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5 16: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白雲年
研究生(外文):YUN-NAIN BAIR
論文名稱:組織改組前後員工在工作特性、組織變革、工作生活品質及工作投入之變化及關聯性研究:以台電供電系統維護部門組織改組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is to know the perceptions of employees, who were influenced in organization changes ,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involvements. the case is「 Taiwan power company power supply system, substation maintenance sections, org
指導教授:周德光周德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E-KUANG CH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台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4
中文關鍵詞: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組織變革外力影響工作投入
外文關鍵詞:job characteristicsQWLorganization changesjob characteristicsoutside force influencejob involv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4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針對台電供電系統維護部門組織改組前後員工在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組織變革的看法及工作投入之變化及相互之間關連性探討。研究方法是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收集及分析,主要對象是以台電供電統6個供電區營運處維護部門人力共收集340份問卷做為研究對象。問卷調查資料經量化整理及運用統計方法實証分析,結果發現下列結果:
1.供電系統維護部門之組織變革過程,各項問項員工滿意度僅在中等(尚可)之區間,如何達到滿意以上之水準須再努力。
2.比較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組織變格革的看法、工作投入之間認同度
其中以工作投入變項最受員工認同。
3. 組織變革的成效與工作生活品質具有一致的關聯性。
4. 組織變革的過程, 領導階層須關心級支持, 關心程度愈高,員工對組織變革支持度愈高。
綜合本研究結果提出下列五項建議供管理階層做改善參考:
1.加強員工敬業精神,提昇工作自主性及重要性以增進工作特性之認同度。
2.組織變革支持度的提昇,領導階層應主動介入、了解問題及排除問題才能達到目標。
3.提昇工作生活品質滿意度,實現員工期待。
4.培養員工正確的工作態度,可增進工作之認同度。
5.外力影響構面須加強改善,避免造成組織變革負面影響。
關鍵字: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組織變革、 外力影響、工作投入。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know the perceptions of employees,who were influenced in organization changes and their jobs were redesigned,QWL(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 toward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involvement, This study applied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There were 340 Taipower employees, in 6 regions of power branch, participated in this research.
Used windown10 SPSS program, run the research data and statistical inference,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1. To average the research data of organization changes in Taipower power supply system substation maintenance sections, the satisfying level is in “passable” zone.
2. Compared that research data of 4 variables ( organization changes,QWL,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involvement), the best perception is job involvement.
3. The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 changes may influence QWL directly.
4. During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 changes, leaders’ support may increase employees’ positive perceptions toward organization change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 By enhancing respect for the job, employees will increase their recognitions to the decision and importance of jobs,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2. Leaders should push th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 changes initially without to find troubles.
3. By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work life achieved employees’ requirements.
4. To bring up right job attitudes may increase their recognitions to the job.
5. Company should prevent outside force to influence the achievement of organization changes.

Key words: job characteristics, QWL, organization changes, job characteristics, outside force influence, job involvement.
目錄
摘要……………………………………………………………………..……...……..IV
致謝 ……………………………………………………………………………..…...VI
目錄 ……………………………………………………………………...……….... VII
表目錄 ………………………………………………………………………...……. XI
圖目錄………………………………………………………………………...……...XII
壹、緒論……………………………………………………………………….………1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1
(一)台電供電系統變電維護組織目前運作概況……………………………..….2
(二)台電供電系統變電維護組織變革原由…………………………………….17
(三)改組後組織架構及運作…………………………………………………….22
(四)研究動機…………………………………………………………………….27
二、研究目的與問題……………………………………………………………29
(一)為達到本研究的目的,可歸納出下列各點研究問題:…………………….29
(二)研究限制…………………………………………………………………….29
