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獻
中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統計年鑑。2007。中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統計年鑑。中國水產學會。
中國漁業統計年鑑。2005~2012。中國漁業統計年鑑。中國農業出版社。
王佳惠。1996,耳石的微細構造及微化學在美洲鰻及歐洲鰻的初期生活史上之應用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玉堂。1999。今昔中國鰻業。河北漁業,5:6-7。
沈明來。1998。實用多變數分析。臺北,九州圖書。
李桂香。2010。臺灣地區日本鰻苗之資源管理。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漁業科學研究所。狄野珍吉。1980。魚類的營養與飼料。臺北,養魚世界。
吳寧,李文靜,黎中寶,鄭偉剛。2010。5種鰻鱺幼鰻極限溫度的耐受性初步研究。南方水產,6(6)。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林天生。2008。日本鰻種鰻及鱸鰻苗育成試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96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96農科-15.2.1-水-A3(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林天生,劉富光。2011。鱸鰻苗育成技術之建立。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水產試驗所年報,2011:21。
吳純衡。1995。提高日本鰻存活率之給飼建議。漁業特刊,52:53-58。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洪士傑。2004。臺灣鰻魚生產成本與供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國際漁業資訊。2012。日本尋求建構國際合作管理日本鰻資源。第238期。
曾萬年。1983。臺灣產鰻線之種類識別及其生產量。中國水產,366:16-23。曾萬年。1983。臺灣產鰻線漁獲量的季節性變化及長期性變動傾向。J. Fish. Soc. Taiwan, 10(1), 1-7。
曾萬年。1986。臺灣沿岸鰻線資源及生態。中國水產,404:19-24。曾萬年,韓玉山,塚本勝己,黑木真理。2012。鰻魚傳奇。蘭陽博物館。
陳孟杰。1997。臺灣日本鰻與美洲鰻養殖之生產經濟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陳啟榮,王瓊霞,陳郁蕙。2001,臺灣與中國大陸鰻魚產業之比較利益分析,中華農學會報,2(4):308-318。陳學豪,周立紅。2011。菲律賓鰻的生物學特徵及養殖技術特點。中國水產,3:40。
陳瑞谷,王友慈。2013。參加第15屆東亞鰻魚資源研討交流會心得。水試專訊。41:23-27。
黃振庭。2011。臺灣海力養殖生產競爭力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黃瀛生,張格銓,張芸溶,劉富光。2012。如何以肉眼辨別鱸鰻與短鰭鰻鰻苗。水試專訓。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40:47-48。
黃淑媛。2013。臺灣中華絨螯蟹養殖產業之生物經濟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楊順德,周瑞良,董聰彥,陳冠如,白志年,何碧月,劉富光,陳紫瑛。2009。改善養殖鰻魚品質之高效能飼料的開發。水試專訊,26:22-25。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楊順德,董聰彥,劉富光。2013。雙色鰻養殖管理。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中心。
劉傑倫。1998。臺灣東部秀姑巒溪鱸鰻初期生活史。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生物學研究所。
劉富光。2008。魚類飼料的營養問題與研發策略(上)。水試專訊,21:21-25。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鄭文騰。2011。鱸鰻養殖生產技術之研發與推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9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99農科-10.3.1-漁-F1(2)。屏東科技大學。
鄭文騰。2012。鱸鰻養殖生產技術之研發與推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0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100農科-10.3.1-漁-F1(1)。屏東科技大學。
歐宗東,盧家書,符澤雄。2010。花鰻鱺池塘養殖的效果。農技服務。27(12):1567,1586。
樊海平,林煜,卓玉琛。2012。18種常用漁藥對雙色鰻和玻璃鰻的急性毒性。福建,福建農業學報,27(12):1283-1286。
樊海平。2013。雙色鰻的生物學特性與養殖要點。科學養魚,2013(2):36。
蕭仁傑。2002,以耳石日週輪特性探討淡水鰻Anguilla australis、A. reinhardtii以及A. dieffenbachii的初期生活史與輸送途徑。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蕭文龍。2009。多變量分析,第二版。臺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聶曉。2012。鰻價高企,花鰻養殖業異軍突起¬ ¬— 中國天馬 – 花鰻產業化發展論壇海口舉行。海洋與漁業。10:9。
二、 英文文獻
Dekker W. 2003. Did lack of spawners cause the collapse of the European eel, Anguilla anguilla ? Fisheries Management and Ecology, 10:365-376.
Liao, I.C., Hsu, Y.K., Lee, W.C. 2002. Technical Innovations in Eel Culture Systems. 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s, 10:433-450.
Lee, W.C., Chen, Y.H., Lee, Y.C., Liao, I.C. 2003. The competitiven of the eel aquaculture in Taiwan, Japan, and China. Aquaculture, 221:115-124.
Mingzhong Luo., Ruizhang Guan., Zhongqin Li., Heng Jin. 2013. Th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survival, feeding, and growth of the juveniles of Anguilla marmorata and A. bicolor pacifica. Aquaculture, 400:61-64.
Nelson, J.S. 2006. Fishes of the world,4th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601pp.
Schmitz O., Greuel E., Pfeffer E. 1984. Digestibility of crude protein and organic matter of potential sources of dietary protein for eels (Anguilla anguilla). Aquaculture, 41:21-30.
Shang, Y.C. 1900. Aquaculture Economic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Honolulu, Hawaii,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211 pp.
Snyder, C., Nicholson, W. 2008.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 Cengage Learning, 740 pp.
Tzeng W. N., Lin H. R, Wang C H. and Xu S. N. 2000. Differences in size and growth rates of males and female migrating Japanese eels in Pearl River, China.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57:1245-1253.
Tanaka H., Kagawa H., Ohta H. 2001. Production of leptocephali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in captivity. Aquaculture, 201:51-60.
Yu T. C., Tsai C. L.,Tsai Y. S., Lai J. Y. 1993. Induced breeding of Japanese eels, Anguilla japonica. J. Taiwan Fish. Res, 1:27-34.
三、 網站資料
日本財務省農林水產省統計情報。2005-2012。東京,日本財務省。取自http://www.maff.go.jp/j/tokei/index.html(引用日期2013年8月)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0~2012。漁業統計年報。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取自http://www.fa.gov.tw/cht/PublicationsFishYear/(引用日期2014年6月)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養殖漁業管理系統。臺北,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取自https://fad.fa.gov.tw/fafish/login.do?func=login&;init=t(引用日期2013年7月)
財政部關務署。2005-2013。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臺北,財政部關務署。取自https://portal.sw.nat.gov.tw/APGA/GA03(引用日期2014年6月)
臺灣區鰻蝦輸出業同業公會。出口流程。臺北,臺灣區鰻蝦輸出業同業公會。取自http://eelshrimp.org.tw/export.php(引用日期2014年6月)