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1. 汪南均,《電子監控技術設備於刑事司法之實務運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進修研習報告,法務部,2007年11月。2. 曹光文、孫治遠,《參加2008年「第九屆美國社區矯正創新應用發展年會(The 9th Annual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Community Correction Conference)」考察報告》,法務部,2008年9月。
3. 翁珮嫻,《美國交保被告之電子監控法制與實務等研究》,美國紐約大學進修出國報告,法務部,2007年10月。
4. 林茂榮、楊士隆,《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
5. 鄭添成,《科技設備監控運用於保護管束可行性評估報告》,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檢察署研究發展報告,2004年11月。
6. 林吉鶴等,《刑事被告電子監控制度之研究》,法務部委託研究95年度專題研究計畫,2007年10月。
7. 法務部秘書室,《法務行政一年(98年度)》,法務部,2010年10月。
8. 法務部委託研究期末報告,《科技監控設備之行蹤監控系統研發之研究》,執行廠商:力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14日。
9. 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修訂版。
10. 王皇玉,《刑罰與社會規訓-學術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9年4月。
11. 柯耀程,《刑法概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4月。12. 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下)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0月。13. 許福生,《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社,2010年9月初版。
14. 台灣刑事法學會,《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社,2005年9月初版。
15. 邱忠義,《刑法通則新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2月二版。
16. 法務部保護司,《中華民國九十八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法務部,2010年12月初版。
17. 法務部統計處,《98年法務統計年報》,法務部,2010年5月。
18. 法務部統計處,《法務統計專題分析彙集(99年) 》,法務部,2011年4月。
19. 高鳳仙等,《監獄、看守所收容人處遇、超收及教化問題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監察院, 2010年5月。
20. 曹光文、黃富源,《成年觀護新趨勢》,心理出版社,1996年。
【中文期刊】
1. 林世英,<受刑人電子監控處遇的意義與展望>,《警學叢刊》,第21卷第4期,民國80年6月。2. 吳景欽,<利用電子監控解消性侵害犯再犯疑慮之立法評析>,《軍法專刊》,第51卷第8期,2005年。3. 吳景欽,<電子監控於刑事偵查的運用>,《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1期,2009年2月。4. 許福生,<科技設備監控在再犯預防之運用-以性侵害犯社區監控為例>,《刑事法雜誌》,第51卷第2期,2007年4月。5. 鄭添成,<科技設備監控運用於我國社區處遇可行性評述>,《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4期,2005年3月。6. 許福生,<科技設備監控在性侵害犯之運用>,《月旦法學》,第166期,2009年3月。7. 林山田,<論併合處罰之易科罰金-兼評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2005年2月。8. 柯鴻章、許華孚,<電子監控的刑事政策比較>,《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4期,2010年8月。
【中文學位論文】
1. 魏士凱,《電子監控之理論與實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2. 陳又寧,《性侵害犯罪人社區電子監控執行狀況與問題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3. 周文虎,《運用科技設備監控性侵害犯罪者之研究》,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6月。4. 黃晴惠,《假釋性罪犯對電子監控主觀感受之研究—以受監控者觀點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中文研討會論文】
1. 許恒達,<德國電子監控法制的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發表於「電子監控法制化」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等主辦,高雄(2011)。
2. 馬躍中,<德國電子監控制度之介紹-以巴登符騰堡邦「關於執行自由刑之電子監管法」為中心>,發表於「電子監控法制化」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等主辦,高雄(2011)。
【外文資料】
1. U.S. Congress, Office of the Technology Assessment, Criminal Justice, New Technologies, and the Constitutions,OTA-CIT-366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May 1988)。
2. H.J. Albrecht,Arnold, Schadler ZRP 2000。
3. Funfsinn, Die eletronische Fusfessel in Hessen-Sicherheitsmasnahme oder padagogisches Hilfsmittel, FS fur Eisenberg, 2009。
4. Mayer, Modellprojekt elektronische Fusfessel, Freiburg 2004。
5. Tracy M. L. Brown; Steven A. McCabe; Charles Wellford,「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Technology for Community Supervision: Lessons Learned」,August 2007。
【網路資料】
1. 法務部矯正署在監受刑人統計分析《100年2月》,網址為 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131717291695.pdf。
2.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年12月16日,網址為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6/today-so20.htm。
3. 法務部科技設備監控問答,網址為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022617433145.doc。
4. 自由電子報,2005年12月14日,網址為: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dec/14/today-p5.htm。
5. 外交部96年8月9日新聞說明會紀要,網址為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26662&ctNode=1099&mp=1。
6. 大紀元新聞網,2005年3月5日,網址為:http://www.epochtimes.com/b5/5/3/5/n836621.htm。
7. 黃徵男,新加坡刑罰、獄政與青少年犯罪防治策略,網址為http://www.ksd.moj.gov.tw/public/Attachment/782110432243.pdf。
8. 法務部科技監控辦理情形,網址為:http://www.moj.gov.tw/site/moj/public/MMO/moj/stat/yearly/t3-7.pdf。
9. 法務部98年8月31日新聞稿,網址為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983117274727.pdf。
10. 中華民國監察院全球資訊網糾正案文:網址為http://www.cy.gov.tw/sp.asp?xdURL=./di/edoc/db2.asp&ctNode=911&doQuery=1&cPage=15&edoc_no=2&int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