(三)重要名詞定義……………………………………………………………….30
(四)預期研究供獻……………………………………………………………….31
貳、文獻探討…………………………………………………………………………32
一、組織變革……………………………………………………………………33
(一)組織變革之意義…………………………………………………………….33
(二)引發組織變革的原因……………………………………………………….34
二、工作特性……………………………………………………………………42
(一)工作特性研究的演進……………………………………………………….42
(二)工作特性定義與理論……………………………………………………….43
(三)個人特質與工作特性之關係研究………………………………………….48
三、工作生活品質………………………………………………………………50
(一)工作生活品質的發展演進………………………………………………….50
(二)工作生活品質的定義……………………………………………………….51
(三)工作生活品質的構面……………………………………………………….53
(四)個人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54
(五)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特性關係之研究…………………………………….56
四、工作投入……………………………………………………………………58
(一)工作投入的定義…………………………………………………………….58
(二)工作投入相關研究………………………………………………………….59
叁、研究方法…………………………………………………………………………62
一、研究架構…………………………………………………………………….63
二、研究對象……………………………………………………………………64
三、研究工具……………………………………………………………………65
(一)個人特質…………………………………………………………………….65
(二)工作特性…………………………………………………………………….65
(三)對組織變革的看法(態度) ………………………………………………….65
(四)工作生活品質……………………………………………………………….66
(五)工作投入…………………………………………………………………….66
四、資料分析……………………………………………………………………67
(一)描述統計分析……………………………………………………………….67
(二)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67
(三)關連性分析………………………………………………………………….67
(四)T檢定……………………………………………………………………….67
(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67
肆、結果與討論………………………………………………………………………..70
一、抽樣員工基本資料分析……………………………………………………71
二、工作特性描述統計與各構面差異分析……………………………………73
(一)工作特性量表描述統計:…………………………………………………..73
(二)工作特性的核心構面分析:……………………………………………….73
(三)工作特性各核心構面認同度分析:……………………………………….76
(四)員工特質與工作特性各核心構面差異性分析:………………………….79
(五)小結:……………………………………………………………………….80
三、以描述性統計分析組織變革的看法各構面差異性分析…………………82
(一) 組織變革的看法量表描述統計:…………………………………………82
(二)組織變革的看法各核心構面分析:………………………………………..82
(三)對組織變革看法各核心構面認同度分析:………………………………..85
(四)員工特質與對組織變革的看法之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86
(五)小結:……………………………………………………………………….86
四、工作生活品質描述統計與各構面的差異分析……………………………88
(三)工作生活品質各核心構面認同度分析:……………………………….…91
(四)員工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92
(五)小結:…………………………………………………………………..……92
五、工作投入描述統計與各構面的差異分析……………………………..…..94
(一)工作投入量表描述統計:…………………………………………….……94
(二)工作投入各核心構面分析:………………………………………….……94
(三)工作投入各核心構面認同度分析:………………………………………..96
(四)員工特質與工作投入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98
(五)小結:……………………………………………………………………….98
六、各研究變項彼此關聯性分析……………………………………………..10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7
一、結論………………………………………………………………………..108
(一)加強上下構通,透過改善「組織變革」缺點,強化工作特性,並促進工作生活品質認同度的提升。…………………………………………………..108
(二)「組織變革的看法」直接影響工作生活品質認同度,由典型相關研究中發現典型相關係數(R平方值)等於1,証明組織變革的成效與工作生活品質構面之認同度是呈連動關係。……………………………………………..108
(三)員工保有高度認同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及對組織變革持正面肯定看法時,將有助於其工作的投入。……………………………………………..109
(四)工作生活品質變項與工作投入變項間具高關聯性。……………………110
(五)管理階層愈關心愈支持組織變革與員工對組織看法關係密切,即主管支持度愈高時,員工對組織變革認同度欲愈高。………………………………….110
二、建議………………………………………………………………………..111
(一)管理方面建議……………………………………………………………...111
(二)以本研究之構面檢討改組後現場實際發生案例提出改進之建議……...114
附錄 128
參考文獻……………………………………………………………………………. 122
一、中文部分…………………………………………………………………. 122
二、英文部份…………………………………………………………………. 131





表目錄
表1-2資料整理-各供電區變電組織設置據點工作量分析表(供電處2004) 24
表1-2(接前頁)資料整理-各供電區變電組織設置據點工作量分析表(供電處2004) 25
表3-1預試問卷信度分析 N=30 68
表4-1 回收樣本資料分佈表 N=340 72
表4-2工作特性問卷得分統計分析N=340 74
表4-4工作特性之核心構面(因素負荷量分析) 78
表4-5 員工特質與工作特性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 81
表4-6組織變革的看法問卷統計分析N=340 83
表4-7對組織變革的看法之核心構面(因素負荷量分析) 84
表4-8組織變革的看法各核心構面認同度 85
表4-9員工特質與對組織變革的看法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 87
表4-10 工作生活品質問卷調查得分統計分析 N=340 89
表4-11工作生活品質之核心構面(因素負荷量分析) 90
表4-12工作生活品質各核心構面認同度 91
表4-13員工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 93
表4-14工作投入問卷得分統計分析N=340 95
表4-15工作投入之核心構面(因素負荷量分析) 97
表4-16工作投入各核心構面認同度 98
表4-17員工特質與工作投入各核心構面差異分析 99



圖目錄
圖1.1 台灣電力公司電力輸送流程圖 2
圖1.2 供電處組織系統圖 3
圖1.3供電區營運處改組前組織架構 3
圖1.4 變電設備診斷之基本架構 6
圖1.5設備維護工作構成 10
圖1.6設備運轉維護分工 11
圄1.7設備維護管理作業流程PDCA循環 13
圖1.7(繼續) 設備維護管理作業流程PDCA循環 14
圖1.9改組後組織架構:維護團隊集中至超高壓變電所的維護股 22
圖2-1工作特性模式 45
圖3-1 研究架構圖 (沈哲生,2004) 63
圖4-18 工作特性變項與組織變革的看法變項之典型相關檢驗 103
圖4-19 工作生活品質變項與組織變革的看法變項之典型相關分析 104
圖4-20工作投入變項與組織變革的看法變項之典型相關檢驗 105
圖4-21工作生活品質變項與工作特性變項之典型相關檢驗 105
