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2 06: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翁翊超
研究生(外文):Yi-Chao Wong
論文名稱:放款組合之信用風險與資本要求
論文名稱(外文):Credit Risk of Loan Portfolio and Capital Requirement
指導教授:李君屏李君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yun-Ping L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5
中文關鍵詞:經濟資本違約損失率單一因子漸進模型IRB模型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標準法風險值預期不足額
外文關鍵詞:Expected ShortfallEconomic capitalLoss given defaultIRB modelSingle factor modelValue at RiskStandardized ApproachCredit Ris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銀行的信用風險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也在2002年訂定了Basel II法規,為了就是在金融自由化下對於銀行風險的控管也必須更加注意。各國學者對於銀行風險性資產資本計提的研究日益倍增,原因就在於每一次國際間的經濟災難大部分皆源起於銀行風險控管的不足。本研究依循KulKarni(2008)的單一因子漸進模型法,將台灣地區2008年接受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整體評等的27家上(市)櫃公司視為銀行放款的信用投資組合,估計銀行在放款投資組合下每放款一塊錢需要計提多少資本要求?作者在單一因子模型下利用Basel II的架構、進階的資產相關係數與不同的違約損失率下進行資本要求的估計。並與Basel II的信用風險標準法與基礎的內部評等法做比較。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disaster are mainly contributed to banks taking too much credit risk and inadequate bank regulations. In many countries, regulators pay more attentions on bank management especially on credit risk. In order to charge sufficient capital associated to the credit risk faced by banks,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stipulates the new Basel Accord in 2002. In the meantime, there are many studies intend to develop models that can measure the bank’s credit risk much accurately. In this study, we extend the work of KulKarni (2008) to measure the credit risk of a bank when it makes loans to the 27 firms which have been rated by the Taiwan Ratings. We estimate the capital requirements for the bank under the standardized approach, fundament 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 and advanced internal rating approach suggested by the Basel II. We also estimate the economic capital based on the expected shortfall faced by the bank. Finally, we compare the capital charges estimated under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with the capital charge computed under the standardiz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8
第一節 BIS架構下的模型法 8
第二節 進階的模型法 10
第四章 實證分析 14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4
第一節 結論 34
第二節 建議 37
參考文獻 38
附錄1、標準普爾與中華信評評等標準的差異 40
附錄2、台灣與全球累積平均違約率概況 42
附錄3、各評等等級2008年違約機率估計值、違約門檻值及資產相 關性 43
附錄4、Gordy法與動差法的資產相關係數 44
附錄5、1981年至2005年全球企業受評家數概況 44
附錄6、信用風險標準法—標準普爾風險權數表 45
附錄7、2008年一般產業接受中華信用評等公司整體評等概況表 46
附錄8、1981年至2005年全球單年期違約率概況(%) 47
附錄9、放款投資組合2008年資產負債狀況(單位:台幣元) 48
附錄10、27家資產投資組合的評等分配狀況 49
附錄11、信用投資組合的經濟資本 49
中文部分
1.邱德倫,資產相關係數之估計-信用風險模型之應用,逢甲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沈中華、忻維毅,中小企業違約機率的預測-考慮極端值,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97-114。
3.沈中華、賴柏志、張家華,總體經濟因素在Basel II資本適足率公式的內涵及意義,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97-108。
4.沈中華,資產組合風險預測:Default Correlation and Asset Correlation,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1期,2005年,102-110。
5.范維華、朱素微、福富大介,中華信評2007違約與評等變動研究,中華信用評等資料庫,2008年。
6.洪明欽、張揖平、孫銘誼、王思芳,資產相關性在信用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上之運用-以台灣市場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83-96。
7.張家華、沈中華,違約率與總體經濟相關性,金融風險管理季刊,2004年。
8.張大成,違約機率與信用評分模型,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4輯第1期,2003年,19-37。
9.張炳輝,新巴賽爾資本協定與信用風險標準法之介紹,華南金控風險管理期刊,2003年。
10.黃偉,信用風險模型評估,華南金控風險管理期刊,2003年。
11.敬永康、徐中敏、張家華,內部評等法的回顧測試-以我國銀行業資產投資組合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73-92。
12.蘇敏賢、林修葳,Merton模型預測違約之使用限制探索,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3期,2006年,65-87。

英文部分
1.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004, An Explanatory Note on the Basel II IRB Risk Weight Functions.
2.Bluhm, C., L. Overbeck, and C. Wagner,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credit risk modeling, Boca Raton,Fla.: Chapman & Hall/CRC, 21-27.
3.Domingues, R., 2004, The KMV Model, ronalddomingues.com.
4.Diillmann, K. and H. Scheule, 2003, Asset Correlation of German Corporate Obligors: Its Estimation, Its Driv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ory Capital, Working paper.
5.Hull, J. C., 2007,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earson International Edition.
6.Hamilton, D. T., P. Varma, S. Ou, and R. Cantor, 2005, Default and Recovery Rates of Corporate Bond Issuers, 1920-2004,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
7.Kulkarni, A., 2008,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Economic Capital Requirement & Default Protection Premium, Working paper.
8.Lopez, J. A., 2004,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asset correlation, firm probability of default, and asset size,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3, 265-283.
9.Gordy, M. B., 2003, A risk-factor model foundation for ratings-based bank capital rule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2, 199-232.
10.Gordy, M. B., 2000, A comparative anatomy of credit risk model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4, 119-149.
11.Standard and Poor’s, 2006, Annual 2005 Global Corporate Default Study And Rating Transition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 沈中華、忻維毅,中小企業違約機率的預測-考慮極端值,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97-114。
2. 2. 沈中華、忻維毅,中小企業違約機率的預測-考慮極端值,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97-114。
3. 3. 沈中華、賴柏志、張家華,總體經濟因素在Basel II資本適足率公式的內涵及意義,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97-108。
4. 3. 沈中華、賴柏志、張家華,總體經濟因素在Basel II資本適足率公式的內涵及意義,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97-108。
5. 4. 沈中華,資產組合風險預測:Default Correlation and Asset Correlation,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1期,2005年,102-110。
6. 4. 沈中華,資產組合風險預測:Default Correlation and Asset Correlation,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1期,2005年,102-110。
7. 6. 洪明欽、張揖平、孫銘誼、王思芳,資產相關性在信用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上之運用-以台灣市場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83-96。
8. 6. 洪明欽、張揖平、孫銘誼、王思芳,資產相關性在信用投資組合風險管理上之運用-以台灣市場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1期,2006年,83-96。
9. 9. 張炳輝,新巴賽爾資本協定與信用風險標準法之介紹,華南金控風險管理期刊,2003年。
10. 9. 張炳輝,新巴賽爾資本協定與信用風險標準法之介紹,華南金控風險管理期刊,2003年。
11. 11. 敬永康、徐中敏、張家華,內部評等法的回顧測試-以我國銀行業資產投資組合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73-92。
12. 11. 敬永康、徐中敏、張家華,內部評等法的回顧測試-以我國銀行業資產投資組合為例,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4期,2006年,73-92。
13. 12. 蘇敏賢、林修葳,Merton模型預測違約之使用限制探索,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3期,2006年,65-87。
14. 12. 蘇敏賢、林修葳,Merton模型預測違約之使用限制探索,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2卷第3期,2006年,6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