on phase of feasibility study or stage of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After deep reorganization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ell master of nature character, a high quality highway met the requirements compatible with ecology, scenery, transportation and maintenance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geotechnics, Tai 11 Highway, new highway landscaping, characteristic indexes
目錄
頁次
謝 誌……………………………………………………………….…. Ⅰ
摘 要………………………………………………………………..… Ⅱ
ABSTRACT…………………………………………………………….. Ⅳ
目 錄………………………………………………………………….. Ⅵ
表目錄…………………………………………………………...……... Ⅹ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3
1.3研究目的……………………………………………………… 3
1.4研究方法與流程……………………………………………… 4
1.4.1研究方法………………………………………………… 4
1.4.2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公路修建課題……………...…………………………………. 7
2.1.1公路修建等級與標準之影響……..……………………. 7
2.1.2應多一份對自然的尊重……………..…………………. 8
2.1.3公路修建之「土」與「水」……………...…………… 9
2.1.4景觀道路的發展…………….... ……………………….. 10
2.2公路建設潮流與趨勢………………….……………………… 11
2.2.1公路穿越山區之新觀念、新工法與新技術…………… 12
2.2.2公路瀕臨海岸之新觀念、新工法與新技術…………… 13
2.3他山之石……………….…………………………….………... 13
2.3.1公路在山區之建設案例……………….……………….. 13
2.4小結…………………………………………………………… 16
第三章 台11線公路建設之回顧…………………………………….. 27
3.1台11線公路興建歷史………………………………………... 27
3.1.1光復初期草創期-產業道路(民國54年~57年)..……. 27
3.1.2蓬勃期-第一次改善(民國57年~80年)……………... 28
3.1.3鼎盛期-列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之第二次改善(民國80年以後)………………………………………………. 29
3.2台11線東部濱海公路改善計畫…………………………….. 31
3.2.1 計畫目標……………………………………………….. 31
3.2.2 計畫執行……………………………………………….. 31
3.3環境特性與環境議題………………………………………… 33
3.3.1 環境特性……………………………………………….. 33
3.3.2 環境議題-工程迷思與爭議………………………….. 36
3.4小結…………………………………………………………… 42
第四章 公路選線規劃之探討………………………………………… 47
4.1跳浪段18K~22K隧道選線案例……………………………… 47
4.1.1計畫背景………………………………………………… 47
4.1.2工址概況…………………………………………………
……………… 48
4.1.3地質、地形、水系與生態景觀資源…………………… 48
4.1.4路線方案與評選………………………………………… 50
4.1.5地工技術之應用………………………………………… 52
4.2長虹橋段67K~69K橋梁選線案例……………………….….. 63
4.2.1計畫背景………………………………………………… 63
4.2.2工址概況………………………………………………… 63
4.2.3地質、地形、水系與生態景觀資源…………………… 63
4.2.4路線方案與評選………………………………………… 65
4.2.5橋梁選線之探討………………………………………… 67
4.2.6小結……………..………………………………………. 68
4.3結果與討論…………………………………………………… 75
4.3.1跳浪段18K~22K隧道選線研究結果………………….. 75
4.3.2長虹橋段67K~69K橋梁選線研究結果……………….. 76
第五章 公路邊坡處理之探討………………………………………… 81
5.1案例一:大坑段8K+510~+816上邊坡高大擋土牆………... 81
5.1.1計畫背景………………………………………………… 81
5.1.2工址概況…………………………………………………
81
5.1.3地質調查與分析…………………………………………
82
5.1.4面臨問題…………………………………………………
83
5.1.5改善對策………………………………………………...
84
5.1.6小結………………………………………………………
85
5.2案例二:大坑段7K~11K附近海測加勁護坡………………. 93
5.2.1計畫背景………………………………………………… 93
5.2.2工址概況…………………………………………………
93
5.2.3近岸地形…………………………………………………
93
5.2.4海洋營力…………………………………………………
94
5.2.5面臨問題…………………………………………………
94
5.2.6整治對策……………………………………………….... 94
5.2.7小結……………………………………………………… 95
5.3案例三:跳浪段21K+680~+728三號隧道南洞口段邊坡..... 103
5.3.1計畫背景………………………………………………... 103
5.3.2工址概況…………………………………………………
103
5.3.3地質調查分析與試驗……………………………………
104
5.3.4破壞機制與整治對策……………………………………
105
5.3.5小結……………………………………………………… 108
5.4案例四:大崩段34K+980~35K+260排樁邊坡……………..
