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8 01: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姬天予
研究生(外文):Tien-Yu Chi
論文名稱:韓偓及其詩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Ham-Woh and his Poems
指導教授:李建崑李建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an-Kuen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韓偓韓翰林集香奩集
外文關鍵詞:Ham-WohHam Ham Jin JiShiang Lian J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文摘要】

韓偓乃著名之晚唐詩人,其生年、字號、入仕之前是否有江南之行等問題眾說紛紜。其《香奩集》之真偽,自北宋以來即各家所說不一。《韓翰林集》之作品中,徐復觀又提出有偽作參入之情形。本論文擬對韓偓有爭議之生平事蹟、及創作內涵及技法做一探索,並搜索探研韓偓詩之評價及影響,已確立韓偓及其詩之價值,及在文學史上之地位。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敘述本論文的寫作動機、前人研究概況及本論文的篇章安排。第二章為韓偓生平及著述,以韓偓生活事蹟為探討,再將其人際關係分別加以敘述,由其交友情況窺得其人際關係及詩人性情。第三章論述韓偓著作之版本,及《韓翰林集》偽詩參入、《香奩集》作者之問題。第四章則論述韓偓所處之時代背景,以「知人論世」,分別從政治社會與文壇環境兩方面討論之。第五章為韓偓詩內涵之探究,分為二節:首先對詩人本身思想意識進行探討,再分析其詩歌內容,即其題材類型,分別包括艷情詩、宮苑詩、情景詩、詠物詩、隱逸詩、感懷詩等六方面。第六章論析韓偓詩歌的形式特徵,分別從章法舉例、使事用典、屬偶設對、鍊字鍛句等四方面加以探討。第七章分別論述《韓翰林集》及《香奩集》之詩歌風格。 第八章為韓偓詩的評價與影響,內容評價方面分作《韓翰林集》及《香奩集》之評價。並將韓偓之詩作《韓翰林集》及《香奩集》的影響分別加以論述。第九章為本文結論。
韓偓是晚唐著名詩人,他輔佐昭宗、不屈於後梁太祖,立下「晚唐完人」之人格典範。《香奩集》之作,在唐末詩詞風氣,正自相循之際,韓偓是對詞的影響最大的詩人。自入朝至卒於南安之作是為《韓翰林集》,內容除忠憤節義之外,亦可為唐末實錄,韓偓是唐末政壇及文壇上極重要之人物。

  
韓偓及其詩研究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概況---------------------------------------------2
第三節 章節安排-------------------------------------------------3

第二章 韓偓生平之考述-------------------------------------5

第一節 韓偓生平事蹟之考述-------------------------------------5
一、 生年考述-----------------------------------------------5
二、 字號考述-----------------------------------------------7
三、 家世考述-----------------------------------------------10
四、 入仕前江南之行考述-------------------------------------11
第二節 韓偓一生遊蹤-------------------------------------------13
一 、十八歲之前之生活 -------------------------------------13
二、十九歲至四十八歲---------------------------------------15
三、四十八歲至六十二歲入仕之官場生涯-----------------------17
四、六十二歲至八十二歲流貶生涯-----------------------------22
第三節 韓偓之人際關係-----------------------------------------26
一、 李曄---------------------------------------------------26
二、 朱全忠-------------------------------------------------28
三、 吳融---------------------------------------------------29
四、 令狐渙-------------------------------------------------31
五、 崔胤---------------------------------------------------31
六、 李洵---------------------------------------------------32
七、 李冉---------------------------------------------------33
八、 永明禪師-----------------------------------------------35
九、 黃滔---------------------------------------------------36
十、王審知------------------------------------------------------------------------------37

第三章 版本概況及詩歌真偽-------------------------------------39

第一節 版本著述---------------------------------------------39
第二節 現存版本---------------------------------------------40
第二節詩歌真偽----------------------------------------------42
一、《韓翰林集》-----------------------------------------42
二、《香奩集》-------------------------------------------44

