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9 02: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唐國懷
研究生(外文):Gwo-Hwai Tang
論文名稱:整合灰關聯分析與模糊指派問題於陸軍深造教育學員派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Fuzzy Assignment Problems:An Application of Military officers Assignment Model after Advanced Education
指導教授:張士行朱豔芳朱豔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lbert S. H. ChangYen-Fang C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資源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0
中文關鍵詞:職位人員派職灰關聯模糊派職模型
外文關鍵詞:PositionPersonnel AssignmentafterdataGray relational fuzzy assignment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依據國軍「為用而訓、先訓後派、用後列管」的目標,學員畢業派職之職位往往與預劃派職之職位不盡相同,因此職位不明確性及資訊之不完整性之下,常為人所詬病。現行人工派職作業容易受到派職人數多寡的影響,無法迅速獲得人員派職組合,造成整體行政效率不彰。所以建構一種客觀的派職模型,應用人員結訓後可以適才適所派任適當職位。
本研究第一步驟根據組織檢討後的職位以灰關聯分析予以排序,第二步驟職位結合派職人員基本資料構成多目標適配綜合矩陣,第三步驟依據法規各類職位任職條件,凡不符合該職位任職條件之人員,均不予派任相關職缺,最後以匈牙利法計算得到派職組合。經本研究發現灰關聯模糊派職模型,利用學歷、經歷及考績三項評量準則,可完整呈現當年度畢業派職人員與職位適配度,求得派職組合之適配值為最大。
According to the military target, that the post of advanced education graduation student job does not fulfill the homology then the anticipates position, the manner is denounced under the incumbency not explicit and information not integrity. The current parties job also will be subjected to the influence of sending the job number amount, can't be quickly sent the job combination, making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not easily seen; So construct a kind of objective job model after finishing the training proper , the proper assigns the appropriate post as this research point.
The first step:to arranges post after examining to preface with the grey connection analysis. The second step:to combines the personnel basic data the composing many the target is proper to go together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atrix, and work the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s each kind of post, examining to not agree with the personnel who match that post, Finally, Hungary method were calcul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job. This job model finds that make three evaluation factors, can integrity present the graduation job the personnel and proper go together with the degree, to send the proper job combination to go together with the value for biggest.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謝 辭 III
目 錄 IV
圖目次 V
表目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4 研究流程 4
1.5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職位之定義 7
2.2 個人工作適配 8
2.3 人員派職的定義 9
2.4 人員派職評估準則之探討 15
2.5 人員派職模型文獻探討 17
2.6 研究方法相關理論 20
2.7 國軍派職作業與探討 25
第三章 派職模型建構 27
3.1 人員派職模型之概述 27
3.2 任職條件等級計分 28
3.3 職位任職條件限制流程 30
3.4 建構灰關聯模糊派職模型 30
第四章 模型驗證 35
4.1 研究場景 35
4.2 人員派職模型演算步驟 37
4.3 綜合分析 44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 45
5.1 研究結論 45
5.2 未來研究方向 46
參考文獻 47
附錄:職位任職流程 52
作者簡介 53
中文部分
朱豔芳(民90)。國軍軍事深造教育「選、訓、用」結合之研究-班次規劃、薦訓方式與派職經管之檢討與策進。國軍九十年度軍事教育研討會。國防部。
楊承亮(民88)。國軍軍官官階區分及其晉任停年與服役年限之研究。第七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國防管理學院。
陸軍校級職務任職條件暨經歷管理規定(民91)。桃園縣:陸軍總部。
柯為忠(民91)。國軍深造教育畢業學員最適派職評估模式。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公務人員任用法(民96年修正)。
傅肅良(民63)。職位分類概要。台北市: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
韓德華(民95)。職位分析與工作設計。台北市: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陳庚金(民61)。我國現行公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台北市: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朱承武(民75)。現代管理學。台北市:學生出版社。
傳肅良(民78)。人事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黃英忠(民8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三民書局。
吳淑華、黃曼琴(民87)。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中市:滄海書局。
張緯良(民85)。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泰書局。
丁逸豪(民76)。現代企業人事管理。台中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國軍軍語辭典(民89)。台北市:國防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施行細則(民95年修正)。
張火燦(民83)。企業人才任用的理論基礎及模式(續)。台中縣:人事管理,31卷,3期 ,3-20頁。
林欽榮譯(民86)。人力資源管理。高雄市:前程文化公司。
蕭錦利(民89),國民小學校長選用制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美軍軍語辭典(民84)。台北市:國防部史編局。
華美軍語詞典(民59)。台北市:國防部。
張緯良著(民88)。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泰書局。
黃英忠(民84)。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吳美連、林俊毅(民88)。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智勝文化。
彭國棟(民87)。企業內部之主管人才昇遷評估模式-以我國資訊電子業為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愉淵(民87)。九八年就業市場大調查。卓越雜誌,165期,28-31頁。
彭若青(民89)。大專畢業生就業意向VS.企業求才態度。管理雜誌,311期,76-77頁。
國軍軍官選訓晉任資績計分標準表(民89)。台北市:國防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考績作業規定(民79)。台北市:國防部。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施行細則(民91年修正)。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職條例(民70)。