圖4-22工作投入變項與工作特性變項之典型相關檢驗 106
圖4-23工作投入變項與工作生活品質典型相關檢驗 10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清煌,1999,標準檢驗局Iso評審人員工作生活品質與服務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方俊儒,2000,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探討一以我國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台電公司供電處,2004 ,「台電供電處變電設備維護運作最佳組織之研究」,台北:台電公司供電處。
台電公司人事處,1969,「台電公司職位分類職位管理辦法」,台北:台電公司。
台電公司企劃處,2001,「台電公司未來十年經營策略」'台北:台電公司。
台灣勞工陣線,1999,「新國有政策一台灣民營化政策總批判」'台北:商業周刊。
吳定,1998,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圖書。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培源,1995,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呂華隸,2001,員工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滿意度及中階主管配適管理才能之關聯性研究一以台電公司總管理處員工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中興與方至民,1994,「以關鍵作業流程為核心」'戰力生產力雜誌,第458期,頁20-29。
李再長譯,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原著:R L-Daft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李安成,1999,中華郵政組織變革一員工態度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育芬、李雅婷與趙慕芬合譯,1995,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原著:Robbins,S.P.)。
李彥廷,1997,工作生活品質對服務品質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茂興譯,2001,組織行為,台北:揚智文化(原著:Stephen P.Robbins: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李漠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沈哲生,2004,組織變革工作再設計下員工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自動化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杜新偉,1999,組織變革中員工反應態度的調查研究一以中華電信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世民,2001,國稅局稅務稽徵人員激勵因素、工作特性與服務態度關係實証研究,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玉桂,2002,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之員工變革態度模式,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淑媛,1993,工作價值觀對員工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繼智,1996,「技術、組織結構對知覺工作特性及工作滿足之影響」國立台北商專學報,第46期,頁125仕的。
吳萬益,林清河,2001 企業研究方法,華泰圖書。
姜占魁,1989,組織行為學與行政管理,作者自印。
柯愷瑜,2000,影響組織變革抗拒因素之探討,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慧玲,1997,辦公室工作者之室主內物理環境滿意程度與工作生活品質、自覺健康狀況關係之研究一以某電腦公司為例,國立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唐大鈞,2000,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特性影響我圍內稽人員工作投入與離職傾向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孫本初與王永大,1997,「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人事月刊,第24卷,第3期,頁20-39。
孫沁光,2001,從價值觀觀點探討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價值觀契合與個人效能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國防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孫憶芬,2002,工作特性、工作投入與訓練前自我效能評估之相關性探討一以高雄縣偏遠地區及非都會型城市之國小教師為例,私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正霖,1997,國民小學全面品質管理學校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以台北地區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峻源,200 1,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一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晉芬,1999,新國有政策一台灣民營化政策總批判,台北:南周。
張惠英,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善智與謝霞蔓譯,2000,組織行為,台北:學富文化(原著:JeraldGreenberg: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
張潤書,1976,行政學(上),台北:中華。
張藹如,2000,公營銀行員工個人特徵、組織承諾及其對銀行合併態度之比較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曹純瑛'1996,公關公司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知覺、工作績效知覺與個人屬性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修田,2002,「室內設計業者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工作投入與改行傾向關係之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卷,第2期,頁l-18。
莊博貴,2002,兩岸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一以某電纜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惠敏,2002,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士軍,1995,管理學,台北:東華。
郭崑謀,1990,管理概論,台北:三民。
陳木成,1999,員工個人屬性與工作特性、工作生活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一以台電公司水力發電廠實施集中營運化後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同柏,1996,組織變革中員工態度之研究一以中油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其懋,2000,台灣職業棒球球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坤賢,2000「跨世紀勞資關係新思維與新作法」,台北:行政院勞   工委員會。
陳孟修,1998,零售業員工的人格特質與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工作投入服務態度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