第四章時代背景與詩壇氛圍---------------------------------57

第一節 政治環境 ------------------------------------------------57
一、 政治的腐敗--------------------------------------------------------------------57
二、 變亂的迭起-------------------------------------------------------------------------58
三、 藩鎮的割據--------------------------------------------------------------------61
四、 唐祚之亡-----------------------------------------------------------------------62
第二節、詩壇氛圍-----------------------------------------------------------------------66
一、描寫民生疾苦指陳時弊集反應史實之傾向-----------------------------66
二、齊梁詩風之復歸及豔情綺靡追求之傾向-------------------------------70
三、由感傷沉鬱到淡漠狹小之傾向-------------------------------------------73

第五章、韓偓詩思想內涵之探究-----------------------------78
第一節、 韓偓之思想-----------------------------------------------------------------78
一、 儒家思想----------------------------------------------------------------------78
二、 道家之思想-------------------------------------------------------------------81
三、 韓偓佛學思想----------------------------------------------------------------82
第二節韓偓詩內容分析---------------------------------------------------------------------84
一、艷情詩-------------------------------------------------------------------------84
(一)詠女性容貌儀態-------------------------------------------------------85
(二)詠閨思痴情-------------------------------------------------------------88
(三)詠兩性情愛-------------------------------------------------------------90
二、宮苑詩-------------------------------------------------------------------------92
(一)在朝史實之見證-------------------------------------------------------92
(二)宮廷生活之紀錄-------------------------------------------------------94
三、情景詩-------------------------------------------------------------------------96
(一)融情於景----------------------------------------------------------------96
(二)即景抒情----------------------------------------------------------------98
(三)化景語為情思----------------------------------------------------------99
四、詠物詩-------------------------------------------------------------------------101
(一)純詠物-------------------------------------------------------------------101
(二)託物寓懷----------------------------------------------------------------103
五、隱逸詩--------------------------------------------------------------------------104
(一)隱逸之抉擇-------------------------------------------------------------104
(二)隱逸之情懷-------------------------------------------------------------107
六、感懷詩-------------------------------------------------------------------------------108
(一)感時傷亂---------------------------------------------------------------------109
(二)抒懷寫志---------------------------------------------------------------------111

第六章、韓偓詩的創作技法---------------------------------114

第一節 章法舉例 --------------------------------------------------------------------114
一.斗然唱發----------------------------------------------------------------------114
二.開門見山----------------------------------------------------------------------115
三.倒用作結----------------------------------------------------------------------116
四.敘寫兼行----------------------------------------------------------------------117
第二節 使事用典----------------------------------------------------------------------118
第三節 善用譬喻----------------------------------------------------------------------121
一.明喻----------------------------------------------------------------------------121
二.隱喻----------------------------------------------------------------------------123
三.借喻----------------------------------------------------------------------------124
第四節 屬偶設對----------------------------------------------------------------------125
一.工對--------------------------------------------------------------------------------125
二.數字對-----------------------------------------------------------------------------127
三.互文對-----------------------------------------------------------------------------128
   四.景物對-----------------------------------------------------------------------------129
   五.顏色對-----------------------------------------------------------------------------131
  六.人名對-----------------------------------------------------------------------------132
 
第五節 鍛字鍊句----------------------------------------------------------------------------133
一.韓詩構句之句法-------------------------------------------------------------------133
(一) 誇飾例---------------------------------------------------------------------133
(二) 倒裝例---------------------------------------------------------------------134
(三) 設問例---------------------------------------------------------------------135
(四) 頂真例---------------------------------------------------------------------136
  二.韓詩用字藝術----------------------------------------------------------------------136
(一) 疊字------------------------------------------------------------------------136
1. 置於句首-------------------------------------------------------------137
2. 置於句中-------------------------------------------------------------137
3. 置於句末-------------------------------------------------------------138
4. 在同一詩句中同時使用兩組疊字-------------------------------139
5. 在兩句中使用兩組疊字-------------------------------------------140
(二) 類字------------------------------------------------------------------------141
1. 一句中重出一字----------------------------------------------------142
2. 二句中重出一字----------------------------------------------------143
3. 一句中重出二字----------------------------------------------------143
4. 二句中重出二字----------------------------------------------------143
5. 二句中重出三字----------------------------------------------------144
6. 四句重出四字-------------------------------------------------------144