121
5.4.1計畫背景………………………………………………… 121
5.4.2工址概況………………………………………………… 121
5.4.3地質調查及滑動面分析…………………………………
122
5.4.4整治對策與防治工法……………………………………
123
5.4.5小結……………………………………………………… 126
5.5案例五:長虹橋段68K+800~+950格梁地錨邊坡…………. 137
5.5.1計畫背景………………………………………………… 137
5.5.2工址概況………………………………………………… 137
5.5.3區域地質…………………………………………………
137
5.5.4地質調查及滑動面分析…………………………………
138
5.5.5整治對策與防治工法……………………………………
139
5.5.6小結……………………………………………………… 142
5.6結果與討論…………………………………………………… 149
5.6.1大坑段8K+510~+816高大擋土牆研究結果………….. 149
5.6.2大坑段7K~11K附近海測加勁護坡研究結果………… 150
5.6.3跳浪段21K+680~+728三號隧道南洞口段邊坡研究
結果…………………………………………………….. 151
5.6.4大崩段34K+980~35K+260排樁邊坡研究結果……….
151
5.6.5長虹橋段68K+800~+950格梁地錨邊坡研究結果…… 15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1
6.1結論…………………………………………………………… 161
6.2建議………………………………………………………….... 163
參考文獻……………………………………….………………………. 165
參考文獻
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1,臺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南島,臺北
大合鑽探技術顧問公司,1991,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北區管理站基地地質鑽探試驗報告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2005,土木與環境,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2003,景觀道路相關設施設計及施工參考手冊研訂,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委託
中華民國造園學會,2004,全國景觀道路規劃建置計畫(期末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王文禮、王泰典,1999,隧道洞口段及邊坡施工,土木技術,第11期,P99~P109
王明德等,2003,交通土木工程建設科技研發之規劃(第二期四年計畫) (MOTC-STAO-92-10),交通部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台北
王泰典、朱育正,2001,台11線35K附近邊坡整治案例探討,臺灣公路工程第28卷第1期,P43~P52
王源、陳文山,1996,臺灣東部海岸山脈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北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1998,加勁擋土結構設計及施工手冊,台北,P1-6
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1999,台十一線東部濱海公路改善工程環境影響調查分析及因應對策報告(修正本),委託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台北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處市鄉規劃局,1999,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主要計畫(座談會報告資料),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委託
永擎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5,台11線35K+800附近地質調查分析工程工作成果報告,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委託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2000,台11線東部濱海公路改善計畫海岸地形監測及侵蝕防治對策(MOTC-IOT-IHMT-CE8701,交通部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委託,台中
朱育正,2004,台十一線新長虹橋新建工程,臺灣公路工程,第30卷第10期,台北,P39-P51
何泰源,2003,山區道路景觀與自然生態保護之地工技術,中華技術,第60期。網址:http://www.ceci.org.tw/
何泰源、吳文隆、林俊良,2000,921地震坡地災害防治新工法研究,九二一震災後中日土砂災害調查及治理研討會,南投
吳俊傑,2004,台灣東部鐵路隧道選線資料蒐集與評估應用之研究,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宋聖榮、羅煥記、陳文山,1994,東臺灣海岸山脈碎屑性岩脈的成因及其在弧陸碰撞沉積作用的意義,中國地質學會會刊,37:3 P407-424
李如儀,2003,國內外道路景觀風貌及工程設計比較-以美國SCENIC DRIVES 及 LANDSCAPED ROAD 為案例探討,交通部公路總局92年度景觀工程專業訓練,台北,P142
李素馨、蔡榮峰,1997,景觀道路之規劃管理,規劃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二期,P75~P93
李素馨等,1999,道路相關設施景觀設計準則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交通部台灣區高速公路局委託,P221
李德河,1992,泥岩地區公路邊坡保護措施調查研究,國科會防災研究報告
李德河、林宏明、楊沂恩,2002,泥岩邊坡之穩定處理,地工技術雜誌,第94期,P41~P52
李鏗邦,1995,公路建設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以萬里~瑞濱東西向快速公路之環境影響評估為例(上),中國環保,第23期
周南山,1997,引進地工新技術以保護公路之環境、生態與景觀研究(MOTC-STAO-RD1108),交通部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環境保護文教基金會,台北,P2~P3
周南山,2002,地工技術與環境生態景觀之融合,地工技術雜誌,第92期,臺北,P19~P26
周南山,2005,綠道路邊坡與生態景觀之融合,永續營建系列-道路工程綠營建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中壢,P59~P69
周南山等,2003,山區公路建設前、中、後在工程管理方面參考作業手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研究報告0920216],台北
周南山等,2003,山區公路建設檢討之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研究報告0920216],台北
林文和,1997,國家公園景觀道路經營管理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文和,1998,國家公園景觀道路經營管理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8(1)P59~P77
林同棪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5,台11線67K+000~69K+250大港口橋梁工程地質鑽探及試驗分析工作報告,台灣省政府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委託
林湘玲,2003,花蓮的環境與發展:淨土與落後的論述與真實,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管理所碩士論文,花蓮
邱永芳,2000,海岸公路保全工法之探討,海下技術季刊,第十卷第一期,P35~P45
青聯工程顧問公司,1992,花蓮海洋度假中心整體開發計畫報告
