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5 23: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鴻勇
研究生(外文):HUNG YUNG HSU
論文名稱:小說網站收費服務接受度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小說網站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the acceptance of novels website service charges – the website of Chinese novels website as a case
指導教授:施信佑施信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Yu Shi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小說網站使用動機小說網站使用行為網站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購買意願
外文關鍵詞:The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The use behavior of novel websiteThe use behavior of network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The will to pay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Web 2.0朝流的引領下,幾乎所有的網站都不斷改版,強調網站與使用者的互動。而小說網站可說是Web 2.0始祖之ㄧ,早在BBS時代的小說討論區,就不斷的有使用者貼文、文章接力等型態的互動與建構網站內容。
本研究討論關於小說網站的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再探討網路成癮與付費意願之間的關連性與付款行為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取發放網路問券方式,進行量化的研究。問卷是透過問卷網站,並且在幾個主要繁體中文小說網站的討論區發放問卷填答邀約,為期一個月,共回收184份,有效問卷181份。透過SPSS進行次數分配與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就受測樣本而言,研究發現
1. 小說網站的使用者,以男性使用者居多,其中大部分是學生。使用者年齡大部分為15-28歲之間。
2. 網路成癮受到網路使用行為與小說網站使用行為影響,但小說網站使用動機則不會影響網路成癮。
3. 網路成癮程度並不會影響付費意願,但有付費意願會影響付費行為,且可支配零用金越高,實質付費行為越低,本研究推論應是高所得者,對品質的要求較高所導致。
在管理意涵上,筆者提出以下四點
1. 分眾市場與小眾經營,針對不同特質使用者,強化虛擬社群功能,提升網站互動性,增加點數(虛擬貨幣)的流通與價值,藉此提升付費意願。
2. 開發不同平台介面之網頁與服務,藉此吸引重度使用者,來增加網頁流量與內容充實。
3. 提供客製化網頁服務,提升服務品質,藉此提高要求高品質用戶的付費意願與行為。
4. 出版更多的電子出版品供下載,結合便利的付費機制,改變計費方式與機制,提升付費意願。

關鍵字:
小說網站使用動機、小說網站使用行為、網站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購買意願
As the trend of Web 2.0, almost all the websites are upgrade for Web 2.0; emphasize website and the user's interaction. And novel websites can as the innovator of Web 2.0, novel zone of discussion at early BBS age, the contents of website are built by users paste some essays or relay of article.
This research’s contents are discussing with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 and the use behavior of novel website, and the relation about the use behavior of network and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 then discussing with the relatio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the will to paying,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e behavior of paying.
This research dispatches the questionnaires in the network, then proceed with quantize research. The questionnaire is through questionnaire website, and dispatches the invitations of fill the questionnaire in some main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 zone of discussion of website, in one month period, then get 184 questionnaires, there are 181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y are analyzed by SPSS, proceed with FREQ and ANOVA.
As the analysis we can discover,
1. Most of the users of novel websites are male user, and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among them. User's age is between 15-28 years old mostly.
2.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is influenced by the use behavior of network and the use behavior of novel website, but it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s.
3.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degree is not influence there is will to paying or not, but the will to paying will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paying. As can control petty money higher, then essence the behavior of paying will be lower, this research infer that should high income persons request higher quality.
In managing meaning, I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1. Assign all markets and focus on specific users, strengthen the fictitious community's function,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of websites, increase points (virtual currency) circulation and value, then improve the will to paying.
2. Develop webpage and service of the interface of different platforms; then attract the heavy user, to increase the flow of webpage and enrich the content.
3. Offer the webpage service of customization,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then improve that request high-quality users’ will to paying and behaviors of paying.
4. Publish more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for download, combine the system of paying, change charging way and system, and then improve the will to paying.