第七章 韓偓詩風之探究-------------------------------------------------145

第一節《韓翰林集》詩風之探究-------------------------------------------------------145
一、慷慨悲憤--------------------------------------------------------------------------145
二、淒切不迫--------------------------------------------------------------------------148
三、含蓄委曲--------------------------------------------------------------------------149
四、沉著--------------------------------------------------------------------------------152
五、沉鬱頓挫--------------------------------------------------------------------------153
第二節、《香奩集》詩風之探究----------------------------------------------------154
一、清澈婉麗----------------------------------------------------------------------154
二、纏綿悱惻---------------------------------------------------------------------156
三、真切清新---------------------------------------------------------------------158

第八章 歷代對韓偓詩之評價與影響---------------------------------------------161

第一節 韓偓詩之評價---------------------------------------------------------------------161
一、《韓翰林集》之評價---------------------------------------------------161
二、《香奩集》之評價------------------------------------------------------------163
第二節 韓偓詩歌內容對後代之影響------------------------------------------------168
一、《韓翰林集》對後代之影響-------------------------------------------------168
二、《香奩集》對後代之影響----------------------------------------------------171
(一) 《香奩集》內容的偏重---------------------------------------------------172
(二) 《香奩集》表現的手法 --------------------------------------------------174
(三) 《香奩集》詩之句、語、境對詞之影響------------------------------176
1、.剪裁字句入詞--------------------------------------------------------176
2.、化詩語為詞語---------------------------------------------------------178
3、.演詩為詞---------------------------------------------------------------180


第九章 結論----------------------------------------------------------------------------------------182
附錄:韓偓先生年表、參考書目
引用書目及期刊

(一) 專書

韓 偓 《玉山樵人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據舊鈔本影印。
韓 偓 《韓內翰別集》,四庫全書珍本十二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韓 偓 《韓翰林集》、《香奩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舊鈔本。
韓 偓 《韓翰林詩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韓偓著、吳汝綸評注 《韓翰林集.評注》、《香奩集》、《香奩集》補遺,台北:學生書局,關中叢書本。
韓偓著、姜道生編 《韓致光香奩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唐中晚名家詩集本。
韓偓著、席啟寓輯 《韓翰林集》、《香奩集》,上海掃葉山房唐詩百名家全集本,中研究史語所藏。
韓偓著、錢謙益、季振宜編 《韓內翰別集》、《香奩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全唐詩稿本。
韓偓著、龔賢編 《韓內翰集》、《香奩集》、《香奩集》補遺,台北: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中晚唐詩本。

清聖祖御定 《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點校本,1977年6月。
紀 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台北:藝文印書館。
方回著,紀昀刊誤,諸偉奇、胡益民點校 《灜奎律髓》,合肥:黃山書社,1994年8月一版。
劉勰著,周振甫注 《文心雕龍注譯》,台北:里仁書局,1894年5月。
歐陽修 《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歐陽修 《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丁福保輯 《清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丁福保輯 《歷代詩話續編》,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7月。
元好問 《元遺山詩集》,台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10月。
王夫之 《讀通鑑論》,台北:里仁書局,1985年2月。
王文誥、邵希曾輯 《唐代叢書》初集,台北:新興書局,據清嘉慶十一年刻弁山樓藏板本影印。
王仲聞 《李清照集校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0月。
孔穎達  《毛詩正義》,台北: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1978年臺一版。
王堯臣等編,清錢東垣等輯釋本 《崇文總目》,台北:廣文書局,據粵雅堂本影印,1979年3月。
尤 袤  《遂初堂書目》,北京:中華書局,據海山仙館叢書本排印。