施鴻志,1989,台灣省風景區聯外道路及景觀道路系統規劃之研究,旅遊局
洪如江,1984,工程地質在自然邊坡穩定之應用(力學因素除外),地工技術雜誌,第7期,臺北,P36
洪如江,1991,初等工程地質地質學大綱,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臺北,P109
紀宗吉,2003,臺灣近年落石災害淺釋,地質雜誌,第22卷,第3期,P43-P50
孫維芳,2002,海岸山脈北段公路沿線邊坡崩塌特性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徐鐵良,1983,地質與工程,台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翁有來,1990,臺灣山區公路環境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P38,新竹
涂繼昌、蘇兆輝、陳宥名,2005,隧道通過海岸山脈地質區湧水對策之探討,中華技術,第67期。網址:http://www.ceci.org.tw/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1998,地質危險區公路及橋樑之維護管理與防救災對策之研擬~以台十一線及台二十一線為例(期末研究報告),台南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1999,地質危險區道路及河川橋樑之維護管理與防救災對策之研擬~以台十一線及台二十一線部份路段為例(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台南,P45
張石角,1988,台灣工程地質分區及其崩山類型之關係,第五屆國際崩山研討會,瑞士
張石角,1995,臺灣東部之環境地質分區與崩塌類型,工程環境會刊,第14期,P59-85
張吉佐等,2004,台灣山岳隧道工程技術之回顧與展望,地工技術雜誌,第100期,臺北,P95
張柏東(民94.1.28)。「花東濱海路 盼成綠森林」壽豐鹽寮段植栽爬牆虎成效好 將擴大推廣。聯合報,C4版
捷統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4,台11線68K+800~+950格梁地錨護坡工程委託地質探查與工法評估成果報告,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委託
許民陽,1998,颱風對花東海岸地質環境的影響,地質雜誌,第18卷第1期,P1~P16
許民陽,2005,臺灣海岸侵蝕後退的現況-淡水河口、蘭陽平原、花東海岸篇,地質雜誌,第24卷第1期,P64~P75
許民陽等,1998,花東海岸後退的研究-花蓮至長濱段,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6期,P73~P98
許泰文,2000,海岸侵蝕各種防禦工法之簡介與比較,海下技術季刊,第十卷,第一期,P16~P22
連志展,2000,誰的自然?由多元文化的觀點來反思生態保育運動;以花蓮地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P71
郭ㄧ羽、李麗雪,2005,海岸景觀與生態設計,國立台南藝術學完建築藝術研究,台南
郭城孟,臺灣的前世今生,交通部公路總局94.8.19演講資料,P3
郭瓊瑩,2005,綠道路規劃與城鄉生態,永續營建系列-道路工程綠營建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中壢,P39~P58
陳紫娥,2001,花東縱谷北、中段沖積扇與土砂災害,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12(2),P14~P21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1998,景觀道路規劃與管理,內政部營建署委託
皓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2,台十一線景觀路廊及遊憩據點串連整體規劃(期末報告書),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委託
黃玉章譯,1998,美國70號州際公路山嶺區的生態環境處理,台灣省公路局道路景觀規劃設計專輯,P113~P148
黃秋煌、黃振嘉、徐耀賜,2004,生態工法於公路工程應用之研究(三),現代營建第291期,P31~P38
黃智偉,2002,省道台一線的故事,城邦文化,台北,P21
黃榮堯等,2005,道路建設綠營建評估指標系統之研究,永續營建系列-道路工程綠營建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中壢,P1~P14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1,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花蓮圖幅,臺北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2,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玉里圖幅,臺北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1997,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豐濱圖幅,臺北
廖瑞堂,2001,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P188
臺灣省公路局,1999,公路局五十二年專刊,台北
臺灣省政府交通處,1987,臺灣省交通建設(公路),台北,P225
潘國樑,2000,大地工程科技的永續發展,地工技術雜誌,第82期,臺北,P87
鄭育民,2000,台灣東部近岸海流特性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
鄭慶祥,1982,東部走廊陸上運輸系統改善之研究,台北,P160
鄧屬予、李建成、徐志彬,2002,海岸山脈蕃薯寮層的軟質沉積形變,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十五號,P103~137
盧崴詡,1997,臺十一線公路拓寬工程爭議-一個全面性的回顧、分析與建議,東海岸評論第110期,P25~P34
聯合大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1997,台11線18K+700~22K+000路基改善隧道鑽探工程工作報告,台灣省交通處公路局第四區工程處委託
聯合大地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4,台11線22K+000路基路面改善工程委託補充地質探查報告,交通部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委託
鍾國風,2003,失落與再現-一個觀於東海岸環境史學的行動與論述,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管理所碩士論文,花蓮
藍豐彥,2002,三號隧道南口地質概述,台11線18K+700~22K+000路基路面改善工程(隧道工程地質師判釋資料)
顏東利等,1999,軟弱砂泥岩互層岩盤之公路邊坡整治案例探討,地工技術雜誌,第72期,臺北,P13~P22
鄺寶山、王文禮、黃燦輝,1994,利用隧道變形量測資料反求設計參數,地工技術雜誌,第46期,臺北,P57~P65
(Donald H.Gray、Robbin B.Sotir)著(1996)。坡地生態工法:坡地植生工程理論與實務(Biotechnical and Soil Bioengineering Slope Stabiliza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Erosion Control,陳彥璋、陳偉堯譯,2005),台北,明文書局,P40
Reginald C.Pragnell,1970,Scennic Road-A basic for its planning,design and management,Landscape Architect USDA Forest Service No.etr-7700-2,USA。(邱顯明譯,1998,景觀道路-規劃、設計與管理的基礎,台灣省公路局道路景觀規劃設計專輯,P12~P50)
Zaruba Q.and Mencl V.(1982),Landslides and Their Control,2nd ED. Elsevier,Ams-terdam-London-New York.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海岸山脈北段公路沿線邊坡崩塌特性研究
2.
