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旨在探討湯婷婷在《女戰士》及《金山勇士》兩部作品中,如何透過聲音與沈 默兩意象之交互作用,為沈默的弱勢團體在強勢文化宰制的社會裡,打破沈默,道出 心中的壓抑。身為少數民族女作家,湯在美國強勢主導文化環境下創作,對於周遭環 境所衍生的多重價值信仰的衝突,尤其感受敏銳而直接。因此,基本觀念架構上,採 用俄國文學理論家巴赫丁的對話論及眾聲交集的觀點,討論這兩部作品中聲音和沈默 的多音意義,及交互作用不所產生的性別、種族、文化、語言等問題。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為引言,簡述研究動機與巴氏的理論。第二章《女戰士》中角 色的故事、姓名的象徵、語言的表現方面,分析湯以女性弱勢團體的身分,與中國男 性強勢團體的對話;藉由對話顛覆男性主義的權威性,替沈默的女性重新定位,找到 自己的聲音。第三章則以同樣的手法剖析《金山勇士》,揭露華裔美人在美所受之壓 迫與歧視,並進而闡述湯如何透過寫作,替華人打破沈默,為他們在美國白人社會與 歷史,爭取一席之地。這些探討同時表現作者為顛覆美國的語言、文化霸權,將中國 的語言、文化意識型態融入其作品,使不同的意識型態產生對話共鳴。第四章為結論 ,簡略比較這兩部作品中聲音與沈默之異同,及反省巴氏理論應用之得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