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1. 本參考書目分成專書、期刊論文及學位論文三部份。
2. 專書部分又分為劉師培著述及其作品選注、傳記資料、研究劉師培之著述、倫理思想、其他五類。
3. 書目順序皆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一、 專書
(一) 劉師培著述及其作品選注
劉師培:《劉申叔先生遺書》 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
李妙根 編注:《劉師培論學論政》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李妙根 編注:《國粹與西學:劉師培文選》 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
趙慎修 編注:《劉師培:評傳作品選》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8年。
勞舒編、雪克校:《劉師培學術論著》 杭州:杭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二) 傳記資料(與劉師培有關的著述)
馮自由:《革命逸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李漁叔:《魚千里齋隨筆》(增訂本) 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9年。
湯志鈞:《章太炎年譜長編》 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陶菊隱:《六君子傳》 台北:仲文出版社,民國75年。
汪東:《辛亥人物碑集傳》 北京:團結出版社,1991年。
楊天石:《尋求歷史的謎底》(上)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3年。
徐虹 主編:《北大四才子》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1997年。
(三) 研究劉師培之著述
陳燕:《劉師培及其文學理論》 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8年。
馮永敏:《劉師培及其文學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1年。
方光華:《劉師培評傳》 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年。
(四) 倫理思想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49年。
劉真:《儒家倫理思想述要》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6年。
龔寶善:《現代倫理學》 台北:中華書局,民國61年。
謝扶雅:《倫理學新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
佛洛姆:《人類之路-倫理心理學之探究》 台北:協志工業叢書,民國62年。
文中一:《倫理學》 台北:大中國出版社,民國71年。
高思謙:《中外倫理哲學比較研究》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2年。
沈善洪:《中國倫理學說史》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張德勝:《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78年。
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0年。
姜法曾:《中國倫理學史略》 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張錫勤:《中國倫理思想通史》 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徐順教、季甄復主編:《中國近代倫理思想研究》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
張豈之、陳國慶:《近代倫理思想的變遷》 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英‧亨利‧希季威克著、廖申白譯:《倫理學方法》 北京:中國社會科科學出版社,1993年。
鄔昆如:《倫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3年。
德‧叔本華著、任立、孟慶時譯:《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陳少峰:《中國倫理學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荷蘭‧斯賓諾莎著、賀麟譯:《倫理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
(五) 其他
陳淳:《北溪字義》 台北:世界書局,民國48年。
張舜徽:《清代揚州學記》 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 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 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2年。
阮元:《揅經室集》 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3年。
顏元 等:《顏李叢書》 台北:廣文書局,民國54年。
焦循:《論語通釋》 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5年。
徐世昌:《清儒學案》 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5年。
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 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
阮元:《皇清經解》 台北:復興書局,民國61年。
黎靖德:《朱子語類》 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2年。
郭湛波:《近代中國思想史》 香港:龍門書店,1973年。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 台北:復興書局,民國63年。
王安石:《王安石全集》 台北:河洛圖書公司,民國63年。
黃公偉:《中國近代學術思想變遷史》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5年。
司馬遷:《史記》 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7年。
朱熹:《四書集注》 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8年。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8年。
趙爾巽:《清史稿》 台北:鼎文書局,民國70年。
李又寧、張玉法:《中國婦女史論文集》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0年。
小野川秀美著、林明德、黃福慶譯:《晚清政治思想研究》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1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1年。
朱熹:《二程遺書》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年。
錢穆:《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2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72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 台北:中華書局,民國73年。
黃宗羲:《宋元學案》 台北:中華書局,民國73年。
李滌生:《荀子集釋》 台北:學生書局,民國73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3年。
方東美 等:《中國人的心靈》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3年。
朱熹:《朱文公集》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
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 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4年。
閔爾昌:《碑傳集補》 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4年。
張灝 等:《中國近代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民國74年。
