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1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高孔君
研究生(外文):Kung-Chun Kao
論文名稱:應用於自動監控系統中的車牌偵測技術
論文名稱(外文):License Plate Detection on Autonomous Surveillance System
指導教授:蔡耀弘蔡耀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o-Hong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7
中文關鍵詞:安全監控AdaBoost形態學車牌偵測
外文關鍵詞:SurveillanceAdaBoostMorphologyLicense pla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動監控系統是一個重要的安全控制工具,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公共區域之中。在自動監控系統中的許多目標,車牌辨識可以幫助識別出恐怖分子的車輛。自動監控系統中的光線狀態總是不夠穩定,所以傳統的車牌偵測無法達到偵測目的。在本篇論文中,我們針對車牌定位提出一個新方法。透過形態學運算,我們經由前處理這個步驟,在車牌中產生新的特徵。接下來,我們應用適應性分群法(AdaBoost)從弱分類器空間中選取一些弱分類器,進而創造出一個強分類器。實驗結果顯示出我們提出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中偵測出車牌的位置。
Autonomous surveillance systems are widely used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security control in public areas. Among the numerous targets of the autonomous surveillance system,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can help to identify the terrorist in cars. Uneven lighting conditions happen all the time in an autonomous surveillance system. As a result, traditional license plate detection can’t achieve the goal. In this research, we propose a novel method for license plate localization. The features of a license plate is generated in preprocess through the morphology. Then, apply the AdaBoost algorithm to select some weak classifiers from the weak classifier space to construct a strong classifie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iciently detect license plates under different illuminations.
目錄 i
圖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目標 3
1.4章節說明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自動化移動平台 5
2.2自動化移動平台相關研究 6
2-2-1 以校園巡邏為目的的自動化移動平台 6
2-2-2 以居家保全為目的的自動化移動平台 7
2.3車牌偵測 8
2.4車牌偵測相關研究 8
2-4-1 以影像梯度值為偵測基礎的車牌偵測方法 9
2-4-2 以固定區域為偵測基礎的車牌偵測方法 10
2-4-3 以適應性分群法為基礎的車牌偵測方法 11


第三章 適應性分群法 12
3.1積分影像 12
3.2矩形特徵 15
3.3適應性分群法 17
3.4串聯式架構 20
第四章 應用於自動監控系統中的車牌偵測技術 23
4.1利用矩形特徵為基礎之車牌偵測 23
4.2前處理 24
4.3車牌偵測的步驟 27
第五章 實驗結果 30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37







圖目錄
圖 3-1 積分影像基本概念圖 12
圖 3-2 矩形總和面積表(Summed Area Table,SAT) 13
圖 3-3 基本矩形特徵 14
圖 3-4 矩形特徵於車牌上之表示圖 15
圖 3-5 車牌訓練樣本 16
圖 3-6 串聯式偵測架構 19
圖 4-1 矩形特徵為基礎之車牌樣本架構 23
圖 4-2 正樣本產生流程圖 25
圖 4-3 經過前處理的正樣本 26
圖 4-4 車牌偵測的流程圖(訓練部分) 28
圖 4-5 車牌偵測的流程圖(偵測部分) 28
圖 5-1(a)(b) 車牌偵測結果 31
圖 5-1(c)(d) 車牌偵測結果 32
圖 5-1(e)(f) 車牌偵測結果 33
圖 5-1(g)(h) 車牌偵測結果 34
圖 5-1(i)(j) 車牌偵測結果 35
參考文獻
[1]F. Xu, Z. X. Li, K. Yua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nomous campus patrol robot,”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December 15-18, 2007, Sanya, China.

[2]C. W. Chang, K. T. Chen, H. L. Lin, C. K. Wang, J. H. Jean, “Development of a Patrol Robot for Home Security with Network Assisted Interactions,” SICE Annual Conference 2007, Sept. 17-20, 2007, Kagawa University, Japan.

[3]J. Sun, D. Cui, D. Gu, H. Cai, G. Liu, “Empirical Analysis of AdaBoost Algorithms on License Plate Detection,” Proceeding of the 2009 IEEE, August 9-12, Changchun, China.

[4]Y. Freund and R. E. Schapire, “Experiments with a New Boosting Aalgorithm,” in Proc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pp. 148-156, Bari, Italy 1996.

[5]R. E. Schapire and Y. Singer, “Improved Boosting Algorithms Using Confidence-rated Predictions.” Machine Learning, 1999, 37(3) 297-336.

[6]J. Friedman, T. Hastie, and R. Tibshirani, “Additive Logistic Regression: a Statistical View of Boosting,” The Annals of Statistics, 2000, vol.28, no.2, pp.337-407.

[7]J. M. Guo, Y. F. Liu, “License Plate Localization and Character Segmentation With Feedback Self-Learning and Hybrid Binarization Techniqu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57(3), MAY, 2008.

[8]D. S. Gao, J. Zhou, “Car License Plates Detection from Complex Scene,” Proceedings of ICSP 2000.

[9]P. Viola, M. J. Jonse, “Robust Real-Time Face Det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57(2), 137-154, 2004.

[10]L. L. Huang, A. Shimizu, “A multi-expert approach for robust face detec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39, 1695-1703, 2006.

[11]R.C. Gonzalez and R.E. Wood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9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1.張佩珍,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之政經意涵,台北:國策專刊,第21期,2002年8月15。
2. 36.楊光華,服務補貼規範發展必要性之初探,貿易調查專刊,第11期,2004年8月;同,服務貿易緊急防衛措施規範之發展及我國應有立場之芻議,貿易調查專刊,第7期,2002年。
3. 37.楊育純,以仲裁方式解決大陸臺商經貿糾紛之研究(上),國會月刊,第38卷第2期,2010年2月;同,以仲裁方式解決大陸臺商經貿糾紛之研究(下),國會月刊,第38卷第3期,2010年3月。
4. 20.林彩瑜,WTO爭端裁決執行爭議之處理─以DSU第21.5條法律分析為重心,貿易調查專刊,第11期,2004年8月。
5. 34.靖心慈,東協加三經濟整合及對我國的影響,兩岸經貿月刊,第119期,2001年10月10日。
6. 18.林彩瑜、張南薰,中國大陸防衛措施規範對兩岸互動之影響,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2005年2月。
7. 14.李國雄,東協區域組織的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4期,1995年4月;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政經背景分析,立法院院聞,第31卷第11期,2003年11月。
8. 11.易建明、陳喬琳,NAFTA、日墨FTA關於「爭端解決專章」規範之比較研究:以適用範圍、仲裁程序為中心,世新法學,第3卷第2號,2010年7月。
9. 10.易建明,「投資人與國家爭端解決」仲裁規範之比較研究:以2004年美國投資條約範本、美韓FTA投資專章、中國與東協投資條約為中心,第十屆國際經貿法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大會手冊),國立政治大學,2010年3月20日;同,自由貿易協定(FTA)有關投資、專技人員移動、勞工標準之問題研析,國會月刊,第37卷第12期,2009年12月;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與「日本與新加坡新時代經濟合作協定」(JSEPA)之比較研究:以直接投資條款為中心 (上),立法院院聞月刊,第34卷第9期,2006年9月;
10. 5.牛惠之,論WTO之SCM協定之發展與重要議題,進口救濟論叢,第21期,2002年12月;同,補貼與自由貿易─從GATT/WTO之補貼現行規範發展論國際環境補貼之現行法律地位,進口救濟論叢,第12期,1998年6月。
11. 43.蔡學儀,亞洲經貿區域化與台灣因應之道,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