王 溥 《五代會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月一版。
北京圖書館編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年7月。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1年6月新排二版。
江南圖書館編 《江南圖書館善本書目》,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6月初版。
年6月。
何文渙 《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5月三版。
佚 名 《宣和書譜》,北京:中華書局,據津逮秘書本影印。
佚 名 《詩淵》,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稿本影印。
佚 名 《紺珠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據明刊罕傳本影印,1970年11月初版。
吳 喬 《圍爐詩話》,台北:廣文書局,據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影印,1973年9月初版。
呂正惠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岑仲勉 《郎官石柱題名新考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5月。
李曰剛 《中國詩歌流變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2月。
李昉等編 《文苑英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古典叢書出版社,據宋刻宋裝本影印,1974年第一版。
李調元等編 《全五代詩》,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1月初版。
沈 括著,胡道靜校注 《校注新夢溪筆談》,九龍: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7年4月重印。
沈德潛 《唐詩別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一版。
汪秀霞 《韓偓的詩文及其生平》,台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79年6月。
昌彼得 《說郛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9年12月。
金聖歎 《聖歎選批唐才子詩》,台北:正中書局,據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影印,1972年6月台四版。
金聖嘆選批:《唐詩一千首》,五洲出版社,1968年5月。
施蟄存 《唐詩百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3月。
胡 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後集》,北京:中華書局,據海山仙館叢書本排印,1985年北京新一版。
胡亞敏 《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5月一版。
胡震亨 《唐音癸籤》,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初版。
范曄撰 許東方校定 《後漢書》,台北:宏業書局,1984年3月再版。
范 攄 《雲溪友議》,北京:中華書局,據稗海本排印,1985年北京新一版。
計有功 《唐詩紀事》,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據明嘉靖間錢塘洪氏本影印。
晁公武 《郡齋讀書志》,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4月再版。
韋勒克著,王夢鷗譯 《文學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83年2月再版。
韋 穀 《才調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據述古堂影宋鈔本影印。
唐圭璋編 《全宋詞》,台北:宏業書局,1985年10月再版。
唐圭璋編 《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12月三刷。
孫 甫 《唐史論斷》,北京:中華書局,據粵雅堂鈔本校排,1985年北京新一版。
孫琴安 《中國性文學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5月初版。
徐復觀 《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0年3月五版二刷。
馬端臨 《文獻通考》,台北: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14冊。
高文顯 《韓偓》,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
康正果 《風騷與豔情》,台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2月台一版。
張德明 《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初版。
郭茂倩編 《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12月。
郭紹虞編 《中國歷代文論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
陳陳伯海、朱易安 《唐詩敘錄》,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12月。
陳 香 《晚唐詩人韓偓》,台北:國家出版社,1993年6月。
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台北:廣文書局,據武英殿輯永樂大典本影印1979年5月再版。
陳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里仁書局,1994年8月再版。
陳敦貞 《唐韓學士偓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1982年初版。
陳夢雷等編 《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4月初版。
陳曉明 《中國詩學之精神》,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二刷。
陳鴻墀 《全唐文紀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新一版。
陶宗儀 《說郛》(一百卷本),台北:新興書局,影印上海涵芬樓排印本,1979年1月。
傅璇琮編 《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9月。
曾昭旭 《文學的哲思》,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2月初版。
曾 慥 《類編》,台北:藝文印書館,據明天啟六年新野知縣岳鐘秀刊本影印。
焦 竑 《國史經籍志》,北京:中華書局。
馮 浩 《玉谿生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8月三版。
黃永武 《中國詩學─考據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12月。
黃永武 《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12月。
黃 滔 《莆陽黃御史集》,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天攘閣叢書本影印,1984年6月初版。
黃慶萱 《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12月,增訂五版。
楊小燕 《論韓偓之生平及其詩風》,1985年珠海大學碩士論文。
萬 曼 《唐集敘錄》,台北:明文書局,1982年2月初版。
葉太平 《中國文學的精神世界》,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12月臺初版。
葉舒憲 《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久大文化圖書公司,1992年3月再版。
葉嘉瑩 《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1971年2月再版。
葉嘉瑩、繆鉞 《靈谿詞說》,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7年11月初版。
董語等編 《全唐文》,台北:大通書局,1979年7月四版。
廖蔚卿 《六朝文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4月。
裴 裴 《文學概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7月。
劉克莊 《後村先生大全集》,台北: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據上海涵芬樓影印舊抄本影印。
蔡英俊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8月二刷。
蔡英俊編 《抒情的境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6月六版二刷。
鄭處誨 《明皇雜錄》,北京:中華書局,據守山閣叢書本校排,1985年北京新一版。
鄭方坤編 《五代詩話》,台北:鼎文書局,1971年3月。
鄭 樵 《通志》,台北:世界書局,標點本,1956年2月初版。
震 鈞 《韓承旨年譜附刊香奩集發微》,上海:掃葉山房,1924年石印本。
黎運漢.張維耿 《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9月。
錢 易 《南部新書》,北京:中華書局,叢書集成初編,據學津討原本影印。
錢曾著,章鈺校證 《讀書敏求記校證》,台北:廣文書局,1987年3月再版。
錢 穆 《國史新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再版。
錢鐘書 《管錐編》,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8月初版。
顏崑陽 《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3月初版。
嚴 羽 《滄浪詩話》,台北:金楓出版社,1986年1月初版。
蘇雪林 《唐詩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
蘇麗卿 《韓偓及其詩研究》,1994年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炎武 《日知錄》,台北:明倫書局,1979年。
陳敦貞《唐韓學士偓年譜》,台灣商務印書局,1982年12月。
鄧小軍《詩史釋証》,中華書局,2004年7月。
陳繼龍《韓偓詩註》,學林出版社,2000年。
陳繼龍《韓偓事 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6月。
《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一版。