凌廷堪:《禮經釋例》 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段玉裁:《段玉裁遺書》 台北:大化書局,民國75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台北:古楓出版社,民國75年。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 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7年。
徐秉愉 等:《吾土與吾民》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9年。
賀麟:《文化與人生》 上海:上海書局,1990年。
龔鵬程:《近代思想史散論》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0年。
馮契:《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焦循:《孟子正義》 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喻松青、張小林主編:《清代全史》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
戴震:《戴震全集》(第一冊)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1年。
戴震:《戴震全集》(第二冊)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年。
李瑞騰:《晚清文學思想論》 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1年。
鄭師渠:《國粹、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1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 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1年。
耿立群 等:《敬天與親人》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2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3年。
余英時:《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3年。
戴震:《戴震全集》(第三冊)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
戴震:《戴震全集》(第四冊)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附:清代學術概論) 台北:里仁書局,民國84年。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4年。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4年。
王爾敏:《中國近代思想史論》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
丁偉志、陳崧:《中西體用之間》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下)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5年。
戴震:《戴震全集》(第五冊)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年。
余英時:《現代儒學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孫廣德:《明清政治思想論集》(下)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8年。
戴師景賢:《錢穆》(收入中國歷代思想家【24】)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8年。
陳平原:《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89年。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林慶彰、祁龍威:《清代揚州學術研究》 台北:學生書局,2001年。
二、 期刊論文
李源澄:〈古文大師劉師培先生與漢古文學質疑〉,《學藝》12卷6期,1933年7月。
王森然:〈劉師培評傳〉,《國風半月刊》第4卷第9期,民國23年5月1日。
吳雁南:〈劉師培的無政府主義〉,《貴州社會科學》1981年5月。
陳師慶煌:〈左盦經學綜論〉,《孔孟月刊》23卷11期,民國74年7月。
洪德先:〈劉師培與社會主義講習會〉,《思與言》22卷5期,民國74年。陳燕:〈劉師培其人其事〉,《中山大學學報》第3期,民國75年6月。
陳奇:〈劉師培的經學與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宣傳〉,《貴州社會科學》,1989年2期。
陳奇:〈劉師培的漢宋學觀〉《近代史研究》1987年4期。
周文英:〈戴震、劉師培的樸素邏輯語義思想〉,《語言文字學》1988年。
陳奇:〈劉師培力攻今文析〉,《貴州大學學報》1989年2期。
陳奇:〈劉師培對傳統經學的批判〉,《貴州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2期。
胡楚生:〈劉師培攘書探究〉,《第一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民國78年。
經盛鴻:〈劉師培與黃侃交往二三事〉,《文教資料》1990年第1期。
萬仕國:〈劉師培與吳虞書─論小學經學門徑〉,《文教資料》1990年1期。
鄭師渠:〈晚清國粹學派的新史學探討〉,《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5期。
鄭師渠:〈論晚清國粹學派的經學思想〉,《孔子研究》1992年1期。
鄭師渠:〈晚清國粹學派論清學〉,《北京社會科學》1992年1期。
蒲偉忠:〈論劉師培左盦集的學術思想〉,《清史研究》1992年2期。
龔書鐸:〈晚清的儒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5期。
湯志鈞:〈劉師培和經學教科書〉,《東海學報》33期,民國81年6月。鄭師渠:〈章太炎與劉師培交誼論〉,《近代史研究》78期,1993年11月。
方光華:〈論劉師培對《左傳》的整理和研究〉,《孔子研究》1995年4期。
王汎森:〈劉師培與清末的無政府主義運動〉,《大陸雜誌》第90卷6期,民國84年。吳光興:〈劉師培對中國學術史的研究〉,《學人》第七輯,1995年5月。
桑兵:〈晚清民國時期的國學研究與西學〉,《歷史研究》,1996年5期。
陳克明:〈試論劉師培的經學思想〉,《中國文化》第16期,民國86年12月。
袁英光、仲偉民:〈劉師培與中國歷史教科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4期。
王東杰:〈國學保存會和清季國粹運動〉,《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1期。
胡自逢:〈劉申叔先生易學綜要〉,《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編,民國89年3月。
許衛平:〈清代揚州學者方志學成就簡論〉,《揚州大學學報》4卷4期,2000年。
王東杰:〈國粹學報與古學復興〉,《四川大學學報》2000年5期。
李帆:〈清末民初學術史勃興潮流述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5期。
李洪岩:〈劉師培背叛革命公案述說〉,《文史知識》2000年11期。
鮑師國順:〈劉師培的人性思想探究〉,發表於「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學術討論會」,民國89年11月15~16日。
沈順福:〈儒家的德性倫理學批判〉,《東岳論叢》第22卷第1期,2001年1月。
趙炎才:〈劉師培無政府主義倫理道德思想析論〉,《江海學刊》2001年2期。
鮑師國順:〈劉師培理學字義通釋述要〉,發表於「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第八十三次教師學術討論會」,民國90年4月18日。
李帆:〈論劉師培學術史研究的地位與特色〉,《大陸雜誌》102卷第6期,民國90年。鮑師國順:〈劉師培清代學術史研究初探〉,發表於「第七屆清代學術研討會」,民國91年3月9日。
三、學位論文
陳師慶煌:《劉申叔先生經學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1年。
蕭瓊瑤:《清末民初國粹思想研究─以國粹學報為中心》 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宋惠如:《劉師培春秋左傳學之研究》 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黃錦樹:《近代國學之起源(1891~1921)─相關個案研究》 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柯雅蘭:《劉師培文字學研究》 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繆敦閔:《劉師培禮經舊說研究》 南投: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