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0)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6 11: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岳惠芬
研究生(外文):Huei-fen Yueh
論文名稱:《舊雜譬喻經》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Jiu Za Pi Yu Jing”
指導教授:張惠貞張惠貞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6
中文關鍵詞:民間故事小說舊雜譬喻經
外文關鍵詞:novelJiu Za Pi Yu Jingfolk st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從四個面向來分析《舊雜譬喻經》的特質,第二章中首先是由比對經錄記載、經文內容,以推論《舊雜譬喻經》的成書概況;第三章分析《舊雜譬喻經》各篇主旨,了解本經所涵蓋的佛家思想;第四章是探究《舊雜譬喻經》與中國文學的關係;第五章探討《舊雜譬喻經》對中國民間文學的影響。
本研究獲得結論是:《舊雜譬喻經》是拾遺編集而成,所蘊涵的佛理兼容大乘與小乘,由於故事情節奇特,題材新穎,有些故事進入中國民間,發展成獨特的故事類型,有些則被文人改寫或取材,成為膾炙人口的小說。《舊雜譬喻經》雖然小巧,在佛教史與文學史上,卻有其不容動搖的地位。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u Za Pi Yu Jing”,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files of “Jiu Za Pi Yu Jing”; Chapter III analyzes the thrust of all the articles in “Jiu Za Pi Yu Ji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Buddhist thought covered; fourth chapter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u Za Pi Yu Jing” and the Chinese literature; Chapter V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Jiu Za Pi Yu Jing” on Chinese folk literature.
Here are the conclusions. First, “Jiu Za Pi Yu Jing” is a collection of residual articles of some scattered and lost Buddhist literature. Second, the stories contain both the Mahayana and Theravada Buddhism. Third, because the stories were unusual and the themes were new, some of them spread into the Chinese folk story and developed unique story types, and some were rewritten or drawn by ancient literati. Although “Jiu Za Pi Yu Jing” is thin, there is not shaken its position both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舊雜譬喻經》概述
第一節 在經錄中的地位
第二節 早期經錄、類書與僧傳中的記載
第三節 《舊雜譬喻經》成書概況
第四節 釋經名
第三章 《舊雜譬喻經》故事主旨探究
第一節 惡果自食
第二節 解脫之道
第三節 福報之源
第四節 僧伽言行
第五節 推崇菩薩
第六節 其他
第四章 《舊雜譬喻經》與中國小說的關係
第一節 〈梵志吐壺〉
第二節 〈鸚鵡滅火〉
第三節 龍族傳說
第四節 魚腹藏物
第五章 《舊雜譬喻經》與中國民間故事的關係
第一節 〈懂動物語的國王〉
第二節 〈金子是賊〉
第三節 〈鵠與鼈〉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一、《大正新脩大藏經》
日本大藏經刊行會編,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年出版。論文附註中,均簡稱《大正藏》。
後漢‧竺大力、康孟詳譯,《修行本起經》,第3冊,經號184。
後漢‧安世高譯,《犍陀國王經》,第14冊,經號506。
後漢‧失譯,《分別功德論》,第25冊,經號1507。
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3冊,經號152。
吳‧康僧會譯,《舊雜譬喻經》,第4冊,經號206。
吳‧支謙譯,《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第3冊,經號185。
吳‧支謙譯、僧伽斯那撰,《菩薩本緣經》,第3冊,經號153。
吳‧維祇難等譯、法救撰,《法句經》,第4冊,經號210。
西晉‧法立、法炬譯,《大樓炭經》,第1冊,經號23。
西晉‧竺法護譯,《生經》,第3冊,經號154。
符秦‧僧伽跋澄等譯,《僧伽羅剎所集經》,第4冊,經號194。
後秦‧鳩摩羅什譯、比丘道略集,《眾經撰雜譬喻》,第4冊,經號208。
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第8冊,經號223。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第9冊,經號262。
後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第14冊,經號475。
後秦.鳩摩羅什譯、龍樹造,《大智度論》,第25冊,經號1509。
後秦‧竺佛念譯,《出曜經》,第4冊,經號212。
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等譯,《四分律》,第22冊,經號1428。
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第1冊,經號1。
後秦‧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十誦律》,第23冊,經號1435。
後秦‧失譯,《毘尼母經》,第24冊上,經號1463。
後秦‧失譯,《別譯雜阿含經》,第2冊,經號100。
北涼‧釋道龔譯,《大寶積經》〈寶梁聚會第四十四〉,第11冊,經號310。
北涼‧曇無讖譯,《優婆塞戒經》,第24冊,經號1488。
北涼‧失譯人名,《三慧經》,第17冊,經號768。
元魏‧吉迦夜、曇曜譯,《雜寶藏經》,第4冊,經號203。
元魏‧吉迦夜、曇曜譯,《付法藏因緣傳》,第50冊,經號2058。
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第4冊,經號202。
元魏‧般若流支譯,《正法念處經》,第17冊,經號721。
後魏.菩提流支譯、天親菩薩造,《十地經論》,第26冊,經號1522。
東晉‧法顯譯,《大般涅槃經》,第1冊,經號7。
東晉‧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第1冊,經號26。
東晉‧祇多蜜譯,《佛說菩薩十住經》,第10冊,經號284。
東晉‧佛陀跋陀羅、法顯譯,《摩訶僧祇律》,第22冊,經號1425。
東晉‧慧遠撰,《大乘義章》,第44冊,經號1851。
東晉‧不載譯人,《般泥洹經》,第1冊,經號5。
東晉‧失譯人名,《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第50冊,經號2044。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第2冊,經號99。
劉宋‧佛陀什、竺道生等譯,《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22冊,經號1421。
劉宋‧求那跋摩譯,《菩薩善戒經》,第30冊,經號1582。
梁‧僧祐,《出三藏記集》,第55冊,經號2145。
梁‧慧皎,《高僧傳》,第50冊,經號2059。