陳建東,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盈成,2001,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美志,2001,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家聲與樊景立,2000,「我國國人工作生活品質經驗之研究」,管理評論,第19卷,第1 期,頁-79。
陳家聲與鄭仁偉,1999,「組織慣性特徵研究」,企業管理學報,第44期,頁1-38。
陳烈甫,2002,民營化組織變革中員工反應態度及離職意願之調查研究-台電公司員工之觀點,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淑玲,2002,「影響新人類組織承諾相關因素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3卷,第1期,頁75-88。
陳淑玲、趙必孝與黃英忠,2001,「新人類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10期,頁75-101。
黃文賢,1991,基層員工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世忠,2002,組織結構領導風格、員工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以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系統研究所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領士論文。
黃李祥,2001,工作特性、工作動機對工作滿足之關係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英忠與黃余德成,1993,「楠梓加工出口區女性員工工作滿足因素關係之研究」,管理科學學報,第10卷,第1期,頁157-178。
黃英忠與黃瓊慧,1997,「影響中年職業婦女之工作投入認知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地製造業及服務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第4卷,第2期,頁21-62。
黃財源,1996,「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理論與實踐」網址: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4333.htm
黃雯蓉,2002,組織特性與工作特性對員工創造力的影響-以行銷相關工作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牧青,2000,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港務局員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國樞,1991,中國中價植觀-社會科學觀點,台北:桂冠。
廖宗宏,1995,我國刑事警察局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春文,2000,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9-2413-H-142-001-S。
廖國鋒,2000, 「國軍女性軍官工作特性、工作滿足與留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頁18-29。
廖國鋒、范淼與王湧水,2002,「從個體觀點探討組織成員因應組織變革之研究」,管理學報,第19卷,第3期,頁451-474。
榮泰生,1998,國小己女教師工作特性知覺、角色壓力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玉玲,2001,組織行為,台北:新文京開發。
潘士銘,1998,工作生活品質之核心構面與影響因素之關聯性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潘依琳與張媚,1998,「醫院護理人員之工作特性成就動機對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留職意願之影響」,中華公共衛生雜誌,第17卷,第1期,頁48-58。
蔡欣嵐,2002,工作持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崑源,2001,加工區華進集團員工滿意度、工作投入、組織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為元,2001,「Thatcher政策對勞雇關係和就業的影響」,勞資關係論叢,第10期,頁1-28。
鄭臻妹,2001,內外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盧秀美與林秋芬,2000,「各級護理學校應屆畢業生之工作價值及其對專業承諾的影響」,台灣醫學,第4卷,第2期,頁115-126。
盧盛忠,1997,組織理論行為與實務,台北:五南。
賴保禎、周文欽與林世華,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空中大學。
賴義聲,2002,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對其組織績效認知影響之研究-以三家個案公司為實証對象,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賴學仕,2001,志願服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社教機構為對象,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龍仕璋,2001,組織變革對技術融合效果之影響:以先進製造技術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博士論文應小端譯,2000,虛幻樂園-全球經濟自由化的危機,台北:天下文化(原者:Richard C.Longworth Global squeeze:the coming crisisfor the first-world hations)。
謝安田,199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
簡方忠,2001,環境變遷與組織變革之研究-以日本鐡道JR為例,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簡建忠,1995,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簡建忠,2001,「人力資源管理講義」,嘉義:中正大學。
簡建忠、何雍慶、黃德舜、黃明蕙、陳明德與阮金聲合著,1998,企業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二、英文部份
Cascio, W. F., 1998,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t. New York: McGraw-Hill.
Dessler, D.,1980, Organization Theory. Integrating Structure and Behavior. Ner Jersey, N J: Prentice Hall.
Drucker, P. F., 1989, 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New York: Harper &Row.
Efraty, D., & Sirgy, M. J., 1990, The Effects of Quality of Work Life (QWL) on Employee Behavioral Respons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1),31-47.
Fleischer, B. C., & Jones, F., 1993, A refutation of Karasek’s demand-discretion mode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with a range of dependent measure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0(2), 319-330.
Glisson, C., & Durick, M., 1988, 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33(1),61-81.