(二) 期刊

卓清芬 〈韓偓閒適詩初探〉,《中國文學研究》第九期,1995年6月,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孫克寬 〈韓偓簡譜初稿〉,《圖書館學報》第五期,1963年8月,台中:東海大學圖書館編印。
孫克寬 〈韓偓詩及其生平〉,《新時代》第三卷第六期,台北:新時代出版社,1963年6月。
康 萍 〈淺論唐末詩歌對五代、宋詞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
張乃立 〈比喻詞格的心理透視〉,收錄於中國華東修辭學會編:《修辭學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
梅祖麟、高友工 〈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黃宣範譯,《中蚾文學》,一卷10期,1972年10月。
陳伯海 〈韓偓生平及其詩作簡論〉,《中華文史論叢》,1981年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冠明 〈韓偓字甄辨〉,《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蕪湖:安徽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2年第3期。
程千帆、張宏生 〈七言律詩中的政治內涵〉,《文學理論研究》,1988年第2期,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黃麗貞 〈常用易混修辭格的辨析〉,《國文天地》第9卷第10期,1994年3月。
霍松林、鄧小軍 〈韓偓年譜〉上,《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8年第3期。
霍松林、鄧小軍 〈韓偓年譜〉中,《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8年第4期。
霍松林、鄧小軍 〈韓偓年譜〉下,《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88年第1期。
劉 怡 〈論韓偓『香奩體』的性質及對宋詞的影響〉,重慶社會科學院。
趙山林 〈晚唐詩境與詞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5期。
王海峰 〈一曲風雅不廢的悲慨之歌〉,雁北師院學院(文科版),1996年第4期。
張興武 〈《香奩集》非韓偓所作再考訂〉,甘肅高師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三卷第2期。
白愛平 〈韓偓詞與《香奩集》管窺〉,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2002年第4期。
林偉星 〈韓偓《香奩集》情感脈絡的文本分析〉,井崗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23卷,2002年12月。
劉 鵬 〈《香奩集》歸屬問題考述〉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月,第6卷第3期。
陳 鴻 〈韓偓詩韻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
(三)網路資源


http://cls.admin.yzu.edu.tw/home.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