梁‧寶唱等,《經律異相》,第53冊,經號2121。
隋‧法智譯,《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第1冊,經號80。
隋‧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第3冊,經號190。
隋‧那連提耶舍譯,《大方等大集經》,第13冊,經號397。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紀》,第49冊,經號2034。
隋‧法經等,《眾經目錄》,第55冊,經號2146。
隋‧彥琮撰,《眾經目錄》,第55冊,經號2147。
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7冊,經號220。
唐‧玄奘譯,尊者眾賢造,《阿毘達磨順正理論》,第29冊,經號1562。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第30冊,經號1579。
唐‧玄奘譯、辯機撰,《大唐西域記》,第51冊,經號2087。
唐‧道宣撰,《大唐內典錄》,第55冊,經號2149。
唐‧靜泰撰,《眾經目錄》,第55冊,經號2148。
唐‧明佺撰,《大周刊定眾經目錄》,第55冊,經號2153。
唐‧智昇撰,《開元釋教錄》,第55冊,經號2154。
唐‧般若譯,《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第3冊,經號159。
唐‧圓照,《貞元新定釋教目錄》,第55冊,經號2157。
唐‧道世,《法苑珠林》,第53冊,經號2122。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第54冊,經號2128。
唐‧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第42冊,經號1828。
唐.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19冊,經號945。
唐‧湛然述,《法華文句記》,第34冊,經號1719。
唐‧義淨譯,慧沼撰,《金光明最勝王經疏》,第39冊,經號1788。
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第24冊,經號1450。
唐‧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第23冊,經號1442。
唐‧不空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第8冊,經號246。
唐‧不空譯,《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呪王經》,第19冊,經號961。
唐‧菩提流志譯,《大寶積經》第一百一卷,第11冊,經號310。

二、《南傳大藏經》
悟醒譯,《小部經典六》,《漢譯南傳大藏經》第31冊,高雄市: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5年7月。
悟醒譯,《小部經典八》,《漢譯南傳大藏經》第33冊,高雄市: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5年8月。
悟醒譯,《小部經典十》,《漢譯南傳大藏經》第35冊,高雄市:元亨寺妙林出版社,1995年9月。

三、古籍
晉‧干寶著、黃滌明譯注,《搜神記》,貴陽市: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第1版第3刷。
晉‧陶潛著,《搜神後記》,北京市:中華書局,1981年1月第1版第1刷。
晉‧陳壽撰,《三國志》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10月第1版第1刷。
梁‧皇侃等著,《論語集解義疏》第二冊,上海:上海古書流通處,1921年。
唐‧牛僧儒,《玄怪錄》,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9月第1版第1刷。
唐‧谷神子撰,《博異志》,北京市:中華書局,1980年12月第1版第1刷。
唐‧段成式撰,《酉陽雜俎》,上海市:商務印書館,1937年12月初版。
宋‧趙彥衛著,《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明‧周楫撰,《西湖二集》下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
明‧吳承恩著、徐少知校、周中明與朱彤注,《西遊記校注》,臺北市:里仁書局,2000年7月25曰初版二刷。
明‧馮夢龍著,《古今譚概》,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第1刷。
清‧周亮工著,《書影》,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新1版第1刷。
清‧李道平撰,《周易集解纂疏》,北京市:中華書局,2004年4月第1版第3次印刷。
清‧紀昀著,《閱微草堂筆記》,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

四、專書論著
丁乃通編著,《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第1刷。
丁敏著,《佛教譬喻文學研究》,高雄:佛光山文學基金會,2001年初版,p2。
小川貫弌等著,《大正大藏經解題(上)》,收錄於藍吉富主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第25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4年11月初版。
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
《北京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11月第1版第1刷。
《四川卷》下,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3月第1版第1刷。
《四川卷》上,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3月第1版第1刷。
《甘肅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1年6月第1版第1刷。
《吉林卷》,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2年。
《江蘇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12月第1版第1刷。
《西藏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1年。
《陝西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6年9月第1版第1刷。
《寧夏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9年6月第1版第1刷。
《福建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8年12月第1版第1刷。
《遼寧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4年9月第1版第1刷。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分會編,《滿族民間故事選第二集》,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3年。
方廣錩主編,《藏外佛教文獻》第9輯,北京市:宗教文化,2003年7月第1次印刷。
王文元著,《佛典譬喻經全集》,重慶市:重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王甲輝、過偉主編,《台灣民間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刷。
王孝廉著,《水與水神》,臺北市:三民書局,1992年初版。
王枝忠著,《漢魏六朝小說史》,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第1刷。
王根林等點校,《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刷。