Hackman, J. R., & Lawler, E. E., 1971, Employee reactions to job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3),256-286.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159-170.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80, Work Desg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Hackman, J. R., & Suttle, L., 1977, Improving Life at Work: Behavioral Science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Santa Monica, CA: Goodyear. Hodge, B. J., & Johnson, H.J., 1970,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Jick, T.D., 1993, Managing change. Boston: Richard D. IRWIN, Inc.
Judge, T. A., Locke, E. A., & Durham, C. C., 1997, 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2),159-212.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341-349.
Lawer, E. E., &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305-312.
Lillian, T.E., 1999, Motivational Bases of A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 Partial test of an Integration Theoretical Mode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2, 463-483.
Lodahl, T. M., & Keje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24-33.
Loscocco, A. A., 1989, The Interplay of Personal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in Determining Work Commitmen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18(1),370-394.
Meyer, J. P., & Allen, N. J., 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1(1),61-89.
Nadler, D. A.,& Lawler,E.E., 1983, Quality of work life: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Organization Dynamics, 11(3),20-30.
Reichers, A. E., 1985,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465-476.
Robbins, S.P., 1992,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Inc.
Rosenberg, D., 1993, Eliminating Resistance to Change. Security Management,37(1),20-21.
Rosow, J. M. 1992, Solving the Human Equation in the Productivity Przzla. Management Review, 66(2),40-43.
Saleh, S. D.,&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2),213-224.
Sammons, P., 1995, Key Characteristic of Effective Schools: Review of Schoo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ERIC Document Reprodaction Service No.ED389326)
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 1998, Basic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Inc.
Schermerhorn, J.R., 1996,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American Behavior Science, 13(3),333-368. Job Satisfaction Indicators and Their Correlation.
Shamir, M. E., & Salomon, I., 1985, Work-at-home and the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3), 455-464.
Shaw, J. B., 1980, An informatico-Processing approace to the Study of Job design.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5(1),41-48.
Sime, J. R. Keller,H. P., & Szilagyi, A. D., 1976, Job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 Industrial and stuctural moderators. Oge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2), 159-212.
Smith, B. (1994). Teacher Ouality of Work Life According to Teacher: The Case of High Schoo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eers, R.M., & Black, J. S., 1994,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
Steers, R.M., & Porter, L.W., 1991, Motivation and work Behavior. New York: MeGraw Hill.
Stevens, J. M.,Beyer, & Trice, M. T.,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al Predictor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0, 380-396.
Sun, B.C. (1988).Quality of working life programs: An cmpirical assessment of design and outcom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eorgia: Georgia University.
Taylor, J.C., 1973, Concepts and problems in studies of quality of Working life-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Manpower Administration. U.S. Department of Labor.
Turner, A.M.,& Lawrance, P. R., 1965, Industrial Jobs and The Worker.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 王川傑,淺談政府採購法之興利面,營造天下,民國89年9月,P8-10。
2. 4. 王明慧,政府採購法探討-工務行政制度之建立與相關問題,今日會計。
3. 5. 王國武,政府採購法興利與防弊機制,主計月報,第528期,民國90年9月。
4. 6. 王國武、林惠燦,最有利標提升採購品質,品質月刊,民國90年12月,P68-72。
5. 7. 王慧綾,評政府採購法草案招標程序之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31期,民國86年12月,P45-54。
6. 8. 朱敬一,法律經濟的緣起、發展與願景,競爭政策資料及研究中心競爭政策通訊,第二卷第六期。
7. 9. 江健介,內部審核與外部審核,審計季刊,第22卷第三期。
8. 11. 李世木,主(會)計人員如何辦好監辦角色,今日會計,88年12月。
9. 12. 李建中,政府採購 回歸理性原點,營建知訊,217期,90年2月。
10. 13. 李清潭,基礎法學研究對發展議題應用-兼論西雅圖WTO部長會議對國際經濟法則的衝擊,東海大學法學研究所,第15期。
11. 14. 林能白,推動政府採購法之回顧與展望,立法院院聞,29卷3期。,90年9月。
12. 15. 林源慶,審計與主計功能之劃分,審計季刊,第16卷第四期,86年7月。
13. 16. 林源慶,政府審計權及其工作類型之研究,審計季刊,第15卷第四期。
14. 17. 林慶隆,政府採購稽核業務轉型一年來之回顧與展望,審計季刊,第20卷第四期。
15. 18. 林鴻銘,試論政府採購法之基本原則,萬國法律,第109期,200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