花蓮的環境與發展:淨土與落後的論述與真實
3.
誰的自然?由多元文化的觀點來反思生態保守育運動:以花蓮地區為例
4.
台灣東部近岸海流特性之調查研究
5.
失落與再現__一個關於東海岸環境史學的行動與論述
6.
公路坍方路段改善之評估
1.
黃秋煌、黃振嘉、徐耀賜,2004,生態工法於公路工程應用之研究(三),現代營建第291期,P31~P38
2.
許泰文,2000,海岸侵蝕各種防禦工法之簡介與比較,海下技術季刊,第十卷,第一期,P16~P22
3.
許民陽,2005,臺灣海岸侵蝕後退的現況-淡水河口、蘭陽平原、花東海岸篇,地質雜誌,第24卷第1期,P64~P75
4.
許民陽,1998,颱風對花東海岸地質環境的影響,地質雜誌,第18卷第1期,P1~P16
5.
張石角,1995,臺灣東部之環境地質分區與崩塌類型,工程環境會刊,第14期,P59-85
6.
紀宗吉,2003,臺灣近年落石災害淺釋,地質雜誌,第22卷,第3期,P43-P50
7.
洪如江,1984,工程地質在自然邊坡穩定之應用(力學因素除外),地工技術雜誌,第7期,臺北,P36
8.
邱永芳,2000,海岸公路保全工法之探討,海下技術季刊,第十卷第一期,P35~P45
9.
林文和,1998,國家公園景觀道路經營管理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8(1)P59~P77
10.
李鏗邦,1995,公路建設計畫之環境影響評估-以萬里~瑞濱東西向快速公路之環境影響評估為例(上),中國環保,第23期
11.
李德河、林宏明、楊沂恩,2002,泥岩邊坡之穩定處理,地工技術雜誌,第94期,P41~P52
12.
李素馨、蔡榮峰,1997,景觀道路之規劃管理,規劃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二期,P75~P93
13.
朱育正,2004,台十一線新長虹橋新建工程,臺灣公路工程,第30卷第10期,台北,P39-P51
14.
王泰典、朱育正,2001,台11線35K附近邊坡整治案例探討,臺灣公路工程第28卷第1期,P43~P52
15.
王文禮、王泰典,1999,隧道洞口段及邊坡施工,土木技術,第11期,P99~P109
1.
桃園地區埤塘在颱洪期間緊急供水之探討
2.
海運託運人之智慧型航商抉擇決策支援系統
3.
綠島生態旅遊永續經營之研究—生態足跡法
4.
非營利組織之策略地圖設計與應用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為例
5.
公營企業民營化後治理成本之研究
6.
結合平衡計分卡與智慧資本建構定期航運業經營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
7.
東沙島土地覆蓋變遷之研究
8.
山藥(DioscoreaalataL.)黏多醣對人類皮膚纖維母細胞增生、遷移及合成基質的影響
9.
機場鋪面損害評估暨維護管理之研究
10.
我國船員法與勞動基準法中商船船員退休制度之研究
11.
貿易密集度指標與貿易區塊的群組分析:以電子製造業為例
12.
核心競爭力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以海運承攬運送業為例
13.
主管領導風格對部屬組織承諾、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台商在兩岸地區的民營企業為例。
14.
機車肇事特性與先進安全系統發展之研究
15.
醫療訴訟舉證責任分配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