司徒白編,《四川民間故事》,臺北市:東方文化書局,1976年春季3。
白化文、孫欣著,《古代小說與宗教》,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
印順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5年4月。
印順著,《成佛之道》,新竹縣:正聞,2003年,新版。
印順著,《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縣:正聞,2000年,新版。
印順著,《佛法概論》,台北市:正聞,1992年,初版2刷。
印順著,《初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3年1月第10版。
印順著,《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2年9月修訂六刷。
印順著,《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台北市:正聞,1992年,第7版)。
印順著,《寶積經講記》,臺北巿:正聞,1984年。
印順著,《攝大乘論講記》,新竹縣:正聞,2000年。
艾伯華著,《中國民間故事類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2月第1版第1刷。
吳海勇著,《中古漢譯佛經敍事文學研究》,高雄市: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3月初版1刷。
吳瀛濤著,《臺灣民俗》,臺北市:眾文圖書,1992年8月1版3刷。
李劍國著,《唐五代志怪傳奇敍錄》,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刷。
李劍國編,《唐前志怪小說輯釋》,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1刷。
李學勤主編,《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1刷。
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月第1版第2刷。
周紹賢著,《佛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5月,增訂一版。
季羨林著,《中印文化關係》(季羨林文集第四卷),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刷。
季羨林譯,《五卷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8月第1版第3次印刷。
季羨林著,《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季羨林文集第八卷),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刷。
邱盛威主編,《聊齋誌異對照注譯析》,重慶:廣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第1刷。
金榮華著,《民間故事類型索引》,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2007年2月初版。
夏廣興著,《佛教與隋唐五代小說》,高雄市: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8月初版1刷。
浦衛忠等整理,《春秋左傳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刷。
婁子匡主編,《民俗叢書專號(4)家範篇,第九冊兄弟》,北京: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印行,1979年。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9──佛教與中國文學》,臺北市:大乘文化,1981年7月2版。
張澄基著,《佛學今註》,臺北市:慧炬出版社,2000年12月,初版八刷。
梁麗玲著,《漢譯佛典動物故事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3月初版1刷。
陳洪著,《佛教與中古小說》,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中國民間故事全集》,臺北市:遠流,1989年6月出版。
第1冊,《台灣民間故事集》
第10冊,《雲南民間故事集肆》
第11冊,《雲南民間故事集伍》
第13冊,《貴州民間故事集貳》
第15冊,《雲南民間故事集伍》
第35冊,《寧夏民間故事集》
第36冊,《蒙古民間故事集》
湯用彤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上)》,臺北縣:佛光文化,2001年4月初版。
湯用彤著《魏晉南北朝佛教史》,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1刷。
程國賦著,《唐代小說嬗變研究》,廣州:廣東省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1刷。
黃暉著,《論衡校釋》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2月第1版第1刷。
黃慶萱著,《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1985年9月五版。
楊白衣譯,小野玄妙著,《佛教經典總論》,臺北市:新文豐,1983年1月初版。
趙守正撰,《管子注譯》,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1刷。
劉守華著,《中國民間故事史》,漢口市: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刷。
劉敬圻、吳光正主編,《異質文化的碰撞──二十世紀『佛教與古代文學』論叢》,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刷。
劉魁立著,《劉魁立民俗學論集》,上海市:新華書局,1998年10月第1版第1刷。
蔣述卓著,《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刷。
魯迅著,《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市:里仁書局,2006年9月30日增訂1版3刷。
魯迅編,《魯迅全集》第八卷,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12月初版。
薛惠琪,《六朝佛教志怪小說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1刷。
藍吉富著,《佛教史料學》,臺北市:東大圖書,1997年7月初版。
釋永祥著,《佛教文學對中國小說的影響》,高雄市:佛光山文教基金會,1990年3月初版。

五、論文資料
林彥如,《六度集經故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韻婷,《雜阿含經譬喻故事研究》,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胡婷婷著,《台灣民間土地公信仰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靜二著,〈「壺中人」故事的演化──從幻術說起〉收錄於《佛學與文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學部份)》,臺北市:法鼓文化事業,1998年12月初版。
梁曉虹,〈從語言上判定《舊雜譬喻經》非康僧會所譯〉,《中國語文通訊》第40期,1996年12月。
遇笑容、曹廣順,〈也從語言上看《六度集經》與《舊雜譬喻經》的譯者問題〉,《古漢語研究》第39期,1998年第2期。
劉惠卿,《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6年4月。
釋純因,《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中華佛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6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