Key word:
The motivation of Internet usage; The use behavior of novel website; The use behavior of network;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The will to pay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小說網站沿革 ----------------------------------------4
第二節 小說網站使用動機與行為 ---------------------------8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節 研究假說 ----------------------------------------------1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4
第五結 統計方法與資料處理----------------------------------26

第四章 資料分析 ----------------------------------------------------27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27
第二節 信度效度分析 -----------------------------------------33
第三節 因素分析 ----------------------------------------------34
第四節 迴歸分析 ----------------------------------------------41
第五節 研究假設驗證 -----------------------------------------54
第六節 探索性研究 --------------------------------------------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0
第二節 管理意涵 ----------------------------------------------6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66

參考文獻 -------------------------------------------------------------69
參考網站 -------------------------------------------------------------73
問 卷 -------------------------------------------------------------74
1王文科(2002)。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五南。
2王秀玲(2003)。台北市國中生網路沉浸經驗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3王秀燕(2002)。國中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4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5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7 年7 月「台灣地區寛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6朱美慧(2000)。我國大專學生個人特性、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關係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吳佳盈(2004)。影響線上遊戲玩家持續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8吳姝蒨(1996)。電腦中介傳播人際情感親密關係之研究:探訪電子布告欄(BBS)中的虛擬人際關係。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宋耀廷 (2003)。閱讀動機量表的修訂及相關因素研究。測驗學刊,50期,第1卷。47-72頁。
10卓美玲(2001)。中小學生網路學習之使用滿足。國立清華大學2001 網路與社會研討會。
11周倩(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網路沈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教育傳播觀點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http://report.ice.ntnu.edu.tw/nscreport/872511009013N
12周榮、周倩(1997)。網路上癮現象網路使用行為與傳播快感經驗之相關性初探。中華傳播學會1997 年會。
13拉斐●穆罕默德(2007)。好價格讓你賺翻天。經濟新潮社。
14林姍如、蔡今中(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沈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三:中學生網路沈迷現象之深度訪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15林旻沛(2003)。大專校院學生網路成癮盛行率及認知因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林寶生(2005)。組織氣候、工作特性、內外控人格、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陸軍某基地進訓基層單位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7邱文彬(2001)。網路的性心理學。載於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主編):e世代心理學(頁83-105)。台北:桂冠。
18施香如(2001)。迷惘、迷網-談青少年網路使用與輔導。學生輔導通訊。74。18-25。http://www.heart.net.tw/paper4.shtml
19柯舜智(1993)。電子佈告欄使用者之媒介行為與時間分配的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20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 期。47-54 頁。
21徐勝凌(2003)。線上遊戲設計吸引力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2張朠紹(2002)。高職生選擇休閒場所與至網路咖啡廳動機之研究--以嘉義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3曹文瑜 (2006)。彈出式視窗對網路使用者注意力影響之研究。電子商務學報,第三期,第八卷,373-392頁。
24連偉成(1998)。全球資訊網(WWW)使用者行為與時間分配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陳玉玲(1995)。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6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27陳冠華 (2002)。網路使用者小說閱讀行為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40卷,第2期,243-269頁
28陳淑惠(1998)。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因初探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29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30陳淑惠(2000)。青少年與電子網路。社會變遷與新世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87-96頁。
31陳淑惠(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制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期第三卷。279-294頁。
32陳富添(2002)。網咖青少年網路成癮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央警官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3傅鏡暉(2003)。線上遊戲產業Happy 書。遠流出版社。
34彭淑芸(2003)。網路沉迷關聯模型之建構與連線遊戲中斷探討。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黃郁文(1994)。自我效能概念及其與學業成就表現之關係。諮商與輔導。106 期。39-41 頁。
37黃穗斌 (2006)。線上音樂購買意願與訂價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8楊佳幸(2001)。高雄區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心理需求與網路沉迷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39楊期泰(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需求滿足與疏離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40溫雅馨(2005)。宜蘭地區中等學校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與其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1葉治明(2002)。我國網路咖啡產業發展策略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42劉守信(2000)。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輔導方案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3蔡沛錡(2004)。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4蔡珮(1995)。電子布告欄使用行為與社會臨場感研究-以台大計中BBS 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5盧麗卉(2002)。台北地區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行為及其相關背景因素之探討。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46蕭銘均(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47韓佩凌(2000)。台灣中學生網路使用者特性、網路使用行為、心理特性對網路沉迷現象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48簡恆信(1999)。虛擬社群匿名行為模式研究---以網際網路電子布告欄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