軍制學(民89)。台北市:國防部。
陳鶴庭(民84)。企業用人態度調查。管理雜誌,251頁。
林清進(民87)。模糊偏好之多準則決策模式,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剛毅(民90),模糊理論應用於兵工廠人事管理,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賴春旭(民91)。運用類神經網路於人員遴選之決策支援系統— 以台電催收人員為例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作斌(民89)。模糊指派問題之匈牙利解法。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賴永中(民92)。模糊理論運用於軍事幹部遴選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朱炳憲(民90) 。應用模糊理論及分析層級程序法於國中教師甄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俊傑(民90)。資訊專業人才遴選模式建構之研究-模糊理論之應用。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黃火燦(民88)。應用模糊多準則決策理論於資訊管理專業人員之遴選。中國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連佳文(民87)。模糊決策系統於人員遴選作業之應用。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謝松益(民86)。將模糊理論應用於銀行行員甄選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虹君(民85)。模糊理論應用於管理才能的評鑑模式研究。高雄工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黃盛祺(民82)。經理人員遴選辦法中引用模糊多重屬性決策(Multi- Attribute Decision-Making , MADM)之研究並以長榮海運公司為例。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劉信宏(民89)。以AHP模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項目之評估。中原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翁慶昌等(民90)。灰色系統基本方法及其應用。台北縣:高立圖書公司。
譚天錫(民81)。等級試分與分發模擬研究報告。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台北市。
莊璦嘉、林惠彥(民94)。個人與環境適配對工作態度與行為之影響。台灣管理學刊,第5卷,第1期,123~148頁。
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民93)。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北京:科學出版社。
許耀中(民95)。最佳化人力資源配置決策支援系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彥輝(2000)。運用模糊層級分析法於建構管理才能評鑑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顏靖彬(民94)。應用灰關聯模型方法於國軍人員選派之研究。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玉君、周義華、潘美伶(民96),低成本航空兩岸直航航點評選模式。運輸學刊,第19卷,第4期,504-434頁。
英文部分
Cable, D. M., & Judge, T. A.(1997). Interviews' perceptions of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organizational sele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4), 546-561.
Edstrom, A. and Galbraith, J.(1994), Alternative policies for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of manager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20 (1): 71- 82.
Edwards, J. R.(1991). Person-job fit: A conceptual integra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hodological critique. In C. L. Cooper and I. T. Robertson (Ed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83-357.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Becbet, T. P. and Walker, J. W.(1994), Aligning staffing with business strategy,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16(2): 1-16.
Milkovich, G. T. and Boudreau, J. W.(1991),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omewood:Irwin.
Schuler, R. S., Galante, S. P. and Jackson, S. E.(1987), Matching effective HR practices with competitive strategy, Personnel, September.
Feiring, B. R.(1993), A model generation approach to the personnel assignment problem.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44(5): 503-512.
Reeves, Gary R. and Reid, R. C.(1999), A military reserve manpower planning model, Computers & Operations Research 26: 1231-1242.
Hill, A. V., Naumann, J. D. and Chervany, N. L.(1983), SCAT and SPAT:Large-scale computer-based optimization systems for the personnel assignment problem. Decision Sciences, 14(2): 207- 220.
James J. Hoffman, Marc J. Schniederjans and Terrence C. Sebora(2004), A Mult-objective Approach to CEO Selection, INFOR vol. 42. no. 4.
Markham, W., Harlan, S. and Hackett, E.(1987), Promotion opportunity in organization: Cause and consequence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iskoff, M.(1965), U.S. Navy comments on automation of the Marine Corprecruit assignment process, In Proceedings of Inter-Service Conference on Automating Personnel Functions(ONR Symposium Report ACR-125). Washington, DC:Office of Naval Research.
Liang, T. T. and Thompson, T. J.(1987), A large-scale personnel assignment model for the Navy. Decision Sciences ,18(2): 234- 249.
Thomas L. Saaty, (1980),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Triantaphyllou, E. and Sánchez, A. (1997), “A Sensitivity Analysis Approach forSome Deterministic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Methods,” DecisionSciences, Vol. 28, No. 1, pp. 151-194.
Ping Ji, W. B. Lee and Hongyu Li(1997).A new algorithm for the assignment problems: An alternative to the Hungarian Method. Computers Ops Res. Vol.24 No.11.pp.1017-102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